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4857
资源大小:264.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2下列有关“守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一定相等B在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中的X的化学式是NOC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CO2、SO2和C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S、O元素D加热24.5gKClO3和8gMnO2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27.7g,则O2的质量为4.8g3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常遇到除去物质中的杂质。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不合理的是ACO气体(CO2):通过石灰水BNa2SO4溶液(Na2CO3):滴加稀盐酸至不发生气泡为止CCu粉(Fe):滴加稀硫酸至不发生气泡为止,再过滤DKCl粉末(MnO2 ):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将滤液蒸干4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B、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向中再加25 g甲,搅拌后恢复到t2°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5%D将t2°C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5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运载火箭常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是CO2B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湿润pH试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CKNO3能促进作物茎和叶的生长D玻璃钢、石棉网、有机玻璃都是复合材料7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A6B8C11D14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加热高锰酸钾;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ABCD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苏打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症B人体的头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酸性溶液侵蚀C用碳酸钙作牙膏的摩擦剂D用pH试纸测定某地雨水的pH为0,此雨水为酸雨10银针可以试毒,银的元素符号是( )AAgBHgCMgDHe11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化学变化C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数之比为3:2D生成物有两种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盐酸挥发C试管破碎D蔗糖溶解13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360溶解度g1 6203045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I 20 gC3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14下列常见生活用品中,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铝合金门窗B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C用于气体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D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15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要求的是()A不乱扔废旧电池B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D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煤的成分复杂,主要是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因此,煤燃烧时除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外,还产生一氧化碳和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如氮的氧化物和_(填化学式)气体,酸雨的pH_(填“”、“”或“”)5.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我国“西气东输”输的“气”是指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钠及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元素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钠离子的符号为Na+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钠与水反应生在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配制一瓶下图溶液需氯化钠 g;配置50g6%的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溶液的质量分数 6%(填“”“”或“”)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钛和钛合金性能优良,广泛用于航空、造船和化学工业。工业上常用钠来制取钛,在高温时,钠与四氯化钛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若要用该方法制取2.4kg钛,理论上需要用钠的质量是多少?18(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液制备K2SO4并研究CaSO42H2O加热分解的产物。K2SO4的制备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M物质的化学式为_。反应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KClK2SO4NH4ClM溶解度/g(25)34.011.137.219.5反应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_。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_(填写化学式)。研究CaSO42H2O加热分解的产物 分离出的CaSO42H2O中常含有CaCO3,可用盐酸除去Ca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了测定CaSO42H2O和CaCO3的质量比x:y,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注: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实验前首先要_,再装入样品。装置A的作用是_。 已知:CaSO42H2O在160生成CaSO4,1350时CaSO4开始分解; CaCO3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900进行实验并采集了如下数据: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m1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m4g某同学选用b、d或c、d数据组合求出x:y的值,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结果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你认为还可选用上述的_(选填序号)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CaSO42H2O固体3.44g,放在(5)的实验装置B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耿同学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一段震撼的视频,将大块的钠扔入湖水中瞬间产 生爆炸。于是,他对钠和水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相关探究。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水的密度是1g/cm3。在小扈同学的启发下,小耿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套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 已略)。检查装置气密性;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水,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步骤中煤油的作用是_。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可以方便添加液体,还能_。实验结束后,小戴同学对于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象。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钠和水的反应属于_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小乐同学认为通过图3就可以初步判断剩余溶液的溶质为_,理由是_。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小季同学将图1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质量分数_(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分子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该反应中,Z是氮气,在X、Y中都含有氮元素,氮气不是由Y分解生成的,此选项错误;B由图示可知:Y是NH3,一个Y分子中有7+(1×3)10,W是H2O,一个W分子中有(1×2)+810,此选项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此选项错误;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D【解析】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项说法错误。C、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CO2、SO2和CO,CO2、SO2和CO中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硫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加热24.5g KClO3和8gMnO2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27.7g,则O2的质量为24.5g+8g-27.7g=4.8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B【解析】A、CO2能与通过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SO4溶液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符合题意。C、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铁会与硫酸反应而溶解,最后就只剩铜粉了,过滤后滤纸上就只有铜粉,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KCl和二氧化锰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再过滤,将滤液蒸干,可以得到氯化钾,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4、C【解析】A. 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选项正确;B. t1°C时,甲的溶解度为20g,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故、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选项正确;C. 向中再加25 g甲,搅拌后恢复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为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选项错误;D.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得t1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在降温时,溶解度增大,溶质不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等于t2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选项正确。故选C。5、A【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所以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A正确;B、N2O4中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x)×2+(-2)×4=0,解得x=+4。B错误;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故选A。6、C【解析】A、若待测液为酸性,湿润pH试纸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若待测液为碱性,湿润pH试纸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B、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选项错误;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可以促进作物茎和叶的生长;故选项正确;D、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7、B【解析】分析: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pH也就随之减小溶液逐渐接近中性,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永远不能到达7,故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值应大于7小于10才有可能;解答:解:A、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后碱性减弱PH减小,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永远不能到达7或小于7;故错B、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值应大于7小于10;故对C、pH=10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稀释后pH值应小于10;故错D、pH=10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稀释后pH值应小于10;故错故选B8、A【解析】【详解】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当反应完全,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正确;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此时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也无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正确;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逐滴滴加的,等于开始是少量,硫酸和硫酸铜过量,少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那氢氧化铜又会与过量的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实际等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实际上,氢氧化铜的形成要在一定高的PH值时才会形成,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硫酸中和,降低溶液中浓度,既PH值不断升高,以形成氢氧化铜,故正确。故选A。9、C【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A错误;B、人体的头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侵蚀,故B错误;C、碳酸钙用作牙膏的摩擦剂,能使牙齿刷得更干净,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C正确;D、雨水的pH不可能为0,故D错误。故选C。10、A【解析】根据所学的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的书写,银的元素符号是Ag;故选:A。11、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反应前后有新物质生成,即为化学反应,且反应比例为6:2=3:1。【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此反应为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可知此反应为化学反应,故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数之比为3:1,故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信息可知生成物只有一种,故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根据图示信息结合化学反应的本质为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酒精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试管破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蔗糖溶解,形成蔗糖溶液,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13、D【解析】试题分析:A、KCl饱和溶液中只是不能再溶解KCl,但却可以溶解其他物质,错误,B、根据表中数据,20时,KCl的溶解度为2g,即在20时,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KCl质量为2g,故应说12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2 g,错误,C、根据表中数据,3时,KCl的溶解度为3g,故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g/13g×100%=28.6,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CI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考点: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4、D【解析】解:A、铝合金门窗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误;C、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错误;D、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故选D15、C【解析】A、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不乱扔废旧电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等,错误;B、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不乱扔废旧电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等,错误;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正确;D、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SO2 氧气 Al2O3 天然气 【解析】碳在氧气中点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详解】(1)煤的成分复杂,主要是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因此,煤燃烧时除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外,还产生一氧化碳和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如氮的氧化物和气体,酸雨的pH5.6。(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4)我国“西气东输”输的“气”是指天然气。【点睛】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d (2)2Na+2H2O=2NaOH+H2 2NaHCO3Na2CO3+H2O + CO2(3)4.5g,> (4)产生大量的气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产生了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酚酞,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钠(5)4.8kg【解析】试题分析:(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d错误;(2)根据描述,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钠和水,生成物是氢氧化钠和氢气表示为2Na+2H2O=2NaOH+H2;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水,2NaHCO3Na2CO3+H2O + CO2(3)根据标签信息,500ml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500ml×1.0gml=500g,溶质的质量=500g×0.9%=4.5g;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那么读数偏大,即所量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即溶剂的质量偏小,那么溶液的质量也会偏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4)过氧化钠部分变质,即含有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加入水,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氧气,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际是验证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可行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产生了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酚酞,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钠;(5)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需要的钠的质量。设理论上需要用钠的质量为x,4Na+TiCl4=4NaCl+Ti92 48X 2.4kg9248 =x2.4kgX=4.8kg答:略考点:溶液的配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检验18、 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或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NH4)2SO4 常温下K2SO4的溶解度小 CaCO3 CaCO3+2HCl=CaCl2+CO2+H2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 偏小 b、c CaSO4H2O【解析】(一)(1)根据将CaCO3研成粉末,碳酸钙与硫酸接触面积更大,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4)根据流程图分析解答;(二)(5)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6)根据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反应的实验需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解答;根据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防止干扰实验解答;根据E装置能除去空气中的CO2分析解答;根据B、C装置的质量变化分析解答;(7)G点处减少的质量是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后的质量分析解答。(1)将CaCO3研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2)由物质M与KCl反应生成K2SO4和NH4Cl可知,M是(NH4)2SO4;(3)由表中数据可知,四种物质中硫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故反应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常温下K2SO4的溶解度小;(4)由流程图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CaCO3;(二)(5)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6)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样品;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故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如没有装置E,则实验测定结果将偏小;通过装置C可确定生成水的质量,故还可选用上述的bc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7)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CaSO42H2O固体,放在(5)的实验装置B中进行加热,G点处减少的质量是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后的质量,故此时固体的化学式是CaSO4H2O。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封,关闭活塞,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防止 Na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加液口逸出;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放热 NaOH 溶液最终呈强碱性,反应物中只有 Na、O、H 三种元素,故溶质为 NaOH 2Na+2H2O=2NaOH+H2 变大 【解析】(1)步骤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关闭活塞,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2)根据“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可知,步骤中煤油的作用是防止 Na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可以方便添加液体,还能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加液口逸出;长颈漏斗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反应生成气体时气压增大,水流回长颈漏斗,减小时水重新流回试管,可以缓冲平衡气压,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4)根据图3可知,反应过程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钠和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5)根据图3可知,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判断剩余溶液的溶质为氢氧化钠,理由是溶液最终呈强碱性,反应物中只有 Na、O、H 三种元素,故溶质为 NaOH;(6)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7)小季同学将如图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反应后硫酸根在水中不发生变化,但水被 Na 消耗,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中SO4的质量分数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