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德阳中江县初中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8927
资源大小:32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四川省德阳中江县初中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将某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气体是H2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将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AABBCCDD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4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水通电一段时间B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C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D等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温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见乙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6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BCD7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8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是( )A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 LB1 g锌粒与1 g 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 gC1 g 10%的稀硫酸加入1 g水后溶液变为2 gD20 ,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9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10下列有关环境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空气的气体主要有CO2、SO2、NO2B为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应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11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C宏观与微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1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是A闻气体气味B探究燃烧的条件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添加酒精13今有下列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了四种元素B表示阳离子C表示金属元素D表示的是阳离子14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B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C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一定是金属15某品牌化肥标签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化肥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B该化肥是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D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A中液体变成_色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_(填序号).A 淀粉 B 蔗糖 C 面粉 D 高锰酸钾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电解水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进行电解,当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升高到时停止电解,则生成的的质量为_。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写字母序号).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将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_.18(8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煤(1)一种新能源汽车以氢气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 ,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_。(2)新能源汽车制造时许多地方都应用铝合金。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 SiO2)中提取金属铝的流程如下:铝土矿中不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是. _ 。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_。含Al2O3 50%的铝土矿10.2t,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_t。(3)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一旦发生强烈碰撞,叠氮化钠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钠并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打开。写出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如图)展开了如下探究。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目的是_。产生的黑色物质只有四氧化三铁吗?四氧化三铁可以被磁铁吸引,且难溶于稀酸。(猜想)除了有四氧化三铁外,可能还有_。补充完成方案中实验现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取样后,用磁铁吸引固体全部被吸引取样后,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物质_溶解,有少量气泡产生(结论与解释)(3)该同学根据方案的现象得出结论:黑色物质全部为四氧化三铁,你认为该结论_(填“正确”或者“不正确”);写出方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A、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可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钡白色沉淀,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先无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碳酸根离子,再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正确;B、将某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存在氢气,故选项错误;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碱溶液,故选项错误;D、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但尿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故选A。2、B【解析】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C【解析】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4、C【解析】A、,水通电一段时间后,H2与O2的体积比为2:1,而非质量比,不符合题意;B、向pH=3 的溶液中加水,溶液稀释后,pH会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的金属活动性大于Fe,所以Zn的反应速率快,而每56份Fe会生成2份氢气,每65份Zn会生成2份氢气,所以,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Fe生成的氢气多,符合题意;D、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O2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错误,氧化铬或氧化铁催化效果太慢,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正确,因为控制变量法只能控制一个变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6、C【解析】当KNO3溶液达到饱和后就不能再溶解KNO3了,所以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晶体先溶解一部分,然后达到饱和,不再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故选C。7、B【解析】考察质量守恒的验证,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需要满足两条第一必须是化学反应第二反应过程当中涉及到气体实验装置必须密闭。【详解】A、镁条燃烧需要氧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需要密闭,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在此装置中,没有物质逸出也没有吸收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故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C、氯化钾和硝酸钠不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气体,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需要密闭,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化学反应当中消耗反应物和生成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定律,它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它的验证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验证,并且化学反应中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涉及到气体,那么装置需要密闭。8、C【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错误;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错误;C、1g10%的稀硫酸加入1g水后溶液变为2g,溶液质量可以相加减,故C正确;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错误。故选C。9、C【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D、反应前有3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10、D【解析】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空气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使用化石燃料,会污染环境,但是目前化石燃料是我们主要的能源物质,不能禁止使用,不符合题意;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D、回收废弃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A、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正确;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正确;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还要必须满足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故选:D。【点睛】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B【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以防止中毒,不符合题意;B、探究燃烧的条件中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不符合题意;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13、C【解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和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A错误;B、在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镁原子,故B错误;C、粒子的质子数是11,属于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D、粒子中,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D错误。故选C。14、A【解析】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A、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故选项推理错误。C、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但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但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15、B【解析】A、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为:,而标签上的含氮量为16%,所以该化肥为混合物,但符合题意;C、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NH4HCO3受热可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氨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红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一部分运动到A中,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有挥发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BD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增强水的导电性 5 肥皂水 煮沸 吸附色素和异味 BCA 65 BCA 【解析】(1)淀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BD。(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b中收集到的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电解水试验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应为氢氧化钠再水中以离子形态存在;氢氧化钠在水电解前后质量不变,90g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9g,进行电解,当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升高到时,溶液的质量为,则电解的水的质量为45g,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x=5g(4)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5)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A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故将物质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5gA,形成的溶液质量为65g;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CA,温度升高到,A、B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BCA。18、C H2 使氢气充分反应 SiO2 除去铁离子(或分离出氢氧化铝) 2.7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选C;(1)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H2;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使氢气充分反应;(2)Al2O3、Fe2O3都能和稀硫酸反应,SiO2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要得到纯净的铝就要把其他杂质除去,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铁离子;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x x=2.7t(3)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成钠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故答案为:C;(1)H2;2H2+O22H2O;使氢气充分反应;(2)SiO2;除去铁离子;2.7;(3)2NaN32Na+3N2。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四氧化三铁和铁的混合物 固体部分溶解 不正确 Fe+2HClFeCl2+H2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解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的水的原因是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2)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除了含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外还可能存在未反应的铁;设计实验取样后,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固体部分溶解,有少量气泡冒出;(3)因为铁和四氧化三铁都能被磁铁吸引,该同学根据方案的现象得出结论:黑色物质全部为四氧化三铁是不准确的;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4)“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可以看出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影响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