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口合理容量同步学案-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 资源ID:88299581       资源大小:216.9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口合理容量同步学案-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1.3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 1. 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综合思维) 2. 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 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思维)学习过程材料一见下表。表1某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人均最低消耗量耕地森林淡水0.001 km20.001 km22 000 m3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总面积耕地森林人均有效年径流总量6 200万人22万 km28万 km27.5万 km22 200 m3/人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将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减少1.33万km2,新增荒地造林面积约5.33万km2。材料三漫画失衡的天平。失衡的天平(1) 计算目前该区域人均耕地、森林量。【答案】依据表2的人口和资源总量可以计算出,目前该区域人均耕地0.001 3 km2/人、人均森林量0.001 2 km2/人。(2) 未来对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资源因素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答案】耕地。途径: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3) 说明材料三漫画的深刻含义。【答案】地球上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是有限的;人口规模庞大,必然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该漫画揭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活动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认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材料一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专家们在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在2019年进行了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2022年全国预计推广“海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覆盖全国主要典型盐碱地类型。相关专家表示,海水稻种植若扩大到一亿亩,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8 000万人口。材料二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1) 海水稻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培育,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这体现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什么因素?是如何影响的?【答案】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2) 假设各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揭示了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3) 海水稻的选育,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基地。结合木桶理论,判断影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桶板是什么?【答案】土地资源。(4) 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答案】水资源。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5) 资源的数量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材料一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公斤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人之内。材料三西藏自治区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总人口仅为340多万,人口密度约为 2人/km2,地广人稀特征十分明显。材料四深圳将增辟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户渠道,提高户籍人口比重,至2020年年末,深圳在册户籍人口达到587.4万。深圳是我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1) 如何理解材料一、二中“16亿”与“8亿9亿”的区别?【答案】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材料二中的“8亿9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 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答案】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3) 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答案】人口合理容量减小。应提倡适度消费。(4) 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答案】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5) 分析材料三,想一想,能否向西藏大规模移民?为什么?【答案】不能。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难以承受过多人口带来的环境压力,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6) 深圳市资源贫乏,目前已经严重超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资源虽然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还与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若一个区域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资源多,也可大大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活动四: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认识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图是“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的是城区范围。(1) 指出监测该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速度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答案】遥感技术。根据不同年份遥感图像可以判断城市扩张的过程及海岸线变化速度。(2) 利用上述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获得图示区域哪些农业数据信息?【答案】利用遥感技术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其种植面积,并根据其生长情况估算农作物产量。(3) 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应用。【答案】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区域水资源、耕地、土壤资源以及植被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区域大气、水、土壤、植被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人口合理容量同步学案-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