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3831
资源大小:31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五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检验H2的纯度C探究燃烧的条件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石蜡融化C胆矾研碎D葡萄酿酒3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移走蒸发皿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闻药品气味4我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下列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富官庄小米B王庄大樱桃C沙沟水库鲤鱼D崔家峪豆腐5碳元素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有关碳元素及组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构成它们的微粒是相同的C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可以来冶炼金属,其他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也具有还原性D鉴别CO与CO2的方法有很多:如澄清石灰水、无色酚酞溶液、带火星的木条等6 “祥云”火矩所用的燃料为丙烷(CxH8),它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数值是()A1B2C3D47我国的下列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传统剪纸B玉石雕刻C中国刺绣D湿法冶金8如表实验中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择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pH试纸B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C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通氧气,点燃AABBCCDD9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中m值为14B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gC铁原子中质子数是30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10下列生活中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陶器B黄豆酿成酱油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削开的苹果变色了11现有下列方法:蒸发、用石蕊试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用硝酸银溶液、导电性实验,其中可用于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是ABCD12过氧化氢消除矿业中氰化物的原理为:KCN+H2O2+H2O=X+NH3,X是AK2OBKOHCK2CO3DKHCO31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14根据化学方程式 S+O2 SO2,无法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B参加反应硫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15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可燃性B挥发性C氧化性D酸碱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_(填字母序号);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填字母序号);厨房中常用加碘盐作为调味品使用,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和KIO3,据此判断加碘食盐是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_;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_;煤曾经是厨房中的主要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我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小明家现在厨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是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出用CO和磁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_.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实验: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和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填序号)。Al3 Al3、Fe2 Al3、Fe3 Fe2、Cu2 Al3、Fe2、Cu218(8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硏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回答下列问题:图1所示,X是_;汞、硫酸铜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写化学式)。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为_;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写名称)。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半水煤气实现CO的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比学方程式为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 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B 该反应中,每1份质量的A与1份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C和1份质量的DC 在该反应前后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D 四种物质A、B、C、D中有两种氧化物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损坏并且没有完全密封的溶液(如图),可能是NaCI、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100g水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无色溶液样品中含有的溶质有_。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瓶中原溶液的溶质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靠近酒精灯引燃,如果能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反之则纯,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符合题意;选A。2、D【解析】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D【解析】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4、B【解析】富含维生素的物质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等。【详解】A、富官庄小米,富含糖类; B、王庄大樱桃,富含维生素; C、沙沟水库鲤鱼,富含蛋白质; D、崔家峪豆腐,富含蛋白质。故选B。5、C【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所以核外电子数也为6,A不正确;B、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构成它们的微粒是不相同的,B不正确;C、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可以来冶炼金属,其他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也具有还原性,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D、鉴别CO与CO2的方法有很多:如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与水不反应,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CO与CO2;带火星的木条遇到CO与CO2都不能使木条复燃,无法鉴别,D不正确。故选C。6、C【解析】由题意反应的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氧原子反应前后数目不变可知,再由碳原子反应前后数目不变可得x=3,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在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条件下,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进行分析和计算。7、D【解析】A、传统剪纸,在制作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玉石雕刻,在制作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中国刺绣,在制作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湿法冶金是利用浸出剂将矿石、精矿、焙砂及其他物料中有价金属组分溶解在溶液中或以新的固相析出,进行金属分离、富集和提取的科学技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睛】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8、B【解析】A、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该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pH试纸用来测溶液的酸碱度,选项错误;B、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反之为合成纤维,选项正确;C、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如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所得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选项错误。故选B。9、A【解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乙图中m值为2628214,选项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选项B错误。C、由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铁原子中质子数是26,选项C错误。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是铁离子,选项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C【解析】A、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黄豆酿成酱油,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吸附,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削开的苹果变色了,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1、D【解析】蒸发后食盐水有固体剩余,蒸馏水没有,故正确;石蕊试液在食盐水和蒸馏水中都不变色,不能别食盐水和蒸馏水,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能观察到离子,不能进行鉴别,故错误;硝酸银和食盐水水生产沉淀,和蒸馏水没有现象,可以鉴别,故正确;溶液导电依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食盐水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蒸馏水中不存在离子,不能导电,能鉴别开,故正确;故选D。 12、D【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可知反应前有1个钾原子,1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因此一个x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1个钾原子,1个碳原子。 故选D。13、C【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 过滤操作,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故错误;故选:C。【点睛】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物质和液体的分离。14、C【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知反应物为硫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知参加反应的硫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2,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不可以获知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知参加反应的条件是点燃,不符合题意。故选C。15、B【解析】A、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氧化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酸碱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A C 混合物 +5 醋酸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H4+2O2CO2+2H2O 隔绝氧气 【解析】(1)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故选A。(2)塑料保鲜膜的材料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橡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制的,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不锈钢炊具的材料是铁的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选C。(3)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和KIO3,据此判断加碘食盐是混合物,KIO3里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KIO3里碘元素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1+x+(-2)×3=0解得:x=+5,所以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4)厨房里的醋酸能与水垢反应,除去水垢;(5)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这种变化的优点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7)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应该迅速用锅盖盖上,因为这样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4CO+Fe3O4 3Fe+4CO2 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 实验中的铁粉与实验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CO+Fe3O4 3Fe+4CO2。(2)乙实验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现象是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实验来验证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可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故填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3)实验中硫酸铝溶液和铁粉不能发生反应,实验和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是实验中的铁粉与实验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实验中的铁粉与实验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中硫酸铝溶液和铁粉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硫酸铝,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肯定有硫酸亚铁,铁粉与硫酸铜反应,铁粉全部参加反应,如果硫酸铜全部参加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为Al3、Fe2,如果硫酸铜部分参加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铝、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则溶液中的阳离子有Al3、Fe2、Cu2,故填。18、原子 水分子 C 【解析】(1)图1所示,X能构成单质,能与分子和离子相互转化,所以X是原子;汞、硫酸铜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汞是由原子构成,硫酸铜由离子构成,化学式为CuSO4,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2)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反应原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图中C处应填入的是水,化学式为H2O;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3)由图片知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A 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由一氧化碳中+2价,变化成二氧化碳中的+4价,故选项错误;B 该反应中,每28份质量的A与18份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C和2份质量的D,故选项错误;C 在该反应前后由于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所以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D 四种物质A、B、C、D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三种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 原子 (2). 水分子 (3). C。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10% 氯化钠 Na2CO3 NaOH NaOH 【解析】查阅资料: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原溶液的浓度为10%,碳酸氢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9.6g,该温度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10%,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氯化钠,因为氯化钠的pH=7; (2)向原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A生成,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氯化钙已经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除尽,则溶液含有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无色溶液样品中含有的溶质有Na2CO3 NaOH;获得结论:瓶中原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由于没有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