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土壤微专题.docx
土壤微专题一、土壤有机质(一)土壤有机质来源(二)自然环境对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影响1、植物生长与微生物分解影响因素有机质的形成微生物分解气候条件水分条件2、植被生长3、土壤侵蚀(三)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影响增加有机质降低有机质二、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湿热地区干旱地区高纬高寒地区改善措施三、土壤容量概念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容重。影响因素基本特点1、 土壤容重小:2、 土壤容重大:改善措施四、问题探究探究问题1:植被与土壤肥力温带季风气候区种植地带性植被有利于恢复和增加土壤肥力探究问题2:有机质与土壤肥力适量增加有机碳(有机质)对改善土壤质量的积极作用探究问题3:土壤湿度探究问题4:气候对土壤的影响1、 热带雨林地区2、 干旱地区3、 中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探究问题5:土壤盐碱化1、 种植耐盐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2、 膜下滴灌能有效抑制土壤盐碱化五、冻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形成条件1、 温度条件2、水分条件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冻融过程冻土深度1、冻土深度地域变化特点2、最大冻土深度时间变化特点3、冻土深度变化的原因冻土与交通运输1、影响交通运输建设与运营安全2、改善措施冻土退化1、原因2、表现3、对地理环境影响一、单选题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等。下图为甘肃省玉门镇饮鸟农场某年7月7日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裸地、葵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m)、茴香(乔木,高1015m)、孜然(草本植物,高2040cm)四种植被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A裸地 B孜然 C茴香 D葵花4该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 )A土壤水分 B土壤温度 C土壤质地 D土层深度5土壤呼吸能够( )A改变大气环流 B形成外力堆积地貌 C影响全球碳平衡 D促进全球水热平衡红枣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北部某沟壑区的撂荒地与红枣林0100cm春季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红枣林和撂荒地地形条件相似。研究发现,该沟壑区北坡的红枣林长势好于南坡,缓坡好于陡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与南坡和陡坡相比,北坡和缓坡红枣林长势更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水分7调查发现,春季红枣林与撂荒地060cm土层深处土壤湿度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 )A降水多 B蒸发弱 C升温快 D下渗多8造成红枣林与撂荒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区土层深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根系位置B植被耗水量C植被遮阴能力D植被蒸腾量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某片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该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9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16时B612时C1218时D1824时10导致1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生物水 B河流水 C凝结水 D地下水11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B温差变小C蒸腾减弱D下渗累积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13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A 气温回升B植被蒸腾C空气干燥D渗漏损失14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蒸发减弱B生态灌水C下渗积累D毛细上升土壤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生物残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CO2的排放量和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在一段时间内CO2排放量和峰值时间。15甲、乙、丙对应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阔叶林针叶林草本 B阔叶林草本针叶林C针叶林阔叶林草本 D草本针叶林阔叶林16甲植被类型的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时间最晚,主要是因为( )A光照强度大B枝叶茂密C土壤湿度大D根系发达17全球气候变暖促使冬季长白山土壤CO2的排放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温升高B降水增加C蒸腾加剧D雪期缩短“井渠结合”是指用渠道引地表水,用竖井抽取地下水,实现灌区高效用水、防治渍涝和盐碱,下图为某灌区某年3-9月井、渠灌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最适合普及上述“井渠结合”灌溉工程的区域是( )A吐鲁番盆地B两广丘陵C江汉平原D宁夏平原19图示灌区表层土壤含盐量最高的时段是( )A1-2月 B3-4月 C7-8月 D9-10月20有竖井修建在地势低洼处,其主要作用是( )A节省工程量,降低成本 B利于排水,降低地下水位C促进地下水更新 D调节渠道水量的季节变化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敏感且易变的地质体,与气候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气候变化会影响冻土厚度和冻土分布范围;另一方面冻土的消融也可能引起水文、工程基础甚至气候的变化。近50年来,黑龙江省冻土平均厚度呈极显著减小趋势。据此完成问题。21黑龙江山间低洼地比同纬度高地冻土厚度大的原因是( )A有地表水常年覆盖B受地热资源影响小C冬季冷气流难以扩散D夏季暖气流难以扩散22随着冻土厚度的减小,黑龙江( )A湖泊水位持续上升B春播时间推迟C物种体系更加稳定D活动积温增加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属于季节性冻土;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永冻层。空间上不间断分布的多年冻土称为连续多年冻土,反之称为岛状多年冻土。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冻土分布情况。23关于甲地冻土层的分布,能够确定的是( )A有永冻层B有活动层C没有永冻层D没有活动层24乙地森林以落叶松为主,其对当地冻土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加快夏季融化B加快冬季冻结C减缓夏季融化D减缓冬季冻结25海拔是影响丙区域永冻层厚度的重要因素,丙区域由南向北海拔和永冻层厚度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A增高,变厚B增高,变薄C降低,变厚D降低,变薄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6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 )A多年冻土厚度加大 B多年冻土上限抬升C多年冻土面积缩小 D多年冻土下限下降27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将导致黄河源区占主导地位的高寒草甸( )A土壤肥力提高 B草地干化加重C水源更加充足 D物种变得丰富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某跨河桥梁路面及河谷剖面图。桥梁路面长30米,甲、乙为谷坡。受冻融作用影响,为了保证桥梁支柱的稳定,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若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主要受坡向影响,则最符合当地指向标的是( )A北B北C北D北29甲地立柱埋藏较深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甲坡植被覆盖率低B甲坡季节性冻土层较厚C甲坡地质结构不稳定D甲坡坡度较陡30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 )A减轻洪水侵蚀B反射太阳光C防止坡面塌方D隔热保温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CO2释放速率(mg·m-2·h-1)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与地温关系最为密切。下面左图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气温、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图,右图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牧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1) 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2) 描述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理。(3) 结合上图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冻上是指 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厚度减小是冻土退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近 50 年来黑龙江省入春、入夏时间提前,入秋入冬时间推迟,成为我国冻土退化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黑龙江省冻土厚度的年空间分布,下图示意黑龙江省 1970-2010 年冻土厚度的季节变化。(1) 归纳黑龙江省冻土厚度的分布规律。(2) 概括 1970 年以来黑龙江省冻土厚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 说明 1970-2010 年冻土厚度减小幅度最大的季节及其原因。(4)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第7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