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7962
资源大小:15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在物质X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物质X可能是()加入物质石蕊溶液铁锈氯化钡物质X溶液变为红色溶液变为黄色白色沉淀A硫酸钠B氯化钠C稀硫酸D稀盐酸2河南武陟油茶主要原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将这种粥称为油茶,该油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A维生素B淀粉C糖类D蛋白质3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B生成物的状态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D氧气可助燃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均属于有机物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均不变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5能在pH为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ZnSO4、FeCl2、NaClBCaCl2、Na2SO4、NaOHCBaCl2、KNO3、AgNO3DK2SO4、NaNO3、NH4Cl6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澄清石灰水滴入稀盐酸中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B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 NaOH溶液中和C用10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D除去 Fe粉中的Cu:加入稀盐酸,过滤8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D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9“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10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将塑料垃圾就地焚烧 B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C将塑料垃圾就地填埋 D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含碳量大于钢B铜可以作导线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D工业上用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为纯铁12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AHBH2CH+DH2O13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ACO2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B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C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的Zn粉,过滤DK2SO4溶液MgSO4溶液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AABBCCDD14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有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述原理相似的是A用洗涤剂洗碗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C用烧碱除油污D用盐酸除去铁锈15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NaNO3中的Na2SO4加入过量的 Ba(NO3)2溶液B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C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D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打开啤酒瓶盖,就会冒出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_。图8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0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把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微观角度着,上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_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上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填字母序号);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23 Li锂6.9414 Be铍9.0125 B硼10.816 C碳12.01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10 Ne氖20.183Na钠22.99Mg镁24.31Al铝26.98Si硅28.09P磷30.97S硫32.06Cl氯35.45Ar氩39.95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填字母序号);ANa、Cl BO、S CF、Cl DCl、Ar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第7号元素与第l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填字母序号)。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18(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查阅资料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 (填“影响”或“不影响”)。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是:Cu2O和Cu;猜想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玻璃管的质量;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 的质量。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 成立(填或)。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如图)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滴入酚酞溶液后水变成红色;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从中,你能得到钠的哪些物理性质信息?(任写一条)_。写出发生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_。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金属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在物质X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不可能是硫酸钠、氯化钠。加入铁锈后,溶液变为黄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有铁离子的盐溶液而呈黄色,证明X溶液为酸;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而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故选C。2、C【解析】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等。【详解】A、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故A不正确;B、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属于糖类,故B不正确;C、精粉麦面中富含淀粉,则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故C正确;D、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类,故D不正确。故选C。3、D【解析】A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条件是通电,故不合题意;B由生成物化学式后的气体符号可知,生成物是气体,故不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即2:1,故不合题意;D在该反应中,氧气是生成物,所以此方程式不能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详解】A、甲物质为二氧化碳为无机物,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2)=22:3,故选项错误。故选C。5、D【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此题的隐含离子是pH为5的溶液中存在较多的氢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详解】A、FeCl2溶液呈浅绿色,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NaOH溶液中的OH-会和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Cl2溶液中的Ba2+会和AgNO3溶液中的Ag+结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K2SO4、NaNO3、NH4Cl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6、B【解析】A.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正确;B.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无颜色的变化,错误;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正确。故选B。7、A【解析】A. 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选项正确;B. 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处理,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因氢氧化钠溶液有非常强的腐蚀性,选项错误;C. 根据量筒的选取原则:被量取的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越好,应用1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选项错误;D.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除去 Fe粉中的Cu:如加入稀盐酸,过滤,会导致主要成分铁被反应掉,选项错误。故选A。8、C【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此选项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一段时间后,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会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此选项正确;C、激光手电照射,能使温度达到纳米铁粉的着火点,而不是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此选项错误;D、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此选项正确。故选C。9、C【解析】A、氧化物是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单宁酸不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76):(1×52):(16×46)=228:13:184,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228:18476:46,76:46是原子个数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10、D【解析】A、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错误;B、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错误;C、将塑料垃圾就地填埋,塑料不易降解,易造成污染,错误;D、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故选D。11、D【解析】A、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是0.03-2%,故选项A正确;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铜可以作导线,故选项B正确;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也就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选项C正确;D、工业上用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生铁,生铁中还含有碳等其他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金属材料的用途、铁制品生锈的原因。12、B【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详解】A、表示氢元素和氢原子,故A错误;B、表示氢分子,故B正确;C、表示氢离子,故C错误;D、表示水分子,不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B。13、B【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C、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与足量的Zn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MgSO4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点睛】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4、B【解析】由题意,甲胺易溶于乙醇,煮鱼时加些酒除去腥味,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利用的是溶解原理。A、用洗涤剂洗碗,利用的乳化作用,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B、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利用的是酒精能溶解碘,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正确。C、用烧碱除油污,利用的是烧碱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用盐酸除去铁锈,利用的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15、C【解析】A、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钡,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溶液,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错误;B、混合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溶液,剩余固体为铜粉,有效成分铁粉被除去;故选项错误;C、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容器外壁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D、加入稀盐酸,有有气泡冒出,可能是活泼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不能检验固体中是否有碳酸根;故选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减小 (2) b>c>a C 变小【解析】(1)打开啤酒瓶盖,就会冒出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2)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此图可知:0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bca;把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故没有晶体析出的是C;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 分子 BD 2NH3CO2CO(NH2)2H2O BC 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合理即可) Mg3N2 S2 BD【解析】(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据图可以看出,B表示的是二氧化碳,D表示的是水,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故填:BD;据图可以看出,A是氨气,B是二氧化碳,C是尿素,D是水,所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 CO(NH2)2H2O;(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其中O和S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所以化学性质相似。F、Cl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填:BC;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7号是氮元素,常显-3价,12号是镁元素,常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其化学式为Mg3N2;由题意知X-Y=8,故X=8+Y;在原子中X=2+8+Y,故由此可知,图中微粒为离子,即Y=8,故X=8+8=16,因此该微粒为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A、NO和O2的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错误;B、CO和N2的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是等电子体,正确;C、SO2和CO2的原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错误;D、PO43-和SO42-的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是等电子体,正确。故填:BD。18、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干燥实验探究11:80 ;1:8分析交流在D装置的后面,再连接一个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分析交流不影响提出猜想Cu2O拓展探究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和红色固体的总质量定量分析【解析】该题中水是实验的关键,故需要对水的质量从各个方面防止其它不是本实验产生水的干扰。为了防止制取H2的过程带出水分,故要对H2进行干燥处理,H2是中性气体,故可选择浓硫酸干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和D一样的装置;由于装置C中发生H2+CuOCu+H2O,D中的水其实是C中反应产生的水,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其实质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其实质是产生水的总质量为1.82g,故氢元素质量为1.82-1.6=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0.22:1.6=11:80 ;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不会影响水组成,原因是它的存在不产生水;本实验中测定C、D装置质量变化是关键,而C、D装置质量变化都是由于水的质量变化引起的。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Cu2O+H2SO4CuSO4+Cu+H2O144 643.6 xx=" 1." 6g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6g由于 1.6g<2g ,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猜想1成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常温下,钠能与氧气及水反应 硬度小,或熔点低,或银白色,或密度比水小 CuSO1+2NaOHCu(OH)2+Na2SO1。 【解析】(1)因为钠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水、氧气反应,所以要保存在煤油中。故答案为常温下,钠能与氧气及水反应;(2)从实验的现象分析,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说明钠的硬度小;投入蒸馏水中,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熔点低,颜色为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硬度小,或熔点低或银白色或密度比水小;(3)依据题干可知: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1+2NaOHCu(OH)2+Na2SO1故答案为CuSO1+2NaOHCu(OH)2+Na2S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