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常微分方程模型.pptx

    • 资源ID:88331349       资源大小:646.39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微分方程模型.pptx

    1 目目 录录 1.人口模型 (人口增长和人口控制模型)2.作战模型 3.火箭发射模型 第1页/共68页21.人口增长模型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和当前的现实已经证明.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必须认真思考和慎重对待的重大问题.过去曾认为人多好办事,对呼吁人口增长的经济学家马寅初错误地开展批评,结果造成人口超过13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应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就必须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为此就要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人口增长过程,通过分析对人口增长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第2页/共68页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人口的多少,出生率的高低,人口男女比例的大小,人口年龄组成情况,工农业生产水平高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灾害,战争,人口迁移等等.如果一开始把众多因素全考虑,则无从下手.我们先把问题简化,只考虑影响人口的主要因素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其余因素暂不考虑,建立一个较粗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逐步考虑次要因素的影响,从而建立一个与实际更加吻合的数学模型.第3页/共68页4初看起来人口增长是按整数变化的,不是时间的可微函数,是不能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的.但是若人口总数很大时,可以近似认为它是时间的连续函数,甚至是可微的函数.所以人口增长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这种假设,认识是建立模型的基础)第4页/共68页5设,表示t时刻人口总数和增长率,只考虑增长率,其它因素的影响不考虑.则在t至t+这段时间内人口总数增长为两端同除以,并令,得我们将逐步深入讨论上面这个模型第5页/共68页6一.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指数增长模型)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基本假设人口增长率是常数,或者说,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当时人口成正比.在(1)式中令=r(常数)得其解:(3)第6页/共68页7(2)式是一个线性方程,称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人口以为公比,按几何级数增加.据统计,1961年世界人口总数为3.06,而在此之前的十来年间人口按每年2%的速率增长.因此公式(4)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在1700-1961年间世界估计人口总数,第7页/共68页8但当t=2510年,=(2万亿),t=2635年,=(18万亿),t=2670年,=(36万亿),显然,这些数字说明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对长期的预测是不正确的.由上可以看出,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对1700-1961年的人口总数是对的,但对未来的人口总数预测不正确,应予以修正.二、logistic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由上面分析,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对1700-1961年间人口总数的检验是对的,而未来的人口总数预测又是错的,原因何在?第8页/共68页9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继续增长的阻滞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时(相对于资源而言),人口增长率还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就会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而逐渐减少,许多国家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完全证实了这一点.看来为了使人口预报,特别是长期预报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修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增长率是常数这个基本假设.第9页/共68页10荷兰生物学家Verhulst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人口,并假定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随着的增加而减少,当时,人口增长率趋于零其中:是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或经验确定的常数;因子体现了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由此得:Logistic模型第10页/共68页11解之得:根据(6),(7)两式可画出和曲线图如图1-a及图1-b:图1-a图1-b第11页/共68页12如图1-a,是一条抛物线,他表示人口增长率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处达到最大值。如图1-b,是一条型曲线,拐点在处,当时,本世纪初人们曾用这个模型预报美国人口,与实际数据比较,直到1930年计算结果都相吻合,后来的误差越来越大,一个明显原因是到1960年美国实际人口已突破了过去确定最大人口。第12页/共68页13这个模型改进了Mslthus模型,但不易准确得到,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改变,也是可以改变的。关于人口模型这方面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我国学者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建立了不少的人口模型,为我国政府指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下面仅给一个我国的人口控制离散模型:第13页/共68页14三、人口控制模型:在前面讨论的两个模型中,我们只关心人口总数,不考虑人口的年龄分布。事实上在研究人口问题时,按年龄分布的人口结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国家或地区,目前人口的总数一样,如果其中之一的年轻人比例高于另一个,那么二者的人口发展状况将很不一样。下面将考虑人口年龄,不同年龄的生育率及死亡率等因素来建立人口离散模型,用以预测及控制人口增长及人口老化问题。人口发展方程:时间以年为单位,年龄按周岁计算,设最大年龄为m岁,第14页/共68页15记为第t年岁(满周岁而不到周岁)的人数,只考虑由于生育、老化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演变,而不记迁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记为第t年岁人口的死亡率,即于是:第15页/共68页16记为第t年岁女性生育率,即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婴儿数,为育龄区间,为第t年岁人口的女性比,则第t年的出生人数为:记为第t年婴儿死亡率,即第t年出生但未活到人口统计时刻的婴儿比例第16页/共68页17于是对于,将(9)、(10)代入(8)得将分解为:,其中是生育模式,用以调整育龄妇女在不同年龄时生育率的高低,满足:第17页/共68页18利用(13)式对(12)式的求和得到可知表示第t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的婴儿数,若设在t年后的一个育龄时期内各个年龄的女性生育率都不变,那么又可表示为即是第t年岁的每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婴儿数,称总和生育率,或生育胎次,它是控制人口数量的主要参数。第18页/共68页19将(12)式代入(11)式,并记:则(11)式写作:制订生育政策就是确定和,通过控制生育多少,通过可以控制生育的早晚和疏密。引入向量、矩阵记号:第19页/共68页20第20页/共68页21那么(17)式和(8)式()可以写作这个向量形式的一阶差分方程就是人口发展方程。说明:(1)当初始人口分布已知时,又由统计资料确定A(t)及B(t),并且给定了总和生育率以后,用这个方程就可以预测发展过程。(2)在控制论中,称状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3)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认为死亡率、生育模式和女性比不随时间变化,于是A(t),B(t)为常数矩阵,第21页/共68页22(21)式化为:虽然全面地反映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其发展过程,但是为了更简明地描述人口的特征,还需要一些指标,称为人口指数,主要有:人口指数:人口总数平均年龄第22页/共68页23平均寿命(经过复杂计算可得)其含义是:第t年出生的人不论活到哪一年,死亡率都用第t年的死亡率计算时,这些人的平均存活时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是35岁左右,解放初期为50岁左右(1950年北京地区),到1978年达到68.3岁.老年化指数第23页/共68页24它是反映人口老年化程度的指标.平均年龄R(t)越大,越大;对于R(t)相同的两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S(t)大时,表示健康水平高,一个人能工作的时间在一生中占的比例大,所以老龄化指数小。0,乙军胜,且当y减少到时,x将为零;若M0,平局,且当y减少到零时,x也将为零;若M0,即所以正规军取胜的条件:由于分别表示正规军与游击队的战斗有效系数,所以可将它们表示为其中是正规军的射击率(每个士兵单位时间射击次数),第43页/共68页44是正规军每次射击的命中率;是游击队的射击率(每个士兵单位时间射击次数),是游击队每次射击的命中率。但在战斗过程中,可假定正规军在游击队的火力之内且游击队每次射击是有目标的,而游击队虽然在正规军的火力之内,但活动范围大且是隐蔽的,所以正规军每次命中率与游击队活动范围及每次射击的打击面有关,因此又可表示为表示游击队的活动范围;表示正规军每次射击有效面积。第44页/共68页45所以将(10-12)代入(10-11)得正规军取胜的条件:假定正规军的作战火力比游击队作战火力强,不妨设;游击队的作战兵力100人,命中率0.1,第45页/共68页46活动范围0.1平方千米,正规军每次射击的有效面积1平方米,则由(6-13)式,正规军取胜的条件为即正规军必须10倍于游击队的兵力才能取胜。第46页/共68页47美国人曾用这个模型分析越南战争(甲方为越南,乙方为美国)。根据类似于上面的计算以及四五十年代发生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老挝等地的混合战争的实际情况估计出,正规军一方要想取胜必须至少投入8倍于游击队一方的兵力。而美国最多只能派出6倍于越南的兵力。越南战争的结局是美国不得不接受和谈并撤军,越南人民取得最后胜利。三、游击战争模型第47页/共68页483.发射卫星为什么用三级火箭一、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发射卫星?1、卫星进入轨道,火箭所需的最低速度。将问题理想化,假设:(a)、卫星轨道为过地球中心某一平面上的圆,卫星在此轨道上以地球引力作为向心力绕 地球作平面圆周运动(如图)第48页/共68页49 (b)、地球是固定于空间的均匀球体,其他星球对卫星的引力忽略不计。设地球半径为R,中心为O,地球质量看成集中于球心(根据地球为均匀球体的假设),曲线C为地球表面,为卫星轨道,其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根据牛顿定理,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为其中G为引力常数,可由卫星在地面的重量算出,即第49页/共68页50代入(11-1)式得由假设(a),卫星所受到的引力既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又有故有 从而速度为第50页/共68页51取g=9.81m/,R=6400km,可算出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公里处的速度如下表离地面高度h(km)1002004006008001000卫星速度v(km/s)7.867.807.697.587.477.372、火箭推进力及速度的分析假设火箭在喷气推动下作直线运动,火箭重力及空气阻力不计。第51页/共68页52设在t时刻火箭质量为m(t),速度为v(t),均为t的连续可微函数。由泰勒展式有在t到t+时间内火箭的质量减少量为这个质量的减少,是由于燃料燃烧喷出气体所致。设喷出气体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u(就一种燃料而言为常数),则气体相对于地球运动速度为v(t).第52页/共68页5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t时刻火箭动量=(t+t)时刻火箭动量+(t+t)时刻转换到气体的能量所以从而有上式两端同除以,并令得第53页/共68页54(11-2)式又端表示火箭所受的推力,由此解得此处(11-2)式表明火箭所受的推力等于燃料消耗速度与气体相对于火箭运动速度的乘积(11-3)式表明,在和一定的条件下,v(t)由喷发速度(相对于火箭)u及质量比决定.这为提高火箭速度找到了正确的途径:提高u(从燃料上想法),减少m(t)(从结构上想法).完全合乎实际.第54页/共68页553、一级火箭末速度上限(目前技术条件下)火箭卫星系统的质量可分为三部分:(有效负载,如卫星),(燃料质量),(结构质量,如外壳,燃料容器及推进器).在发射一级火箭运载卫星时,最终(燃料耗尽)质量为,由式(3)知末速度为一般来说,结构质量在中应占一定的比例,第55页/共68页56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使燃料仓和发动机的质量之和小于所载燃料的或是很难做到的.其中为常数,为初始总质量,即结构质量为燃料和结构质量和的倍,代入(4)式得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第56页/共68页57对于给定的u值,当净栽质量时(即假设火箭不携带任何东西).火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我们已知目前的火箭燃料其u=3km/s,如果取则上式可得前面已推出,即使要把卫星送入600公里高的圆形轨道,火箭的末速度应为7.58km/s,而刚才我们推导火箭速度是在假定忽略空气阻力,重力,不携带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最大速度才达7km/s.由此得出,如上的单级火箭是不能用于发射卫星的.第57页/共68页58我们回过头来检查上面的设计中有那些地方不合理,以便加以改进.我们发现,火箭的推进力在加速着整个火箭,其实际效率越来越低,最后几乎是在加速着最终毫无用处的结构质量(包括空油箱).所以应改进火箭的设计.二、理想的火箭模型理想的火箭模型应该是随着燃料燃烧随时抛弃无用的结构。假设在t到时间内,丢掉的总质量为1个单位(包括结构质量和燃料燃烧质量),其中丢掉结构质量为1),烧掉的质量为1。第58页/共68页59当然,不可能制造这样的理想火箭,但是我们把实际情况理想化以后,使得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可获得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通过一些修正,我们就可以把理想过程还原到实际过程。建模由动量守恒定律:代入上式得第59页/共68页60化简整理,令,可得解得比较(11-5)、(11-6)两式可知,理想火箭与一级火箭的最大区别在于:当燃料燃烧完,结构质量也被逐渐抛掉,仅仅剩下(卫星),即,第60页/共68页61从而最终速度为(11-7)式表明:当足够大便可使卫星达到我们所希望它具有的任意速度。例如,考虑到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因素,估计(按比例的粗略计算)要使才行,如果取u=3km/s,则可推出。即发射1吨重的卫星大约需50吨重的理想火箭。第61页/共68页62三、多级火箭卫星系统(理想过程的实际逼近)前面我们所讨论的理想火箭是把结构质量连续抛弃,显然对于实际火箭是办不到的,是否可以把结构质量逐级抛弃而用多级火箭发射?记火箭级数为n,当第i级火箭燃料烧尽时,第级火箭立即自动点火,并抛弃已经无用的第级。用表示第级火箭质量(燃料与结构之和),表示有效负载。为了简单起见,先作如下假设(1)设各级火箭具有相同的,表示第级结构质量,(1为燃料质量。第62页/共68页63(2)喷气相对速度u各级相同,燃烧级的初始质量与其负载质量之比保持不变,记比值为k。先考虑二级火箭。由(11-3)式,当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时,其速度为在第二级火箭燃烧完时,其速度为将代入上式得第63页/共68页64又根据假设(2)代入上式,并取u=3km/s,近似取,可得要使,由上式得再由可得这也就是说,要送一吨卫星上天,需要制造149吨的二级火箭。第64页/共68页65同理,可推算出三级火箭同样假设下可得要使可得从而也就是说,要送一吨卫星上天,需要制造77吨的三级火箭。第65页/共68页66记n级火箭的总质量(包括有效负载)为,在同样的假设下可算出相应的值如下表n(级数)12345.(理想)火箭质量(吨)149776560.50第66页/共68页67由此可见,用三级火箭代替二级火箭很值得,但用四级火箭代替三级火箭时,重量减轻不多,而实际上,由于工艺的复杂性及每级火箭都要配备一个推进器,所以使用四级或四级以上的火箭不合算,故三级火箭的设计是最优的。在这里我们不再讨论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以及实用火箭应该考虑的一些复杂因素,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建立更复杂、更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第67页/共68页68谢谢您的观看!第68页/共68页

    注意事项

    本文(常微分方程模型.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