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2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8023
资源大小:27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2年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反应条件反应速率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反应的微观过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BCD2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当地组织力量进行扑救。对于较小的火可用树枝、湿麻布片等扑打使之熄灭,其灭火原理主要是A隔绝空气(或氧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2019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已知甲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图是甲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为10B甲是非金属元素C乙的质子数为7D乙位于第二周期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酱油B钻石C白酒D矿泉水5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6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HClBHClO2CHClO3DCl2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C()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D溶液()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ABBCCDD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和蚕丝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10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2H2O 2H2 + O2BCO+ CuO Cu +CO2CCa(OH)2 + CO2 =CaCO3+ H2ODAgNO3 + NaCl = AgCl+ NaNO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求样品中铁的质量。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以此反应为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时,将甲、乙各分别放到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填“”或“”)。(2)向烧杯的溶液中继续加入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3)将曲线对应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水_(保留一位小数)。(4)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甲乙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 Cu 块加入到盛稀 H2SO4 溶液的试管中,Cu 块不 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 KNO3 溶液,发现 Cu 块逐渐溶解, 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 Cu 块完全溶解, 变成蓝色溶液。(提出问题)Cu 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H2 吗?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 H2,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_。(查阅资料)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NO 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 红 棕 色 的 NO2气 体 。 请 写 出 此 气 体 颜 色 发 生 变 化 的 化 学 方 程 式_(提出猜想)猜想一:Cu 块与 KNO3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二:Cu 块与 K2SO4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三:Cu 块与_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将 Cu 块加入 KNO3 溶液 中。Cu 块不溶解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将 Cu 块加入_中Cu 块不溶解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将 Cu 块加入到稀 HNO3溶液中Cu 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 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 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 变成蓝色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 Cu 块加入到稀 HNO3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分析, H2SO4 和 KNO3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u 块是如何与稀 HN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呢?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H2SO4溶液解离出 H+和 SO42-,KNO3溶液解离出_ ,可以间接地看成有 HNO3溶液。老师还告诉大家:Ag 也能与稀 HNO3 溶液反应。请写出将 Ag 粉加入到 HCl和 NaNO3 混合溶液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 _。16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将如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提高加热温度,同学们展开充分的讨论,认为提高加热温度的方法还有_ (答一种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其原因是_。有同学认为此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途径有可能_。A 碳和氧化铜反应不彻底生成B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C 试管里空气中本身含有一氧化碳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表。实验编号10%红墨水溶液同一规格除味剂溶液褪色的时间10mL5g10min10mL10g5min10mL12g4min10mL15g4min(4)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_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正确;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反应的速率,故错误;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正确;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的微观过程,但能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故错误;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错误;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2个镁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正确;故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是,故选C。2、A【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对于较小的火可用树枝、湿麻布片等扑打使之熄灭,其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选A。3、D【解析】A、甲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甲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图,由此可得,甲的微粒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该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13,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因此,X为13,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甲的原子序数为1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13位,为铝元素,元素名称中带有“金”子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甲元素的右上角为乙元素,甲元素的正上方元素与甲元素属于同一族元素,甲元素的周期数比其正上方元素的周期数大1,即其正上方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8=5,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其原子序数为5,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因此,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后面的乙元素原子序数为6,即乙的质子数为6,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详解可知,乙的质子数为6,即核外电子数也为6,核外电子排布为2,4,有两个电子层,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可得,乙位于第二周期,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4、B【解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详解】A选项酱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选项钻石为纯净的碳单质,属于纯净物;C选项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选项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选择B5、C【解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错误;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对于酸性溶液,pH变大,对于碱性溶液,pH会降低,错误;C、若铜粉的量不足,则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完全耗尽,故测量结果偏低,正确;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相当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故选C。6、C【解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详解】A、氢元素显+1价,设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20,则y+3价。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7、A【解析】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方法提纯氯化钾,而不是二氧化锰,故A错误;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氧化钙,故B正确;C、氮气不与铜反应,氧气可以和铜反应转化成固体除去,故C正确;D、碳酸钠与适量氢氧化钙反应转化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再经过滤操作可除去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故选A。【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8、C【解析】试题分析:A、硬度大的金属能在硬度小的金属上刻划出痕迹,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金属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C、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D、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碳,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答案:C。考点:合金;蜡烛燃烧;铵态氮肥的检验;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9、C【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D【解析】A、2H2O 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CO+CuO Cu+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Ca(OH)2+CO2=CaC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AgNO3+NaCl=AgCl+NaNO3,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解析】硅属于非金属,水银属于金属;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氨水属于混合物;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8.4克(2)1.2%【解析】试题分析: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3克时需要的铁的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 1.3克列比例式得:56:X=2:1.3克 求得X8.4克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1.1克8.5克×111%=1.2%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NO+O22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解析】(1)该反应是一氧化氮燃烧生成了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14、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27.8 ab 【解析】(1)时,将甲、乙各分别放在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甲物质全部溶解,乙物质有剩余,因为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2)固体甲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因此固体全部溶解,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后,溶解度减小,固体甲析出;(3)曲线为固体甲,时,的饱和溶液含有水,固体甲;时,甲的溶解度为,蒸发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要想溶液仍为饱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则,解得;(4)a、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变小,所以两溶液质量甲乙,故b正确;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所以降温后,两溶液中溶剂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d、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当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甲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一部分,则两溶液溶质质量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ab。【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表示每100g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于溶质的多少。而点的高低代表溶质的多少。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氢气在空气中不会变成红棕色; 2NO+O2=2NO2; HNO3; K2SO4; 3Cu+8HNO3=3Cu(NO3)2+2NO+4H2O; 不能; K+、NO 3; 银粉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同时生成了白 色沉淀。 【解析】【提出问题】氢气是一种无色气体,但是在空气中不会变成红棕色,所以该气体一定不是氢气;故填:氢气在空气中不会变成红棕色;【查阅资料】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变化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提出猜想】在溶液中,硫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硝酸钾能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所以可提出以下三个猜想:猜想一:Cu块与KNO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二:Cu块与K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三:Cu块与硝酸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由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二是错误的,也就是Cu块与K2SO4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将Cu块加入到硫酸钾溶液中;【实验结论】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故变化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讨论交流】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分析,H2SO4和KNO3在溶液中交换成分后,既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水或沉淀生成,所以不能发生化学反应;H2SO4溶液解离出H+和SO42-,KNO3溶液解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将Ag粉加入到HCl和NaNO3混合溶液中,银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接触空气又变成了红棕色,而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又可以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银粉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同时生成了白色沉淀。16、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改用酒精喷灯C+2CuO2Cu+CO2不能碳和试管上方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B在一定范围内,除味剂越多,吸附褪色的时间越短温度影响分别取10mL10、20、30、40同浓度的红墨水,加入同等规格相等质量的除味剂,褪色时间依次减少,说明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解析】(1)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提高加热温度的方法还有改用酒精喷灯;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3)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其原因:碳和试管上方空气中的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 碳和氧化铜反应不彻底生成一氧化碳;B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 试管里空气中本身不含有一氧化碳。故选AB。(4)上述实验中,当除味剂由5g增大至12g时,溶液褪色时间不再变化,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除味剂越多,吸附褪色的时间越短;(5)温度可能影响吸附效果;实验方案:分别取10mL10、20、30、40同浓度的红墨水,加入同等规格相等质量的除味剂,褪色时间依次减少,说明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