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19916
资源大小:327.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B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D丁表示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冰、干冰、四氧化三铁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尿素、硝酸钾C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铁、硒D天然材料:羊毛、棉线、塑料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XYZW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反应后质量(g)17m611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D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B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C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D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5菠菜中含有草酸(化学式是H2C2O4),能与人体中的钙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沉积在身体中,易形成结石,所以一般先将菠菜放入开水焯一下, 先去掉草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酸属于有机物B草酸中氢、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2:4C草酸在开水中溶解度较大,菠菜富含维生素D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1.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d反应前质量(g)810102反应后质量(g)待测212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值应为5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8D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8已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丁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C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1:l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9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的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CH2、C、CO都具有还原性,所以它们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D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都是干燥剂,所以它们都能用于干燥氧气10根据右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11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AF2 BSiH4 CO2 DSiF412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新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13维生素A有助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维生素 A1(C20H30O)和维生素 A2(C20H28O) 两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 A1和维生素A2 属于有机化合物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C维生素A1比维生素A2多两个氢原子D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中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14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现察区分黄铜和黄金,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煤矿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C对现象的认识D对生活的认识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分子受热体积变大喝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汽车修理厂工人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霉变的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缺铁会引起贫血自行车的支架喷油器防锈AABBCCDD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 2°C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_。(2)若从B的饱和溶液获得大量的B,宜采用的方法是_。(3) t 2°C时,将40gA和40gC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将上述两只烧杯中的物质都降温至t 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将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的废液过滤,并对滤液进行探究(已知大理石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滤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CaCl2和CaCO3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_。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取少量滤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2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小美为验证猜想3,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滤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她认为猜想3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小丽使用了几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来验证猜想3,也得出了结论,请完成下表:方案使用的试剂实验现象结论A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猜想3正确B镁条_C氧化铁_D_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E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思与评价)上述方案有错误及错误的原因是_、_(填写错误方案的序号,并解释其错误的原因)。若猜想3成立,小聪认为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滤液进行_操作即可除去杂质,得到CaCl2固体。小明同学向一定质量的上述猜想3滤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问:图中oa段表示生成_(“气体”还是“沉淀”)的过程;a点溶液中溶质为_; c点溶液的pH_7(填>、<、=);x值是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18(8分)现有 H2SO4 与 CuSO4 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 H2SO4与 CuSO4 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 1 实验方案: 图1 图2 根据图 1 坐标,推测 CuSO4 溶液呈_(填“酸”、“碱”、“中”) 性;C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请计算该混合溶液中的CuSO4 的溶质质量分数_。 若在100g 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在图 2 中画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根据该方案的实验现象就能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的原因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燃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教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问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甲烷属于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A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C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 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个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个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个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_。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产物都是常见双(两)原子分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A、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但金属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原溶液是稀盐酸,一开始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至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分数变为0,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选项图象错误。D、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但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D。2、A【解析】A、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冰是水的固体、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四氧化三铁,都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尿素中只含有三种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C、铁、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D、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3、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1+16+16=35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17+m+6+11,故m=1g。Y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反应前后,X物质质量增多,Y质量不变,Z质量减少,W质量减少,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反应后Z质量为6g,Y质量为1g,故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选项正确。反应后剩余6gZ,则消耗的质量为16-6=10g。反应后剩余的W为11g,消耗的W为16-11=5g,故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作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完全与反应无关,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密闭容积内质量守恒计算未知量的值。4、C【解析】试题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选项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C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D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5、B【解析】A、草酸(化学式是H2C2O4)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化合物,故选项A正确;B、草酸(化学式是H2C2O4)中氢、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2×2):(16×4)=1:12:32,故选项B不正确;C、菠菜中含有草酸(化学式是H2C2O4),先将菠菜放入开水焯一下,去掉草酸,说明草酸在开水中溶解度较大,菠菜是蔬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C正确;D、草酸(化学式是H2C2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中,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涉及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6、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b的质量增加了11g,为生成物;c的质量减少了8g,为反应物;d的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由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a为反应物,质量减少3g,故a反应后的质量为5g。【详解】A、该反应满足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表中待测值应为5,故正确;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11,故错误;D、物质d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故选C【点睛】易错点: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7、D【解析】A、氯化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钾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可以与氯化铁溶液中的离子分析比较,得出显色的是铁离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将铁离子转化成了沉淀,只有氯离子和水分子留下来了,得出显色的是铁离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C、加入硝酸银后将氯离子转化为沉淀,但溶液的黄色未消失,可以得出显色的不是氯离子而是铁离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D、加水后改变了氯化铁溶液的浓度,而对离子不会造成消除,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即。【详解】A、甲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结论错误;B、一个丁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结论错误;C、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2:2=1:l,结论正确;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结论错误。故选C。9、D【解析】A、碱的溶液显碱性,但是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显碱性,但是属于盐溶液,不符合题意;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但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氮、氧等不同种元素,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H2、C、CO都具有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都是干燥剂,且它们都不与氧气发生反应,故都可用来干燥氧气,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10、C【解析】铝的核电荷数为13,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是13,故A错;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含有两个电子层,故B错;根据表中信息,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C正确;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而不是镁元素失去电子,故D错。11、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硅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氟原子的个数依此为1,2,4,4,反应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为4,2,所以X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氟原子。故选D。12、D【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该物质,怎样使其服务于社会,如何做才能不污染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很严重,所以化学在研究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故选D。13、C【解析】解:A维生素 A1和维生素A2 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组成的元素相同,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A1分子中比每个维生素A2分子中多两个氢原子,故错误,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和维生素A2中碳、氧原子个数比相等,均为20: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A【解析】A、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不同,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两者;黄铜能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在加热时不与氧气反应,用加热、观察是否变黑的方法可以鉴别;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故硫酸铵遇碱性熟石灰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不会与熟石灰反应,所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区分两者;选项完全正确;B、甲醛有毒,所以不能在海鲜食品上喷洒甲醛溶液防腐,错误;选项不完全正确;C、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分子受热间隔变大,错误;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汽车修理厂工人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错误;故选项错误;D、霉变的大米含有有毒黄曲霉素等物质,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故选:A。15、A【解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 蒸发结晶 C A=C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2时,溶解度最小的为C;(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可以通过升高温度,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大量的B;(3)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40g,C溶解度小于4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可以将A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而C不能被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当降温至t1时,A与C溶解度都为40g,所以此时100g水中都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溶剂质量也相同,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点睛】在相同溶剂的情况下,溶质质量越大,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时,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得溶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 HCl、CaCl2 CaCO3难溶于水 错误 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时,滴加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C 镁条溶解,有气体产生 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氢氧化铜 E 若只有CaCl2时,加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蒸发 气体 氯化钠、氯化钙 pH7 106g【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等。综合性较强,解题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猜想与假设: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当盐酸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根据前面的猜想,可以考虑盐酸有剩余,废液中含有HCl、CaCl2;讨论与交流:CaCO3难溶于水,不可能在溶液中;实验与结论:(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其结论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是:酸性、中性不变色,碱性为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时,滴加酚酞溶液也不变色;(2)测定溶液的pH,试纸不能湿润,所以操作方法不正确,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溶液被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所以结果偏大,酸性溶液稀释后溶液仍呈酸性,所以结论正确;故选C;(3)B、若猜想3正确溶液中存在盐酸,金属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镁和氢气,所以实验现象是镁溶解,有气体产生;C、若猜想3正确溶液中存在盐酸,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和水,所以实验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D、根据“小丽使用了几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来验证猜想3”的信息结合已用的试剂的种类可知D是一种碱,滤液中加入D后产生了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则D是氢氧化铜;反思与评价:氯化钙和氯化氢都能使硝酸银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若只有CaCl2时,加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方案E错误;拓展与应用:氯化氢是气体溶质,受热后能从溶液中挥发出来。只要对滤液进行蒸发操作即可除去杂质,得到CaCl2固体;(4)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首先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a点表示Na2CO3恰好与盐酸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两种溶质;c点时,碳酸钠已经过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点溶液的pH>7;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设;生成2.2g二氧化碳需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 x 2.2g x=5.3g设:生:5.0g碳酸钙需碳酸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 y 5.0g y=5.3gx的值是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所以x=106g。18、酸 Na2SO4 16% 往H2SO4与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加入NaOH溶液时,开始并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开始加入的NaOH没有与CuSO4反应,由此可知,NaOH能与H2SO4反应。 【解析】(1)根据图 1 坐标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溶液的pH<7,故可推测CuSO4 溶液呈酸性;,C 点溶液的pH=7,则反应是恰好反应,故C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2)设100g混合溶液中的CuSO4 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Cu(OH)2的质量为y。 ,解得x=16g,解得y=9.8g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3)由图 1 坐标可知,开始加入的75gNaOH溶液与H2SO4反应,从75g开始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多是9.8g,所以图像是:(4)往H2SO4与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加入NaOH溶液时,开始并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开始加入的NaOH没有与CuSO4反应,由此可知,NaOH能与H2SO4反应。【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有机物 25% 热能 电 D 48:6 CH4+CO22H2+2CO 【解析】(1)甲烷是有机物;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A、可燃冰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大,故错误;C、二氧化碳的水合物比可燃冰稳定,故错误;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正确。故选D。(4)由题可知,该可燃冰中有48个水分子,6个甲烷分子,故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48:6=8:1(5)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H4+CO22H2+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