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元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6300
资源大小:181.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元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KMnO4BSO2CC6H12O6DO22让家庭远离火灾,我们需要熟悉常见防火、逃生技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B高层楼房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C家中发生燃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将可燃性气体排出D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或多个条件3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B用氮气来生产氮肥C浓硫酸作干燥剂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5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1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6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推理都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置换反应B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成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碱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D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7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氧化铜粉末B硝酸钡溶液C氯化钾溶液D细铁丝8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丝在O2中燃烧: B古代湿法炼铜: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向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9下列物质的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面发霉B雪融化C煤干馏D铜生锈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1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固体,能够得到140 g溶液B随着溶液温度不断升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78.4 g硝酸钾晶体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溶解1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4从硫化氢的化学式H2S获得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硫化氢属于化合物B硫化氢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C硫化氢中氢、硫元素质量比为1:16D硫酸(H2SO4)中含有硫化氢(H2S)15茉莉花是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菜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B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 10:2D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3)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2R+4K2O+3O2,则R是 (填化学式)。(5)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填“单质”或“化合物”)。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18(8分)如表是CO2气体在水中的几组溶解度数据(单位:mL/100mL水)温度()大气压025507510011.790.7520.4230.3070.2311015.927.144.0952.992.282529.3016.209.716.825.73根据CO2的溶解度表,可以得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是:_、_打开可乐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填“”、“”或“”)瓶外大气压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_t1时,50g水中加入30g乙,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 是_(填编号)A 加足量溶质乙 B 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 C 降温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a%,则甲溶液一定为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的取值范围为_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A t1时溶质质量:甲乙 B t1时溶剂质量:甲乙C t1时溶液质量:甲乙 D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 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相关信息)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和少量氧气,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过氧化钠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 猜想: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 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方法: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甲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同学们的理由是_。方法:乙同学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现象,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然后向上层清 液中加入_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丙同学认为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_的用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试题分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错误;B、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正确;C、葡萄糖属于化合物,错误;D、氧气属于单质,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的分类。2、C【解析】A、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选项说法正确;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B【解析】A、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在进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前,要进行灯火试验,选项A不正确;B、因为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选项B正确;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滴入稀盐酸来中和,应用水清洗,因为稀盐酸也有腐蚀性,选项C不正确;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液态二氧化碳会直接气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不会污染图书,如果用大量水浇灭,会污染损坏图书,选项D不正确。故选B。4、C【解析】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氮气来生产氮肥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5、A【解析】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6、D【解析】A、置换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但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氧化物与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铜不属于碱,选项B错误;C、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放出气体,但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只有有氢气,还有二氧化碳,如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碳酸钠为盐,不属于活泼金属,选项C错误;D、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因此为了避免发生可燃气体爆炸,点燃前都需要检验纯度,选项D正确。故选D。7、C【解析】A、滴加氧化铜粉末,出现蓝色的溶液为稀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所以氧化铜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滴加硝酸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硝酸钡溶液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滴加氯化钾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钠溶液均不能与氯化钾发生反应,所以氯化钾溶液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细铁丝,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溶液则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细铁丝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故选C。8、C【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B、古代湿法炼铜,是用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D、氨水的化学式为:NH·HO,故氨水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9、B【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思路进行解答。【详解】A、面包发霉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雪融化的过程只是微粒间隔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铜生锈是铜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参与下,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11、C【解析】A、20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故100g溶剂能溶解31.6g溶质,能够得到131.6 g溶液,错误;B、由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以发现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错误;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110g-31.6g=78.4 g硝酸钾晶体,正确;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继续溶解,错误。故选C。12、C【解析】A、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碱和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解析】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此选项错误;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此选项错误;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故选D。14、D【解析】A、硫化氢是由硫、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化氢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化氢中氢、硫元素质量比为(1×2):32=1:16,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属于纯净物,不含硫化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5、B【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9):(1×10):(16×2)9:10:2,故C错误:D、乙酸苯甲酯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A (2)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3)吸附作用,除色、除味;(4)Fe2O3; (5)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解析】试题分析:蒸馏水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所以蒸馏水是纯净物;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产生氢气的速度是氧气的2倍,所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易净水器,活性炭的主要作用吸附作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改变,所以可以确定R是Fe2O3;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考点:水的电解 水资源的保护 质量守恒定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单质 C 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 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CO2+Ca(OH)2=CaCO3+H2O 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故选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 36.5 58.57.3g x,解得x=11.7g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18、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温度相同时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 甲 70 AB 不饱和 0<a%37.5% CD 【解析】(1)由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与压强,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压强减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从水中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2)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甲;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1时,50g水中放入30g乙,只能溶解20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由图示信息可知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加足量溶质乙;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乙的溶解度是60g,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a%,其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甲,a%的取值范围是不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即: ;A、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质质量:甲<乙,错误; B、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错误;C、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多,t1时溶剂质量:甲<乙,t1时溶质质量:甲<乙,故t1时溶液质量:甲<乙,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将t2等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正确。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 反应物 【解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详解】实验探究过氧化钠在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方法: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甲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其他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同学们的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方法:乙同学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向上层清 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丙同学认为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反应物的用量。【点睛】燃烧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剂)和温度(点火源)。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