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名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5066
资源大小:37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名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2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着火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3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4下列曲线正确的是()A向稀硝酸中加水B双氧水分解C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D向稀硫酸中滴BaCl2溶液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是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B实验所用的固体氢氧化钠已在空气中久置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前,天平未调平,指针向右倾斜D取已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6EHPB(化学式C12H16O3)是合成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中间体,下列有关EHPB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31个元素组成B属于无机化合物C一个分子中含有8个氢分子D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6:3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8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9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10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AI处试液变蓝紫色B处溶液变浑浊C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IV处试纸变红1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水银一HgB钙离子-Ca+2C2个氯原子- -Cl2D二硫化碳一 S2C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固体药品B读取液体体积C倾倒液休药品D稀释浓硫酸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向某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名称),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14根据图示,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的文字部分:(1)试管内溶液中所含阴离子_;(2)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_;(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5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填序号)(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3)化学兴趣小组要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管D中的现象是_。两名同学将试管_和试管C中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通过分析,确定了一定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若将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滤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有_。实验E中,瓶底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16图中的和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D中的x为_。和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填字母)。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字母)。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蒸发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称量NaOH固体(1)A图实验的结论是_。(2)B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3)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_。(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_。1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填“前”或“后”)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O2,应从图中选择_(填标号)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对反应后的残留物进行如下流程操作:过滤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填仪器名称),在蒸发过程中,当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_(填“a”或“b”)口通入。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了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1H22O1试计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m(C):m(H):m(O)=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2、C【解析】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铬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B、着火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越易燃烧,但着火点温度不变;故选项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故选项正确;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有毒气体分子和烟尘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故选项错误;故选:C。3、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选项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D选项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故答案选择B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4、C【解析】A、硝酸中加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大于7,故此选项错误;B、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会增加氧气的产量,只会加速反应的速度,所以加入催化剂之后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故此选项错误;C、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溶质的量相等,三种不同的金属足量时会生成等量的氢气,所用金属的质量不同,根据对三者与酸反应的生成氢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可知,生成同量的氢气铝用的最少,铁用的最多,故此选项正确;D、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对溶液来说是每两个氯离子替换一个硫酸根离子,即是71替换96(相对质量),故溶液质量应该减轻,故此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解决图像问题一定要看清横纵坐标,搞清楚图像的起点,拐点和终点。5、C【解析】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B、实验所用的固体氢氧化钠已在空气中久置,会生成杂质碳酸钠,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使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前,天平未调平,指针向右倾斜,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使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D、取已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在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6、D【解析】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B、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EHPB分子中含有1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选项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EHPB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6:3,故选项正确。故选D。7、B【解析】A、铜具有导电性,故能用作导线,正确;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C、铁生锈的条件的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故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正确;D、不锈钢属铁合金,不易生锈,正确。故选B。8、B【解析】A、糖水是混合物,水是纯净物,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A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60分子;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B选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D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A、由图示信息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正确;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而是导致温室效应,错误;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故选B。10、A【解析】培养皿中央的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A、I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试液变红色,选项错误;B、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C、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颜色逐渐变浅,选项正确;D、IV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选项正确。故选A。11、A【解析】A、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符合题意;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钙离子为:Ca2+,不符合题意;C、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不符合题意;D、二硫化碳的化学式为:CS2,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12、C【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铜、铁 Al2(SO4)3 【解析】向某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铝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能是铝过量,过量的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也可能是铝不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也可能是铝和铁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铁,可能含有铝,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2(SO4)3,可能含有硫酸亚铁。故填:铜、铁;Al2(SO4)3。14、NO3- ; Cu+2AgNO3=Cu(NO3)2+2Ag 【解析】(1)试管内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故填:NO3-;(2)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就是在硝酸银化学式中氮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5,故填:;(3)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填:Cu+2AgNO3=Cu(NO3)2+2Ag。15、A 水蒸气和氧气(H2O、O2)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A AgCl Cu(NO3)2、Zn(NO3)2 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解析】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详解】(1)铁锅是利用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钢丝绳是利用钢丝的弹性和韧性,黄金饰品是利用其色泽鲜艳及稳定,故选A。(2)金属生锈是金属和铁和水共同作用的过程,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H2O、O2)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3)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试管D中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硝酸银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锌,两名同学将试管A和试管C中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Cl,若将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滤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有Cu(NO3)2、Zn(NO3)2。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实验E中,瓶底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点睛】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瓶底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16、40.08 9 8 质子数不同 B、C B 【解析】查图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查图可知,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求得x=8;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图中B、C的质子数都是17,是同一种元素;粒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A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图B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故A粒子与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集气瓶瓶底炸裂 NaOH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 【解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A图实验为红磷测氧气含量,此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B图为蒸发实验,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3)C图为铁丝的燃烧实验,此实验中应该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细砂,目的是防止高温产物使瓶底炸裂,故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集气瓶瓶底炸裂。(4)D图为天平称量药品,物品应该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故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NaOH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点睛】本题为初中常见实验操作,难度不大,学生在做题时需要仔细,本题易错点在于A图中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而不是质量的。18、前 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BE 2H2O22H2O+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漏斗、玻璃棒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b 【解析】(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放置,根据火焰的位置确定试管高度;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比较节能环保;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B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条件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后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和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H2从F装置的短管进入,空气从长管排出,故填:b。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 282。 90:11:40【解析】(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1×22+16×1=282;(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22):(16×1)=9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