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360
资源大小:2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甲乙丙丁戊A铁硝酸银碳酸钙氢氧化钡稀盐酸B硝酸银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C硝酸银铁碳酸钙氢氧化钡稀盐酸D铁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稀盐酸AABBCCDD2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2HB2COCSO42DSO2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C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4河南武陟油茶主要原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将这种粥称为油茶,该油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A维生素B淀粉C糖类D蛋白质5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B我们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施用大量化肥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力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6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酸溶液中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一种元素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氢氧化钠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形成酸雨复合肥中一定含氮、磷、钾三种元素防毒面具中放置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NaOH 纯碱 碱BAg 水银 单质CCO2固体 干冰 氧化物DNaHCO3 苏打 盐8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量筒B烧杯C铁架台D天平9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液体肥皂(911)B西瓜汁(56)C酱油(45)D柠檬(23)10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C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用语:(1)3个镁离子_。(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3)构成金属汞的微粒是_。(4)已知磷酸(H3PO4)中的原子团PO43-的名称是磷酸根,则磷酸钙的化学式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将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00g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请计算: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14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_、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破坏环境现阶段,人们大量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白磷能够燃烧的是实验是(填序号)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实验编号实验方案实验1向20mL4%盐酸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实验2向20mL5%氢氧化钠溶液中 _ ,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实验3_。(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0秒后,曲线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比较曲线和曲线,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16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已知:Cu+4HNO3(浓)Cu(NO3)2+2NO2+4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步骤一:制Na2CO3从Na2CO3溶液(含少量NaCl)提纯获得Na2CO3固体的步骤如下:蒸发浓缩,38以上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加热脱水,得Na2CO3固体。结合如图1回答。38以上结晶的目的是_。洗涤时,适宜的试剂是_。a热水 b冰水 c盐酸 dCa(OH)2溶液步骤二:制Cu(NO3)2如图2,用滴管吸取浓HNO3缓慢加到锥形瓶内的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Cu(NO3)2溶液。步骤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向大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和Cu(NO3)2溶液,水浴加热至70左右,用NaOH稀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如图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_、_(填写化学式)。步骤三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_、_ (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洗涤的目的是_。影响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有_和_。加热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得40 g CuO和3.6 g H2O则x:y:z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不能与题中其他物质产生沉淀,所以丙-戊反应只能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只有铁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其他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甲是铁,戊是盐酸,丙是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丁是氢氧化钡,乙是硝酸银。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突破口: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2、B【解析】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可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表示的是硫酸根离子;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SO2可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故选B。3、B【解析】A、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20时,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4、C【解析】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等。【详解】A、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故A不正确;B、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属于糖类,故B不正确;C、精粉麦面中富含淀粉,则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故C正确;D、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类,故D不正确。故选C。5、C【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与面粉发酵时产生酸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故A正确;B、我们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故B正确;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肥,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故C错误;D、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力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故D正确。故选C。6、C【解析】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故正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单质一定是只含一种元素,故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故正确;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故复合肥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例如硝酸钾复合肥中含有钾和氮两种营养元素,故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故正确;故选:C。7、C【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错误;C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故选:C。8、C【解析】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不符合题意;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不符合题意;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铁架台,符合题意;D、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A【解析】液体肥皂的pH大于7,呈碱性,故A正确;B、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故B错误;C、酱油的pH小于7,呈酸性,故C错误;D、柠檬的pH小于7,呈酸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10、C【解析】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错误;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7%,错误;C、NaN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KNO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3Mg2+ N2 Hg Ca3(PO4)2 【解析】(1)表示个数的数字写在符号正前方,离子的电荷数写在离子右上角,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3个镁离子为3Mg2+;(2)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是空气中主要物质,其化学式为N2;(3)金属汞为单质,由汞原子组成,符号为Hg;(4)钙元素显+2价,磷酸根显-3价,根据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钙原子个数为3,磷酸根个数为2,所以化学式为Ca3(PO4)2。【点睛】表示个数的数字书写在符号的正前方;离子的核电荷数标注在离子右上角,正负号标注在电荷数的后方。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8 20%【解析】(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00g-116.2g=8.8g;(2)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x=20g;y=22.2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则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314;(2)17:14:6;(3)4.8g【解析】试题分析:(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100%=4.8g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石油 SO2 酸雨 C 4P+1O2 2P2O1 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解析】(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故填:SO2;酸雨;(3)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能够燃烧故选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1O2 2P2O1实验B和C白磷都氧气接触,B中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C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也升高 倒入20mL水 把20mL4%盐酸和20mL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定混合后溶液的温度 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盐酸的浓度很稀,不再放热 放热 因为温度升高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不能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放热;(3)实验1的目的是测量稀盐酸与水混合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2的目的是测量氢氧化钠溶液与水混合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实验2的操作为“向20mL 5%氢氧化钠溶液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实验3的操作为“把20mL4%盐酸和20mL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定混合后溶液的温度”;(4)因为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所以可以的得出: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5)18.0秒后,盐酸与水完全混合均匀,浓度很低,不再有热量放出,所以曲线逐渐下降的原因是盐酸的浓度很稀,不再放热;(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在反应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所以反应是放热反应。16、得到Na1CO3H1O晶体,缩短加热脱水的时间 a 吸收NO1 NaNO3 NaNO1 烧杯 温度计 除去NaNO3 pH 温度 5:4:3 【解析】(1)根据图可知,38以上结晶得到的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少,为Na1CO3H1O晶体,缩短加热脱水的时间。(1)由于温度高时,Na1CO3H1O小,这样洗涤时能减少损失,所以洗涤时适宜的试剂是热水。故选a。(3)根据信息可知“1NO1+1NaOHNaNO3+NaNO1+H1O”,所以图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NO1,根据信息还知道生成物还有NaNO3、NaNO1,所以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NaNO3、NaNO1。(4)步骤三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 烧杯、温度计 (控制温度在38以上用);洗涤的目的是 除去NaNO3。(5)根据过程中控制的反应条件可知,影响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有 pH和 温度。(6)加热碱式碳酸铜【Cux(OH)y(CO3)z】得40 g CuO和3.6 g H1O则铜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5:4,即Cu5(OH)4(CO3)z,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5+(1)×4+(1)×z0,z3则x:y:z5:4:3。故答案为(1)得到Na1CO3H1O晶体,缩短加热脱水的时间。(1)a。(3)吸收NO1 NaNO3、NaNO1。(4)烧杯、温度计; 除去NaNO3。(5)pH; 温度。(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