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听课记录.docx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听课记录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一等奖听课记录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如第一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整个学习过程设计,重点有点偏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金色的鱼钩,揭示课题。 (2)了解长征历程,理解写作背景。 二、学习课文 (一)扫清字词 1.默读课文。遇到注音的词语,读2遍。 2.出示生字词 hu k xi kui 和着 青稞面 威胁 碗筷 tng r lin chn 搪瓷碗 鱼饵 收敛 搀扶 yn y 奄奄一息 抽噎 (1)读一遍生字词 (2)着重指导读音:和(hu)着抽噎(y) (2)理解词语:合不拢眼、支吾、奄奄一息 (二)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境,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自己的话来简述每个部分讲什么? 2.梳理出主要事件。 (1)浏览,圈关键词。 出示:老班长带着三个年轻的小战士走出草地用了多少天?选择: A、半个月 B、20天 C、35天以上 看第3节,圈出不到半个月。 继续浏览,圈出其它表示时间的词,算出走草地时间。 (2)跳读,圈关键词。 主要写了4天的事情,看第4节圈出一天。 跳着读,圈出其它3个类似的关键词。 4天4件事,分别是:鱼汤充饥;发现秘密;命令喝汤;临终叮嘱。 默读这4件事。 (三)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1.聚焦主要事件,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画批注。 2. 读第8节。 (1)默读发现秘密(619节)。 (2)听录音读第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2遍。 读句子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4)课堂训练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 的品质。 3.读第21节。 (1)默读命令喝汤(2022节)。 (2)自由读第21节,1遍。 (3)听录音读21节,1遍。 (4)跟着录音读21节,2遍。 看到老班长的笑,我是怎么也吃不下的再读21节。 我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又笑了再读21节。 (5)课堂训练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不会,请你再读一读11、18节。 用波浪线画出与加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 4.读28节。 (1)默读临终叮嘱(2334节)。 (2)听录音读第2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第28节,2遍。 读句子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临终想的是别人!再次默读28节! (4)课堂训练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说的浪费是指 。 二十多里路说明 ,从中你感受到 。 5.文中还有几个地方体现了班长尽职尽责的品质,如:第3、4、5、13、15都有,这里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作为班长,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想法设法照顾好三个小同志,确保能走出草地,这就是尽职尽责(还可以结合现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的人是怎样尽职尽责地工作,让疫情得到控制,人民的生命得到安全的保障)。通过这里再提升一下,老班长的形象是不是更高大了,对后面理解金色的鱼钩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6.小结:通过老班长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四)小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1.你认为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本身是金色的吗?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直 到最后一段才写到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并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对此,你怎么理解呢?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金色的鱼钩,能不能改成老班长、无名英雄老班长或者是不畏牺牲的老班长等等,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3.学了这篇文章,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启发? 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也是小说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虽是小说,但在长征途中却真实发生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引出推荐阅读。 三、主题推荐阅读 1.草地夜行 2.倔强的小红军 3.丰碑 附板书设计 13 金色的鱼钩 鱼汤充饥 发现秘密 命令喝汤 临终叮嘱 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个字(沿、际、信);能正确写出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放开眼光,乐于去探索世界的道理。 二、活动重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明白放开眼光、乐于探索世界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结合图画理解题目坐井观天,引入小鸟和青蛙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初读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解决沿、际、信的读法和写法,明白字的意思。 2.细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大家一起想想在小鸟眼中和青蛙眼中,天是什么样子的?(小鸟:无边无际;青蛙:井口大)进一步引导:为什么在它们眼中天不一样大呢?(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原因在位置不同) (三)拓展 角色扮演游戏:6个学生围城一个圈扮演井,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坐在井里,一名学生扮演小鸟在井外。游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词天很蓝,问井底小朋友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再问小鸟扮演者。通过不同回答,让学生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从而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放开眼光看得更远的道理。 (四)总结与作业 总结:今天学生什么字词,明白了什么道理。作业: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站在井沿天空无边无际 青蛙坐在井底天空井口那么大 位置不同,眼光不同跳出来,放开眼光,看的更远。 六、教学反思 3、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解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解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解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4、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01 教材解析 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02 学情分析 学生们大多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乡村,对于海防前线的艰苦条件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对海防边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所以课文相关资料的补充尤为重要。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守岛部队的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再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最后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讲述,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重点 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 难点 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 1课时 03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这个海岛上的条件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我国有很多这样的海岛,那里远离大陆,位置偏远,条件恶劣,但确实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多么偏远,多么荒凉,我们的海防战士们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小岛。(板书课题:小岛)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识记。 3再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从将军的角度,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生共同总结: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9自然段):发现菜地;第二部分(第2035自然段):分菜同享;第三部分(第3637自然段):将军敬礼。 4小组合作,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1)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的内容简述。 (2)小组充分讨论,展示成果。 发现菜地:将军发现小岛上竟然能种菜,非常惊讶,而且知道菜地的土和种菜的种子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虽然受到秘书的劝阻,但将军坚持要留在岛上吃住一晚,目的是了解和推广种菜的方法,提升整个守岛部队的战斗力。 分菜同享:将军知道自己晚饭有一盘菜时非常生气,质问队长战士们有蔬菜吃吗。听了队长的解释,看到菜地像中国地图,将军受到很大触动,他想把菜分给战土们。但战土们不肯接受,将军最后把菜倒进汤中,亲自给战土们舀菜汤,心底里为战士们所感动。 将军敬礼: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小岛的时候,向着太阳、像中国地图的菜地、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三、体会将军的心理历程,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根据提示,再读课文,带入角色,揣摩将军的心理活动。 提示:(1)当发现菜地时,将军不由得一愣,他在想 (2)当将军决定要留下来吃晚饭,他在想 (3)当将军看到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他在想 (4)当将军看到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时,他在想 (5)当将军听到队长的解释,将军鼻子发酸,他在想 (6)当将军给战士们舀菜汤时,鼻子又开始发酸,他在想 (7)离岛时将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在想 2小组合作,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1)出示要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抓关键词,揣摩人物的语气,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2)小组合作互讲,互提意见。 (3)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倾听、评价) 四、资料汇报,走进海防战士 1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是怎样的。(教师适时补充)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我们了解的关于守岛部队的生活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小岛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但战士们艰苦 奋斗的精神,关爱长者的言行,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将军感动。将军的举动,饱含着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这样一群可爱又伟大的海防战士,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我们安宁、和平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群伟大的战士们,向他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对伟大的海防战士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小岛 发现菜地 分菜同享 将军敬礼 5、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01 教材解析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0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然后,细读课文,把握主旨,借助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指导和运用贯穿始终。 0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分组合作,研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04 重点难点 难点 品读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一。 2课时 第一课时 0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06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师:(课件出示走搭石图片)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转凉,我们会看到图片上的景象,小溪里有一排排石头,人们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搭石。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刘章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去看看这些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搭石。(板书课题:搭石) 2简介。 刘章,生于1939年,河北省兴隆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农民诗人。著有诗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等。 二、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好后举手。 (2)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3)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 2检测阅读效果。 (1)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时间。 (2)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什么是搭石? 家乡的人们什么时候摆搭石? 3交流阅读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读得快,但理解得不够准确;有的同学虽然读得慢,但是理解得准确;有的同学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还有的同学读得慢,理解得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就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进行交流。 (1)交流自己的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有回读现象,哪些地方出现了回读,为什么会出现回读,如何集中注意力等。 (2)请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3)教师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建议:阅读时要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难理解的句子,不要回读,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眼睛注视课文;通句通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地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出示填空: 3合作探讨,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07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8 重点难点 重点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难点 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9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搭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学生齐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第24自然段。 1在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用来过河,还是什么?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感受吧。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圈出来。(放、找、搭、踏) (2)老人来回踏搭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试试这块搭石稳不稳,不然别人走的时候就可能掉进水里了。) (3)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 (4)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4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 (3)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 5.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2)如果人们都不互相礼让,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有人掉进水中。) (3)你们平时生活中有出现过互相礼让的情况吗? (4)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河的呢?(俯下身子)这说明了这儿的人们对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过河后,可能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年轻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老人可能会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小伙子。年轻人可能会回答:不用客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试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来过河,这里的年轻人会怎么做? (弯下腰来把小孩子抱在怀里过河。) (7)你认为背老人过河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呢? (8)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第24自然段,感受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一排排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是传递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更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三、课堂小结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刻温暖着我们。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找找身边的美。 10 板书梳理 搭石 联结情感(联结小路)无私奉献(淳朴善良) 6、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如第一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整个学习过程设计,重点有点偏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金色的鱼钩,揭示课题。 (2)了解长征历程,理解写作背景。 二、学习课文 (一)扫清字词 1.默读课文。遇到注音的词语,读2遍。 2.出示生字词 hu k xi kui 和着 青稞面 威胁 碗筷 tng r lin chn 搪瓷碗 鱼饵 收敛 搀扶 yn y 奄奄一息 抽噎 (1)读一遍生字词 (2)着重指导读音:和(hu)着抽噎(y) (2)理解词语:合不拢眼、支吾、奄奄一息 (二)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境,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自己的话来简述每个部分讲什么? 2.梳理出主要事件。 (1)浏览,圈关键词。 出示:老班长带着三个年轻的小战士走出草地用了多少天?选择: A、半个月 B、20天 C、35天以上 看第3节,圈出不到半个月。 继续浏览,圈出其它表示时间的词,算出走草地时间。 (2)跳读,圈关键词。 主要写了4天的事情,看第4节圈出一天。 跳着读,圈出其它3个类似的关键词。 4天4件事,分别是:鱼汤充饥;发现秘密;命令喝汤;临终叮嘱。 默读这4件事。 (三)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1.聚焦主要事件,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感受深的地方画批注。 2. 读第8节。 (1)默读发现秘密(619节)。 (2)听录音读第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2遍。 读句子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4)课堂训练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选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 的品质。 3.读第21节。 (1)默读命令喝汤(2022节)。 (2)自由读第21节,1遍。 (3)听录音读21节,1遍。 (4)跟着录音读21节,2遍。 看到老班长的笑,我是怎么也吃不下的再读21节。 我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又笑了再读21节。 (5)课堂训练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什么?如果不会,请你再读一读11、18节。 用波浪线画出与加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 4.读28节。 (1)默读临终叮嘱(2334节)。 (2)听录音读第28节,1遍。 (3)像录音那样读第28节,2遍。 读句子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临终想的是别人!再次默读28节! (4)课堂训练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说的浪费是指 。 二十多里路说明 ,从中你感受到 。 5.文中还有几个地方体现了班长尽职尽责的品质,如:第3、4、5、13、15都有,这里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作为班长,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想法设法照顾好三个小同志,确保能走出草地,这就是尽职尽责(还可以结合现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的人是怎样尽职尽责地工作,让疫情得到控制,人民的生命得到安全的保障)。通过这里再提升一下,老班长的形象是不是更高大了,对后面理解金色的鱼钩也起到铺垫的作用。 6.小结:通过老班长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四)小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1.你认为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本身是金色的吗?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直 到最后一段才写到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并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对此,你怎么理解呢?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金色的鱼钩,能不能改成老班长、无名英雄老班长或者是不畏牺牲的老班长等等,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3.学了这篇文章,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启发? 回归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也是小说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虽是小说,但在长征途中却真实发生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引出推荐阅读。 三、主题推荐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