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周考 历史试题.docx
高二第一学期9月8周考 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4、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5、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所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6、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7、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D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8、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 天人合一 B. 诗画合一 C. 情景合一 D. 知行合一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上文字代表了一种文学的主流形式,其社会基础是( )A. 文人队伍壮大 B. 市民阶层兴起 C. 资产阶级产生 D. 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强10、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折射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B. 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1、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 谜面 谜底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成汤国旗 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B.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12、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1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中国的一部巨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编者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B.此书受到当时中国人的重视C.书中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口号 D.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4、“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中学西渐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既要学习西方工商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5、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C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16、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二、材料分析题(3题,共52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8分)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材料二: 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请回答:(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8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4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7分)材料一: 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中英武装力量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二)材料二: 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其民.德慧术知较而论之,又为吾民所必不及。 严复原强(1895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的主要史实。(7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严复对西方认识的发展之处。结合时代背景,列举这一时期中国人对西方人士深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10分)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6分)(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是在哪个政治派别的推动下进行的。(3分)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