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萧山回澜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7189
资源大小:155.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省杭州萧山回澜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等于8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3在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ZnB滤渣中可能有Ag、CuC滤液中定有Fe(NO3)2、Zn(NO3)2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4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所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其组合正确的是组别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甲CaCO3K2CO3加适量水,搅拌,过滤,烘干乙NaClMgCl2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蒸发丙CO2H2O (气)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丁C粉CuO在氧气流中加热A甲B乙C丙D丁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B钻木取火降低着火点C釜底抽薪清除 可燃物D风助火势提供充足的O26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7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不合理的是()选项需要区分的物质实验方法ANaNO2溶液和K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B黄铜和黄金灼烧 加稀盐酸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观察颜色D涤纶和羊毛点燃观察产物 点燃闻气味AABBCCDD8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9下图是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B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应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g氯化钠,量取95mL水D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10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NO3 NaCl KNO3 (NH4)2SO4BH2SO4 HCl AgNO3 Na2SO4CKMnO4 CuCl2 Fe(SO4)3 NaNO3DK2SO4 NaCl K2CO3 NaOH11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1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钠、锌、铜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学校电脑房应该配备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均会减小。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能用于制作铅笔芯,利用了石墨的灰黑色和_的性质;(2)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填序号);AC60 BCH4 CH2CO3 DC6H12O6 E.(NH4)2CO3(3)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反应物中_发生氧化反应;写出CO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1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_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 (填字母)。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b.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赤潮”或“水华”主要是由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营养元素主要指_ (写出一种即可)。“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_ (填字母)。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稀有气体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O+NO2 +2NaOH=2X+H2O。 X的化学式为_。15根据所给元素(H、O、Fe、N、C、S、Na、Cl)按要求填空。(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_;(2)一种常见酸_;(3)一种由原子构成的单质_;(4)铵盐中的阳离子_;(5)写出一个有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含义是_。(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3)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课堂上某老师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请你对此进行分析:(1)胶头滴管伸入细口瓶中吸取稀盐酸时,应_(填“先”或“后”)挤压橡胶胶帽。(2)操作I: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同时测定pH值,若测得pH逐渐变小,且_时 ,则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玻璃棒在烧杯中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是_。(3)操作完成后,玻璃片上的固体物质组成情况有_种。(4)下列实验能证明烧杯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的是_ (填序号)。A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无色B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C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 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加入少许CuO粉末,固体不溶解1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甲装置:仪器a的名称为_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乙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糖类(按C6H12O6计)在发酵时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生活中l°的酒是指:1体积乙醇和99体积水的混合溶液,问:质量分数为_的糖类溶液发酵能得1°的酒;(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1.0g/cm3和0.8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的一种稀酸溶液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白酒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应加入_溶液来控制酸度,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试题分析:A、pH等于8的溶液是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说法错误;B、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饱和溶液的情况,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说法错误;C、活泼金属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说法错误;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氢被置换出来成为氢气逸出溶液,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因此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故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即可解答,注意:碳酸盐的检验方法2、C【解析】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距试管口上方1-2cm滴加;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禁止对燃,否则容易导致失火;故选项错误;C、用手扇集气瓶口,使少气体进入鼻腔,闻气味;故选项正确;D、取用固体药品时,试剂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故选项错误;故选:C。3、C【解析】试题分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A、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故A错误;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有Ag、Cu,故B错误;C、铁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所以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故C正确;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D错误。故选C。4、A【解析】A、K2CO3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MgCl2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粉在氧气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5、B【解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解释合理。B、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解释不合理。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D、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故选:B。【点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D【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活泼。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故D正确。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7、C【解析】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来区分每组物质,选择都不正确的方法。【详解】A、区分NaNO2溶液和K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K2CO3溶液,因为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现象的是NaNO2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K2CO3溶液,因为K2CO3溶液呈碱性,无现象的是NaNO2溶液,不符合题意;B、区分黄铜和黄金:灼烧金属,变黑色的是黄铜,因为黄铜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不变色的是黄金,金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C、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两种物质都是碱,溶液呈碱性,遇酚酞溶液都变红色,无法区分。观察颜色,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无法用颜色区分,符合题意;D、区分涤纶和羊毛:点燃观察产物,灰烬呈黑褐色小球且易碎的是羊毛。灰烬呈黑色或褐色硬块的是涤纶,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酸雨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错误;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正确。故选D。9、B【解析】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计算所需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称量(所需的氯化钠)量取(所需的水)溶解,故顺序为:,不符合题意;B、托盘天平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不够,应向左边继续添加氯化钠,符合题意;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100g×5%=5g氯化钠,量取100g-5g=95g,也就是95mL水,不符合题意;D、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符合题意;B、AgNO3和HCl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KMnO4 CuCl2 Fe(SO4)3都是有色的溶液,不符合题意;D、H+和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和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其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11、C【解析】试题分析: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这种“高密度液态水”本身仍然是水,所以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选C.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12、C【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会显著上升。肥皂水遇硬水会产生较多的浮渣,遇软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所以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人体中必须的微量元素为: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当电气设备失火时,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并且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无残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增大而增大。由以上分析可知:、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硬度小 BD C 冶炼金属 【解析】(1)石墨能用于制作铅笔芯,利用了石墨的灰黑色和硬度小的性质。(2)A C60是含有碳元素的单质,不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B CH4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符合题意;C H2CO3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不符合题意;D C6H12O6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符合题意;E (NH4)2CO3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D。(3),反应物中C得到了氧,发生氧化反应;CO具有还原性,CO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是冶炼金属等。14、 CO2(二氧化碳) S02(二氧化硫) a N(氮)或P(磷) d NaNO2【解析】(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二氧化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水和CO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煤燃烧产生的S02(二氧化硫) 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酸性。(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a、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以免污染环境,故a正确;b、为保护好水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故b错误;c、天然水通过处理后变清不一定就能即可饮用,可能溶有有些杂质或细菌,故c错误;d、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不可过量,故d错误。“赤潮”或“水华”主要是由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死亡。这里的营养元素主要指N(氮)或P(磷),N(氮)或P(磷)是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3)“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稀有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均属于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O+NO2+2NaOH=2X+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的化学式为NaNO2。点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N(氮)或P(磷) 营养元素的大量富集。15、H2O H2SO4 Fe NH4+ Fe+2HClFeCl2+H2 【解析】(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2)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硫酸、盐酸等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2SO4、HCl等。(3)铁、碳、钠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分别是Fe、C、Na。(4)铵盐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H4+。(5)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符合要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答案为(1)H2O;(2)H2SO4;(3)Fe;(4)NH4+;(5)Fe+2HClFeCl2+H2。16、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蒸发结晶 丙 【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A点表示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故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4)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丙。故答案为:(1)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蒸发结晶;(3)丙。【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先 pH=7 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1 B 【解析】(1)胶头滴管伸入细口瓶中吸取稀盐酸时,应先挤压橡胶胶帽赶尽空气,再伸入瓶中吸液。(2)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同时测定pH值,若测得pH逐渐变小,且pH=7时,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玻璃棒在烧杯中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是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3)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用电吹风吹干,玻璃片上的固体物质是氯化钠,(4)A取烧杯中溶液少许,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溶液可能显酸性或中性,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反应。B取烧杯中溶液少许,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能证明恰好反应。C取烧杯中溶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氯化钠、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反应。D取烧杯中溶液少许,加入少许CuO粉末,固体不溶解,溶液可能显中性或碱性,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反应。故答案为:(1)先;(2)pH=7;使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3)1;(4)B。18、长颈漏斗 良好 MnO2 Zn+2HCl=ZnCl2+H2(或Zn + H2SO4= ZnSO4+ H2)(合理均可)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NaOH溶液 【解析】(1)(1)甲装置根据所学知识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证明气球中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故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乙装置:根据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二氧化锰;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或Zn + H2SO4= ZnSO4+ H2),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的液体为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溶液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1.6% 稀硫酸 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 【解析】(1)解:1度酒中1体积乙醇的质量为:1mL×0.8 g/cm30.80g,99体积水的质量为:99mL×1 g/cm399g设糖的质量为x = x1.6g,糖类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6%答:糖类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2)物料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的过程是:对发酵后所得液体进行蒸发,然后对蒸发出来的蒸气进行冷却降温,使之变成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常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溶液来控制酸度,故填稀硫酸;因为H2SO4不具有挥发性,如果用稀盐酸,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馏时盐酸中的HCl蒸气会混入酒精中,得到的酒精将混有杂质,故填因为硫酸不具有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