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县重点名校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1393
资源大小:22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彭水县重点名校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年5月3日,岳阳市南湖新区龙山管理处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攻坚行动正式开始。当天共拆除广告牌150多处、烧烤台1000余处近900平方米。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由于大量油烟尘污染、影响空气质量B有效预防景区森林火灾C排除食品安全隐患D以上三者都是2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B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Zn粉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 再加入铁粉D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3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有用银针验毒的记载。其验毒原理中涉及到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丙和戊的微粒个数比为1:2B甲和丙都由原子直接构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D保持戊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液体的量取C取用固体药品D测定溶液pH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6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均正确的是( )A实验制氧气:H2O2H2+O2 分解反应B制熟石灰:CaO+H2O=Ca(OH)2 化合反应C铁钉和稀盐酸反应:2Fe+6HCl = 2FeCl3 +3H2 置换反应D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SO3+ 2NaOH =Na2SO4 +H2O 复分解反应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与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9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根据图示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根据上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ABCD10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常见的酸: H2O、 H2CO3B常见的还原性物质: CO2、COC常见的黑色固体: Fe3O4、 MgOD常见的复合肥: KNO3、NH4H2PO411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材 B升高木材的温度C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D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嫦娥四号”的制作材料有硅、石墨、铝合金、钛合金和铜等。纯金属制成合金,性能会发生改变,请写出其中一条_。请写出一种比较钛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_(不要写现象与结论)。石墨是碳的单质,比较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请写出碳和硅原子结构不同的一处_。工业上制取硅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根据上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还能获得一条信息是_。14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进行水的净化时,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要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写一种即可)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_试验;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进行_1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多样的从下列物质A 硝酸铵B 白磷C 液氮D 石灰石E 记忆合金F 含锌食品G 石油H 明矾中,请选择恰当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1)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起净水作用_;(2)常用作建筑材料,又可以炼铁、制玻璃等物质_;(3)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_;(4)军事上做烟幕弹,一般保存在冷水中_;(5)常用作医疗手术中的冷冻剂_;(6)广泛应用于卫星天线、牙齿的矫正、生物工程和能源自动化等方面_;(7)可防止儿童智力低下,不会得侏儒症_;(8)被称之为“工业的血液”的化石燃料_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 2°C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_。(2)若从B的饱和溶液获得大量的B,宜采用的方法是_。(3) t 2°C时,将40gA和40gC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将上述两只烧杯中的物质都降温至t 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用适量的CO2气体与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Na2CO3固体。实验中用到的部分仪器(用品未列全)如图所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的仪器有B、_(填标号),连接好装置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塞子,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_。为了防止产生气体速率过快,操作方法是_(不改变所用稀盐酸的浓度)。制备Na2CO3固体。查阅资料:当过量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极易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NaHCO3分解生成Na2CO3需要吸收热量。方法一:实验步骤:各取25 mL NaOH溶液分别盛放在编号为甲、乙的两个烧杯中。将制取的CO2气体(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HCl)通入甲烧杯中至过量。将甲、乙两烧杯中的液体混合充分反应,再蒸干、灼烧。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方法二:向50 mL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也能得到与方法一相同质量的Na2CO3固体,该方法与方法一相比的不足之处是_。18在研究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时,进行如下两个放热实验:(1)两实验中均观察到固体溶解并放热,其中镁带表面还会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2)实验结束后,把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只得到无色溶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3)要确定烧杯中的溶液里可能含有的溶质时,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A MgB Na2CO3C NaOHD 酚酞溶液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可以减少由于大量油烟尘污染、影响空气质量;B、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可以可以有效预防景区森林火灾;C、整治龙山景区露天烧烤、大排档可以有效排除食品安全隐患;D、由以上分析可知,以上三者均符合题意。故选:D。2、C【解析】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再加铜粉,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泼型比铁弱,再加入锌粉,固体粉末变成黑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说明锌的活泼性比铁强,则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铁铜,A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活泼性比铜强,再加入Zn粉,又生成黑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说明锌的活泼性比铁强,则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铁铜,B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无明显现象,说明说明铜的活泼型比锌弱,再加入铁粉,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的活泼型比锌弱,不能得出铁与铜的活泼性强弱,C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D、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锌与铁表面均产生气泡,且锌产生气泡的速度比铁的快,说明锌的金属性比铁强,铜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活泼性比锌、铁弱,则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锌铁铜,D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金属活泼性强弱的探究,通常,活泼性强的金属能将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性越强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速度越快,产生气泡的速度快,活泼性位于氢元素后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根据以上原理可以设计相关实验验证不同金属的活泼性。3、A【解析】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4Ag2H2SO2=2Ag2S2H2O;【详解】A、反应中氧气和水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1:2;故选项正确;B、丙表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但银元素由:0价+1价;氧元素由0价-2价;部分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4、D【解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C、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图中操作错误;D、测定溶液的pH时,可在点滴板上放一条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5、B【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B。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6、B【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D【解析】A、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故选项错误;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如质子;故选项错误;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8、C【解析】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C。9、A【解析】该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说法正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有机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烧可得到二氧化碳,故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说法正确;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说法错误;该技术通过分解水产生氢气,然后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等,可以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说法正确;该体系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该体系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不是氢气,说法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两种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故正确的是;故选A。10、D【解析】A、水不属于酸,故A错;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B错;C、氧化镁属于白色固体,故C错;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故选:D。11、D【解析】A、将木材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错误;B、将木材架空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错误;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正确。故选D。12、A【解析】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选项正确;B、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和比的溶解度都减小,但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则a、c、b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故选项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抗腐蚀性能变好(强度或硬度更高) 将钛放入硫酸铜(氯化铜)溶液中(将铜放入氯化钛溶液中或将钛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等)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 个) 质子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第二层电子数不同 2C + SiO2 2CO + Si 置换反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或原子不可分或分子种类改变或原子重新组合或原子种类、数量不变等) 【解析】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原子不可分或分子种类改变或原子重新组合或原子种类、数量不变。【详解】(1)纯金属制成合金,性能会发生改变,抗腐蚀性能变好,强度或硬度更高。(2)比较钛和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将钛放入硫酸铜(氯化铜)溶液中(将铜放入氯化钛溶液中或将钛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等)。(3)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 个。碳和硅原子结构不同的一处质子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第二层电子数不同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 SiO2 2CO + Si,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根据上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能获得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原子不可分或分子种类改变或原子重新组合或原子种类、数量不变,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14、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 过滤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两瓶气体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能被点燃,且发出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 灯火 验纯 【解析】(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2)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用过滤;(3)找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4)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防因为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窒息;(5)可燃性气体不纯会爆炸。【详解】(1)由于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2)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的火焰,所以要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两瓶气体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能被点燃,且发出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 (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久未开启的菜窖内往往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因此进入前要先做灯火实验,以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及氧气的含量是否能保证人的呼吸; (5)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进行验纯;15、H D A B C E F G 【解析】(1)明矾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他在水中可以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性质,所以明矾可以净水,故选H(2)碳酸钙坚固耐用,可以用来作建筑材料,也是制玻璃的原料之一,故选D;(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要吸热,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A;(4)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保存很容易燃烧,所以要保存在冷水中,故选B;(5)液氮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常用作医疗手术中的冷冻剂,故选C;(6)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所以广泛应用于卫星天线、牙齿的矫正、生物工程和能源自动化等方面,故选E;(7)锌可以促进人体发育,所以可防止儿童智力低下,不会得侏儒症,故选F;(8)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故选G。【点睛】性质决定用途,需要在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了解其用途。16、C 蒸发结晶 C A=C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2时,溶解度最小的为C;(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可以通过升高温度,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大量的B;(3)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40g,C溶解度小于40g,所以此时在100g水中可以将A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而C不能被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当降温至t1时,A与C溶解度都为40g,所以此时100g水中都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溶剂质量也相同,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点睛】在相同溶剂的情况下,溶质质量越大,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时,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得溶质。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AD 使分液漏斗的末端在液面以下,观察分液漏斗下端液柱是否稳定 通过活塞控制滴加盐酸的速度 2NaHCO3 Na2CO3+H2O+CO2 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分液漏斗,则需要选择锥形瓶以及双控橡皮塞,所以发生装置可选择的仪器有B、AD连接好装置后,检查气密性,首先要形成密闭体系,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塞子,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使分液漏斗的末端在液面以下,观察分液漏斗下端液柱是否稳定。为了防止产生气体速率过快,由于不改变所用稀盐酸的浓度,所以需要控制盐酸的滴加速率,所以操作方法是通过活塞控制滴加盐酸的速度。(2)由题意可知:过量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极易生成NaHCO3,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以及Na2CO3+CO2+H2O2NaHCO3步骤III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再将溶液蒸干、灼烧,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方法二的不足之处在于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AD;使分液漏斗的末端在液面以下,观察分液漏斗下端液柱是否稳定;通过活塞控制滴加盐酸的速度;(2)2NaHCO3 Na2CO3+H2O+CO2;既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又会引起温室效应。18、有大量气泡冒出 MgCl2、CaCl2 A、B、C 【解析】(1)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镁带表面还会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大量气泡冒出;(2)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氧化钙,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实验结束后,把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盐酸有剩余,氢氧化钙和酸盐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CaCl2,盐酸可能有;(3)要确定烧杯中的溶液里可能含有的溶质时,加入镁、碳酸钠有气泡产生,加NaOH无沉淀产生,故可选;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不可选,故选ABC。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10g 7.3% 12.6% 【解析】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111 44x z y 4.4gx=10g z=7.3g y=11.1g(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10g;(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2.6%。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