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宿松县联考2022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0212
资源大小:19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安庆宿松县联考2022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2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3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干冰制冷C铁矿石炼铁D铁杵磨成针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先要加热玻璃管再通一氧化碳B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5一氧化氮(NO)虽然有毒,但由于其在医疗上有重要用途而享有“明星分子”的美誉。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gB一氧化氮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一氧化氮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约占总体积的 21%B氧气能支持燃烧C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D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7一块质量为3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1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A铁、铝、镁B铁、铜、铝C锌、镁、铁D铝、碳、镁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9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物质铁干冰小苏打盐酸性质导热性升华吸热能与酸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用途制作铁锅人工降雨治疗胃酸过多除铁锈AABBCCDD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没有氧气就没有燃烧C缓慢氧化能引起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有害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11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A食醋(pH2)B牛奶(pH6.5)C矿泉水(pH7)D肥皂水(pH10)1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不同种元素B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 Mg2-C的化学性质相似D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14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溶液的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菊花浸出液显示的颜色红色紫色黄色A无色B红色C黄色D紫色15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O2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O2和O3都是单质;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a蒸馏水 b镁条 c汞 d碳酸氢钠 e氢氧化钡溶液 f碘属于单质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MNPQ反应前的质量/g8011反应前的质量/g1待测4519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请填序号);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N的待测值为_g。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下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II. 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待测液呈碱性,表明含有氢氧化钠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用酸碱中和法测定: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_mL。用沉淀法测定:乙组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步骤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_。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步骤过滤出的沉淀物是_。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甲组同学称取100g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向其中边入氯化镁溶液,测得加入氯化镁溶液质量和产生沉淀质量的数据如下:加入氯化镁溶液的质量/g050100150200250沉淀的质量/g02.95.8m11.611.6表中m= _则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有计算过程)18(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查阅资料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 (填“影响”或“不影响”)。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是:Cu2O和Cu;猜想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玻璃管的质量;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 的质量。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 成立(填或)。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 用给定的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扎西同学按以下过程进行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A中无明显现象B中_C中_A中物质是食盐水B中物质是稀盐酸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订方案。(实验与探究)(1)扎西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若出现_,说明清液中有碳酸钠;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_,说明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加_至溶液呈中性。实验二:自选一种试剂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扎西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来鉴别,该物质是_。他将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加入该物质,观测到的现象是盛氯化钠的试管中温度无明显变化,盛氢氧化钠的试管中_,盛硝酸铵的试管中_。实验完成后,扎西将上述物质倒入实验室废液缸中,立刻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本题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考查。A、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A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B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C、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中和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C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用盐酸来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否则将会腐蚀铁丝,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故选C。2、D【解析】A、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C、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详解】A、水结成冰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制冷是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矿石炼铁,产生了新物质铁,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铁杵磨成针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4、C【解析】A、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上来后爆炸,很危险,A选项错误; B、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溶液,应用玻璃棒蘸取测pH,B选项错误;C、实验室智取气体需要用到较密闭的装置,使用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C选项正确;D、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这么做会导致液体药品被污染,D选项错误;故选C。5、B【解析】A、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利用各元素原子量之和求相对分子质量,其相对分子质量=14+16=30,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A错误;B、由一氧化氮的化学式可知,一氧化氮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B正确;C、由一氧化氮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一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选项C错误;D、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选项D错误。故选B。6、B【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不符合题意;B、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用处很多,如在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氦还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等,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利用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计算生成0.1g氢气消耗选项所涉及金属铁、锌、镁、铝的质量;然后根据题设的条件:三种金属混合物3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了0.1g氢气,推断出三种金属合金的不可能组成。【详解】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了0.1g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铜、碳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使合金的质量增加;由上述需要金属的质量可知,3克铁、铝、镁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大于0.1克,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A。故选:A。【点睛】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利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到铁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出+2价。8、B【解析】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9、D【解析】A、铁具有导热性,可以制作铁锅,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小苏打显碱性,能与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正确;D、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除铁锈,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A【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缓慢氧化的应用、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降低分析即可。【详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而灭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缓慢氧化可能引起自燃,但缓慢氧化不一定是有害的。例如,呼吸作用是一种缓慢氧化,通过呼吸作用能供给能量,保持体温,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降低,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解析】试题分析: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应涂抹碱性的物质以减轻疼痛,选项中只有DpH10>7,显碱性考点: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应用12、B【解析】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解析】A属于不同种元素 ,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C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D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14、C【解析】试题分析:肥皂水的pH为9.5-10.5,说明呈碱性,菊花浸出液在碱性溶液中会变为黄色,故选C考点:溶液酸碱性与pH的对应关系。15、B【解析】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故正确;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O2O3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一个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一个臭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 3个氧气分子和2个臭氧分子的质量相等,相同质量的O2和O3,分子数目不相同,故错误;根据氧气和臭氧的化学式可知,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故正确。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b、c、f a B 1 【解析】(1)镁条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汞是一种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碘是由碘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镁条,汞,碘都是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是氧化物;故答案为b、c、f;a(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N的质量为(80g+1g+1g+1g)-(1g+45g+19g)=1g;由表中数据可知,质N、P、Q三种物质反应后质量均增多,为生成物;物质M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的反应物;则该反应为MN+P+Q,属于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1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NaOH+HCl=NaCl+H2O 9.8 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氯化镁已经过量 氢氧化镁 偏大 11.6 偏大 【解析】(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向待测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共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9.8mL。(4)步骤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如果氯化镁溶液足量,则溶液中有氯化镁,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氯化镁已经过量。(5)步骤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氯化镁中的镁离子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镁。(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的操作,氢氧化镁沉淀上会附着其它杂质,测得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会较理论值偏大,导致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7)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入50g氯化镁溶液,可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加入150g氯化镁溶液,可生成2.9g+5.8g=11.7g氢氧化镁沉淀,而加入200g氯化镁溶液,生成了11.6g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加入150g氯化镁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故m=11.6。设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x。 ,解得x=8%【点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18、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干燥实验探究11:80 ;1:8分析交流在D装置的后面,再连接一个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分析交流不影响提出猜想Cu2O拓展探究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和红色固体的总质量定量分析【解析】该题中水是实验的关键,故需要对水的质量从各个方面防止其它不是本实验产生水的干扰。为了防止制取H2的过程带出水分,故要对H2进行干燥处理,H2是中性气体,故可选择浓硫酸干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和D一样的装置;由于装置C中发生H2+CuOCu+H2O,D中的水其实是C中反应产生的水,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其实质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其实质是产生水的总质量为1.82g,故氢元素质量为1.82-1.6=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0.22:1.6=11:80 ;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不会影响水组成,原因是它的存在不产生水;本实验中测定C、D装置质量变化是关键,而C、D装置质量变化都是由于水的质量变化引起的。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Cu2O+H2SO4CuSO4+Cu+H2O144 643.6 xx=" 1." 6g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6g由于 1.6g<2g ,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猜想1成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有气泡 有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色 酸(答案合理即可) 水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NH4NO3+NaOHNaNO3+NH3+H2O 【解析】进行实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产生的是盐酸;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钠不反应,所以无现象的是氯化钠;实验与探究(2)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清液中有碳酸钠;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由于碳酸钠已被足量氯化钙完全反应,若清液中有氢氧化钠,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方法与应用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废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应该加入酸性溶液调节至中性再排放;实验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所以使用水就能鉴别;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氢氧化钠与硝酸铵能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同时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