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5596
资源大小:486.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第二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B石墨烯质轻,用于制作轻便防寒服C可燃冰用作新型燃料D硬质合金用作精密切割刀具2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n=8C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盐酸,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4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的斜线。说法正确的是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100g水B图中 4 个点表示的溶液中只有 z 是饱和溶液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D将m点表示的溶液中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20g溶质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镁离子的符号Mg2+C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得电子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7青岛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 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B、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C沉淀b中共有三种物质D最后还要加入适量盐酸,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折弯B酒精挥发C水果腐烂D冰块融化9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B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C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H2 CO CH4BCH4 CO H2CCO CH4 H2DCO H2 CH411下列关于能源和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可利用各种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发电C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D低碳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多种树、公交出行等12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图1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B图2对比金属锌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C图3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D图4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13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COBO2CCO2DH214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A隔绝空气B隔绝可燃物C改变可燃物性质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5已知某甲醛(HCHO)的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甲醛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15%B20%C25%D3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填序号)。在t2时,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选填“增加”、“减少”、“不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学习海水“制碱”的知识后,小明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和小明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碳酸钠的溶解性:在编号为 A、B、C、D 的四个烧杯中各加入室温下的水 100g,并分别加入取自实验室的碳酸钠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烧杯编号ABCD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加入 Na2CO3 的质量g30354050溶液的质量g130135140140分析上述数据,烧杯编号为_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探究食用纯碱的纯度:小明把家中厨房里的食用纯碱(主要成分是Na2CO3)带到实验室,他称取食用纯碱12.0g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水使其完全溶解。现将150g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逐滴滴入烧杯中,测得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表:CaCl2 溶液的质量/g255075100125150沉淀的质量/g24m81010m 的数值是 _。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18(8分)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已知氯化银是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样品中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氯化钠。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实验中滤渣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填序号)。A、样品中无NaCl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C、样品中无NaOH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配制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mL)_mL,水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CuO、Ba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常温下,气体B的水溶液显_(填“酸性”“中性”“碱性”之一)。白色沉淀D是_(写化学式)。写出过程中生成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共_种。写出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_(写离子符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是利用膜分离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石墨烯质轻,用于制作轻便防寒服,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可燃冰用作新型燃料,是因为可燃冰具有可燃性,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硬质合金用作精密切割刀具,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变化。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A正确;B、n=11218,故B正确;C、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最外层小于4个电子,易失去,故C正确;D、钠原子三个电子层,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D错误。点睛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大于4个电子,易获得电子。3、D【解析】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带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盐酸,n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反应产生氯化铜溶液,和n点到m点继续加入稀盐酸,但铜离子的质量不变,则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但稀硫酸少量时,两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量时,铁产生的氢气小于镁产生的氢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钡离子和硫酸根反应会立刻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则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100g,故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100g水,故A错误;B、在曲线上的点和曲线上边的点都是饱和状态,在曲线下边的点属于不饱和状态,所以W、Z都是饱和状态,故B错误;C、点z和点w都是饱和状态,z点含有的溶剂多,所以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故C正确;D、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100g,由80g水中最多溶解80g,原来溶液含溶质50g,所以还需加溶质30g,故D错误。故选C。【点睛】认真读图,理解图示的涵义并结合溶解度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钠的原子序数为11,不符合题意;B、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镁离子的符号为:Mg2+;C、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6、A【解析】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选项正确;B、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和比的溶解度都减小,但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则a、c、b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故选项错误;故选:A。7、D【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是固定的,不会改变,搅拌只会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B、操作: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使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操作,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两步操作顺序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故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C、溶液B中加过量的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不含硫酸钠,再加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沉淀b中共有碳酸钙、碳酸钡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D、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因此最后加入盐酸,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铁丝折弯只是形态、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水果腐烂,生成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D冰块融化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9、C【解析】A.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如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都是化合物,错误;B.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错误;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正确;D.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故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C。10、A【解析】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是CO;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Z是CH4,故X是H2,故选A。11、D【解析】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核电站可利用铀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发电,故B错误;C、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减少污染排放,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C错误;D、低碳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多种树、公交出行等,故D正确。故选D。12、A【解析】A、图1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故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符合题意;B、图2中滴加的酸不同,一个是稀盐酸,一个是稀硫酸,不能对比金属锌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符合题意;C、图3两个试管中的药品不同,一个是红磷,一个是白磷,无法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无法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13、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详解】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14、D【解析】A、用高压水枪喷水不能达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的目的,故不选;B、用高压水枪喷水不能使可燃物撤离火灾现场,不是喷水灭火的目的;故不选;C、用高压水枪喷水对可燃的性质没有丝毫的改变,如果可燃物能与水发生反应,喷水反而会造成更多麻烦所以,喷水灭火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可燃物的性质故不选;D、用高压水枪喷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故选D15、C【解析】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甲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0%-80%=10%,则该溶液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故选C。【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B 25 20% 不变 【解析】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长较缓慢,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详解】(1)t1时,B的溶解度曲线在A、C的溶解度曲线上面,故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B。(2)在t2时,A的溶解度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5g,把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把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点睛】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D 6 88.3% 将碳酸钠完全反应 【解析】(1)A、B、C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加入的Na2CO3 的质量,说明A、B烧杯中溶液肯定为不饱和溶液,C可能为饱和溶液,又由于D中水的质量+加入的Na2CO3 的质量为150g,溶液质量为140g,等于C的质量,所以D为饱和溶液,C也为饱和溶液;(2)由表中信息可知,滴加氯化钙质量25g至125g之间,每增加25g,沉淀质量增加2g,所以m的值为6;由表中信息可知,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0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x=10.6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滴加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反应。18、碳酸钠 不一定 CaCO3 D 19.4 83.3 【解析】(1)烧碱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故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由于事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硝酸银后有氯化银沉淀生成,可能是由于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的,故不能确定有氯化钠;(2)由上面的实验可知,溶液中有碳酸钠,故加入过量的硝酸钙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3)由实验可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实验可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由实验可知,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选D;(3)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的质量为100mL×1.11g/mL =111g,设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则111g×10=x×1.43g/mL×40,得x=19.4mL,故加入水的质量为111g-19.4mL1.43g/ mL=83.3g,约83.3mL。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酸性 BaSO4 Na2CO3+2HCl2NaCl+H2O+CO2 CuCl2+Ca(OH)2CaCl2+Cu(OH)2 3 Na+、Ca2+ 【解析】硫酸钡是难溶于水、难溶于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属于碳酸盐。将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得到气体B,所以B是二氧化碳,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沉淀D是硫酸钡,A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滤液C中加入石灰水,得到蓝色沉淀,所以C中含有氯化铜,A中一定含有氧化铜。(1)气体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2)白色沉淀D是BaSO4;(3)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4)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uCl2+Ca(OH)2CaCl2+ Cu(OH)2;(5)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Na2CO3、BaSO4、CuO三种;(6)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NaCl、CaCl2,故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Na+、Ca2+。故答案为(1)酸性;(2)BaSO4;(3)Na2CO3+2HCl2NaCl+H2O+CO2;(4)CuCl2+Ca(OH)2CaCl2+ Cu(OH)2;(5)3;(6)Na+、Ca2+。【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