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孝感市重点中学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4816
资源大小:220.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孝感市重点中学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最近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价值的N4分子。有关N4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由N2组成的混合物BN4是一种新型的单质C1个N4分子由2个N2分子组成DN4和N2的性质完全相同2化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D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小苏打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Cu+2AgNO32Ag+Cu(NO3)2可以发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D反应2Al+3CuSO43Cu+Al2(SO4)3可以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4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BCD实验内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燃烧条件准备过滤器收集氧气水的作用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排净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AABBCCDD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CO2 气体HCl 气体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KCl 晶体K2CO3 晶体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CCO2 气体CO 气体点燃D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AABBCCDD6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7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有用银针验毒的记载。其验毒原理中涉及到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丙和戊的微粒个数比为1:2B甲和丙都由原子直接构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D保持戊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10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顺序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氨气、金、葡萄糖B干冰、氮气、氯化钠C氢气、汞、硫酸铜D氮气、甲烷、硫酸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 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g。(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3)将35时, 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 ( 填字母序号)。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铜与金属X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属X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利用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加入稀硫酸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6.85.64.44.2实验分析:通过计算,求: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组成的;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_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019 年 4 月 15 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失火,文化损失惨重令人痛心。救火难度大:以橡木为主要材料的高耸屋顶框架为燃烧提供一个条件是:_, 这是救火最大困难所在;直升机无法在热空气中投水灭火。一般来说,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21%(填“”“”或“”)。火灾的警示:文物保护意识应警钟长鸣,并构建安全保护机制。机制内容之一可在可燃建筑材料中加入阻燃剂,而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 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写出Mg(OH)2阻燃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Mg(OH)2阻燃的一个原因:_。14我们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时做了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请归纳:硫燃烧的现象: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盛水目的是_。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三个反应的共同点(任写一点)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许多同学都有被蚊子叮过的经历,感觉就是痒。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并查阅资料知道:蚊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探究蚁酸的酸性。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证明有氢气生成。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该气体是CO2猜想二:该气体是_(填化学式)。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一_(填“成立”或“不成立”);装置B中的现象是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16化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将水滴到放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立即燃烧了起来。此实验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实验室进行了一番探究。他们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热。(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生成氢气 丁同学:生成氧气(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_。(实验探究)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支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无现象(2)_另取一支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3)_有氧气生成 (4)_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得出结论)(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是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思拓展)(6)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知过氧化钠应_保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N4是由N4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N4是由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N4分子由4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N4和N2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A【解析】A.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但是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B. 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选项正确;C. 油锅起火盖锅盖可以隔绝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D. 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小苏打,因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选项正确。故选A。3、A【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详解】A、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反应Cu+FeSO4Fe+CuSO4不可以发生。A选项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FeAg,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选项正确C、由于金属活动性CuAg,反应Cu+2AgNO32Ag+Cu(NO3)2可以发生,由于硝酸银溶液为无色,硝酸铜溶液为蓝色,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C选项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Cu,反应2Al+3CuSO43Cu+Al2(SO4)3可以发生,由于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铜单质为红色,所以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D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氢前金属会与酸反应,氢后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的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4、B【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降温,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说法正确;B、实验中水的作用有两个:提供白磷燃烧所需的温度,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说法不正确;C、过滤器制作时,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提高过滤速率,说法正确;D、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的水作用有两个:先排尽瓶中空气,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说法正确。故选:B。5、B【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2CO3溶液能与稍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A【解析】A、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正确;B、汽水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C、冰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D、糖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故选A。点睛: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7、A【解析】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4Ag2H2SO2=2Ag2S2H2O;【详解】A、反应中氧气和水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1:2;故选项正确;B、丙表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但银元素由:0价+1价;氧元素由0价-2价;部分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8、D【解析】试题分析: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故A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且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错;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空,故C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用外焰加热。故D正确。考点:实验的基本操作。9、D【解析】A、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错误;B、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D、蒸馏水是软水,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正确。故选D。10、C【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物质。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物质。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物质。A错误;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B错误;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物质。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物质。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C正确;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物质。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物质。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分子构成的物质:大部分气体、水、有机物原子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大部分非金属固体离子构成的物质:碱、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65 降低温度(或继续加甲或蒸发溶剂) 不变 adcb 【解析】(1)2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30g,则50g水中最多溶15g,所得溶液质量为:15g+50g=65g;故填:65;(2)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故填:降低温度(或继续加甲或蒸发溶剂);(3)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4)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具体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析出晶体后过滤;故填:adcb。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52.5% 镁粉 16.6% 10.87m 120mL 【解析】(1)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铜与酸不能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4.2g即为其质量。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第一次所加稀硫酸140g÷435g完全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8.0g6.8g1.2g;由于镁、铁、锌三种金属在反应中均呈+2价,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 m24,所以金属为镁;(3)第三次加入硫酸后,一共加入了35g×3105g硫酸设:加入105g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 x0.3g, y18g所得溶液的质量(8.0g4.4g)+105g0.3g108.3g;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6%(4)1cm31mL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140.0g×14.0%x×98% 解之得 x20g浓硫酸的体积;需要水的质量140g20g120g;水的密度为1g/cm3,故需水的体积=。答:需要取浓硫酸10.87mL,同时加入水120mL。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可燃物 Mg(OH)2MgO+ H2O 氢氧化镁分解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1)橡木是可燃物,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可燃物燃烧消耗了部分氧气,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21%。(2)Mg(OH)2,在 380时分解成水 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反应的方程式为:Mg(OH)2MgO+ H2O氢氧化镁分解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4、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只写产生淡蓝色火焰给全分) 防止反应生成的熔化物飞溅而炸裂瓶底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碳”写成“木炭”不得分) 都是化合反应(或都是氧化反应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或反应都要放热等)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集气瓶底使集气瓶炸裂,故要放少许的沙子或水。(3)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 + 氧气 二氧化碳。(4)三个反应都是多变一的反应,故都是化合反应,三个反应都是与氧气的反应,条件都是点燃。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O 不成立 黑色固体变红色 没有处理尾气 【解析】实验探究二猜想:蚁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分解除生成水外,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填:CO。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碳,则猜想一不成立。故填:不成立。装置B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是因为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没有处理尾气。16、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没有氢气生成 木条复燃 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2Na2O2+2H2O=4NaOH+O2 放热 密封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过氧化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不含有碳元素,而乙同学认为生成物中有碳酸钠,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故填写: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将收集生成气体的试管,移进酒精灯火焰,无现象,说明该气体不具有可燃性,即生成气体不是氢气,故填写:没有氢气生成;(3)实验结论是有氧气生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故填写:木条复燃;(4)当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反应后溶液变为红色,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的原则可知,反应物溶液呈碱性,故填写:反应后;(5)由以上实验探究可得,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填写:2Na2O2+2H2O=4NaOH+O2;将水滴到放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立即燃烧了起来,说明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写:放热;(6)过氧化钠与水能发生反应,说明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故填写:密封。【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