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校2021-2022学年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0390
资源大小:23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校2021-2022学年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溴化钠BrNaB氧化钠Na2OC碳酸钠NaCO3D氢氧化钙CaOH23高炉炼铁核心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Fe2O3BCOCFeDCO24下列实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称量NaOH固体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B氧气用于气焊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6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CO (NH2)2BKNO3CK2CO3DCa3 (PO4)27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AZn(NO3)2、AgNO3BZn(NO3)2、Cu(NO3)2、AgNO3CZn(NO3)2、Cu(NO3)2DZn(NO3)28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6 C+4 D+79常温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若把铜丝伸入适量稀硫酸中,边通入X边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B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0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青菜B大米C豆腐D玉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观察下列图示并回答问题:(1)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原因是_。(2)为避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并且应使酒精灯_后,再添加酒精。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硫酸锌溶液可以作木材防腐剂。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和18%25%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现取某红锌矿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最后得到硫酸锌,则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假设红锌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化石燃料是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石墨烯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里主要利用了石墨烯的_性。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秋葵是一种大众喜爱的食材,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纤维素、阿拉伯果糖和丰富的铁、锌、钙等元素,其中:属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是_。属于糖类的是_。14实验室分别用红磷(曲线 ab)和白磷(曲线 ac)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红磷燃烧的方程式是什么?_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能力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白磷,传统燃烧红 磷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 因是什么?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的原因是什么?(1)设计如图装置并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可发现右侧的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_,左侧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得出:木炭具有的化学性质为_。(2)这套装置使用酒精喷灯加热,也可在酒精灯上加网罩,其目的是_。探究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3)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可用于船底防污漆,用于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X+H2O,则X的化学式为_。(进行实验)限选试剂:稀硫酸;仪器:试管、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烧杯。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步骤I:取充分反应后生成的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步骤II:将充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a过滤后有红色固体;b溶液呈蓝色。(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了木炭与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_(填“一定”或“不一定”)还含有铜。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6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Na2SO4溶液呈中性。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_(填现象),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只有Na2SO4 有Na2SO4和H2SO4 有Na2SO4和NaOH 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及理由是_。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续表: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_。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正确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填序号)。Cu CuO 紫色石蕊溶液 AgNO3溶液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写一条)。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由图可知,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有固体析出,B中溶质质量变小,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2、B【解析】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A. 溴化钠中溴显-1价,钠显+1价, 化学式为NaBr,选项错误;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 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选项正确;C. 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钠Na2CO3,选项错误;D. 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钙Ca(OH)2,选项错误。故选B。3、A【解析】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详解】通过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氧化铁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A。4、D【解析】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B、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C、倾倒液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D。5、B【解析】A、 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气焊,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质地坚硬,用于切割玻璃,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电光源,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B。6、B【解析】A、CO (NH2)2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B、KNO3含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C、K2CO3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D. Ca3 (PO4)2只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试题分析: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能与硝酸铜、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当同一种金属同时能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当银离子被全部置换出来,若有锌存在,才能继续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A、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银离子还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AgNO3,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为Zn(NO3)2、AgNO3,错误;B、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银离子还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AgNO3,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正确;C、若溶液中的硝酸银恰好被完全置换,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正确;D、若锌是足量的,能与硝酸银、硝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正确。故选A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8、B【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B。点睛: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9、D【解析】A、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硫酸铜的颜色是蓝色,所以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选项A正确;B、从化学方程式中可知: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8,反应物、生成物中的铜原子个数都是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所以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选项B正确;C、铜、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大,选项C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氢元素、硫元素,选项D错误。故选D。10、C【解析】富含蛋白质的是C. 豆腐。A. 青菜,富含维生素。 B. 大米,富含淀粉。D. 玉米,富含淀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营养成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酒精灯内的酒精会洒出 冷却至室温 【解析】根据实验室酒精灯使用方法,进行原理推导。【详解】(1)酒精灯倾斜时容易使酒精流出,此时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现象,因此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故填:酒精灯内的酒精会洒出。(2)添加酒精时酒精灯不能是燃烧着的也不能温度较高的时候,这样都可能引起火灾,导致危险的发生;故填:冷却至室温。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1%【解析】设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为。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答: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81%。【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不可再生能源 导电 CaO+H2O=Ca(OH)2 铁、锌 纤维素、阿拉伯果糖 【解析】(1)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不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因此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能源(2)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石墨烯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故填:导电(3)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可用于给物质加热,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4)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故秋葵中所含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故填:铁、锌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的酮或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故属于糖类的是阿拉伯果糖和纤维素。故填:纤维素、阿拉伯果糖【点睛】根据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石墨烯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可以用于给食品加热;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的酮或它们的脱水缩合物;14、4P+5O22P2O5 小于 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导致装置内有氧气剩余 【解析】(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由图像可知,红磷燃烧可剩余8.5%的氧气,白磷燃烧可剩余5.1%的氧气,所以红磷消耗氧气的能力小于白磷,传统燃烧红磷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导致装置内有氧气剩余。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石灰水变浑浊 还原性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u 不一定 C+4CuO2Cu2O+CO2 【解析】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详解】(1)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一段时间后,可发现右侧的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左侧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木炭具有的化学性质为还原性。(2)这套装置使用酒精喷灯加热,也可在酒精灯上加网罩,其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查阅资料(3)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X+H2O,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5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反应后有1个铜原子,5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u。(4)加入足量硫酸,溶液呈蓝色,说明一定有氧化亚铜;红色固体可能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也可能是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了木炭与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不一定含有铜。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氧化亚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CuO2Cu2O+CO2。【点睛】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均不变。16、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2SO4+2NaOHNa2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钠不共存 氢氧化钠(或NaOH)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腐蚀下水道 【解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详解】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板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有Na2SO4、H2SO4和NaOH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不合理的猜想及理由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或NaOH)。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正确方案外,CuO 和紫色石蕊溶液单独使用也能完成实验,故选。(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点睛】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