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重点名校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210
资源大小:39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重点名校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淸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C向步骤(1)所得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2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干冰制冷C铁矿石炼铁D铁杵磨成针3下列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控制烟花爆竹燃放C垃圾运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再焚烧D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4下图为汽车尾气处理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该反应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52015年12月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创建卫生城市的是A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道路洒水,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D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6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ACuBH2CN2D2O7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用活性炭微防毒面具B我国古代的书法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D探究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AABBCCDD8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研究、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四项对化学实验做出的解释或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熄灭:集气瓶中气体一定为CO2BAg片伸入CuSO4溶液许久后取出,Ag片没有明显变化:Ag没有Cu 活泼C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少量甲醛产生白色沉淀: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害D一粒烘干的花生在白色的滤纸上挤压,滤纸上留下一些油迹:花生中含有油脂9竹炭是竹子的表层碳,经过1400以上的高温处理,再经过现代纳米级技术加工而成。它表面的竹炭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6H10O5)n。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竹子、竹炭是同一种物质B(C 6H10O5)n是一种有机物C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D每个(C 6H10O5)n分子中含有5n个H2O分子10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2MnO2+O2+ 4KOH2K2MnO4+ 2H2O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BKMnO4属于盐类物质C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1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升华B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C风能发电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1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熔化B蜡烛燃烧C黄金铸币D海水晒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 因为氮气具有_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_;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14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铍(Be)矿。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核外电子层数为_,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_。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_。白砂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6H12O62X+2CO2,则X的化学式为_。15回答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问题: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铁的_性。铁和铝都可以用来制作炊具,这是利用它们的_性。用金属钨做白炽灯的灯丝,这是利用了钨的_。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这是利用铝的_性。金属纽扣表面涂的“银粉”实际上是_粉。体温计中液态的“银”是_。热水瓶胆壁的金属是_。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_。联合国卫生组织为什么推荐使用中国的铁锅_。16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_。请列举一种石油加工后的做汽车燃料的产品_。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减缓二氧化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一条建议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1)图中标识仪器的名称是_。(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填字母代号)A NH3 B H2 C O2 D CH4(4)采用装置G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气体; 然后,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1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可用 E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实验室通常用装置 B 与_(填字母)相连制取二氧化碳,该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用图G所示装置制 二氧化碳,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 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图H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甲中_、乙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生成氧气的质量_g,计算的依据是_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_(请根据方程式计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碳酸钠和硝酸钙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详解】A、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该A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该B错误;C、向步骤(1)所得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该D正确。故选:D。2、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详解】A、水结成冰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制冷是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矿石炼铁,产生了新物质铁,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铁杵磨成针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3、C【解析】A. 大量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正确;B. 控制烟花爆竹燃放,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选项正确;C. 垃圾运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再焚烧,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污染环境,选项错误;D. 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选项正确。故选C。4、C【解析】A、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B、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CO=N2+2CO2,故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D、该反应将有害气体CO、NO转化为空气的重要成分,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正确。故选C。5、A【解析】试题分析: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三者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A.考点:环境保护6、A【解析】A. Cu同时表示一种单质铜、一种铜原子和一种铜元素,故正确;B. H2可以表示氢气单质,不能表示一个氢原子和氢元素,故错误;C、N2可以表示氮气单质,不能表示一个氮原子和氮元素,故错误;D. 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A。【点睛】微粒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只能表示微观的微粒的个数。7、B【解析】A、防毒面具防毒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我国古代的书法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故正确;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氯化钠溶液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8、A【解析】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说明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可能是二氧化碳,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氮气,故说法错误;B、Ag片伸入CuSO4溶液许久后取出,Ag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Ag没有Cu活泼,不能把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说法正确;C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对人体有害,故C正确;D、人们常用花生在白色的滤纸上挤压划动,会留下油迹来判断花生中含有油脂,故正确;故选:A。9、B【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竹炭是竹子的表层碳,经过1400°C以上的高温处理,再经过现代纳米级技术加工而成,竹子和竹炭不是同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B、竹炭纤维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C、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0n:(16×5n)=36:5:40,不符合题意;D、每个(C 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10n个氢原子、5n个氧原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10、B【解析】A、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K2MnO4中锰元素显+6价 ,故A错误;B、KMnO4属于盐类物质,故B正确;C、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反应过程中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该制法中MnO2 、O2、KOH是主要原料,故D错误。点睛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11、B【解析】试题分析:A、碘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铝放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风能发电是能量的转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是使水与蔗糖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12、B【解析】A、冰块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黄金铸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0.94% 化学性质稳定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气态时分子间间隙大 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 【解析】(1)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2)因为氮气具有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用于灭火。(4)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态时分子间间隙大,因此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点睛】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14、4 2 递增 【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一般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详解】(1)2018年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铍(Be)矿。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核外电子层数为2,铍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变成+2价,氢氧根离子化合价为-1价,故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3)白砂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6H12O62X+2CO2,则X的化学式为。【点睛】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递增。15、导电 导热 熔点高 延展 铝 汞 银 因为木柄或塑料柄导热性差 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解析】(1)铁容易导电,可以把油罐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2)金属容易导热,可以制作炊具;(3)钨容易导电,但是熔点高,这样不容易融化,可以做灯丝;(4)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压成薄片;(5)铝粉又被称为“银粉”;(6)体温计中的“银”是指汞;(7)热水瓶胆壁的金属是银;(8)因为木柄或塑料柄导热性差;(9)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16、碳 汽油等 CH4+2O2CO2+2H2O 温室效应植树造林等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解析】(1)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碳。(2)石油加工后可做汽车燃料的一种产品是汽油。(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造林、不用或少用化石燃料、多利用新能源都可减缓温室效应。(5)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 C CO 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1)标识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2)在A装置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团,适合用高锰酸钾作原料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根据F装置的特点可知,能用F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是不能和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故选C;(4)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可采用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然后再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得到二氧化碳。采用装置G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一氧化碳;然后,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18、长颈漏斗 A 2KMnO4 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C CaCO3+2HCl=CaCl2+H2O+CO2 关闭活塞K,干燥管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完全分离,反应停止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O2+Ca(OH)2=CaCO3+H2O【分析】(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图G所示装置制 二氧化碳,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 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干燥管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完全分离,反应停止;(4)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图H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是长颈漏斗;(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可选装置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可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装置C;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在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 管上的活塞 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干燥管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完全分离,反应停止;(4)用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图H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1.6g 质量守恒定律 3.4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68/32=x/1.6gX=3.4g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2)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