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
-
资源ID:88299344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docx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单选题1(2022秋·贵州铜仁·高三铜仁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1mol与1molCO恰好反应生成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过渡态比反应物更稳定B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C图中所示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D反应的2(2023秋·山西运城·高三康杰中学校考期末)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ABCD3(2023春·湖北孝感·高三安陆第一高中校联考开学考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的反应均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B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水在室温下自动蒸发是熵增的过程D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熵增的过程4(2022秋·湖北·高三校联考期末)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2C(s)+2NO2(g)N2(g)+2CO2(g)。在恒温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2(g)和足量活性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时NO2(g)和CO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平衡常数:Kp(a)=Kp(c)B移除部分活性炭可实现从b点到c点的移动C图示的三个点中,b点NO2的转化率最低D该温度下,c点的Kp=4 MPa5(2023秋·湖北武汉·高三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工业生产硝酸涉及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则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逆反应速率C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则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6(2023秋·宁夏银川·高三六盘山高级中学校考期末)在恒温刚性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与发生反应: ,测得与的分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B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减小D体系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7(2023秋·广东江门·高三江门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 H<0,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BCDt0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温度T2>T1,纵坐标可代表NO2的百分含量正逆反应速率与温度变化关系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且b点纵坐标为1AABBCCDD8(2023秋·广东广州·高三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与在催化剂表面生成,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示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收能量B形成了N-H键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催化剂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9(2021·河南漯河·高三学业考试)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PCl3(g)+Cl2(g) PCl5(g),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PCl3、Cl2、PCl5同时存在BPCl3、Cl2、PCl5各物质的浓度相等CPCl3、Cl2、PCl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D正反应的速率和逆反应的速率都等于零10(2023秋·湖北孝感·高三统考期末)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A甲图可表示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搅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乙图可表示一氧化碳的燃烧热C丙图中,曲线II表示反应时加入了催化剂D丁图中HI分子发生了有效碰撞11(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二中校考开学考试)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运用广泛。可与、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无色的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已知:与、的反应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于水解产物的颜色引起的B向溶液II中加入NaF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C为了能观察到溶液I中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D向溶液III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12(2022秋·湖北·高三校联考期末)在硫酸工业中,在催化剂条件下使氧化为: 。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平衡时的转化率45097.598.999.299.699.755085.692.994.997.798.3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B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压强C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的平衡产率D为提高的转化率,应适当充入过量的空气二、多选题13(2023秋·山东菏泽·高三菏泽一中统考期末)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时平衡常数比N点时平衡常数大B若投料比n(H2):n(CO2)=4:1,则图中M点乙烯的体积分数约为5.88%C250,催化剂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最大D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14(2022秋·海南海口·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A的消耗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的同时生成2n mol CC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A、B、C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三、填空题15(2022秋·福建三明·高三校联考期中)为流少大气污染。科学家采取多种措施处理工业废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等。回答下列问题:(1)某脱硝反应机理如图所示,的作用为_,此过程总反应的方程式为_。(2)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较为成熟脱硝技术,其反应原理主要为: 。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32.54 kJ,则除去的NO物质的量为_。不考虑催化剂因素,催化还原时应控制反应温度在315400之间,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3)是性能优良的脱硫脱硝试剂,常温下,的含的盐溶液中,能把氧化生成硫酸盐,自身被还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pH_(填“增大”或“减小”)16(2022秋·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3(g)2SO2(g) + O2(g) H0,其中SO3的变化如图所示:(1)SO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2)用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2)_。(3)8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An(SO3)n(SO2)n(O2)221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SO2)逆2v(O2)正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升高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在第12min时,容器压缩到1L,则SO3的变化曲线为_(填a、b、c或d)。(6)若保持容积不变,在第12min时加入SO3(g),则平衡向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SO3的体积分数_(填“增大”或“减小”)。17(2022秋·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期中)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1)催化氧化法去除NO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消除NO污染,其反应原理为:4NH36NO 5N26H2O。不同温度条件下,n(NH3):n(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3:1、1:3时,得到NO脱除率曲线如图所示。n(NH3)n(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对应的是曲线_(填“a”“b”或“c”)。由图可知,无论以何种比例反应,在温度超过900 时NO脱除率都会骤然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2)NO氧化反应:2NO(g)O2(g)2NO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I. 2NO(g)N2O2(g) H1 II. N2O2(g)O2(g)2NO2(g) H2化学反应速率由速率较慢的反应步骤决定。以上反应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是_(填“I”或“II”)。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T3和T4(T4>T3),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_(填“T3”或“T4”)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图)分析其原因:_。(3)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写出脱硝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_。18(2022秋·陕西宝鸡·高三校考期中)某同学进行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参加反应的物质Na2S2O3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0100.1100.10B2050.1100.1VC20100.150.15D4050.1100.15(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B和D的组合比较,B表中V=_mL;所研究的问题是_。(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_(填实验序号)。(4)利用CO或CO2和H2反应都可以制取甲醇。已知:CO2(g)+H2(g)CO(g)+H2O(g) H1=+41kJ·mol-1CO2(g)+3H2(g)CH3OH(g)+H2O(g)H2= - 49kJ·mol-1则反应CO(g)+2H2(g)CH3OH(g)H=_,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_ ,升高温度K_ (填:增大,不变,减小)(5)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9(2022秋·河南信阳·高三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CO、CO2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1)CO和H2可以合成简单有机物,已知CO、H2合成CH3OH、HCOOC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计算2CH3OH(g) HCOOCH3(g)+2H2(g)H=_。已知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HCOC OHOCH键能/(kJmol1)436326a464414则CO的键能为 _。(2)已知:反应1:2CO(g)+4H2(g)CH3CH2OH(g)+H2O(g)H=-128.8kJmol1反应2:2CO(g)+4H2(g)CH3OCH3(g)+H2O(g)H=-78.1kJmol1假设某温度下,反应1的速率大于反应2的速率,则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_(填字母)。ABCD(3)CO2催化加氢制甲醇可分两步完成,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CO(g)+2H2(g)CH3OH(g)H=-106kJmol1,则CO2(g)+3H2(g)CH3OH(g)+H2O(g)H=_。该反应进程中总反应速率由第 _(“1”或“2”)步决定。四、实验题20(2023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某化学工作者研究在不同时,溶液对分解的催化作用。编号实验现象向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出现少量气泡向的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少量棕黄色沉淀,出现较明显气泡向的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棕褐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已知:a.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硫酸生成和。b.为棕褐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硫酸生成和。c.为弱酸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写出的电离方程式_;写出的电子式_;中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2)经检验生成的气体均为,中催化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3)要检验某铜粉是否含,写出具体操作、现象及结论_。(4)取适量中洗涤干净的棕褐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硫酸,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并产生少量气泡。据此,_(填“能”或“否”)判断该棕色沉淀中没有;理由是_。(5)结合离子方程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中生成的沉淀多于中的原因:_。21(2023秋·陕西渭南·高三统考期末)酸性溶液能与草酸()溶液反应。某探究小组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0.1000mol·L酸性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1)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上述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取25.00mL待测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1000mol·L酸性溶液滴定,消耗溶液20.00mL。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_(填字母)。滴定到达终点的判断标志是_。下列操作可能造成测得草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填字母)。A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B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没有润洗锥形瓶 D滴定过程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壁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精确到0.0001)。、用2mL0.1000mol·L溶液与4mL上述草酸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组别10%硫酸体积/mL温度/加入其他物质22022010滴饱和溶液230120(3)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和_(用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和_。(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溶液褪色时间如表: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min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4.95.16.8则实验中_mol·L·min(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五、工业流程题22(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V2O5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催化剂,可用于制备硫酸和彩色玻璃。一种以含钒废料(主要成分为V2O3,还含有Fe2O3、Al2O3、CuO、有机物杂质)制备V2O5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含钒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溶液pH4.06.0pH8.08.0钒元素存在形式该流程温度下:KspFe(OH)3=8.0×10-38;KspAl(OH)3=1.0×10-33;KspCu(OH)2=1.0×10-19请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的目的之一是将V2O3转化为Mg(VO3)2,还有一个目的是_;(2)已知Mg(VO3)2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写出在“酸浸”时(pH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为提高酸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_(填序号)。a.使用98%的硫酸 b.加速搅拌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3)“调pH净化I”时需将Fe3+、Al3+、Cu2+三种离子去除干净(浓度1×10-5 molL-1时视为去除干净),需调节pH范围为_(pH值保留1位小数)。(4)“净化II”时,若加入过量(NH4)2CO3,可能导致的结果是_。(5)“煅烧”时,改变环境会得到不同产物,但都会有V2O5生成。若煅烧时隔绝空气,还生成物质A和一种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且A可在该流程中循环使用,则A的化学式为_;若煅烧时通入空气,还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六、原理综合题23(2023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的排放,实现“碳达峰”,其总反应可表示为:。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相对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_。(2)催化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速率由第_步决定(填“一”或“二”)。(3)若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填序号)。A混合气体中的浓度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4)对该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大正反应速率,平衡又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采取的措施是_。(5)在温度为TK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_。CO2的平衡转化率=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_。试卷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A过渡态的能量高于反应物,故过渡态不稳定,A错误;BNO与C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C逆反应的活化能为,C错误;D,D正确; 故选D。2B【详解】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O2的同时生成2a mol NO2,生成a mol O2表示正反应方向,生成2a mol NO2表示逆反应方向,其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O2的同时生成2a mol NO,这都是正反应速率,没有说明逆反应方向的速率,故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恒容密闭容器,体积和质量都不变,所以整个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错误;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变化,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随着反应变化的量,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正确;综上所述,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B项正确;答案为B。3C【详解】A晶体与晶体的反应是的自发进行的反应,故A错误;B晶体与晶体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故B错误;C反应向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同种物质熵值:气体>液体,水在室温下自动蒸发是熵增的过程,故C正确;D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是熵减的自发反应,故D错误;故选C。4B【详解】A反应在恒温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c两点反应温度相同,故a、c两点的平衡常数:Kp(a)=Kp(c),A正确;B活性炭是固体物质,其浓度不变,因此反应达到平衡后,移除部分活性炭不可实现从b点到c点的移动,B错误;C在该反应中,NO2是反应物,CO2是生成物,NO2的平衡浓度越小,CO2的平衡浓度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就越大。平衡时生成物CO2的浓度越低,则表示反应物NO2的转化率就越低,图示的三个点中,b点CO2的浓度较小,则表示NO2的转化率最低,C正确;D该温度下,c点c(NO2)=c(CO2)=c mol/L,c(N2)=0.5c mol/L,平衡压强为20 MPa,各种气体的平衡分压分别是p(NO2)=p(CO2)=,p(N2)= ,则该温度下的c点的Kp=,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5B【详解】A氨气和氧气二者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错误;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加快,B正确;C恒温恒容时,若充入反应物以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加快;若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以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不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D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错误;故选B。6D【详解】A该刚性容器的体积不变,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故A错误; B该反应的,且则,即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D由图可知,初始状态时,达到平衡时 ,则,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At0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加,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A正确;BT2温度先拐先平衡,故温度T2>T1,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纵坐标可代表产物的百分含量,B错误;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C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逆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逆反应与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是互为倒数,b点为1,D错误;答案选A。8D【详解】A断键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因此吸收能量,故A正确;B由图可知,形成了N-H键,故B正确;C从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氮气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故选D。9C【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各种物质都共存,故A错误; B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C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C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并没有停止,故D错误;故选C。10C【详解】A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混合搅拌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A错误;BCO的燃烧热是指1molCO完全燃烧生成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C已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图丙中,曲线表示反应时加入了催化剂,C正确;D图丁中HI分子发生碰撞后并未生成新的物质,即碰撞后并未发生化学变化,图乙发生的不是有效碰撞,D错误; 故选C。11C【详解】A为浅紫色,但溶液I却呈黄色,原因可能是Fe3+发生水解生成红褐色Fe(OH)3,与浅紫色形成混合体系,使溶液呈黄色,A正确;B加入NaF后溶液II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转变为,反应更易生成,说明,B正确;C为了观察到浅紫色,需要除去红褐色,即抑制铁离子的水解,所以可向溶液中加稀硝酸,加稀盐酸会生成黄色的,C错误;D向溶液III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可使平衡的Q>,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D正确; 故选C。12D【详解】A反应 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S<0,H <0,当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则温度过高,该反应可能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由表格可知,450、压强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较高,当没有测定其它条件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能确定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压强,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的平衡产率,故C错误;D充入过量的空气,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13AB【分析】图像中,随温度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逆移,该反应放热,基于M点数据可进行三段式的平衡计算,催化剂催化效率在250时最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催化效率下降。【详解】A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小,H<0,M点时平衡常数比N点时平衡常数大,A正确;B设开始投料n(H2)为4mol,则n(CO2)为1mol,在M点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50%,列三段式得:所以乙烯的体积分数为,B正确;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D根据图像,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但催化剂与化学平衡没有关系,并不是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D错误;故选AB。14BD【详解】AA的消耗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均是指正反应方向速率,A错误;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的同时要消耗2n mol C,即C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作为反应到达平衡的标志,B正确;C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不能得出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错误;DA、B、C的浓度都不再变化即单位时间内消耗和生成的量相等,可作为平衡标志,D正确; 故选BD。15(1) 催化剂 (2) 0.08 正反应放热,温度过高会降低NO的转化率(3) 减小【详解】(1)由图可知,整个过程中NO、O2、C2H4为反应物,H2O、CO2、N2为生成物,因此Cu+为催化剂;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O2与NO反应生成NO2,NO2再与C2H4反应生成N2、H2O、CO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NO2为中间产物,两方程式联立消去NO2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2)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每消耗4mol NO,反应放出1627kJ能量,因此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32.54 kJ,则除去的NO物质的量为0.08mol。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将逆向移动,不利于NO转化,NO的转化率将降低。(3)常温下,的含的盐溶液中,能把氧化生成硫酸盐,自身被还原成,反应过程中Cl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至-1,S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至+6,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反应前溶液呈中性可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反应生成大量H+,溶液pH将减小。16(1)平面(正)三角形(2)0.0125mol/(L·min)(3)BC(4)增大(5)c(6) 正 增大【详解】(1)SO3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2)SO3的反应速率v=,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有:v(O2)=v(SO2)=0.0125。(3)A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S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所以压强不变,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SO2):v正(O2)=2:1,v逆(SO2)=2v正(O2),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BC。(4)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将增大。(5)在第12min时,容器压缩到1L,相当于增大压强,瞬间物质的量不变,但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加,则SO3的变化曲线为c。(6)若保持容积不变在第12min时,加入SO3(g),平衡正向移动,体积不变相当于增大压强,SO3的体积分数增大。17(1) c 催化剂失去活性(2) II T4 H10,温度升高,反应平衡逆移,c(N2O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4NH3(g)4NO(g)O2(g)4N2(g)6H2O(g)【详解】(1)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NO的脱除率越大,相同温度下,n(NH3)n(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对应的是曲线c;NO脱除率会受到速率、平衡移动等因素的影响。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脱除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催化剂失去活性,反应速率减慢, NO脱除率下降。(2)一个化学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由于E1< E2,反应II速率较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是反应II;根据图象T4曲线斜率小于T3,T4时NO的消耗速率较小,则转化相同量的NO,T4耗时更长;根据能量图分析,该反应H10,温度升高,反应平衡逆移,c(N2O2)减小,浓度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由右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g)4NO(g)O2(g)4N2(g)6H2O(g)。18(1)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2) 5 相同浓度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D(4) -90kJ/mol 减小(5)2CO(g)+2NO(g)N2(g)+2CO2(g)【详解】(1)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其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故答案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2)B和D组合比较,B和D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体积应相同,即V=5mL,故答案为5;相同浓度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D组;故答案为D;(4)CO2(g)+H2(g)CO(g)+H2O(g),CO2(g)+3H2(g)CH3OH(g)+H2O(g) ,根据盖斯定律:,推出H=H2H1=(-49)kJ/mol -(+41)kJ/mol=-90kJ/m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90kJ/mol;减小;(5)化学平衡常数是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该反应方程式是2CO(g)+2NO(g)N2(g)+2CO2(g);故答案为2CO(g)+2NO(g)N2(g)+2CO2(g)。19(1) +135.4kJ/mol 1054kJ/mol(2)A(3) -65kJ/mol 1【详解】(1)根据图写出CO(g)+2H2(g)= CH3OH(g) =-106.0kJ/mol、2CO(g)+2H2(g)= HCOOCH3 (g) =-76.6kJ/mol,-可得到2CH3OH(g) HCOOCH3(g)+2H2(g) H=(-76.6kJ/mol)-( -106.0kJ/mol)2=+135.4kJ/mol。根据反应CO(g)+2H2(g)= CH3OH(g) =-106.0kJ/mol,=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代入数据可得:a+2436-(4143+326+464)= -106.0,解得a=1054,则CO的键能为 1054kJ/mol。(2)反应1、反应2均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1的速率大于反应2的速率,说明反应1的活化能小,只有A选项符合,故答案选A。(3)根据图像写出反应CO2(g)+H2(g)= CO(g)+H2O(g) =+41kJ/mol,结合反应 CO(g)+2H2(g)= CH3OH(g) =-106.0kJ/mol,+得出总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1kJ/mol +( -106.0kJ/mol)= -65kJ/mol。活化能越大则反应速率越慢,总反应的速率由活化能最大的步骤决定,由图可知第1步反应活化能大,则总反应速率由第1步决定。20(1) 、 (2)(3)取少量某铜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则含CuO;若溶液不变蓝,则无CuO(4) 否 与硫酸反应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氧化或,从而无法看到红色沉淀(5),增大,降低,平衡正向移动,的量增多【详解】(1)为二元弱酸,故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的电子式为;中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故其中的杂化类型是(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利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可检验铜粉中是否有。故具体操作、现象和结论是:取少量某铜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则含;(4)与硫酸反应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氧化或,从而无法看到红色沉淀,故取适量中洗涤干净的棕褐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硫酸,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并产生少量气泡。据此,不能判断该棕色沉淀中没有;答案为:否;与硫酸反应产生的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氧化或,从而无法看到红色沉淀;(5)有弱酸性,越大越能促进过氧化氢电离生成,实验溶液中浓度大于实验,故加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时,中生成的更多。21(1)(2) A 最后半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或浅粉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B 0.2000(3) (4)【分析】本实验通过观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其反应原理为,采用滴定的方式测定草酸溶液的浓度;【详解】(1)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反应生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