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8324973
资源大小:212.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叙述,对应的方程式,所属基本类型都正确的是A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置换反应B酒精常用作燃料: 氧化反应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复分解反应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分解反应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Y、ZBX、Z、YCY、Z、XDZ、Y、X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Zn和Fe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B向含有少量H2SO4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C向接近饱和的NaNO3溶液中不断加入NaNO3晶体D向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4下列除杂质的实验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CuO(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KCl(K2CO3) 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热B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SO2B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硫醇是混合物D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6: 17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8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B为延长保质期,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容易引起安全事故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B过滤C比较锌和镁的活动性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1)10°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2)3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_。(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_(选A或B),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小明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1)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2)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是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水者,万物之本。水的保护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_。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反应为::X2NaClO2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_。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水的用途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填字母)。a植物油 b蔗糖 c碳酸钙 d高锰酸钾农业生产中,用质量分数为7.1%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欲配制100g该营养液,需水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KCl和KNO3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30时取KNO320g,用50g水充分溶解,再将溶液降温到10,此时KNO3溶液的质量是_。3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_(填字母)。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14化学试剂常常要密封保存,但原因各不相同。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_?氢氧化钠溶液若敞口放置会发生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原因_。如何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请简述实验方法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所示),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溶液,也可能是_溶液。实验验证(要求验证一种物质,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16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可能是盐酸或者是氢氧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想对这两瓶试剂进行鉴别(查阅资料,铝既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氢气)。(1)甲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紫色的石蕊试剂溶液变_色无色溶液是_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紫色的石蕊试剂溶液变_色无色溶液是NaOH (2)乙组同学用的是铝来进行的实验。取一支试管加人5毫升的无色液体,发现有气泡生成。然后同学们就说这是盐酸。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丙组的同学认为此方法有错,你认为乙组同学错的理由是_,化学方程式为_。(4)丁组同学在做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收集到了氢气0.2克,需要铝粉_克?消耗了50克的盐酸溶液,此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化合反应:由多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多种生成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组成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详解】A、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制品中的铁会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式为:,属于置换反应。A正确;B、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燃烧是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B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中和胃酸过多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属于复分解反应。C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D错误。故选A。2、B【解析】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很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Y,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 Z Y,故选B。3、A【解析】A、等分别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当硫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硫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由于硫酸过量,等质量的铁放出的气体大于锌放出的气体,现象与图像所示一致,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硫酸、硫酸铜均发生反应,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后反应,开始反应无现象,当第一个反应结束后才发生第二个反应,现象为产生沉淀,现象与图像所示不一致,故B错误;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晶体,很快就会达到饱和,不再溶解硝酸钠晶体,图像应为开始增加,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现象与图像所示不一致,故C错误;D、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氯化钡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现象与图像所示不一致,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4、B【解析】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B【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热,故A不正确;B、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故B正确;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不属于现象的描述,故C不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不正确。故选B。6、C【解析】A.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物质,发现反应后少了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一个X的分子中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SO2,选项正确;B. 乙硫醇中硫、碳、氢的质量比为:32:(2×12):6=16:12:3,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C. 乙硫醇有固定的组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6:1,选项正确。故选C。7、B【解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金属反应,故不能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正确;C、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故选B。8、C【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在高温条件下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B、在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氢元素在水中是+1价,在氢气中是0,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选项错误;C、由上图可知,CO和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16):(1×2)14:1,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其特点是“一变多”。9、D【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所以氢氧化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故A错误;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B错误;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故C错误;D石油液化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故D正确。故选D。10、C【解析】A、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但是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不然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收集不到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并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镁、锌的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稀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根据金属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比较锌和镁的活动性,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D、硫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与生成二氧化硫的体积相同,温度降至室温后,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0g 甲>乙 B CaO 或NaOH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直接读出,在10时,乙的溶解度为20g;(2)根据溶解度曲线,在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30g,乙的溶解度为10g,所以溶解度为甲乙;(3)浓硫酸稀释会放出热量,烧杯内温度升高,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时乙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解度下降,继续会有固体析出,所以盛有乙物质的试管B内固体质量增加,而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物质会溶解,所以盛有甲物质的试管A内固体质量减少;若发生类似的现象,只需加入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或与水反应放热,常见有CaO与水反应放热或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 120g 【解析】(1)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x=4%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蒸发水的质量为200g-=120g答:需蒸发水的质量为12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bd Cl2 2H2O2H2+O2 b 92.9mL 60g a 【解析】(1)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不是防止水污染的措施,选项a错误;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保护水资源,选项b正确;c、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选项c错误;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能保护水资源,选项d正确;故填:bd;X2NaClO22ClO22NaCl,反应前含有X,2gNa原子,2个Cl原子,4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4个Cl原子,4个O原子,2个N原子,故X中含有2个Cl原子,其化学式为Cl2。(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3)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选项a错误;b、蔗糖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选项b正确;c、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选项c错误;d、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选项d错误;故选b。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00g×7.1%=7.1g,则水的质量为100g-7.1g=92.9g,即92.9mL;30时,取KNO320g,用50g水充分溶解,再将溶液降温到1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只能溶解10g,此时KNO3溶液的质量是10g+50g=60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故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钾,故选a。1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NaOH+CO2Na2CO3+H2O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不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解析】(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分析;(3)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详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需要密封保存,故填: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3)为了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可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不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故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若不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Na2CO3; Na2SO4 取少量(12mL)该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再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若无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SO4溶液 【解析】(1)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NaOH、Na2CO3、Na2SO4;破损标签上物质的化学式可辨别部分表明该物质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角码为“2”;因此,可猜测该无色溶液可能为Na2CO3或Na2SO4中的一种;(2)对比碳酸钠和硫酸钠性质,可得到两物质因酸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碳酸钠遇酸能放出气体二氧化碳,而硫酸钠则可与可溶性的钡盐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利用这些性质上的差异设计实验鉴别两种物质;故答案为取少量(12mL)该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再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若无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SO4溶液。16、红 稀盐酸 蓝 2Al6HCl=2AlCl33H2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样有气泡产生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8 14.6% 【解析】(1)甲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步骤一: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紫色的石蕊试剂,溶液变红色,说明无色溶液是显酸性,是盐酸;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紫色的石蕊试剂,溶液变蓝色,说明无色溶液显碱性,是NaOH;(2)乙组同学用的是铝来进行的实验。取一支试管加人5毫升的无色液体,发现有气泡生成。然后同学们就说这是盐酸。铝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3)丙组的同学认为此方法有错,乙组同学错的理由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样有气泡产生,则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4)解:设需要铝粉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溶质质量为y。 x=1.8g y=7.3g需要铝粉的质量我1.8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