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无锡市崇安区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074
资源大小:559.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无锡市崇安区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酸性溶液的pH小于1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1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一滴水中含有1.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C等体积的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气体分子比固体分子大D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煮沸即可得到淡水B把水煮沸可以达到杀菌和降低水的硬度的目的C水的电解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蜡烛燃烧C铁锅生锈D干冰升华5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能证明下图烧杯中是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实验是A称量溶液质量为136克B加入氯化钠,有固体不溶C恒温蒸发,有固体析出D测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9:256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NO3 NaCl KNO3 (NH4)2SO4BH2SO4 HCl AgNO3 Na2SO4CKMnO4 CuCl2 Fe(SO4)3 NaNO3DK2SO4 NaCl K2CO3 NaOH7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下列实验与这一思想方法不符合的是( )A用红墨水和水扩散研究分子的运动B以木块移动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C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D研究铁生锈8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BCD9氢元素的符号是AHeBHCH2D2H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BNaOH+H2SO4Na2SO4+H2OCCaCO3+2HCLCaCL2+CO2DC+2CuO2Cu+CO211如图所示的我国古代文物中,制作材料中不含金属材料的是()A铁狮子B金缕玉衣C翠玉白菜D司母戊鼎1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13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14如图表示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它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碳海绵”属于_(填字母序号)。a.无机化合物 b.单质 c.有机化合物 d.复合材料(2)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3)请举出一条“碳海绵”合理的用途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 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2)磁铁矿是早期司南(如图)的材料,磁铁矿中所含铁的氧化物主要是_。(3)我国C919大型客机去年惊艳亮相,客机上大规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锂合金、铁钛合金、纳米陶瓷等先进材料,其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选填序号)。A 合金B 无机非金属材料C 合成材料D 复合材料(4)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FeS2)等。工业上用黄铁矿制取硫酸而不用于炼铁,不用于炼铁原因是:冶炼中产生SO2污染环境;_。(二)制取碱式硫酸铁碱式硫酸铁是-种废水处理剂,用硫酸厂的废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少量FeS及SiO2)制备碱式硫酸铁晶体Fe4(OH)2(SO4)5·6H2O主要流程如下:(1)废渣应研磨成粉末,目的是_。(2)“酸溶”过程中生成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3)过滤后洗涤,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_。(4)“转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三)碱式硫酸铁晶体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晶体样品25.38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查阅资料碱式硫酸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46)200°C完全分解生成Fe2O3、H2O和Fe2(SO4)3;Fe2(SO4)3在500°C完全分解为Fe2O3、SO2、SO3和O2;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3和H2O。.(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_。(3)控制不同的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测得装置B、C和D中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温度/C室温220520B装置/g200.00203.78207.78C装置/g200.00200.00xD装置/g100.00100.00101.60如图中m1=_。表格中x=_。将最终的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减少0.32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8(8分)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900和1000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A CaO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B 实验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C 由图可知,800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D 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煅烧的时间相同工业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简易流程如下图,主要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aSO4+2X。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为_。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为了_(填序号)。A 减缓温室效应 B 减少酸雨形成 C 防止破坏臭氧层请你列式计算:按上述方法处理2000吨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至少需要含5吨碳酸钙的石灰石浆参加反应。求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要经过无害化处理,防止水体污染。在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实验后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小实验。实验中实验_(填序号)可能出现气泡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完成试验后,小明将四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除了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现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继续滴加稀盐酸_有气泡冒出上层溶液中一定没有_。方案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_上层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应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填试剂名称)处理后在排放。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并不能说明CO2是酸,故A不正确;B、酸性溶液的pH小于1,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1,故B正确;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也不一定显负价,如:CuSO4中S的化合价为+6,故C不正确;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当恒温蒸发水分的时候,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B。2、C【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而造成体积变大,故正确;B一滴水中含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故正确;C等体积的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比固体分子间隔大,故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A【解析】A、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色素、异味等,煮沸可以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但是有些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不能得到淡水,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把水煮沸可以杀菌同时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降低硬度),故B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4、D【解析】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故选D。5、D【解析】A、称量溶液质量为136克,不能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比如20时120g水溶16g氯化钠,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 加入氯化钠,有固体不溶,不能说明是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钠溶一部分,剩一部分不溶,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恒温蒸发,有固体析出,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也会析出固体,故选项错误;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36g:100g=9:25,能证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6、A【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符合题意;B、AgNO3和HCl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KMnO4 CuCl2 Fe(SO4)3都是有色的溶液,不符合题意;D、H+和CO32-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和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其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7、D【解析】A.分子的运动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来证明,正确;B.动能的大小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滚动的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正确;C.磁场的分布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铁屑的分布来说明,正确;D.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是利用控制变量和比较的方法,错误。故选D。8、C【解析】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盐酸反应结束,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大,正确;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会恢复到原温度,错误;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断增加,盐酸反应结束,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大,气体的体积不会一直增大,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氯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正确。图像正确的是。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9、B【解析】氢元素的符号是H。故选B。10、D【解析】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2C+O22CO,故选项错误;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2NaOH+ H2SO4Na2SO4+2 H2O,故选项错误;C、生成物书写不完全,氯元素书写不正确,未标气体符号,正确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 H2O+CO2,故选项错误;D、该方程式应用的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正确,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已配平,条件和符号是否漏缺,化学式书写是否错误。11、C【解析】A.铁狮子的材质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B.金缕玉衣中的金属于金属材料,“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C.翠玉白菜,“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正确;D.司母戊鼎,是青铜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C。12、C【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C。13、B【解析】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故选B14、C【解析】A、反应中单质只有氮气,其化学式为N2,故A正确;B、反应前的CO、NO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而反应后生成的N2和CO2为空气中含有的无害气体;故B正确;C、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的特点,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D正确。故选C。【点睛】利用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决所提出的问题。15、D【解析】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b a、b 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题意,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是一种新型的单质;(2)a、由题意,“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题意,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3)由题意,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Al、Fe、Cu Fe3O4 C 含铁量相对低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BaCl2 无现象(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防止H2O2分解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使生成的气体能全部被相应装置吸收,减少实验误差 21.60 206.40 【解析】(一)(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由于金属越活泼,人类认识和利用的越晚,所以Cu、Fe、 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Fe>Cu;(2)磁铁矿是早期司南(如图)的材料,磁铁矿中所含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3)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铁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纳米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涉及到的材料是合成材料。故选C;(4)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磁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黄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黄铁矿中含铁量相对较低,因此不用于炼铁;(二)制取碱式硫酸铁(1)废渣应研磨成粉末,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2)“酸溶”过程中FeS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S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因为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故过滤后洗涤,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BaCl2 无现象;(4)“转化”为硫酸亚铁与过氧化氢、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该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H2O2分解;(三)碱式硫酸铁晶体的热分解实验(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前,通入氮气是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空气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通入氮气是为了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被相应的装置吸收,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故填使生成的气体能全部被相应装置吸收,减少实验误差;(3)碱式硫酸铁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46)200完全分解生成Fe2O3、H2O和Fe2(SO4)3,故m1即为碱式硫酸铁的质量减去生成水的质量,从室温到220时,B装置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水的质量,故生成水的质量为:203.78-200=3.78,m1=25.38g-3.78g=21.60g;Fe2(SO4)3在500°C完全分解为Fe2O3、SO2、SO3和O2,D装置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1.6g-100g=1.6g,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设Fe2(SO4)3在500°C完全分解为SO2的质量为x ,x=6.4g,y=8.0g表格中x=200.00g+6.4g=206.40g;最后剩余固体为Fe2O3,碱式硫酸铁晶体的质量减去生成的水、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气的质量,即Fe2O3的质量,质量为:25.38g-6.4g-7.78g-1.6g=9.6g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6g-6.72g=2.88g;将最终的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减少0.32g,这是因为生成了氧气,固体中剩余氧元素的质量为:2.88g-0.32g=2.56g;设剩余固体加热生成的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56x:16y=6.72g:2.56g,x:y=3:4,故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为Fe3O4,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稍有难度,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平时需积累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方法,所加试剂);化学式的推断:化学式主要是根据各个元素的质量比来进行推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等。18、B、C CO2 +4+6 B 0.16% 【解析】(1)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故A正确;B、碳酸钙高温分解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900时所得CaO活性最高,故C错误;D、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煅烧时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B。(2)流程中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便于吸收二氧化硫,根据2CaCO3+2SO2+O22CaSO4+2x可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为+4,反应后为+6,反应前后的变化为由+4变为+6;(2)A、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无关,故选项错误B、煤等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故选项正确C、臭氧层破坏是含氟制冷剂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无关,故选项错误(3)设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2t废气中SO2的质量分数= ×100%=0.16%答案:(1)便于吸收二氧化硫;CO2,由+4变为+6;(2)B;(3)废气中SO2的质量分数为0.16%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1 Na2CO3+Ca(OH)2CaCO3+2NaOH H+ 溶液变红色 氢氧化钙 滴加足量稀硫酸 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稀盐酸 【解析】实验1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出现气泡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下层有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H+。进行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继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即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应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处理后在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