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师范大亚太实验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3023
资源大小:458.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北京师范大亚太实验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紫色石蕊能使酸变成红色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银白色的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D盛放浓盐酸的瓶子打开瓶盖后能看到白雾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不必检纯度,直接点燃氢气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4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A B C D5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都是黑色固体C都能导电 D硬度都很大6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酒精勾兑成酒D农家肥腐熟7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 2019 年 12 月 1 日起执行,铝制易拉罐放入的垃圾桶上的图标应是ABCD8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C20406080溶解度/g1.683.737.313.4A高氯酸钾易溶于水B40° C时,将5 g高氯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得到105 g溶液C80 °C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C有结晶现象D60° C时可得到11.7%的高氯酸钾水溶液9近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镉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镉的原子序数是48B镉属于非金属元素C镉的元素符号是Cd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时112.410某品牌化肥标签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化肥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B该化肥是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D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11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振荡,静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下层白色固体中含有氧化钙C升高温度可以使杯底固体继续溶解D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与加入的水的质量相等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B厨房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1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盐B铁矿石C碘酒D水银14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更换灯泡、移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15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A原子 B离子 C分子 D电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氮原子_。(2)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_。(3)酸的阳离子_。(4)单个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和水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生活中可用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若将质量分数为2%的NaOH溶液36g进行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增加到4%时停止电解,电解过程中NaOH始终不变,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g。向NaOH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请解释固体全部溶解原因_。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_(填序号)A 向左盘添加粗盐 b 向右移动游码 c 向左移动游码 d 减少左盘粗盐操作、依次为图1中的_,_(填图1序号)。玻璃棒在蒸发时所起的作用是_。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而不是降温的方法,结合图说明其原因是_在温度约为_时(取整数),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此时结晶出的NaCl纯度较高。18(8分)小军用下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盐中纯碱的化学式是_。小军归纳整理中有种物质归纳错误,该物质是_。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的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利用以下装置进行“白磷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 40)。实验前,打开K1、关闭K2 或者打开 K2 、关闭 K1 ,分别向上拉动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均能出现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其支试管放入 20冷水中,打开 K1、关闭K2,往 A 中注入适量的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 中现象是_,C 中的现象是_,解释 B 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关闭 K1、打开 K2,往 D 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说明二氧化碳与白磷充分接触。然后将 B中的水换成 80的热水,白磷不燃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打开 K1、关闭 K2,往 A 中注入适量双氧水,一段时间后 B 中白磷燃烧,由此现象说明_。此 时再关闭 K1、打开 K2,往 D 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白磷的火焰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的_的化学性质。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该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2、D【解析】A、酸能使紫色石蕊能变成红色,故A错误;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故B错误;C、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产物名称,应该描述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C错误;D、浓盐酸易挥发,瓶口易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盛放浓盐酸的瓶子打开瓶盖后能看到白雾,故D正确;故选D。【点睛】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产物。3、A【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错误;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毒气,正确;C、加油站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正确;D、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正确。故选A。4、A【解析】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5、A【解析】A.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正确; B. 石墨是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错误;C. 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错误; D.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小的物质,错误。故选A。6、C【解析】缓慢氧化是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不会发光、不会燃烧,但会发热。【详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呼吸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不符题意;B、醋的酿造,首先原料要进行发酵,发酵期间要经常翻动,使原料都能与氧气接触,进行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C、酒精勾兑成酒,是把酒精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氧化反应,符合题意;D、农家肥腐熟,是农作物的桔杆等与氧气发生缓慢反应而变质腐烂成肥,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故选A 。8、C【解析】A、由表可知,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68g,其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符合可溶物溶解范围,因此,高氯酸钾可溶于水,故不符合题意;B、由表可知,4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3.73g,即100g水中溶解3.73g高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而5 g高氯酸钾不能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只能溶解3.73g,可得到溶液103.73g,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表可知,4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3.73g,8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3.4g,温度由80冷却至40,溶解度减小,溶解性降低,因此,80 °C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C有结晶现象,故符合题意;D、根据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100%可得,60° C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选项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6.8%,根据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可知,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9、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故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镉,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的元素符号是Cd,故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故说法正确故选B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0、B【解析】A、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为:,而标签上的含氮量为16%,所以该化肥为混合物,但符合题意;C、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氨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解析】A、由图可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故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下层白色固体中不含氧化钙,错误;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杯底固体继续溶解,错误;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的质量,故烧杯中溶剂的质量小于加入的水的质量,错误。故选A。12、B【解析】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故A正确。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B错误。C、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故C正确。D、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故D正确。故选B。13、D【解析】A、食用盐是由氯化钠、碘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铁矿石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碘酒是由乙醇和碘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水银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14、D【解析】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B、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C、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防止触电,故正确;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断开电源开关,不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以防触电,故错误;故选:D。15、C【解析】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2N H+ H2O 【解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2)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可表示为:;(3)酸的阳离子是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4)单个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肥皂水 2H2O 2H2+O2 2 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溶液升高,溶解度增大 d C A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70 【解析】(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2)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OH溶液进行电解实质是电解了水,所以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增大)了4%时,达到6%,36g×2%=(36g-x)×4%,可得x=18g,即电解了水18g,生成氢气质量=18g× =2g;(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向NaOH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4)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说明粗盐质量大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此时应减少左盘粗盐,故选d;操作、依次为图1中的C和A;玻璃棒在蒸发时所起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而不是降温的方法,结合右图说明其原因是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由图2可知,在温度约为70时(取整数),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此时结晶出的NaCl纯度较高。18、Na2CO3 合金 CaO+H2O=Ca(OH)2 【解析】(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2)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合金不属于合成材料;(3)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点睛: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都属于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C中导气管中液面上升且一段时间内不下降 2H2O22H2O+O2 白磷不燃烧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白磷燃烧的条件是需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不可燃、不助燃 【解析】实验前,打开K1、关闭K2 或者打开 K2 、关闭 K1 ,分别向上拉动两支注射器的活塞,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的气压降低,均能出现C中导气管中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内不下降现象;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其支试管放入 20冷水中,打开 K1、关闭K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往 A 中注入适量的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于温度没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B 中的现象是白磷不燃烧,由于A中产生了氧气,C 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解释 B 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关闭 K1、打开 K2,往 D 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观察到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白磷充分接触。然后将 B中的水换成 80的热水,白磷不燃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打开 K1、关闭 K2,往 A 中注入适量双氧水,一段时间后 B 中白磷燃烧,由此现象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是需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此时再关闭 K1、打开 K2,往 D 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白磷的火焰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的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