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北中学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115
资源大小:17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北中学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冷碟子、蜡烛制取少量炭黑B用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浓硫酸等制作叶脉书签C用空塑料瓶、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D用酒精溶液浸泡捣烂的紫甘蓝叶片自制酸碱指示剂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检查装置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放入块状固体3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胃液0.91.5B胆汁7.17.3C血浆7.357.45D胰液7.58.0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B混合物:石油、空气、冰水共存物C合成材料:合金、塑料、合成纤维D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5下列实验操作训练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破裂B火柴燃烧C灯泡发光D打磨铜丝6“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7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密度(常温常压)B 硫元素的化合价C 含碳量D pH8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物质是AO2 BN2 CCO2 DH2O9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篝火燃烧BH2O2溶液中加入MnO2C铁钉生锈D活性炭吸附毒气10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D锂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行车上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填序号)。A橡胶轮胎 B钢制车架 C塑料挡泥板自行车的车架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造的原因是钢比纯铁的_.如图,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若溶液甲为无色,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名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溶剂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为_(最简整数比)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在氧气中燃烧_;镁和稀硫酸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14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填字母);写出由D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了(如图1)。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想2: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3:可能是碳酸钠;猜想4:可能是氯化钠。查阅资料)碳酸氢钠稀溶液显碱性;碳酸氢钠稀溶液不与氯化钙稀溶液反应。(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亮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1正确,猜想4不正确小丽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与试管中,倒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猜想_不正确(交流讨论)(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请说出理由:_。(2)为确定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同学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氯化钙溶液,边加边震荡,观察到_现象。由此得出猜想3正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丽和小强都是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尽相同呢?(延伸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强和小丽分别用下面的数字化技术分别测量密闭容器中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所用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也相同)。小强和小丽分别从注射器中缓慢滴入盐酸,记录数据。小强用图2装置得到的数据如图4,小丽用图3装置得的数据如图5。(交流评价)(3)由图4图5可知,所用两种溶液碱性强的是_(写化学式)。(4)c点的溶质是_。(5)将图5和图4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判断b点的溶质是_和_。此结论可以解释小强第二次实验开始时无明显气泡产生的原因。(6)由图4可知,当稀盐酸加至80mL时,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小于7,原因是_。16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氯化镁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_。B中没有明显的现象,该反应真的发生了吗?有同学提出,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有_(填数字序号)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呢?(指示剂除外)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NaCl;_将猜想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溶液_猜想正确老师提醒同学们,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仍要密封保存,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从而制取炭黑。A正确;B、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浓硫酸不具有碱性,所以不能制作叶脉书签。B错误;C、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蓬松棉、纱布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C正确;D、某些花瓣,如紫罗兰,遇酸性或碱性溶液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D正确。故选:B.2、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稀释浓硫酸时,要酸入水且用玻璃棒搅拌;B选项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D选项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试管要平放;故答案选择B考点:基本操作3、A【解析】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故正确;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D、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故选A。4、D【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A错误;B、冰水共存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错误;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D、甲烷、醋酸、葡萄糖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D正确。故选D。5、B【解析】A. 试管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 火柴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灯泡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 打磨铜丝,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6、C【解析】A、氧化物是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单宁酸不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C、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76):(1×52):(16×46)=228:13:184,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228:18476:46,76:46是原子个数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7、D【解析】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比二氧化碳小,因此应该标注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之间,选项A错误;B、在化合物中氢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应标注在S左侧,选项B错误;C、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故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选项C错误;D、胃液中含有盐酸,因此显酸性,故pH小于7,食盐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pH等于7,氢氧化钾溶液含有大量的OH-,溶液显碱性,故pH大于7,选项D正确。故选:D。8、B【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综上,选B。9、D【解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篝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H2O2溶液中加入MnO2,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铁与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毒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10、B【解析】A、“锂”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B、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故符合题意;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故不符合题意;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C 硬度大 银、铜. 【解析】(1)钢制车架属于金属材料;橡胶轮胎,塑料挡泥板,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AC;(2)自行车的车架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造的原因是钢比铁的机械性能好;(3)由于银、铜、锌三金属活动性依次增强,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物粉末,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余,得蓝色硝酸铜溶液,由于溶液甲为无色,说明铜没有发生反应,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和生成的银。答案为:(1)AC;(2)硬度大;(3)银、铜。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8 8.4g 【解析】(1)由水的化学式为H2O可知,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 1:8 ;(2) 设 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不宜超过的质量为x,x×70%×=2.3g,x=8.4g,答: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8.4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S+O2SO2 Mg+H2SO4=MgSO4+H2 2H2O22H2O+O2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14、单质 NO F N2O5+H2O=2HNO3 【解析】(1)根据单质的化合价为0解答;根据B点中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解答;(2)根据KNO3属于盐及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解答;根据D点中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显+5价及E点表示的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分析解。(1)A点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B点中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O;(2)KNO3属于盐;KNO3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它代表的点是F;D点表示+5价氮的氧化物N2O5,E点表示的酸中氮元素显+5价,即为HNO3;N2O5与H2O反应生成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5+H2O=2HNO3。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4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 NaCl、HCl NaCl NaHCO3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使溶液显酸性,所以pH小于7 【解析】实验探究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而猜想1、4都不含有碳,所以可以将其排除;(1)实验中加入酚酞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显碱性,也可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排除猜想2、3,因此说小梁结论不严谨;(2)猜想3是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因此加入氯化钙有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证明猜想3的正确,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碳酸钠遇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3)由图4和图5开始时的pH值可以判断两者碱性的强弱,pH越大碱性越强,所以可以看出图4中pH大,因此碳酸钠碱性强;(4)图4中c点时pH显示为酸性,所以碱性的碳酸钠已经没有了,被盐酸消耗生成氯化钠,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氯化钠为中性,显示酸性说明有过量的盐酸存在,所以此时溶质为两种,氯化钠和盐酸;(5)由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在图4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没有直接生成二氧化碳,而是先生成了碳酸氢钠,所以在达到b点时碳酸钠全部转换为碳酸氢钠,还有反应生成氯化钠,此时b点溶质为两者,盐酸被全部消耗;(6)二氧化碳与水可生成碳酸,碳酸为酸性,所以溶液显酸性,使pH小于7。16、pH试纸2NaOH+MgCl2Mg(OH)2+2NaClNaCl和MgCl2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CO2+2NaOHNa2CO3+H2O【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内能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详解】(1)A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pH试纸。(2)B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加入下列物质: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故选 。(3)C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应,即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NaCl;NaCl和MgCl2; 将猜想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猜想正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要密封保存,化学方程式为。【点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