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定州市达标名校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006
资源大小:28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河北省定州市达标名校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近年来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4C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7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鉴别出来的是ACa(OH)2溶液、稀HCl、NaCl溶液、Na2CO3溶液BKOH溶液、Na2SO4溶液、CuSO4溶液、MgCl2溶液CK2SO4溶液、BaCl2溶液、NaNO3溶液、NaCl溶液D石蕊溶液、稀HCl、NaOH溶液、K2CO3溶液3下列有关化学学习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B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D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先有固体析出5下列曲线正确的是()A向稀硝酸中加水B双氧水分解C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D向稀硫酸中滴BaCl2溶液6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Al3+铝离子 B2K2个钾元素CF22个氟原子 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7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熔化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B熄灭酒精灯C倾倒液体D溶解固体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十分重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熄灭酒精灯B监控氧气流速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D验证燃烧条件10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C该实验通过酚酞溶液变红可证明氢氧化钠呈碱性D该装置的优点:现象迅速出现、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目前,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请回答问题:火力发电以煤做燃料,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涡轮运动,从而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电能,此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能量转化是_烧煤时,通常会向炉灶内鼓入空气,并将煤磨成煤粉,这样做有利于节能减排,理由是_,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煤燃烧还会产生_、_等,污染空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太阳能电池板边框材料宜选用具有强度高、抗机械冲击能力强的金属材料,应选择_(填字母)A 铝合金 B 玻璃 C 塑料液化石油气是家庭常用的气体燃料,利用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当打开减压阀时,压强_,气体逸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已知“烷”这类物质的化学式规律是:CnH2n+2,例如:甲烷,n的取值为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乙烷,n的取值为2,其化学式C2H6,以此类推,请写出丁烷的化学式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计算: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尿素中氮元素与氢元素质量之比_;60K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是_k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在点燃条件下,4.8g CH4与16.0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4.4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g;化学方程式为_。14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的是_;10时,将NaCl、KNO3各30g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部溶解的是_;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欲分离混合物获得更纯的KNO3,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现象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 = Na2SiO3+H2O。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 = 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iO3+BaCl2 = 2NaCl+BaSiO3(白色)。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猜想1:硅酸钠; 猜想2:硅酸钠和碳酸钠; 猜想3: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评价第1组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不成立。第2组第一步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第二步向第一步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中_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石灰水代替氯化钡溶液,理由是_。经过分析,第2组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物质有_。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试剂瓶塞应该用_(填字母)。A 玻璃塞 B 软木塞 C 橡胶塞1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现象:溶液变为红色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现象: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丙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现象: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填化学式),经过滤、_操作后即可完成。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由钙和铕的“金”字旁可知,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不符合题意;C、质子数=原子序数=117,故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7,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C【解析】A、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只有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只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盐酸,既有气泡又有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B、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只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铜溶液,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镁溶液,既有蓝色沉淀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溶液,不符合题意;C、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将其鉴别出来,符合题意;D、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变红一次,变蓝2次的是石蕊试液,既能变红又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盐酸,既能变蓝又有气泡生成的是碳酸钾溶液,只能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A、在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A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故B错误;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C错误;D、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气体0.03%,D正确。故选D。4、C【解析】A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 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不能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错误;D20 -50的某一温度,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5、C【解析】A、硝酸中加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大于7,故此选项错误;B、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会增加氧气的产量,只会加速反应的速度,所以加入催化剂之后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故此选项错误;C、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溶质的量相等,三种不同的金属足量时会生成等量的氢气,所用金属的质量不同,根据对三者与酸反应的生成氢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可知,生成同量的氢气铝用的最少,铁用的最多,故此选项正确;D、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对溶液来说是每两个氯离子替换一个硫酸根离子,即是71替换96(相对质量),故溶液质量应该减轻,故此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解决图像问题一定要看清横纵坐标,搞清楚图像的起点,拐点和终点。6、A【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可表示铝离子,正确;B、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K可表示2个钾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C、F2可表示1个氟分子,1个氟分子中含有2个氟原子,错误;D、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SO3可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不是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错误。故选A。7、C【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B【解析】A、检验溶液酸碱性时,应该吸取少量待测液与点滴板上,然后加入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灯帽连续盖两次酒精灯的火焰使其熄灭;故选项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故选项错误;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故选:B。9、C【解析】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可以监控氧气的流速,不符合题意;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而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操作错误,符合题意;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0、C【解析】A、实验过程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实验通过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氨水显碱性,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呈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装置的优点:现象迅速出现、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煤充分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减少一氧化碳、炭黑颗粒的产生,减少空气污染,充分燃烧放热多,节约能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A减小C4H10【解析】(1)火力发电以煤做燃料,使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涡轮运动,从而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电能,此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适当增加进风量,将炉内煤粉吹起,增加了氧气量,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煤)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能源。煤充分燃烧时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这种做法有利于减排;但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开发利用新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3)铝合金是一种质轻且强度和硬度好的合金,适用于制造业;(4)打开减压阀时,压强减小,由化学式规律是:CnH2n+2,则丁烷的化学式为:C4H10故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煤充分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减少一氧化碳、炭黑颗粒的产生,减少空气污染,充分燃烧放热多,节约能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A(4)减小 C4H10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60 7:1 28 【解析】(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可知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1×2)×2=60;(2)尿素中氮元素与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4×2):(1×2×2)=7:1;(3)60K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60Kg××100=28K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5.6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则有:4.8g+16.0g10.8g+4.4g+X,解得X5.6g;4.8g CH4中碳元素质量= ,4.8g CH4中氢元素质量=4.8g-3.6g=1.2g;10.8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10.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9.6g=1.2g;4.4g CO2中碳元素质量=,4.4g CO2中氧元素质量=4.4g-1.2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3.6g-1.2g=2.4g,氢元素质量=1.2g-1.2g=0;氧元素质量=.16.0g9.6g-3.2g=3.2g,X物质含有碳、氢元素,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所以在此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化学计量数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质量,并求出X化学式,然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求出化学计量数,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14、硝酸钾 NaCl 降温结晶 【解析】(1)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硝酸钾;(2)10时,将NaCl、KNO3各30g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部溶解的是NaCl,因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故答案为NaCl;(3)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欲分离混合物获得更纯的KNO3,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 滴加酚酞 酚酞溶液不变色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硅酸钡(BaSiO3 ) 碳酸钡(BaCO3 ) 2NaOH+CO2=Na2CO3+H2O C 【解析】实验探究:根据“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 = 2NaCl+H2SiO3(白色)”可知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有沉淀生成,但没有气体的生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1不成立;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评价第1组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猜想1不成立。第2组第一步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第二步向第一步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反思交流:(1)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石灰水代替氯化钡溶液,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2)猜想II成立,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iO3+BaCl2 = 2NaCl+BaSiO3(白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CO3+BaCl2 = 2NaCl+BaCO3。第2组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物质有硅酸钡(BaSiO3 )碳酸钡(BaCO3 );(3)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根据上述探究可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故不能用玻璃塞;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不宜选用软木塞,可用橡胶塞,故选C。16、紫色石蕊试液; 有气泡产生, Zn+2HCl=ZnCl2+H2; 石灰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CaCO3, 蒸发结晶(或蒸发)【解析】试题分析:【实验过程】因为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故可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也可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其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同理也可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石灰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方程式为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都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钙,经过滤、蒸发结晶操作即可完成。考点:酸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