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9592
资源大小:18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打生锈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4向盛有等量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某固体物质10g、25g、25g,如图甲所示是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是该固体物质和另一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娆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烧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Y代表该固体物质,X代表另一种固体物质D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5古罗马贵族阶层发现一种金属器皿,用其盛葡萄酒可除掉酒中的酸而使酒味纯正。已知,除酸过程酸与金属间发生了置换反应。下列有关推断肯定错误的是A葡萄酒的pH<7B葡萄酒属于混合物C除酸过程的反应产物之一为H2D该金属比铜更不活泼6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是纯净物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7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8下列各组鉴别或除杂所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A区分氧气与氮气一一用燃着的木条B鉴别羊毛线和腈纶线一一手感法C除去CO2混有的CO一一通入氧气中点燃D鉴别硝酸钾和尿素一一用熟石灰粉末研磨9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测溶液pHC过滤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0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篝火燃烧BH2O2溶液中加入MnO2C铁钉生锈D活性炭吸附毒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是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填“a”、“b”或“c”)。(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确定某硫酸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该固体混合物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气体。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写出三点符合图中溶解度曲线的不同类型的信息。_。_。_。14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是_;10时,将NaCl、KNO3各30g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部溶解的是_;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欲分离混合物获得更纯的KNO3,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包白色粉末加入鱼缸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产生了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小明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_(填字母序号)组合进行实验。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_。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根据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的组成做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推测白色沉淀是_,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_,由此得出猜想_不成立。小刚取溶液M,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得到了和小明相同的结论。加人稀盐酸时,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再次取溶液M,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静置,取上层溶液,加人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_成立。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原因是_。该实验中的CaCl2溶液可用_溶液代替。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可知,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_。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应先检验的物质是_,后检验的物质是_。16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震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在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温度,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II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猜想一错误猜想二正确(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C【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以是气体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故B错;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故选C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3、A【解析】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正确;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钙和水,但是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D、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热、发光,但是不是燃烧错误故选A4、D【解析】A.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第一个烧杯中溶液不饱和,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B. 烧杯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比烧杯的少,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烧杯中的小,选项错误;C. 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X代表该固体物质,Y代表另一种固体物质,选项错误;D. 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X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而Y的溶解度变大,溶质不析出,溶液的质量不变,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选项正确。故选D。5、D【解析】A、葡萄酒中含有酸,酸的pH<7,故正确; B. 葡萄酒含有酒精、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 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除酸过程的反应产物之一为H2 ,故正确;D. 除酸过程酸与金属间发生了置换反应,说明该金属活动性大于氢,铜的活动性小于氢,故错误;故选D。6、C【解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燃烧、摩擦等都可以产生热能,所以说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得到热能是错误的,错误。故选C。7、C【解析】t1min时,锌与盐酸反应曲线上点的纵坐标位置更高,说明此时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由时横坐标表示时间,所以也表示0tmin这段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所以也表明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铁与盐酸反应更快;t2min时,两条曲线相交,且此后保持水来,说明锌与盐酸的反应、铁与盐酸的反应均已完全,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盐酸提供的氢元素,所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也就说明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8、A【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入氧气中,燃着的木条不熄灭,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入氮气中,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氮气和氧气,符合题意;B、腈纶具有独特的极似羊毛的优良特性,手感松软,膨松性好,有较好弹性,手感与外观都很象羊毛,因此有“人造羊毛”之称,不能用手感法鉴别,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和尿素均不能和熟石灰反应,不能用熟石灰粉末研磨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9、D【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A不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B不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C不正确;D、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烧瓶壁,若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D正确。故选D。10、D【解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篝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H2O2溶液中加入MnO2,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铁与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毒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Fe3O4 (2)b; (3)Fe2O3+3H2SO4=Fe2(SO4)3+3H2O ;(4)减小【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3O4 (2)铁生锈的条件为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b处最易生锈;(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铁表面有铁锈没有及时除去,铁锈与酸反应,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的原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要减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5.3g;(2)6.8%【解析】(1)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x=5.3g,y=7.1g(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钠的质量为12.4g-5.3g+7.1g=14.2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8%。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t1时,F点表示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2)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t2时,物质C的溶解度最大 (合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如:t2时,物质C的溶解度最大。(2)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如:t1时,F点表示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考点: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14、硝酸钾 NaCl 降温结晶 【解析】(1)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硝酸钾;(2)10时,将NaCl、KNO3各30g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部溶解的是NaCl,因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故答案为NaCl;(3)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欲分离混合物获得更纯的KNO3,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BD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碳酸钙 碳酸钠 二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氯化钡 密封防潮 碳酸钠 氢氧化钠 【解析】实验1过碳酸钠是固体,常温下即可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应选择固液混合不加热型的发生成装置,选择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择D,故填B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故填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推测白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故填碳酸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填碳酸钠;由此得出猜想二不成立,故填二;实验3得出和小明相同的结论即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加人稀盐酸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4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猜想一成立,故填一;交流反思(1)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填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2)该实验中的CaCl2溶液可用氯化钡溶液代替,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并且氯化钡溶液显中性,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填氯化钡;拓展应用(1)根据过碳酸钠常温下就能和水反应可知,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密封防潮,故填密封防潮;(2)检验烧碱部分变质时,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应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然后在检验氢氧化钠,即应先检验的物质是碳酸钠,故填碳酸钠;后检验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实验步骤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16、CuSO4+2NaOH=Cu(OH)2+Na2SO4【猜想与讨论】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实验探究】溶液颜色为无色将少许Cu(OH)2粉末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充分振荡 溶液呈亮蓝色【结论与反思】(1)2NaOH+Cu(OH)2= Na2Cu(OH)4(2)蓝色沉淀消失,且逐渐变为黑色【解析】试题分析: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猜想与讨论】实验中蓝色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故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这一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氢氧化铜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是错误的,故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颜色为无色,从而证明氢氧化铜不会溶于水,故猜想一错误要证明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故实验操作为:将少许Cu(OH)2粉末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充分振荡,现象为:溶液呈亮蓝色,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正确【结论与反思】(1)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OH)2= Na2Cu(OH)4(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蓝色沉淀消失,且逐渐变为黑色考点:碱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