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4913
资源大小:220.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检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无色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错误的是A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图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若图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D图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4某小组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如图所示)。下列表格中的各组物质或变化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化合物盐酸MnO2铁粉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化学变化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D放热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高温分解石灰石AABBCCDD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分解产生的氢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6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7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Zn置换H2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置换反应,则所有置换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C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DCH4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元素8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移走可燃物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9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足量Zn、Fe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BCD11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2O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生成的丙与丁分子个数比为1:1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Af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浓硫酸稀释C量取8.5mL液体D称量NaOH13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14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化学的学习,你觉得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的是A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B用点燃闻气味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C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用高温煅烧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1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干冰用作制冷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MNP熔点/-117355044-259沸点/784827257-253着火点/51037040580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填“合理”或“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和_(填代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关系不正确的是_。A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B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合理补充微量元素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无色酚酞溶液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准确,你觉得呢?说出你的猜想,并证明_。为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同学们设计如图的实验,并查阅了相关资料,仔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CO2+CO+4H2OD装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进入D装置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_、_ (填名称)。请指出上述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怎样改进实验装置_。将10g的铜一锌合金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49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氢气的质量_。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18(8分)生活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若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法转变为软水;在软水中加入糖块,一会儿糖“消失”了,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此现象:_。通电分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变为_能;图1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应是_(填图2中字母)。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填字母)。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的间隔。厨房垃圾有:菜叶废纸香蕉皮易拉罐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有_(填序号)。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损坏并且没有完全密封的溶液(如图),可能是NaCI、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100g水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无色溶液样品中含有的溶质有_。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瓶中原溶液的溶质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电解水实检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故选项错误;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错误;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2、D【解析】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此选项错误;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此选项错误;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故选D。3、D【解析】由图可知,是硅原子,是钠离子,是氧原子或氧离子。【详解】A、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正确; B、图是钠离子,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若图质子数为8,,当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故 C正确;D、图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4、D【解析】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单质。A错误;B、合金是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B错误;C、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均属于化学反应。C错误;D、物质的燃烧、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高温分解石灰石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D正确。故选D。5、B【解析】A、蜡烛中主要物质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汽,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故A错误。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B正确。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汽,故C错误。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D错误。故选B。6、B【解析】A、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B、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正确;C、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故选B。7、A【解析】AZn置换H2是置换反应,锌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发生了变化,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正确;B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物是盐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C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中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是此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故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故选:A。8、A【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选:A。【点睛】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9、A【解析】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足量的锌粉和铁粉,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相等,故正确;B、稀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无论如何稀释都不会等于或大于7,故错误;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错误;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可知硫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个数没有变化,故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看图象的要领,即看图象一般看图象的起点、终点、转折点、走势。10、C【解析】当KNO3溶液达到饱和后就不能再溶解KNO3了,所以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晶体先溶解一部分,然后达到饱和,不再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故选C。11、B【解析】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由催化剂,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故说法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保持不变,故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1:1,故说法正确。故选:B。12、A【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稀释要将酸慢慢倒入水中, 量筒的准确值是11毫升才能能量取25mL液体,称量NaOH要将氢氧化钠放入玻璃皿中,因为它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A考点: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其安全13、C【解析】A、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纸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受热易分解,能与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反应,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14、A【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有的是氢和氧元素,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通过化学反应不可能使水直接变成汽油,选项A错误;B、点燃聚乙烯无刺激性气味,而点燃聚氯乙烯有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C、我国已经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选项C正确;D、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可以从氧化钙中除去碳酸钙,选项D正确。故选A。15、D【解析】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可以用作干燥剂,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发生复分解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 (1)可燃物;(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不合理;M;N【解析】试题分析: (1)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具有可燃性,充当可燃物;(2)水蒸发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洒水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 “不合理”,如表格中的L物质的着火点高于M和N,但是其熔沸点比M和N两物质低;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所以可燃物的着火点应低于500,应为表格中的M和N。考点: 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表格数据分析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 甲同学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盐酸可能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盐酸过量 3CO+Fe2O32Fe+3CO2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该在F装置末端放一燃着的酒精灯 0.2g 65% 【解析】(1)A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作炉具清洁剂,可用来除油污,故选项A说法正确;B微量元素缺乏会发生一定的病变,所以要合理摄入,故选项B说法正确;C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这样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故选项C错误;D农业中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D说法正确;(2)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的条件下都是无色的,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盐酸过量,故甲同学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猜想盐酸可能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盐酸过量;(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要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A、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尾气中含有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直接进入空气会污染环境,故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该在F装置末端放一燃着的酒精灯;(4)49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9g×20%9.8g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样品中锌的质量为y。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18、过滤;煮沸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化学B。AB。【解析】(1)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过滤,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2)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糖块”消失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点解水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分子的质量和种类不变,改变的是物质的状态和分子之间的间隔;(5)废纸、易拉罐、塑料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10% 氯化钠 Na2CO3 NaOH NaOH 【解析】查阅资料: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原溶液的浓度为10%,碳酸氢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9.6g,该温度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10%,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氯化钠,因为氯化钠的pH=7; (2)向原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A生成,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氯化钙已经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除尽,则溶液含有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无色溶液样品中含有的溶质有Na2CO3 NaOH;获得结论:瓶中原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由于没有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