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实验中学2022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5965
资源大小:213.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实验中学2022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中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和铜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2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A氮气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B氧气可作燃料C二氧化碳固体作制冷剂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4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归纳法: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B转化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C科学探究: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试验D逻辑推理: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一定含有碳酸盐5通常情况下,下列能体现“1+1=2”这一结论的是A1mL酒精加1mL水得到2mL溶液B1g酒精加1g水得到2g酒精的水溶液C1个氢分子加1个氧分子点燃后完全反应得到2个水分子D1g碳加1g氧气点燃后完全反应得到2g二氧化碳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7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bc段上的任意一点 (c点除外) 都存在两种沉淀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A1个 B2个 C3个 D4个9农家乐是精准扶贫的新契机。下列相关事项中,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A池塘清理消毒B农家肥腐熟C果蔬园亲子采摘D沼气作燃料煮饭10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FeCl3、Ca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克,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8克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B杂质一定没有NaClC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和NaCl组成D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12根据右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5.86.26.36.6>6.7A酸性变弱B碱性变弱C酸性变强D酸性不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溶质是_。(写化学式)14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一种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的物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你认为“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反应;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甲醛的物理性质有_。15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1)每 100 g 莲藕中含有 16.2 g 糖类、0.9 g 蛋白质、0.1 g脂肪,以及丰富的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铁、钙等元素。糖类的组成元素有_。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_。(填序号)a蛋清 b乙酸铅溶液 c水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 _。(填序号)a土豆 b牛奶 c豆油缺_元素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水和_。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_ 、_和糖类。(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地铁的轨道建设需用大量钢材。钢材属于_(填字母)。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有机高分子材料铝合金有着广泛的应用。铝合金的硬度_铝的硬度。(填“小于”或“大于”)。钢锭能制成钢丝,说明金属具有_性。(填“延展”或“导电”)车架表面喷漆防锈蚀的原理是_ 。(3)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电极 a 上产生的气体是_。 农业生产常用 10%20%的 NaCl 溶液选种。将 300 g 25%的 NaCl 溶液稀释为 15%的 NaCl 溶液,需加水_g。16硝酸钾(KNO3)属于化肥中的_,(填“氮肥”、”钾肥”、“复合肥”); 硝酸钾中钾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某温度下KNO3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徑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A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探究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C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及溶液的配制A实验中,烧杯的作用是_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C实验中,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当蒸发皿中出现_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水分。若按照的步骤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小”或“偏大”);图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如果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如何操作_。18我国夏商时期工匠们就掌握成熟的炼铜技术。下列为实验室模拟炼铜的两种装置。(1)图A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过程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的原因是_,末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2)取用炭粉和氧化铜的仪器是_。图B实验结束时,若先停止加热,后移出导管,产生的后果是_。(3)上述两种实验方法,都利用了CO和C的_性。(4)上述两种实验方法,你认为“图A”或“图B”哪个实验方法更好,你的理由是_。(5)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若得到6.4g铜,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贝壳样品12g装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实验完成后烧杯中物质一共107.6克。试计算:生成气体_克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仍然含有Cu2+。【详解】A、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但是不能确定锌的硝酸铜反应了多少,所以滤渣中可能有铜,也可能没有铜,错误;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没有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可能还有硝酸银,正确;C、充分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锌粉不足,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错误;D、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硝酸银,错误。故选B。2、C【解析】A、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但是加入铁钉后铁片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H2SO4,故A结论不正确;B、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故B结论不正确;C、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故C结论正确;D、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D结论不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是一道推断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加入铁后无变化的分析,也就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及硫酸的存在,这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正确;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C、二氧化碳固体升华吸热,可以作制冷剂,正确;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正确;故选:B。4、D【解析】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说法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说法正确;C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试验,说法正确;D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可能含有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的金属,说法错误。故选:D。5、B【解析】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混合,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得到酒精的水溶液小于2毫升,故选项错误。B、酒精易溶于水,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故选项正确。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由反应的方程式2H2+O22H2O可知,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点燃后完全反应得到2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由反应的方程式C+O2CO2可知,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而不是按1:1的比例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6、C【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7、C【解析】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8、D【解析】K2SO4 + BaCl2=BaSO4+ 2KCl,K2CO3 + BaCl2=BaCO3+ 2KCl,BaSO4和BaCO3都不溶于水,BaSO4不溶于稀硝酸,而BaCO3溶于稀硝酸,根据图像可知,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因此溶液中含有碳酸钾、硫酸钾。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此说法正确;反应进行到a点时,是恰好反应,所以溶液中只含有生成的KCl,此说法正确;bc段上发生的反应是:BaCO3 + 2HNO3 =Ba(NO3)2 + H2O+CO2,因此bc段上的任意一点 (c点除外) 都存在BaSO4和BaCO3两种沉淀,正确;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生成的KCl和剩余的BaCl2两种溶质,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图像表示的化学信息、熟练掌握物质的溶解性,BaSO4和BaCO3都不溶于水,BaSO4不溶于稀硝酸,而BaCO3溶于稀硝酸。9、C【解析】A. 池塘清理消毒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农家肥腐熟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果蔬园亲子采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沼气作燃料煮饭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10、B【解析】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强,故A错误;B、由产生氢气的质量=,可知,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故B正确;C、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铝多17,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故C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故D错误。故选:B。11、C【解析】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氯化铁,故A错误;设:生成4.4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8g设:生成4.4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y。 y10.2g设:生成4.4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z。 z14.1g样品10.6克,生成二氧化碳4.48g,其中混有的杂质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钠强,因此杂质中一定含CaCO3,可能含K2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近似平均值法。12、A【解析】由表中pH变化可知,肉类变质过程中pH逐渐增大,酸性减弱。故选A。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MgCl2和ZnCl2【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MgZnCu,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锌和氯化镁,化学式是MgCl2和ZnCl2 。故填:MgCl2和ZnCl2 。14、分解 有机化合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解析】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吊白块”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故答案为:分解;有机物是指含量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符合有机物的定义,故答案为:有机物;(3)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甲醛的毒性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答案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5、C、H、O a a Ca 维生素 蛋白质 脂肪 a 大于 延展 隔绝水、空气 H2 200 【解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故选a。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土豆,故选a;缺钙元素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水和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蛋白质、脂肪和糖类;(2)地铁的轨道建设需用大量钢材。钢材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铝合金有着广泛的应用。铝合金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钢锭能制成钢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和氧气、水接触,故车架表面喷漆防锈蚀的原理是:使铁隔绝氧气和水;(3)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故电极 a 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300g×25%=(300g+x)×15%x=200g,故需要加水200g。【点睛】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要利用稀释前后溶质不变来解题。16、复合肥 13:16 20% 【解析】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属于复合肥。【详解】硝酸钾(KNO3)中含有氮和钾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钾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温度下KNO3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点睛】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对比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点燃尾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较多固体 偏小 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解析】(1)烧杯是想说明酚酞在空气中不变色,起到了对比的作用;(2)由于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在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所以最后用酒精灯点燃,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故填: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点燃尾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3)步骤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温蒸发干;(4)仰视读数量取液体时量取到的液体量偏多,溶质不变,溶剂增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图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如果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应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18、CO+CuOCu+CO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处理尾气CO,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药匙或纸槽 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还原 图A 可以不断通入CO,将CuO完全反应或图B 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不需要尾气处理 0.1mol(详见解析) 【解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实验过程中,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的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末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CO,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碳粉和氧化铜均是粉末状固体去固体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停止加热装置内温度降低,试管内的气压降低,在大气压强作用下,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3)上述两种实验方法均使氧化铜变成了铜,夺取了氧的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两套装置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图A可以不断通入CO,将CuO完全反应或图B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不需要尾气处理; (5)n(Cu)= 0.1 mol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x。 解得 X=0.1 mol 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4.4 7.3% 【解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气体的质量,故生成气体(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生成气体4.4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气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