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667
资源大小:13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在烧杯中称量B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的水清洗,同时涂上35%的硼酸溶液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择2下列有关实验及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溶液加热,通过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判断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D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3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B涤纶与棉花(灼烧)C食盐水和CaCl2溶液(加入AgNO3溶液)D磷矿粉与硫酸钾(加水)4下列曲线正确的是()A向稀硝酸中加水B双氧水分解C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D向稀硫酸中滴BaCl2溶液5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以下食品不会对人体有害的是A小苏打发酵的糕点B工业酒精勾兑的饮用酒C甲醛浸泡的海鲜产品D工业盐制的“咸酸菜”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7空气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8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操作顺序B物质的鉴别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软水和硬水肥皂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闻气味C物质性质和途径D能源与环境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使用氢气能源无污染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AABBCCDD9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或“”)。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答一种方法即可)甲中含少量乙,若要提取纯净的甲物质,具体的操作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人体内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请计算: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 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其总用钢量接近100万吨!请根据所学金属的有关知识回答:以赤铁矿为例,写出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向m克AgNO3、Cu(NO3)2 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则滤渣中一定有什么物质?并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2012年3月11日,长汀某超市发生严重火灾消防官兵向可燃物喷水灭火,未造成人员伤亡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发生火灾时,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_A室内起火时,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发生火灾被困时,应该想办法逃生并报警求救C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逆风而逃D火灾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这次事故引发人们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大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A聚集人多的公共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B超市、酒店、宾馆等场馆装修材料应尽量用阻燃材料C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将一段去除氧化镁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为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九(1)班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试管(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镁条质量(g)11.522.5实验现象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白色沉淀量(恢复至20°C)无少量较多很多 (1) 4支试管中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的原因_。得出结论(2)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量与_有关。提出问题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在氯化镁溶液中,镁能与水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猜想与假设甲: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镁乙:白色沉淀可能是生成的氯化镁增多析出的晶体丙:白色沉淀可能是剩余的镁丁: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镁(3)其他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_。实验验证序号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第一份白色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震荡(4)沉淀_溶解(选填会或不会)乙同学猜想不成立2取第二份白色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5)_丙同学猜想不成立3取第三份白色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向所得溶液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出现大量白色沉淀丁同学猜想不成立白色不溶物定含(6)_元素 实验结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得出白色沉淀物是Mg2(OH)2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2HCl+2H2O=Mg2(OH)2Cl2+2H2。16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要经过无害化处理,防止水体污染。在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实验后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小实验。实验中实验_(填序号)可能出现气泡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完成试验后,小明将四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除了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现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继续滴加稀盐酸_有气泡冒出上层溶液中一定没有_。方案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_上层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应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填试剂名称)处理后在排放。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不得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可以借用烧杯称量,避免腐蚀天平,选项A正确;B、浓硫酸属于酸,应该用碱性物质中和,硼酸为酸不能用于处理浓硫酸,直接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B不正确;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时,湿抹布覆盖后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达不到酒精着火点,起到灭火目的,选项C正确;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避免放出热量使水飞溅,选项D正确。故选B。2、D【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给溶液微热,通过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判断溶液中是否有铵根离子,故A错误;B、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的可能是氯化银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银沉淀,故B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气体等,故C错误;D、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排除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鉴别题目,做题时注意从题目中找出反应的典型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3、C【解析】A、区分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起泡较多的是软水,起泡少或浮渣多的是硬水,不符合题意;B、区分涤纶与棉花,采用灼烧法,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涤纶,有烧纸的气味的是棉花,不符合题意;C、区分食盐水和CaCl2溶液,这两种溶液都含有氯离子,加入AgNO3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D、区分磷矿粉与硫酸钾,加水溶解,能溶于水的是硫酸钾,不能溶于水的磷矿粉,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区分物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一般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来进行区分;化学方法是反应产生不同现象来区分。4、C【解析】A、硝酸中加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大于7,故此选项错误;B、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会增加氧气的产量,只会加速反应的速度,所以加入催化剂之后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故此选项错误;C、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溶质的量相等,三种不同的金属足量时会生成等量的氢气,所用金属的质量不同,根据对三者与酸反应的生成氢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可知,生成同量的氢气铝用的最少,铁用的最多,故此选项正确;D、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对溶液来说是每两个氯离子替换一个硫酸根离子,即是71替换96(相对质量),故溶液质量应该减轻,故此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解决图像问题一定要看清横纵坐标,搞清楚图像的起点,拐点和终点。5、A【解析】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时,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既美观又好吃,该选项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饮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其中的甲醇能够危害人体的视觉神经,使人的视力下降,严重时能够导致死亡,该选项做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C、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时,甲醛能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该选项做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D、食用工业盐腌制的蔬菜时,其中的亚硝酸钠能够危害身体健康,该选项做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选:A。6、C【解析】A、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三粒子构成,故错误;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错误;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比如碳原子和氧原子可以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正确;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错误。故选C。7、C【解析】试题分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和澄清石灰石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浑浊正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通常较为简单。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8、C【解析】A、制取氧气时,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故A错误;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可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为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氧气,故B错误;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使用氢气能源,产物为水,无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只能减少污染,不是无污染,故D错误;故选C。9、C【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故选项说法正确。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磷矿粉呈灰白色,氯化钾为白色,可以将磷矿粉区分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10、B【解析】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相同 增加溶质 降温结晶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3)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增加溶质。(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少量乙,若要提取纯净的甲物质,具体的操作是降温结晶。【点睛】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少量乙,若要提取纯净的甲物质,具体的操作是降温结晶。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5:339.8%【解析】(1)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中钙、磷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0:6=5:3;(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9.8%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3CO+Fe2O32Fe+3CO2(2)Ag、Cu;Zn+Fe(NO3)2Zn(NO3)2+Fe【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详解】(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锌和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Cu;此时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可能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亚铁的反应,硝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点睛】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4、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A A、B、C 【解析】解:(1)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2)A、室内起火时,不应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错误;B、发生火灾被困时,应该想办法逃生并报警求救,是正确的做法;C、逃离火灾现场时,应逆风而逃,是正确的做法;D、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这些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会大量产生在上层空气中,所以人应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所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是自救的安全有效方法;(3)A、聚集人多的公共场所要配齐、配足消防器材,符合安全措施;B、超市、酒店、宾馆等场馆装修材料应尽量用阻燃材料,属于安全措施;C、对超市、酒店、宾馆等场所的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属于安全问题,三种方法都合理;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便于对比(或控制变量,防止因盐酸的体积或浓度影响实验的结论等,合理均给分) 镁条质量 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镁 不会 不产生气泡 白色不溶物一定含氯元素 【解析】(1)4支试管中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的原因是控制变量;得出结论:(2)由表可知,镁条的质量越大,生成沉淀量越多,故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量与镁条质量有关;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镁,故甲的猜想是错误的;实验验证:1、结论为乙同学猜想不成立,故白色沉淀不是氯化镁,所以加水振荡,沉淀不会溶解;2、结论为丙同学猜想不成立,故白色沉淀不是镁,加入稀盐酸,实验现象为:无气泡产生;3、向所得溶液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说明白色不溶物一定含氯元素。16、1 Na2CO3+Ca(OH)2CaCO3+2NaOH H+ 溶液变红色 氢氧化钙 滴加足量稀硫酸 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稀盐酸 【解析】实验1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出现气泡的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下层有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H+。进行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继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即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应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处理后在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