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油气站库防火防爆培训知识分析.pptx

    • 资源ID:88335287       资源大小:129.64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油气站库防火防爆培训知识分析.pptx

    会计学1油气站库防火防爆培训知识分析油气站库防火防爆培训知识分析 目目目目 录录录录概述概述概述概述油气的理化性质油气的理化性质油气的理化性质油气的理化性质火灾与爆炸火灾与爆炸火灾与爆炸火灾与爆炸火灾与爆炸的危害火灾与爆炸的危害火灾与爆炸的危害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 火灾与爆炸的控制与预防火灾与爆炸的控制与预防火灾与爆炸的控制与预防火灾与爆炸的控制与预防第1页/共37页一、一、一、一、概概概概 述述述述 n n油气站库与其他单位不同之处就是储存的介质性质不油气站库与其他单位不同之处就是储存的介质性质不油气站库与其他单位不同之处就是储存的介质性质不油气站库与其他单位不同之处就是储存的介质性质不同,油气站库存储的介质最大特点是易燃、易爆,所同,油气站库存储的介质最大特点是易燃、易爆,所同,油气站库存储的介质最大特点是易燃、易爆,所同,油气站库存储的介质最大特点是易燃、易爆,所以,在这样一个危险场所内安全工作更显重要。以,在这样一个危险场所内安全工作更显重要。以,在这样一个危险场所内安全工作更显重要。以,在这样一个危险场所内安全工作更显重要。n n所谓安全工作,指的就是人为的控制一些不安全因素,所谓安全工作,指的就是人为的控制一些不安全因素,所谓安全工作,指的就是人为的控制一些不安全因素,所谓安全工作,指的就是人为的控制一些不安全因素,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油气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油气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油气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油气站库面临的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着火和爆炸事故,为此,站库面临的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着火和爆炸事故,为此,站库面临的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着火和爆炸事故,为此,站库面临的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着火和爆炸事故,为此,这就是防火防爆工作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的原因这就是防火防爆工作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的原因这就是防火防爆工作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的原因这就是防火防爆工作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的原因了。了。了。了。第2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n n油气站库所存储的介质主要有油品(原油、成品油油气站库所存储的介质主要有油品(原油、成品油油气站库所存储的介质主要有油品(原油、成品油油气站库所存储的介质主要有油品(原油、成品油等)、易燃或有毒气体。等)、易燃或有毒气体。等)、易燃或有毒气体。等)、易燃或有毒气体。n n针对于本站而言,所存储的介质为凝析油、液化气,针对于本站而言,所存储的介质为凝析油、液化气,针对于本站而言,所存储的介质为凝析油、液化气,针对于本站而言,所存储的介质为凝析油、液化气,这两种介质均属易燃、易爆物质,要想有效的控制这两种介质均属易燃、易爆物质,要想有效的控制这两种介质均属易燃、易爆物质,要想有效的控制这两种介质均属易燃、易爆物质,要想有效的控制或消除着火与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先了解这两种或消除着火与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先了解这两种或消除着火与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先了解这两种或消除着火与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先了解这两种介质的理化性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有介质的理化性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有介质的理化性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有介质的理化性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有效手段降低风险。效手段降低风险。效手段降低风险。效手段降低风险。第3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n n组成:组成:组成:组成:就其组成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和氢,其中碳含量就其组成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和氢,其中碳含量就其组成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和氢,其中碳含量就其组成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和氢,其中碳含量占占占占83%83%83%83%87%87%87%87%,氢含量,氢含量,氢含量,氢含量11%11%11%11%14%14%14%14%,我国原油按其,我国原油按其,我国原油按其,我国原油按其关键组分分为凝析油、石蜡基油、混合基油和关键组分分为凝析油、石蜡基油、混合基油和关键组分分为凝析油、石蜡基油、混合基油和关键组分分为凝析油、石蜡基油、混合基油和环烷基油环烷基油环烷基油环烷基油4 4 4 4类,密度小于类,密度小于类,密度小于类,密度小于0.82g/cm0.82g/cm0.82g/cm0.82g/cm的原油均归的原油均归的原油均归的原油均归入凝析油类。入凝析油类。入凝析油类。入凝析油类。第4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n n基本物理性质:(凝点、挥发性、闪点、燃基本物理性质:(凝点、挥发性、闪点、燃基本物理性质:(凝点、挥发性、闪点、燃基本物理性质:(凝点、挥发性、闪点、燃点、爆炸极限)点、爆炸极限)点、爆炸极限)点、爆炸极限)凝点:凝点:凝点:凝点:凝析油的凝点较其他原油要低,我站凝凝析油的凝点较其他原油要低,我站凝凝析油的凝点较其他原油要低,我站凝凝析油的凝点较其他原油要低,我站凝析油的凝点在析油的凝点在析油的凝点在析油的凝点在13131313左右,所以,在防凝的问左右,所以,在防凝的问左右,所以,在防凝的问左右,所以,在防凝的问题上比较容易克服。题上比较容易克服。题上比较容易克服。题上比较容易克服。挥发性:挥发性:挥发性:挥发性:凝析油的挥发性比较活跃,可以在任凝析油的挥发性比较活跃,可以在任凝析油的挥发性比较活跃,可以在任凝析油的挥发性比较活跃,可以在任何温度时发生挥发,造成油蒸汽的挥发、外何温度时发生挥发,造成油蒸汽的挥发、外何温度时发生挥发,造成油蒸汽的挥发、外何温度时发生挥发,造成油蒸汽的挥发、外溢,所以,储存凝析油的容器一般采用内浮溢,所以,储存凝析油的容器一般采用内浮溢,所以,储存凝析油的容器一般采用内浮溢,所以,储存凝析油的容器一般采用内浮定罐,以减少其挥发量。定罐,以减少其挥发量。定罐,以减少其挥发量。定罐,以减少其挥发量。第5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 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在一定温在一定温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它的液面度下,液体与它的液面度下,液体与它的液面度下,液体与它的液面上的蒸汽呈动平衡状态上的蒸汽呈动平衡状态上的蒸汽呈动平衡状态上的蒸汽呈动平衡状态时,由该蒸汽所产生的时,由该蒸汽所产生的时,由该蒸汽所产生的时,由该蒸汽所产生的 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压是衡量油品饱和蒸汽压是衡量油品饱和蒸汽压是衡量油品饱和蒸汽压是衡量油品稳定性重要指标之一。稳定性重要指标之一。稳定性重要指标之一。稳定性重要指标之一。油面油 返离 回子 液10 面个 离 子 10第6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 那么,油品的饱和蒸汽压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才那么,油品的饱和蒸汽压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才那么,油品的饱和蒸汽压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才那么,油品的饱和蒸汽压达到什么样的指标才算合格呢?算合格呢?算合格呢?算合格呢?根据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最高储存温度根据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最高储存温度根据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最高储存温度根据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在最高储存温度条件下应不超过当地大气压的油品才算稳定条件下应不超过当地大气压的油品才算稳定条件下应不超过当地大气压的油品才算稳定条件下应不超过当地大气压的油品才算稳定油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油品饱和蒸汽油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油品饱和蒸汽油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油品饱和蒸汽油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油品饱和蒸汽压应该更低一些。稳定的深度,应控制在压应该更低一些。稳定的深度,应控制在压应该更低一些。稳定的深度,应控制在压应该更低一些。稳定的深度,应控制在C C C C6 6 6 6组组组组分的脱出量,不超过稳定前油品分的脱出量,不超过稳定前油品分的脱出量,不超过稳定前油品分的脱出量,不超过稳定前油品C C C C6 6 6 6总含量的总含量的总含量的总含量的5%5%5%5%。第7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n n闪点:闪点:闪点:闪点:指油品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外部燃烧指油品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外部燃烧指油品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外部燃烧指油品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外部燃烧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既能够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本站油品闪电:既能够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本站油品闪电:既能够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本站油品闪电:既能够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本站油品闪电:-7-7-7-732323232)n n燃点:燃点:燃点: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或着火点。或着火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 15 5。对于闪点在对于闪点在对于闪点在对于闪点在100100以上的可燃液体,它们的燃点和闪点以上的可燃液体,它们的燃点和闪点以上的可燃液体,它们的燃点和闪点以上的可燃液体,它们的燃点和闪点之间的差数要在之间的差数要在之间的差数要在之间的差数要在3030以上。以上。以上。以上。第8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凝析油n n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V%V%V%V%)表)表)表)表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质量质量质量质量g/cm3g/cm3g/cm3g/cm3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任何反应,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任何反应,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任何反应,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任何反应,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这个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燃烧。燃烧。燃烧。第9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n n组成及特点:组成及特点:组成及特点:组成及特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元素,是在开采、炼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元素,是在开采、炼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元素,是在开采、炼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元素,是在开采、炼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烃或天然气矿中的一种富气(凝析气田)经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烃或天然气矿中的一种富气(凝析气田)经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烃或天然气矿中的一种富气(凝析气田)经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烃或天然气矿中的一种富气(凝析气田)经降温加压后进行液化的产物。从气态到液态体积缩小降温加压后进行液化的产物。从气态到液态体积缩小降温加压后进行液化的产物。从气态到液态体积缩小降温加压后进行液化的产物。从气态到液态体积缩小150150300300倍,倍,比空气重比空气重比空气重比空气重1.51.52.02.0倍,有麻醉性,在倍,有麻醉性,在倍,有麻醉性,在倍,有麻醉性,在1%1%浓度环境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浓度环境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浓度环境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浓度环境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时措施时措施时措施时2 2分钟头晕。分钟头晕。分钟头晕。分钟头晕。第10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n n液化气的理化性质(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液化气的理化性质(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液化气的理化性质(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液化气的理化性质(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极限)极限)极限)闪点:闪点:闪点:闪点:液化气变成气态的气体与空气形成混液化气变成气态的气体与空气形成混液化气变成气态的气体与空气形成混液化气变成气态的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外部燃烧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合物,在外部燃烧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合物,在外部燃烧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合物,在外部燃烧源(火焰、电火花等)移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既能够引起闪燃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既能够引起闪燃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既能够引起闪燃入时,能够发生短暂闪燃,既能够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本站液化气闪点:的最低温度。(本站液化气闪点:的最低温度。(本站液化气闪点:的最低温度。(本站液化气闪点:-74-74-74-74)第11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n n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引燃温度:能够引起液化气着火的最低温度。我站液化气的着火能够引起液化气着火的最低温度。我站液化气的着火能够引起液化气着火的最低温度。我站液化气的着火能够引起液化气着火的最低温度。我站液化气的着火温度为:温度为:温度为:温度为:426426537537n n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V%V%V%V%)表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表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表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表示。对可燃粉尘,我们通常用单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质量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质量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质量位体积内可燃粉尘的质量g/cm3g/cm3g/cm3g/cm3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来表示其爆炸上、下限值。第12页/共37页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二、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液化气 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当可燃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遇火源没有任何反应,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任何反应,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任何反应,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任何反应,浓度在爆炸上、下限之间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这个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源会发生爆炸,这个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源会发生爆炸,这个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源会发生爆炸,这个区间叫爆炸区间,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大于爆炸上限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本站液化气的爆炸极限为:本站液化气的爆炸极限为:本站液化气的爆炸极限为:本站液化气的爆炸极限为:5%5%5%5%33%33%33%33%第13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3.13.13.13.1火灾定义火灾定义火灾定义火灾定义n n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消防基本术语消防基本术语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GB/T5907-86GB/T5907-86GB/T5907-86GB/T5907-86)对火灾做以下定义:对火灾做以下定义:对火灾做以下定义:对火灾做以下定义:n n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造成的灾害。造成的灾害。造成的灾害。n n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三要素:可燃物、火源、助燃物可燃物、火源、助燃物可燃物、火源、助燃物可燃物、火源、助燃物 第14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3.23.23.23.2火灾分类火灾分类火灾分类火灾分类n n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火灾分类火灾分类火灾分类(GB/T4968-85)(GB/T4968-85)(GB/T4968-85)(GB/T4968-85)根据物质燃烧特性根据物质燃烧特性根据物质燃烧特性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因此因此因此因此电气火灾不作单独类型列入该标准电气火灾不作单独类型列入该标准电气火灾不作单独类型列入该标准电气火灾不作单独类型列入该标准)将火灾分为将火灾分为将火灾分为将火灾分为四类四类四类四类:n nA A A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火灾等。火灾等。火灾等。n nB B B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n nC C C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氢气火灾等。氢气火灾等。氢气火灾等。n nD D D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铀、铝镁合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铀、铝镁合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铀、铝镁合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铀、铝镁合金火灾等。金火灾等。金火灾等。金火灾等。第15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 3.3 3.3 3.3 3.3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爆炸。爆炸。n n1.21.21.21.2爆炸的特征: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爆炸的特征: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爆炸的特征: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爆炸的特征: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n n(1 1 1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n n(2 2 2 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n n(3 3 3 3)发出声响)发出声响)发出声响)发出声响n n(4 4 4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第16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n n3.43.43.43.4爆炸的分类爆炸的分类爆炸的分类爆炸的分类 n n爆炸分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爆炸分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爆炸分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爆炸分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n n按爆炸能量的来源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按爆炸能量的来源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按爆炸能量的来源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按爆炸能量的来源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二类。化学爆炸二类。化学爆炸二类。化学爆炸二类。n n 根据爆炸物的物理状态,爆炸分为凝聚相爆炸和根据爆炸物的物理状态,爆炸分为凝聚相爆炸和根据爆炸物的物理状态,爆炸分为凝聚相爆炸和根据爆炸物的物理状态,爆炸分为凝聚相爆炸和气相爆炸。凝聚相包括固相和液相。气相爆炸包括气相爆炸。凝聚相包括固相和液相。气相爆炸包括气相爆炸。凝聚相包括固相和液相。气相爆炸包括气相爆炸。凝聚相包括固相和液相。气相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粉尘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喷雾混合气体爆炸、粉尘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喷雾混合气体爆炸、粉尘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喷雾混合气体爆炸、粉尘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喷雾爆炸。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及不同液体混合引起爆炸。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及不同液体混合引起爆炸。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及不同液体混合引起爆炸。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及不同液体混合引起的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固体物的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固体物的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固体物的爆炸。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固体物质混合引起的爆炸和电流过载所引起的电缆爆炸等。质混合引起的爆炸和电流过载所引起的电缆爆炸等。质混合引起的爆炸和电流过载所引起的电缆爆炸等。质混合引起的爆炸和电流过载所引起的电缆爆炸等。第17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 根据火焰传播速度的不同,爆炸分为轻爆、爆炸和根据火焰传播速度的不同,爆炸分为轻爆、爆炸和根据火焰传播速度的不同,爆炸分为轻爆、爆炸和根据火焰传播速度的不同,爆炸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轻爆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爆轰。轻爆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爆轰。轻爆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爆轰。轻爆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厘米至数米的过程。爆炸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十米至数百米的过程。爆炸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十米至数百米的过程。爆炸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十米至数百米的过程。爆炸的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十米至数百米的过程。爆轰是指传播速度为每秒一千米至数千米的过程。爆轰是指传播速度为每秒一千米至数千米的过程。爆轰是指传播速度为每秒一千米至数千米的过程。爆轰是指传播速度为每秒一千米至数千米以上的爆炸过程。以上的爆炸过程。以上的爆炸过程。以上的爆炸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爆炸,一般是指化学爆炸。我们通常所说的爆炸,一般是指化学爆炸。我们通常所说的爆炸,一般是指化学爆炸。我们通常所说的爆炸,一般是指化学爆炸。第18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三、火灾与爆炸 3.53.53.53.5火灾与爆炸的关系火灾与爆炸的关系火灾与爆炸的关系火灾与爆炸的关系n n燃烧的主要特征燃烧的主要特征燃烧的主要特征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比后者慢得多。比后者慢得多。比后者慢得多。n n燃烧和爆炸关系燃烧和爆炸关系燃烧和爆炸关系燃烧和爆炸关系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以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以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以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以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第19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n n火灾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争取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控制的原因。第20页/共37页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三、火灾与爆炸的危害n n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发声、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作用的大小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第21页/共37页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n n爆炸的破坏形式爆炸的破坏形式 1 1 直接的破坏作用直接的破坏作用 2 2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3 3 造成火灾造成火灾 4 4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爆炸过程中以上几种破坏形式几乎同时存在爆炸过程中以上几种破坏形式几乎同时存在第22页/共37页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四、火灾与爆炸的危害n n爆炸的本体一般发生直接破坏;在发生爆炸爆炸的本体一般发生直接破坏;在发生爆炸爆炸的本体一般发生直接破坏;在发生爆炸爆炸的本体一般发生直接破坏;在发生爆炸之后由于气体的迅速膨胀,产生气体冲击波之后由于气体的迅速膨胀,产生气体冲击波之后由于气体的迅速膨胀,产生气体冲击波之后由于气体的迅速膨胀,产生气体冲击波对临近设施造成冲击波破坏;爆炸产生之后对临近设施造成冲击波破坏;爆炸产生之后对临近设施造成冲击波破坏;爆炸产生之后对临近设施造成冲击波破坏;爆炸产生之后一般会有着火现象,因为爆炸会造成本体或一般会有着火现象,因为爆炸会造成本体或一般会有着火现象,因为爆炸会造成本体或一般会有着火现象,因为爆炸会造成本体或临近物的燃烧;燃烧的过程中便会产生大量临近物的燃烧;燃烧的过程中便会产生大量临近物的燃烧;燃烧的过程中便会产生大量临近物的燃烧;燃烧的过程中便会产生大量的烟和雾,以及爆炸、燃烧产生的粉尘,对的烟和雾,以及爆炸、燃烧产生的粉尘,对的烟和雾,以及爆炸、燃烧产生的粉尘,对的烟和雾,以及爆炸、燃烧产生的粉尘,对周遍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周遍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周遍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周遍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第23页/共37页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n n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 (一)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数(一)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数(一)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数(一)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受压力、密度、容器直径、浓度等因值,而是受压力、密度、容器直径、浓度等因值,而是受压力、密度、容器直径、浓度等因值,而是受压力、密度、容器直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素的影响。素的影响。素的影响。一般规律是:受压越高,自燃点越低;密度越大,一般规律是:受压越高,自燃点越低;密度越大,一般规律是:受压越高,自燃点越低;密度越大,一般规律是:受压越高,自燃点越低;密度越大,自燃点越低;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自燃点越低;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自燃点越低;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自燃点越低;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第24页/共37页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n n(二)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二)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二)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二)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1 1 1 1.温度: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温度: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温度: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温度: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宽(下限下降,上限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上升),爆炸危险性增加。2 2 2 2.压力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压力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压力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压力压力越大,爆炸范围越宽(对下限的影响较小,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对上限的影响较大),危险性增加。3 3 3 3.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变窄,但不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同惰性气体的影响不同。4 4 4 4.容器大小容器小,热量散失快,爆炸范围变窄。容器大小容器小,热量散失快,爆炸范围变窄。容器大小容器小,热量散失快,爆炸范围变窄。容器大小容器小,热量散失快,爆炸范围变窄。第25页/共37页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五、影响火灾与爆炸的基本因素 5.5.5.5.引爆源:高密度热源易于点燃。引爆源:高密度热源易于点燃。引爆源:高密度热源易于点燃。引爆源:高密度热源易于点燃。6.6.6.6.湿度:湿度增加,爆炸范围变窄。湿度:湿度增加,爆炸范围变窄。湿度:湿度增加,爆炸范围变窄。湿度:湿度增加,爆炸范围变窄。7.7.7.7.气体状态:流动状态较静止状态的爆炸范围宽,危气体状态:流动状态较静止状态的爆炸范围宽,危气体状态:流动状态较静止状态的爆炸范围宽,危气体状态:流动状态较静止状态的爆炸范围宽,危险性大。险性大。险性大。险性大。其它的极限还有爆炸压力极限、爆炸温度极限和氧浓其它的极限还有爆炸压力极限、爆炸温度极限和氧浓其它的极限还有爆炸压力极限、爆炸温度极限和氧浓其它的极限还有爆炸压力极限、爆炸温度极限和氧浓度极限。度极限。度极限。度极限。第26页/共37页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n n以上我们了解了火灾与爆炸的定义、之间关系、所产以上我们了解了火灾与爆炸的定义、之间关系、所产以上我们了解了火灾与爆炸的定义、之间关系、所产以上我们了解了火灾与爆炸的定义、之间关系、所产生的危害,下面我们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如何生的危害,下面我们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如何生的危害,下面我们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如何生的危害,下面我们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如何控制与预防火灾、爆炸的产生。控制与预防火灾、爆炸的产生。控制与预防火灾、爆炸的产生。控制与预防火灾、爆炸的产生。n n6.16.16.16.1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火灾的预防与控制:(1 1 1 1)根据形成火灾的条件我们知道,发生火灾必须有)根据形成火灾的条件我们知道,发生火灾必须有)根据形成火灾的条件我们知道,发生火灾必须有)根据形成火灾的条件我们知道,发生火灾必须有可燃物,对此,我们首先要管理好可燃物,不给火灾可燃物,对此,我们首先要管理好可燃物,不给火灾可燃物,对此,我们首先要管理好可燃物,不给火灾可燃物,对此,我们首先要管理好可燃物,不给火灾的发生提供基本条件;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尽量的发生提供基本条件;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尽量的发生提供基本条件;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尽量的发生提供基本条件;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尽量对可燃物进行控制,安全、合理的对可燃物进行使用对可燃物进行控制,安全、合理的对可燃物进行使用对可燃物进行控制,安全、合理的对可燃物进行使用对可燃物进行控制,安全、合理的对可燃物进行使用与存储。与存储。与存储。与存储。第27页/共37页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六、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 (2 2 2 2)有效管理好火源:因为,生产中我们所接触的各有效管理好火源:因为,生产中我们所接触的各

    注意事项

    本文(油气站库防火防爆培训知识分析.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