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十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罗晓丹教学课件.pptx

    • 资源ID:88335114       资源大小:4.21M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罗晓丹教学课件.pptx

    第十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罗晓丹教学课件制作:教材编写组罗晓丹第十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Contents目录第一节儿童睡眠问题儿童排便问题儿童沟通与学习问题第二节第三节儿童焦虑问题第四节第五节儿童重复问题儿童品行问题儿童注意力和多动问题第六节第七节儿童躯体化问题第八节01儿童睡眠问题儿童睡眠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一)入睡困难和夜醒迄今为止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睡眠问题,15%25%的学前儿童患有夜醒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或睡眠达不到休息的效果;许多儿童出生后就存在睡眠问题,有些儿童则是在促发事件或场合作用下才发生;失眠儿童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大多数父母对儿童的睡眠问题会体验到明显的苦恼。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二)梦魇10%50%的35岁儿童常做噩梦,醒后能够回忆梦中情节,定向力迅速恢复;偶尔也可能发生睡眠性麻痹;在临床实践中,噩梦常常是反应着儿童的焦虑,常常存在于分离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一般焦虑障碍等症状中。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三)夜惊夜惊是发育性病症,经常有阳性家庭史,常发生于412岁男孩;大多数儿童到青春期就自然痊愈;夜惊看上去与梦魇相似,但是从夜惊醒来不会记得梦中的细节;睡眠长期紊乱,将导致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也容易导致生理不适、抑郁或焦虑等情绪方面的问题;睡眠问题与心理适应能力息息相关,它可能进一步导致或者加重其他问题。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非安全型依恋、突然的分离或看护者有较大的情绪问题时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应激性的生活事件下,如入室盗窃、在外走失或其他威胁儿童或家庭的事件,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儿童长期被处在被忽视、体罚、性虐待、亲子关系冲突与非支持的家庭,容易引起睡眠问题。1.生物学因素婴儿出现的围产期问题、绞痛、过敏、哮喘,对外部刺激过于敏感或迟钝,以及困难气质,代表唤起调节的生物学问题。唤起调节困难的婴儿在觉醒后,很难使自己安静下来。发生疾病或重伤,在医学治疗或药物使用的条件下易出现睡眠问题;阳性家庭史中枢神经系统不成熟二、影响因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寝时间、地点和陪伴人相对固定;通过减少和取消白日睡眠、睡前喂食或喂水,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父母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放松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学会自我安静的技能,以便在夜醒后能够重新入睡。放松技能训练四步肌肉放松训练法第一步:握紧拳头,放松拳头;第二步:脚趾向上指,绷紧,然后放松;第三步:耸起肩头,然后放松;第四步:吸气后收紧腹部肌肉,呼气时再放松腹肌。除了肌肉放松训练之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音乐片段和讲故事录音来帮助儿童放松,使他们能够安静入睡。心理咨询谈话、艺术治疗、游戏治疗等方式倾听理解儿童睡眠问题背后的根源,支持并指导父母训练儿童学会放松技能。三、常用干预方法02儿童排便问题儿童排便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一)遗尿通常是指5岁(或相当的发育水平)之后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多见于男童;遗尿问题的发生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反复的训练而降低;按起始时间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二)大便失禁通常是指4岁(或相当的发育水平)之后还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多见于男童,发生率是女孩的56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迅速减少;按起始时间分为原发性排便和继发性排便。继发性排便主要发生在58岁之间,有的儿童是有意做出的,而大多数儿童是无意做出的。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儿童智力发育、运动、言语和社会能力等没达到符合相应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及在儿童到18个月大时的关键期还没有开始进行排便训练,也可能出现排便问题;家庭的养育环境和家长的教养方式的影响;与家庭中的突发或长期的应激压力有关,比如新成员的出生、离婚事件、身体伤害、自然灾害等;儿童在学校受到霸凌等因素。1.生物学因素近70%的遗尿问题儿童父母也同样存在遗尿病史;激素分泌水平及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影响;遗尿与尿道感染、尿道异常、功能低下的膀胱容量以及便秘等有关系;大便失禁与肛门直肠的感觉和运动机能的异常、巨结肠的出现、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以及大脑麻痹等有关系;排尿系统发育延迟;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向父母解释儿童出现排便问题的原因,以及维持排便问题的因素,并在复发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为儿童创造一种有利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爱护、尊重,帮助儿童获得一种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控制感,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排便的控制;进行排便练习帮助儿童进行排便练习,以及帮助儿童形成规律饮食、作息和锻炼,并且告诉孩子如何处理意外;心理咨询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游戏治疗等方式对儿童进行工作,与儿童一起探索发生排便问题的原因,允许他们表达造成排便问题的内心情感冲突,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问题的关系。三、常用干预方法03儿童沟通与学习问题儿童沟通与学习问题儿童沟通问题儿童学习问题一、儿童沟通问题儿童沟通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在言语理解或表达中的困难,不能理解某些语音、词汇和句子;儿童在尝试发出新的语音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通常会暴露出发音不清或言语表达问题;男孩的患病率比女孩高;与儿童其本身的能力没有太多关系;会影响个体接收、保持和表达信息,也会让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变得困难;有沟通问题的儿童在表达方式上受挫时,也让他在家庭、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可能使他们更多的被惩罚及难以融入集体。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在维持儿童言语问题方面则发挥着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人口众多和亲子交互模式存在问题;在心理因素与沟通问题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结机制。1.生物学因素与性别有关的生物学因素可能与所有语言障碍都有关联;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也显示了基因影响;解剖学和神经成像技术的研究显示,语音意识和语音分割方面的缺陷与大脑区域间的功能联系障碍有关;儿童在1岁时反复发生中耳炎(中耳感染),可以导致早期的语言问题,有慢性中耳炎的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些缓慢;表达性语言迟滞则与口腔运动发育问題密切相关。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应当告知父母,不要逼迫孩子说话,不要在儿童5岁时情况还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就匆忙接受治疗干预。家庭的参与及配合引导父母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儿童的言语表达,利用儿童的兴趣,就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谈话,增加他们说话的热情。学校的参与及配合家长应当跟老师沟通,并说明孩子的情况,与老师一同商量应当如何帮助孩子。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创造一个接纳和安全的空间,鼓励儿童表达想法和感受,以及在这过程中碰到的各种中困难,有助于他们之后在面对与人沟通的情境时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表达自己。三、常用干预方法二、儿童学习问题儿童学习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主要表现出在学习早期可能会有背诵字母表、读出字母名称或节律上的困难,之后可能会有朗读和阅读理解问题;书写问题常常伴随阅读问题而出现,表现为拼写或书写困难,难以按照语法写作,或者在书写字词方面表现不佳;数学问题表现为不能理解某种特殊运算的基本概念;不能理解数字符号;难以理解哪些数字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有关等;学习问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业上遇到困难,打击儿童自信心,并继而引发适应问题和情绪问题等。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儿童的学习问题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孩子入学前的“老师”,影响着孩子在学校中的大部分行为习惯;儿童不正确的自我认识,过度依赖、退缩,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难以与朋友相处,容易被人误解,也会导致儿童的学习问题;学习问题经常伴随着情绪问题和其他适应不良的表现。1.生物学因素有60%以上的阅读障碍是由遗传导致的;有学习问题的人的大脑左半球(包含重要的语言中枢)存在细胞异常。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减轻自己的内疚感,从而能够轻松的与孩子一同面对学习带来的困难。家庭的参与及配合家庭的参与及配合: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和支持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固定的学习和作息时间;父母与孩子一起朗读。学校的参与及配合家长应与老师积极沟通,说明孩子的具体情况,获得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了解孩子的学习问题对对他们情绪、人际交往和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心理层面上共情儿童;另外与父母和老师一起,在现实层面上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恢复自信,更好的面对由于学习问题而导致的系列问题。三、常用干预方法04儿童焦虑问题儿童焦虑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不同的发展阶段引起儿童恐惧的刺激类型不同;恐惧的种类和数量随年龄的增长,恐惧的对象会减少;各个年龄的女孩都比男孩有更多的焦虑感;过度焦虑的儿童容易出现睡眠不好、经常做噩梦、食欲不振、心悸多汗、尿频、便秘、头痛等躯体症状;过度焦虑的儿童性格大多比较内向、被动,容易害羞、依赖性强,遇事容易焦虑不安。过度焦虑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危机意识很强。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化过程中的挫折和压力,容易引发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家长存在不安全的情感依恋模式,会导致儿童模仿家长采用不成熟的防御应对策略;应激生活事件与婚姻不合校园霸凌和老师的侮辱1.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具有焦虑障碍的儿童出生前后倾向于有较多的中枢神经损伤。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解释儿童产生焦虑的原因,可以使父母和儿童对焦虑本身有更完整的认识,理解焦虑产生的根源,对焦虑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可降低父母与儿童的焦虑感。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与儿童一同讨论情绪背后的感受、想法以及身体反应,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命名,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孩子之后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他能够更清晰的识别出自己的情绪,使其能够更好的面对情绪。放松技能训练放松技能可以帮助儿童降低生理唤醒水平,经过练习,可以获得足够的技巧用于排除不想要的身体紧张。最好是由父母来给儿童进行放松练习,不仅能帮助孩子进行放松,还能促进儿童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家长及主要抚养者对待和要求孩子,应与孩子的年龄、身体和心理发展阶段、智能发展水平相一致。家长对孩子的焦虑和恐惧不要强化或恐吓,要让他们有正常的同伴交往,尽早入园上学,作好先期适应性训练。心理咨询咨询师应与孩子一起探索发生焦虑反应背后的原因。如果是客观存在的原因,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给予解决;如果属于主观存在的原因,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问题的关系。三、常用干预方法05儿童重复问题儿童重复问题强迫问题抽动问题一、儿童强迫问题儿童强迫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主要表现为儿童内心反复出现不适当想法、想象或冲动;尽管8岁以上的儿童通常能意识到这是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但往往很难成功被儿童忽视或压抑;有强迫问题的儿童正常活动减少,他们的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学校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苛求,会使儿童过于自责,从而导致消极想法自动转变为消极行为;儿童自身特性。儿童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缺乏灵活性,过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要求十全十美也是导致强迫问题产生的因素;应激生活事件等,也容易引发儿童焦虑而促发强迫问题。1.生物学因素强迫问题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可能存在额叶眶区-基底节-丘脑结构的神经回路异常;5-HT功能异常。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帮助家长和儿童理解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使父母和儿童对强迫行为和想法有更多的认识,也可降低父母与儿童的焦虑感,更有信心的去面对和解决强迫问题。把强迫问题外部化可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也避免儿童总是处于被批评和指责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家长和儿童一起,齐心协力一同去面对问题。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家长可以利用奖赏系统来帮助孩子一起来面对强迫问题,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孩子;当孩子重复这些行为时,避免用责骂和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儿童的仪式行为。家长也可与学校老师达成一致,在学校也用同样的奖赏系统来帮助儿童,可以促进儿童将经验泛化到各个生活领域。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与孩子一同探索强迫问题背后的想法、感受,以及因为强迫问题所遭受到的情绪、学习、人际交往当中的痛苦,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一同理解强迫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暴露法,降低儿童主观的痛苦感受,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强迫行为。三、常用干预方法二、儿童抽动问题儿童抽动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抽动问题一般表现为眨眼、做鬼脸和耸肩,或者擤鼻涕、吠叫、嘟哝和清喉咙;以及触摸、顿足、刻板动作或模仿他人动作、拔毛发(如头发、眼眉和躯体)等,也会有一些严重的抽动问题比如有秽亵行为和自伤性的重复行为(如撞头、咬牙、刮皮肤或打自己等);抽动问题通常不可被儿童的主观意志而控制,常常会破坏儿童的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关系,给日常生活造成困难。抽动问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对抗行为和抑郁情绪,使得孩子变得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及生活周期的转变;缺乏足够的家庭、社会、同伴的支持;儿童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1.生物学因素含有遗传因素,并与基底神经节以及相关皮质和丘脑结构的功能异常有关;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和5-羟色胺系统的失调,以及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出生前和围产期的不利因素引发抽动问题。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与父母和儿童一直了解抽动问题背后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帮助对抽动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以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责骂和惩罚会导致儿童抽动问题的加剧。创造有利的家庭生活环境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安静的环境,与儿童一起制定作息时间,使他们有一个安静独处的时间,这样他们能够自我放松下来,而不是总要尝试去控制自己的抽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有抽动问题的儿童通常在学校的压力比较大,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帮助老师理解儿童的抽动行为,减轻儿童在学校里的压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学校生活。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与父母和儿童一起探索抽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排除生理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了解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因抽动问题所遭受到的情绪、学习、人际交往当中的烦恼,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儿童恢复自信,有能力面对因抽动问题引起的学习和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困难。三、常用干预方法06儿童品行问题儿童品行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品行问题表现形式包括一系列外化的的行为,如冲动、多动、攻击性和违法行为;大多数有品行问题的儿童,既有公开的也有隐秘的反社会行为;具有品行问题的儿童成年后的表现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出现犯罪行为、反社会人格、酒精依赖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概率更高,在身体健康、学业成就、工作适应、婚姻稳定和社会适应方面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养育方式问题:父母采用专制或者忽视的方式对待儿童,缺乏积极的亲子互动;父母的不良示范引发的模仿行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患躯体或精神疾病;家庭处于社会弱势地位。1.生物学因素含有遗传因素,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雄性激素在攻击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神经心理缺陷使儿童在言语推理和执行功能上表现出自控障碍;品行障碍儿童在生命早期(怀孕和出生过程)受到了更多不良生物因素的影响。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逐渐让家长认识到,儿童的品行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他们与家庭、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庭和社会系统的成员也应该参加到改变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父母要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安排好作息时间,作息时间越明确,出现攻击行为或其他品行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家长注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建立,还需要遵守“言传身教”的原则;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支持性游戏。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对于出现对抗性攻击行为的儿童,家长既需要给孩子树立规则,但同时又要与他们保持积极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命名,让儿童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家庭要与学校协同合作,帮助儿童塑造健康人格。学校中,请老师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儿童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心理咨询咨询师与孩子一起探索发生攻击、破坏行为背后的原因,倾听并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想法,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也对父母进行心理教育及心理支持,帮助父母一同解决家庭、婚姻当中出现的情绪和问题。三、常用干预方法07儿童注意力和多动问题儿童注意力和多动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 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注意力的缺乏,二是多动和冲动;多动的孩子更容易分心和被环境干扰,同时缺乏持续性的注意力;多动通常表现得过于活跃,其活动也不存在明确的目的;注意力困难会导致儿童在学校里的成绩不良,冲动和攻击性会阻碍其建立并保持恰当的伙伴关系;注意力和多动问题的儿童都存在学习问题,一些儿童还伴有言语发展滞后和退行问题;注意力和多动问题与抑郁焦虑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的共患发生率很高。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环境问题:父母采用专制或者忽视的方式对待儿童,缺乏积极的亲子互动;较低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拥挤;同伴关系问题;与学校老师关系问题、教师的教育方法欠妥等因素。1.生物学因素具有遗传性,父母童年期有多动史者较多;患儿父母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双生子纵向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比异卵双生子高。注意力和多动问题的儿童可能在出生前或儿童早期受到过神经损伤;孕期妇女的酒依赖也会增加孩子活动水平提高和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危险;儿童学前期过多地接触铅制品或摄入含铅食品。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给父母进行心理教育是让家长了解到,儿童的注意力和多动问题可能是在基因所决定的多动气质和产前、围产期和早期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避免家长因此自责,在大部分的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多是问题的结果,而非致病的原因。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合理安排儿童每日的睡眠、学习、娱乐等时间,形成规律的作息。父母与孩子每天进行支持性游戏,利用游戏活动与孩子建立一种良性的关系,可以缓和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减少儿童的心理负担,从而缓解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与儿童一同讨论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引起了这些感受,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命名,让儿童了解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和接纳时,才能够从躁动转为平静,进而一同商讨如何进行管理。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家长和老师一起商量如何对待儿童在学校出现的问题,以及根据孩子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问题进行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伙伴关系心理咨询咨询师倾听并理解孩子因注意力和多动问题导致的各种情绪和困难,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也对父母进行心理教育及心理支持三、常用干预方法08儿童躯体化问题儿童躯体化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影响因素常用干预方法一、表现形式及影响 对于儿童来说躯体化症状非常常见,国内一次随机抽样研究中,36.5%的被试儿童体验过躯体化症状;儿童躯体化问题最常见的有头痛、反复腹痛和肢体疼痛;512岁的学龄儿童的发生率达10%20%,男生和女生比率相同;躯体化问题对儿童的影响并不仅仅反应在心理痛苦上,而且表现在他们在亲子关系、同伴交往和学校表现等各个方面中,它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社交参与。2.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环境问题:父母矛盾冲突大,养育过度严厉或放任,亲子关系错位与儿童躯体化问题的出现有关;儿童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或者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巨大冲突,或老师采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导致儿童躯体化问题;儿童如果容易受暗示,当他们的家庭其他成员也有类似问题的时候,也容易会导致儿童产生某些躯体化问题;儿童低自尊、难以控制情绪,也可能导致躯体化问题。1.生物学因素躯体化症状的本质则是由生物易感性决定的;当受到压力和感染时,他们就会出现与生物易感相关的症状。二、影响因素心理教育帮助父母和儿童接受这样的观点,即所有的疾病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都会同时产生作用,影响问题的发展,症状的感知,坚持治疗的程度,以及对疾病应激的适应程度。转移对躯体化问题的注意家长需要帮助儿童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其它有益的活动上,注意力转移通常可以缓解躯体化问题带来的疼痛或不适;家长帮助儿童进行放松技能训练。与家庭一起工作鼓励家庭成员一起来共同解决与儿童症状相关的问题,与家庭成员一起坦诚的讨论,以便增加儿童在问题上的控制感,减低亲子之间由于问题产生的情绪冲突;另外父亲的支持也特别重要,能对儿童的躯体化问题产生积极的作用。团体的支持与配合父母和儿童参与有相似境遇家庭的支持团体,能从中获得帮助。团体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和有关儿童躯体化问题的相关信息和资源;团体成员定期见面,通过这种活动增加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机会,为儿童增加家庭之外社会支持程度。心理咨询咨询师与儿童进行工作,理解孩子因躯体化问题而产生的各种情绪或行为问题,允许儿童表达内心情感冲突,帮助儿童认识这些原因与问题的关系;当症状逐渐缓解时,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增加他们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防止躯体化问题复发。三、常用干预方法09拓展阅读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张道龙 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马什,沃尔夫(2009).异常儿童心理(第3版)(徐浙宁,苏雪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卡尔(2004).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张建新 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杜亚松(主编).(2013).儿童心理障碍诊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佩里,塞拉维茨(2015).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曾早垒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6WilliamDamon&RichardM.Lerner(主编).(2015).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林崇德,李其维,董奇 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亨德森,汤普森(2015).儿童心理咨询(第8版).(张译川 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张伯源(主编).(2005).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拓展阅读10课后思考与实践 丹丹(化名),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拖延,学习成绩下降,容易发脾气前来见心理咨询师。在学校,孩子表现得很内向,很少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从出生开始丹丹一直是与父母和爷爷奶奶同住,父母上班,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她。不过妈妈与奶奶的教养方式非常不同,奶奶总是安排和包办孩子的一切,而妈妈认为应该让孩子独立来做,觉得孩子目前的情况都是因为老人的缘故,两人时常因理念不同发生争执。最近妈妈与奶奶大吵之后,爷爷奶奶回到了老家,妈妈既要上班又要带小孩,感到非常焦虑。爸爸工作繁忙,基本不参与实际的抚养工作,对于妈妈的方式并不赞同,也不与妈妈进行沟通,妈妈对此非常愤怒,并有离婚的打算。案例题案例题课后思考与实践01以四人为小组,轮流扮演的形式,一组扮演评估小组,另一组扮演来访者及来访者的父母,列举出来访者及家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针对此案例形成问题假设框架和干预方法,预测在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如何处理这些困难?再想一想,你还需要哪些进一步的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假设?你将为来访者和她的父母提供怎样的干预意见及建议?020304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章-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罗晓丹教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春哥&#****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