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桂林市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与其他物质变化类型不同的一项()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B浓硫酸腐蚀纸张C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D胆矾的研碎2下列各组物质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uSO4、NaCl、KNO3BNa2SO4、BaCl2、KClCNa2SO4、KNO3、Na2CO3DH2SO4、NaNO3、NaCl3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 g / 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用每次20 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A1/81B1/820C1/1681D无法确定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D将SO2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褪为无色5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澄清石灰水滴入稀盐酸中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H2O2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II、III、IV、V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若用装置IV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7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从化学角度,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分子总在不断运动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高炉炼铁,利用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8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塑料、橡胶、棉花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青少年大量补充钙,促进骨骼生长CNH4CI和草木灰(含K2CO3)一起施用,增加氮肥钾肥D面粉厂严禁烟火,防止爆炸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BCD10下列关于葡萄糖( 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B葡萄糖中含有12个氢原子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铜片放入稀盐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D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12长途运输活鱼,常用过氧化钙增氧。CaO2中Ca是+2价,则O的化合价为A+2 B0 C-2 D-113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B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观察颜色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Ba(NO3)2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D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点燃AABBCCD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都可以作为饮料饮用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有机物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B塞紧橡皮塞C点燃酒精灯D测溶液的 pH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向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出一个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化学方程式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_。以下是体现两种碳单质用途的图片,A图体现了金刚石的性质_,B图是用黑墨汁绘制的中国画,保存很久不变色,其原因是_。右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省略,图中“”表示相互都可以转化)。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写出CCO的化学方程式_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通过加_ (选填“酸”或“碱”)可以实现Na2CO3CO2的转化;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根据此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工业上可利用XCO2的转化来制备CO2,写出该的过程是_。CO2C6H12O6是自然界里碳、氧循环的过程,C6H12O6CO2是_(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18(8分)某同学做了三个实验,有关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一,向同一试管中依次加入三种溶液,观察到溶液的_发生了改变;(2)实验二,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一、实验二结束后将两反应容器内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产生气体A的化学反应可能是_。(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4)无色液体C,其溶质的组成情况有(除酚酞外)_。(5)根据实验三,计算该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是在食盐中用NaCl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只含有NaCl和KCl,该样品中的NaCl和KCl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_(填离子符号)。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有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猜想】I、不含镁盐 、含有硫酸镁 、含有氯化镁【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已知BaSO4是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假设和现象判断和化学方程式若现象a为白色沉淀则猜想_不成立。若现象a为_,现象b为_。则猜想成立。写出无色溶液B与硝酸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现象a、b均为: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_成立。写出无色溶液B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腐蚀纸张,属于化学变化,与其他变化类型不同,符合题意;C、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胆矾的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C【解析】pH=10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或物质间两两反应的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详解】A、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且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故A错误;B、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B错;C、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所以在溶液中可以共存,故C正确;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pH=10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此题的隐含离子是氢氧根离子。3、C【解析】设稀释前的浓度为1,冲洗第一次后醋酸浓度为=1×,冲洗第二次后醋酸浓度为=,故选:C。4、B【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雾,故A错误;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故B正确;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将SO2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溶液由紫红色褪为无色,故D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出现物质的名称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5、B【解析】A.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正确;B.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无颜色的变化,错误;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正确。故选B。6、B【解析】A、装置II无法收集到干燥的氧气,错误;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计算出质量差,该质量差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通过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IV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进a出”,故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导管口处验满,错误;D、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通过增大压强将集气瓶中的植物油压入量筒,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影响测量结果,错误。故选B。7、C【解析】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蜡烛燃烧时,蜡烛既有熔化成液体过程,又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过程,既有化学变化,又伴随物理变化,故B正确;C、高炉炼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不是焦炭直接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故C错误;D、煅烧石灰石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实现了CaCO3CaO的转化,故D正确。故选C。8、D【解析】A、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B、钙促进骨骼生长,但不能大量补充,故错误。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故错误。D、面粉厂有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正确。故选:D。【点睛】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等)、铵态氮肥、六大营养素的相关知识等即可正确解题。9、D【解析】A、该装置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未构成封闭体系,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10、D【解析】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11、C【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D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在空气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纸的气味,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2、D【解析】CaO2中Ca是+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2+2x=0,解得x=-1价,故选D。13、A【解析】A、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现象,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正确;B、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错误;C、Na2SO4 + Ba(NO3)2 =BaSO4+ 2NaNO3,引入杂质NaNO3,错误;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起来,错误。故选A。14、C【解析】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剧毒,故不能用于饮用,A选项错误;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时,通入电流的情况下会发光发热,此为物理变化不是燃烧,B选项错误;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碳氧化物、碳酸及其正盐和酸式盐,这些为无机物,C选项正确;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选项错误;故选C。15、A【解析】A、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首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故选项A正确;B、塞紧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旋转塞入试管口,不能把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插入橡皮塞,以免试管破裂,故选项B不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C不正确;D、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Ag Cu Zn Zn2AgNO3=Zn(NO3)22Ag 【解析】向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银和硝酸锌,然后和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和硝酸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置换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锌粉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铜、锌,锌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该反应过程中加入固体锌粉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溶液质量减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坚硬 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C+O2 2CO 6:1:8 酸 CO2+H2O=H2CO3 CaCO3 CaO+CO2 呼吸作用 【解析】(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由图示可以知道,A图中利用金刚石切割玻璃,体现了金刚石坚硬的性质,B图是用炭黑墨汁绘制的中国画,年代很久不变色,其原因是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坚硬;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3)碳在不充分燃烧时可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CCO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物质C6H12O6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12):(16×6)=6:1:8;碳酸钠能与盐酸、硫酸等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易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酸(选填“酸”或“碱”)可以实现Na2CO3CO2的转化;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工业上可利用碳酸钙高温分解制取二氧化碳,所以XCO2的转化来制备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CaO+CO2;CO2C6H12O6是自然界里碳、氧循环的过程,C6H12O6CO2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故答案为2C+O2 2CO;6:1:8;酸;CO2+H2O=H2CO3;CaCO3 CaO+CO2;呼吸作用。18、颜色 BaCl2+Na2CO3BaCO3+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BaCO3+2HCl=BaCl2+H2O+CO2) 氯化钠;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 53% 【解析】(1)实验一,向同一试管中依次加入三种溶液,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即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加入稀盐酸时,如果恰好完全反应或盐酸过量时溶液变成无色,稀盐酸不足时,溶液仍然是红色。故填:颜色。(2)实验二,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氯化钡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3)实验一、实验二结束后将两反应容器内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产生气体A的化学反应可能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或BaCO3+2HCl=BaCl2+H2O+CO2)。(4)无色液体C,其溶质的组成情况有(除酚酞外):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氯化钠、氯化钡(盐酸和碳酸钡部分反应时);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部分反应时)。故填:氯化钠;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5)设碳酸钠质量为x, x=10.6g,该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53%,答:该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 Cl I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或无白色沉淀) NaOH+HNO3=NaNO3+H2O Ba(NO3)2+Na2SO4=BaSO4+2 NaNO3【解析】(1)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KCl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NaCl和KCl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氯离子;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时,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镁盐,则猜想I不成立;如若现象a为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镁盐),现象b为无明显现象(无硫酸根离子)则猜想成立。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无色溶液B与硝酸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NO3=NaNO3+H2O;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若现象a、b均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即含有硫酸镁;则猜想成立;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无色溶液B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O3)2+Na2SO4=BaSO4+2 NaNO3。点睛:1、掌握常见沉淀,2、除杂时所用试剂一定要足量,所用反应后除杂试剂 常会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