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州第一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4205
资源大小:266.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福州第一中学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元素上与变化前的物质完全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分子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3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硫酸铵C浓硫酸D火碱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C过滤D浓硫酸稀释5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酸:HCl、H2CO3、KHCO3B氧化物:SO2、Fe3O4、C1O2C氮肥:HNO3、NH4Cl、CO(NH2)2D有机物:CH4、CO、CH3COOH6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u、CuO、CuSO4BCO、CO2、H2CO3CCaCO3、CaO、Ca(OH)2DNaOH、Na2CO3、Na2SO47下列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Na+、HCO3- 、OH-BK+、Ba 2+、C l-、NO3-CK+、Cl-、OH-、Na+DZn2+、Fe3+、NO3-、SO42-8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B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C变化中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92015年12月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创建卫生城市的是A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道路洒水,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D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10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 B C D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D将40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变成不饱和溶液12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B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C省略实验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D实验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A的化学式为_;A与C的反应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B与C反应:_,D转化为E:_。写出F的一种用途:_。14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_(填“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写出一个即可)。15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15%的氯化钠溶液有消毒作用,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氯化钠_g,水_mL,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和_。(2)检验水的试剂可以是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3)能说明水是纯净物的是_(选填编号)。a.由氢、氧元素组成b.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c.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d.常温很稳定,高温下才发生化学变化16肼(N2H4)是一种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的燃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只有水和一种气体单质),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形水合肼N2H4H2O,回答下列问题:肼也称为联氨,若氨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则肼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_;水合肼中各元素质量比为N:H:O_。肼常贮存于带有干燥剂的密封装置中,原因是防止_;肼作燃料的优点有_。A 自然界蕴藏有丰富的肼,容易得到 B 燃烧时发热量高C 有毒性和腐蚀性 D 燃烧产物无污染如图是肼燃料电池示意图,电池总反应和肼燃烧一致,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_能,电池工作时的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O2+2H2O+4e4OH);B极(N2H4+4OH+4e4H2O+N2),电化学上把反应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电极称为负极,反之称为正极,则该电池的正极为_(A或B)极。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仪器名称:_,_。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选填“a”或“b”)端通入。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作如图2探究: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装置G的作用是_。18(1) 2019年4月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 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 消防员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其 主要目的是_。(2)下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用该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乙图实验装置中的_。(填a或b)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小华同学取了10g的黄铜样品放入盛有5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求:(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2)参加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化学反应中的“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故选:D。2、D【解析】A、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呈碱性,故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例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可以生成水和氧气,而水不可以,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灭火原理,只要控制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的性质可以判断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符合题意;故选D3、A【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所以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B、硫酸铵溶于水时也会吸收热量,但不明显,故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错误;D、火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溶于水时硝酸铵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火碱溶于水时放热。虽然硫酸铵溶于水时也吸热,但由于吸热不明显,故也不选。4、B【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不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故选B。5、B【解析】A、HCl、H2CO3属于酸,KHCO3属于盐,选项A不正确。B、SO2、Fe3O4、C1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C、NH4Cl、CO(NH2)2均属于氮肥,HNO3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氮肥,选项C不正确。D、CH4、CH3COOH均属于有机物;CO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要求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依据及各类物质的组成,才能顺利解答。6、B【解析】A、Cu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CuO,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SO4与铁反应生成Cu,不符合题意;B、CO和氧气点燃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但H2CO3不能生成CO,符合题意;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不符合题意;D、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Na2SO4,Na2SO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NaOH,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酸性溶液中含有H+。A、K+、Na+、HCO3-、OH-中,HCO3-、OH-都不能与H+共存,错误;B、K+、Ba2+、Cl-、NO3-中都能与H+共存,且所形成溶液为无色,正确;C、K+、Cl-、OH-、Na+中,OH-不能与H+共存,错误;D、Zn2+、Fe3+、NO3-、SO42-中都能与H+共存,但由于Fe3+的存在,溶液呈黄色,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看溶液中的离子两两相互结合是否会生成水、沉淀、气体,只要生成一种,就不能共存。溶液是无色时,就不能有带色的离子。8、D【解析】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变化中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详解】A、由微粒变化I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B、由微粒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故C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都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9、A【解析】试题分析: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三者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A.考点:环境保护10、B【解析】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11、D【解析】A、由图可知,20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C、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40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乙还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2、C【解析】A. 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B. 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C. 实验和证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省略实验也强探究燃烧的条件,故正确;D. 实验中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1)Fe 置换(2)Fe2O3+6HCl=2FeCl3+3H2O (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Ca(OH)2CO2=CaCO3H2O (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3)作食品干燥剂(合理答案均可)【解析】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D为氢氧化钙,B为红棕色固体,所以B为氧化铁或铜,由题意得F与B属于同类物质,且F可以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和B应该属于氧化物,即B为氧化铁,F为氧化钙,B可以生成单质A,所以A为铁,C能和B、A、D反应,所以推出C为酸(盐酸或硫酸),D可以转化成E,E可以转化成F,所以推出E为碳酸钙,将推出的物质带入框图,验证符合题意。14、Al3+和Fe2+小 Fe十2AgNO3Fe(NO3)2+2Ag【解析】试题分析: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Cu、Ag,铁粉过量,所以滤出固体中含Fe;反应后的溶液中即滤液不再含的Cu(NO3)2、AgNO3,而是含有生成的Fe(NO3)2;由于Al(NO3)3不与Fe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还含有Al(NO3)3;依据该置换反应的过程是Fe十2AgNO3=Fe(NO3) 2+2Ag;Fe+Cu(NO3) 2=Fe(NO3) 2+Cu反应的铁与铜银的原子量关系可知:该两个反应发生时铁置换银与铜时反应的铁都小于生成的铜和银,溶液质量减小,;该过程中共发现两个反应:铁和硝酸铜的置换反应,铁和硝酸银的置换反应;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15、15 85 玻璃棒 无水硫酸铜 2H2O2H2+O2 c 【解析】(1)根据公式转换M质=× M液=15%×100=15g,又根据溶液质量又等于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现已知溶液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15g,故溶剂质量为85g合85mL;在溶解过程中需要用的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可以加快溶解速度;(2)检验水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水通电时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3)a 由氢、氧元素组成可以是过氧化氢,由氢、氧元素组成物质可以为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故a错误;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不能证明水是纯净物,故b错误;c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证明水是纯净物,故c正确;d 常温很稳定,高温下才发生化学变化与水是纯净物没有必然有关系,混合物也能在常温下很稳定,故d错误。故选c。16、14:3:8肼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质BDN2H4+O2N2+2H2O电A【解析】(1)肼也称为联氨,若氨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则肼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水合肼中各元素质量比为N:H:O(14×2):(1×6):1614:3:8;故填:;14:3:8;(2)肼(N2H4)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形水合肼N2H4H2O,所以肼常贮存于带有干燥剂的密封装置中;肼(N2H4)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只有水和一种气体单质氮气,所以肼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发热量高,燃烧产物无污染;故填:肼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质;BD;(3)肼(N2H4)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N2H4+O2N2+2H2O,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极(O2+2H2O+4e4OH)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所以A极是电源的正极;故填:N2H4+O2N2+2H2O;电;A。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铁架台 长颈漏斗 A 催化剂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证明氯化氢气体已被除尽 【解析】(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剂;(3)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4) 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装置G的作用是:证明氯化氢气体已被除尽。18、使可燃物和火源隔离,从而阻止大火蔓延。(合理即可得分) b 【解析】(1)可采用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和移走可燃物等方法进行灭火。消防员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其主要目的是使可燃物和火源隔离,从而阻止大火蔓延。(2)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乙图实验装置中的b注射器。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5% 9.8g 【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10g+50g-59.8g=0.2g;(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解得:x=6.5g;y=9.8g则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00%=65%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65%,参加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是9.8g。【点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差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