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8224
资源大小:136.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煤,石油,一氧化碳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金C碱:火碱,纯碱,熟石灰D有机化合物:甲烷,乙醇,蛋白质2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之比为2:1B图中含有两种分子C该图表示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图中物质中没有单质4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5实验测得某些溶液的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稀硝酸B硫酸铜溶液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6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含镓(Ga)元素的催化剂ZnGa2O4,在该催化剂表面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下列关于ZnGa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中镓元素化合价为+3B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锌、镓、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D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其他物质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8下列各组物质放入水中,可以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泥土、面粉、冰B氯化亚铁、汽油、酒精C植物油、硫酸、碳酸钙D蔗糖、氯化钙、酒精9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清洁能源:风能、煤炭、太阳能B金属材料:玻璃钢、硬铝、黄铜C常见的盐:小苏打、苛性钠、纯碱D营养物质:糖类、水、蛋白质10两包粉末,一包铁粉、一包氧化铜粉末,快速鉴别开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加以鉴别B加水溶解,再鉴别C用磁铁吸引,加以鉴别D通入氢气后加热,观察加以鉴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上述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_处,还缺少一个操作步骤是_。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g。(说明:1g以下用游码)D操作应选用_的量筒(从10 mL、50 mL 、100 mL中选择);E操作的后果是_,E操作的目的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小明对该补钙剂十分感兴趣,取10片钙片放入100g稀盐酸中,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剩余固体和液体总质量为107.8g请完成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g;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高温煅烧石灰石_。稀硫酸与铁锈反应_。铜和硝酸银溶液_。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_。小苏打中加入稀盐酸_。14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滴12滴水,棉花便立即燃烧起来。老师揭秘:将一小块金属钾事先藏在棉花中。已知钾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则该反应必定是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滴管的水挤向棉花,却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小明魔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硫酸铜和氯化铜的溶液都有毒。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细胞。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无毒。内容现象实验解析结论实验一取少量稀盐酸于小试管中,滴入数滴碳酸钠溶液试液,振荡_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0+CO2生成物中有_或有_或有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实验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_ 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试液,振荡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废液处理)实验结束时,老师指出,废液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不考虑酚酞试液)。同学们把三个实验的试管内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澄清液体。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向废液中逐滴滴加_溶液,直至观察到_。说明废液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16酸、碱、盐是非常重要的化合物。某小组同学围绕这三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1)小组同学发现两瓶药品标签缺失,只知道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稀硫酸。小红同学只用了一种试剂就区分出了二者。这种试剂是_。(2)小组同学又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定有NaCl和NaOH。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小明猜想:还可能有Na2CO3;小乐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可小红认为小乐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_。(活动与探究)小明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溶液。_猜想成立(反思)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3)氢氧化钠不仅可用于腌制松花蛋,还可用于吸收一些气体。现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40g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42.2g碳酸钠溶液。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煤、石油是化石燃料,但一氧化碳不是化石燃料,故选项A不正确;B、塑料、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但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选项B不正确;C、火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故选项C不正确;D、甲烷、乙醇、蛋白质中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故选项D正确。故选:D。2、C【解析】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各种碱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详解】A、Ba(OH)2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是Ba(OH)2溶液中的OH-与石蕊发生反应所致,属于碱的通性;B、Ba(OH)2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是Ba(OH)2溶液中的OH-与盐酸中的H+反应生成水,属于碱的通性;C、Ba(OH)2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缘故,与OH-无关,不属于碱的通性;D、Ba(OH)2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水,与溶液中的OH-有关,属于碱的通性。故选C。3、C【解析】A、由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中含有三个分子,生成物中含有两个分子,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之比为3:2,错误;B、由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中含有两种分子,生成物中含有一种分子,故一共含有三种分子,错误;C、由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D、由图中可以看出,有一种反应物是单质,错误。故选C。4、B【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详解】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A不正确;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C、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是离子,故C不正确;D、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是一定是显碱性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5、D【解析】常温下,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详解】溶液呈碱性,pH7,碳酸钠溶液pH7,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选:D。6、A【解析】A、ZnGa2O4中锌显+2价,氧显-2价。设镓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2x+(-2×4)=0,x=+3,正确;B、Zn、Ga都属于金属元素,应是由两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错误;C、一个ZnGa2O4分子中锌、镓、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4,错误;D、二氧化碳中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含氢元素的物质,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及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是解题关键。7、B【解析】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B8、D【解析】A、泥土、面粉均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B、氯化亚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溶液显浅绿色;汽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植物油、碳酸钙均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D、蔗糖、氯化钙、酒精均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形成的溶液均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选D。9、D【解析】A煤炭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故错误;B玻璃钢是复合材料,不是金属材料,故错误;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名,属于碱,故错误;D糖类、油脂、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故正确;故选:D。10、C【解析】鉴别两种物质需要根据两种物质的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析:铁粉和氧化铜粉末都是黑色粉末,且难溶于水,所以A、B两项皆不能鉴别;铁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铜不能,故C正确;通入氢气后加热,可以还原氧化铜,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但却不能与铁粉反应,虽可鉴别却不是快速鉴别的办法。所以答案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 三 装瓶保存,贴标签 6.5 g 50mL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碎 搅拌,加速食盐溶解【解析】根据题中信息知,(1)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三,瓶塞不应倒放,左物右码,温度计不可用于搅拌。还缺少一个操作步骤是装瓶保存,贴标签。(2)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7.5g2×0.5g6.5g. (3)根据就近原则,D操作应选用50mL 。(4)E操作的后果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碎。E操作的目的是搅拌,加速食盐溶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配置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基本操作。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250%【解析】试题分析(1)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10g100g107.8g2.2g.(2)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解设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xg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2.2g100x442.2g x5g.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5g10g×10050.答10片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50.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aCO3CaO+CO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2AgNO32Ag+Cu(NO3)2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详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CaO+CO2(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3)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填:Cu+2AgNO32Ag+Cu(NO3)2(4)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故填:(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5)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4、放热 2K2H2O=2KOHH2 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 【解析】(1)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2)小明魔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考点:化学方程式书写,灭火原理。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产生无色气泡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产生蓝色沉淀 Cu2+2OH-=Cu(OH)2 沉淀 气体 水 氢氧化钠 恰好无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解析】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在液体中生成气体会冒气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实验二: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最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2NaOH+CuCl2 =2NaCl+ Cu(OH)2,Cu(OH)2是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所以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是离子之间能结合为沉淀、水或气体,该实验中是Cu2+2OH-=Cu(OH)2。废液处理同学们把三个实验的试管内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澄清液体,说明废液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应该将铜离子转化为沉淀,可向废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恰好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废液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16、硝酸钡溶液(或氯化钡) 二者不能共存 氢氧化钙 碳酸钠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加的盐酸量太少,有可能不能把氢氧化钠反应完,从而无法进一步检验碳酸钠的存在 10% 【解析】(1)这种试剂可以是氯化钡(或硝酸钡),因为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2)因为Ca(OH)2和Na2CO3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滤液中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钙;结论为猜想成立,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步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反思: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因为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和碳酸钠反应,如果加入的稀盐酸含量过少,可能未将氢氧化钠反应完,无法验证碳酸钠的存在;(3)解:据题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2.2g-40g=2.2g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x=4g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