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校际合作校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0752
资源大小:21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昆明市校际合作校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小明同学用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B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托盘天平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落质质量分数小于3%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属于(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化合物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 稀释浓硫酸C读出液体的体积D 取用大理石块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C1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C一定存在Na+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7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A铜、石墨、石灰水都具有导电性BH2、O2、CO2都能用排水法收集CC、S、P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气体DAl、Zn、Fe都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8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不同9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10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花生油 C面粉 D冰块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铜片放入稀盐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D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12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ANaCl、NaClO、H2OBNaClO、H2OCNaCl、NaClODNaCl、H2O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固体粉末药品加热:粉末状药品应堆放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加装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到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坚立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把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手握在试管夹的短柄上D加快烧杯中固体溶解速率,将烧杯放在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加热或或直接振荡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铁铸成锅C河水结冰D木柴燃烧15如图是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铍和镁化学性质相似B铝原子的核内有13质子C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的方法有_(写一条即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1)A的名称为_。(2)C的单质化学式为_。(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B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或“失”)电子。18(8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厨房用含有洗涤剂的冷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比用纯净的冷水要清洗的干净,下列有关其原因解释中合理的是_(填序号)。洗涤剂有吸附作用 油污可以溶解于水 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配制溶液时,老师发现某同学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导致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要求写两条)。实验室选用以下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请在A中简要补画出CO2的制取装置图。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写出如何检验D装置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_将30.9g氯酸钾(KC1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色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反应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和结论: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猜想3成立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需更换试剂,将_溶液换成_溶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50g×3%=(50g-x)×6%,x=25g。通过计算该实验量取液体积是25mL,所以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和6%的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是用6%的氯化钠溶液加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不用称量固体,所以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托盘天平,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体积,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的落质质量分数大于3%,不符合题意;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因此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属于单质。故选B。【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3、B【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4、B【解析】试题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防引起酒精失火,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D、取用块状固体状药品,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操作正误判断的知识。5、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w克,当把溶液降低到t1时,甲和乙仍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w克,而甲的溶解度大于w克,因此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而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w克,当把溶液降低到t1时,甲和乙都为不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和溶剂质量都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但所得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由C选项分析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A。6、C【解析】试题分析:(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2)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离子守恒,一定有Na+,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a+、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故选C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7、C【解析】A、铜、石墨、石灰水都能够导电,具有导电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B、H2难溶于水,O2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在水上加一层油膜,避免一部分CO2溶于水,H2、O2、CO2都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B不符合题意;C、P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选C项符合题意;D、Al、Zn、Fe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发生置换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解析】A、闻到香味是因为桂花中芳香性化合物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的,选项A正确;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质量很小,选项B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选项C错误;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造成的,选项D正确。故选C。9、C【解析】A、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子凑近瓶口闻,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选项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D、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中没有沿烧杯壁注入,因此,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0、A【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11、C【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D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在空气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纸的气味,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2、A【解析】: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由于HCl和HClO都是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NaCl、H2O及NaClO、H2O,所以生成物应该有NaCl、NaClO、H2O故选A13、B【解析】A、给固体粉末药品加热:粉末状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B、加装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到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坚立,符合题意;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把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手握在试管夹的长柄上,拇指按在短柄上,不符合题意;D、加快烧杯中固体溶解速率,将烧杯放在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加热或者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解析】A、酒精挥发是指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B、铁铸成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C、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木柴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15、C【解析】A、铍、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B、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3,所以质子数是13,故正确;C、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Na核外电子数是11,Mg2+的核外电子数是10,故错误;D、Na、Mg、Al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故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氧气和水 表面涂防锈油等 【解析】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的方法有表面涂防锈油(隔绝氧气和水)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氧 Cl2 得 【解析】由题意,A、B、 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已知A的核电荷数为8,B的核内质子数比A多1,即B与A相邻,则B的核电荷数为9;A、 B、C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则C的核电荷数为3498=17;(1)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已知A的核电荷数为8,A的名称为氧;(2)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则C的核电荷数为3498=17,为氯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氯气,其化学式为:Cl2;(3)B的核电荷数为9,为氟元素,氟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18、 称量氯化钠时左码右物 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aCO3+2HCl=CaCl2+H2O+CO2 干燥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24.5g【解析】(1)在厨房用含有洗涤剂的冷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比用纯净的冷水要清洗的干净,其原因是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2)配制溶液时,老师发现某同学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导致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称量氯化钠时左码右物、氯化钠中含有杂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等;(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映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所用的装置应为:;A装置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中浓硫酸就有吸水性,所以作用是干燥气体;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处燃烧,所以检验D装置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4)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9g-21.3g=9.6g,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2KClO32KCl+3O2245 96x 9.6g x=24.5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1)红(2)2NaOH+CuSO4Cu(OH)2+Na2SO4;复分解(3)Ca(OH)2+CO2CaCO3+H2O;2;氢氧化钙;氯化钙【解析】(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实验3中,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CO2 CaCO3 + H2O;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2中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这是因为如果溶质只有碳酸钠,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需更换试剂,将氢氧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