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pptx

    • 资源ID:88359976       资源大小:2MB        全文页数:13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pptx

    主要内容智能建筑概述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概述 检测基本规定检测标准概述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简介第1页/共132页一、智能建筑概述1.1智能建筑的定义:(GB/T50314)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第2页/共132页1.1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信息设施系统(ITSI):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第3页/共132页1.1智能建筑的定义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公共安全系统(PSS):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机房工程(EEEP):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第4页/共132页1.2智能建筑的特点n n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建筑设备管理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系统n n节约能源节约能源n n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n n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第5页/共132页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n n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为单一功能专用系统。n n研究始于研究始于19861986年。国家年。国家“七五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就将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就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其中之一列为其中之一n n19901990年建成的年建成的1818层北京发展大厦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层北京发展大厦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雏形n n1993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n n初始阶段的特点是:初始阶段的特点是: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多为单一系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多为单一系统统。第6页/共132页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n n普及阶段:普及阶段: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中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多年代中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多功能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功能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通信及联动系统、停车场系统、文本数据系统、消防报警、通信及联动系统、停车场系统、文本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开发商的商业炒作对智能建筑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开发商的商业炒作对智能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也有负面影响。这一时期,政府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也有负面影响。这一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建筑的规范,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建筑的规范,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与管理办法。系统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与管理办法。第7页/共132页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n n发展阶段:发展阶段: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后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集年代后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集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BMS)、办公自动化系)、办公自动化系统(统(OASOAS)、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CNSCNS)。)。n n当前阶段:当前阶段:2121世纪初期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一体化世纪初期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即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集成管理系统,即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IBMS)。其中,控)。其中,控制、信息两大部分可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决制、信息两大部分可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决策;彩色界面策;彩色界面 可立体化动态显示,并可使用互联网、可立体化动态显示,并可使用互联网、WebWeb网页和网页和WebWeb浏览器。浏览器。第8页/共132页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n n智能建筑已成为我国建设行业技术较为密集的新型产业。n n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有的可达。第9页/共132页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化系集成智能化系集成通通信信系系统统(电电话话交交换换系系统统、会会议议电电视视系系统统及及接接入入网设备)网设备)卫卫星星及及有有线线电电视视系统系统公公共共广广播播及及紧紧急急广播系统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管理电源与接地、环境、管理图1-1智能建筑工程体系结构图通通信信网网络络系系统统信信息息网网络络系系统统建建筑筑设设备备监控监控系统系统安安全全防防范范系系统统火火灾灾报报警警及及联联动动控制控制系统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办公应用软件(办公系统)系统)网路安全网路安全空调与通风系统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泵与热交换系统热泵与热交换系统冷冻与冷却系统冷冻与冷却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统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出入口门禁系统出入口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路系统信息网路系统监控与管理系统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控制系统家庭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外设备与管网室外设备与管网住住宅宅智智能能化化第10页/共132页1智能化系统集成2通信接入系统3电话交换系统4信息网络系统5综合布线系统6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7卫星通信系统8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9公共广播系统n n1010会议系统会议系统n n1111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n n1212时钟系统时钟系统n n1313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n n141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n n15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n n1616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n n1717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n n1818机房工程机房工程n n1919电源、电源、防雷防雷与接地与接地第11页/共132页2.1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系统在使用多年后,仍不能开通运行或运行一段时间发生故障因无人修复而废弃。相当大一部分系统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如冷热源设备的自动控制,由于设计不周或管理人员水平不适应,无法实现原定的节能效果。智能化工程85都需要反复整改,40%以上的工程无法完全整改到位。二、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概述 第12页/共132页2.2表现结果 最最严严重重的的是是整整个个系系统统或或重重要要子子系系统统处处于于停停运运状状态态,无无法法正正常工作,系统集成无法实现。常工作,系统集成无法实现。系系统统仍仍在在运运行行,但但仅仅能能开开通通部部分分功功能能,如如只只能能进进行行显显示示与与手动控制,部分自动控制不能正常投入运行。手动控制,部分自动控制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系统仍在运行,但性能达不到技术要求和标准。系统仍在运行,但性能达不到技术要求和标准。管理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物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尚达不管理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物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尚达不到保障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营的需求而导致运行问题,并产到保障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营的需求而导致运行问题,并产生较坏的后果。生较坏的后果。第13页/共132页2.3原因分析(一)对智能建筑建设理念认识不正确消费者对智能建筑缺乏了解 “世界一流”、“十五年不落后”(二)建设流程的各个节点产生偏差 建设方无“章”可循 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等,如此施工建设的智能建筑岂不问题多多?优质智能化系统集成商的缺乏 有的集成商完全从商业利润出发,在系统建设中,各厂商各自为政,在接口上互相扯皮,贻误工程;甚至有的为了项目到手,拼命压低报价,不顾质量,降低规格。第14页/共132页2.3原因分析(三)配套技术法规和管理滞后和误导 标准建设 执行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范50339-2003的重视程度不够,工程验收检测走过场。行业管理 智能建筑工程有的是以业主、设计单位、工程商、监理等单位人员进行工程“功能性验收”,缺乏第三方科学公正、定量检测数据,仅凭工程商自检结果和现场主观感觉来判断工程质量,很难发现深层次的工程质量问题。第15页/共132页2.4对策转变观念,围绕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建设实施;强化标准规范的制订及实用性运作;加强智能建筑行业有效引导和管理,强化检测工作;做好智能建筑人才培养,促进人员素质提高。第16页/共132页三、基本规定 系统调试完成并进行了试运行,对试运行中的存在的问题已进行了整改,并有整改报告;已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工程实施和质量控制记录。3.1 一般规定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时应具备下列条件:第17页/共132页3.1一般规定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智能建筑工程系统进行检测。系统检测时可对系统(子分部工程)集中进行检测,也可根据工程进度对系统中各子系统(分项工程)分别进行检测。对一次检测未通过的项目再次进行检测时,必须先提交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报告,检测的抽样数量应加倍。第18页/共132页在项目完成后,受检单位向检测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主要技术文件、资料。技术文件应包括:系统招标文件、技术合同;正式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系统结构图、控制原理图、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设备电气接线图、设备清单等;设计变更文件、更改审核单、设备变更清单;系统的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主要设备的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资料要求第19页/共132页系统的检测应由省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现场检测应至少由2名检测人员承担。3.2 检测单位和人员第20页/共132页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方案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并结合系统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的特点、委托方的要求编制。在检测方案中,应明确系统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以及时间和步骤及人员安排。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方法优先使用顺序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检测单位应对标准进行跟踪,确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3.3 检测方案、检测方法第21页/共132页涉及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等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检测项目应全数检测;对各系统的中央管理级设备应全数检测;除以上规定外,均采用抽样检测。抽检的数量应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规定的要求,无规定的抽检20%。3.3 检测数量检测数量可分为全数检测和抽样检测,检测数量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第22页/共132页3.4检测用仪器设备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工作状态正常。对有精度要求的参数进行检测时,现场检测所采用的各仪器、仪表的精度宜较工程设计参数的精度要求高一个等级。检测采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故障、损伤或误差超过允许值,应及时更换或修复;经修复的仪器、仪表 和设备必须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在取得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第23页/共132页3.5检测流程接受委托接受委托资料收集和工程情况了解资料收集和工程情况了解制定检测方案制定检测方案检测前的准备检测前的准备设备仪器检查设备仪器检查工程现场检测工程现场检测复检、扩检复检、扩检分析和结果评价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第24页/共132页3.6检测结论与处理检测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主控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系统检测不合格;一般项目两项或两项以上不合格,则系统检测不合格;系统检测不合格应限期整改,然后重新检测,直至检测合格,重新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加倍;系统检测合格,但存在不合格项,应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直到整改合格,并应在竣工验收时提交整改结果报告。第25页/共132页3.7检测报告现场检测和检测分析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文字精炼。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或设计文件要求作出明确的结论。系统检测结论应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凡不合格项,均应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第26页/共132页3.7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委托检测单位、被检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被检测建筑工程名称、各智能化系统的规模和现状;检测项目、抽检数量、检测方法和检测依据的标准;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及汇总、检测结论;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检测、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除参加检测人员签名外,还应加盖检测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第27页/共132页四级体系:国标GB、行标、地标DB、企标QJ。二种格式:产品标准、工程标准。二种特性:强制性(标准、条文)推荐性。现批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92003,自2003 年10 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5.5.2、5.5.3、7.2.6、7.2.9、7.2.11、11.1.7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四、检测标准概述第28页/共132页标准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必须”、“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应”、“不应”、“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宜”、“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可”四、检测标准概述第29页/共132页五、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智能建筑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路系统信息网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机房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第30页/共132页五、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CECS182:2005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第31页/共132页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验收规范术语术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通信网络系统(CNS):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设施。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可实现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和实现信息共享。第32页/共132页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验收规范术语术语信息网络系统(INS):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借助于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应用业务。安全防范系统(SAS):根据建筑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和各种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构成的用于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及灾害事故为目的的,具有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安全检查、停车场(库)管理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第33页/共132页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范术语术语火灾报警系统(FAS):由火灾探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部分组成,实现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智能化系统集成(ISI):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BMS 可进一步与信息网络系统(INS)、通信网络系统(CNS)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智能建筑管理集成系统(IBMS),以满足建筑物的监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便于通过对建筑物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对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使智能建筑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第34页/共132页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验收规范术语术语住宅(小区)智能化(CI):它是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兼备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功能系统以及这些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系统,具有集建筑系统、服务和管理于一体,向用户提供节能、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人居环境等特点的智能化系统。家庭控制器(HC):完成家庭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管理及通信的控制器或网络系统,一般应具备家庭安全防范、家庭消防、家用电器监控及信息服务等功能。控制网络系统(CNS):用控制总线将控制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装置联结在一起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并完成管理和设备监控的网络系统。第35页/共132页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ESPSESPS)engineering of security&protection engineering of security&protection syste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制止重大治安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炸等功能或其组合而实施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常也称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第36页/共132页安全防护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是:根据被防护对象(人财物)自身的价值、数量及其周围的环境,判定被防护对象受到威胁或承受风险的程度。不同类型的防护对象,其风险等级的划分可采用不同的判定模式。安全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三级,按风险由大到小定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防护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单位、部位(建筑物内外的某个空间)和具体的实物目标。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第37页/共132页安全防范系统防护级别的确定,应与其所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确定防护级别的原则是:对被防护对象所采取的技防、物防和人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能力。安全防范系统的防护级别一般分为三级。按其防护能力由高到低定为一级防护、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第38页/共132页安全管理子系统入侵报警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巡更子系统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防范系统检测第39页/共132页安全防范工程在系统试运行后、竣工验收前对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和系统功能、性能、系统安全性和电磁兼容等项目进行的检验。检验前,系统应试运行一个月。1 1、相关标准GB 50348-2004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2007 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防范系统检测第40页/共132页1 1、相关标准GB 50396-2007 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GB 20815-2006 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录像设备GB 50198-1998GB 50198-1998民用闭路监控视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9-2003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ECS 182:2005 CECS 182:2005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GA/T3682001 GA/T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防范系统检测第41页/共132页2 2、常用检测设备信号发生器矢量示波器水平清晰度卡、灰度卡、综合卡等视频噪声测量仪声级计照度计电源质量分析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秒表等第42页/共132页3、检测项目l入侵报警系统n系统应能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与报警,并应有报警复核功能。n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2s,公共电话网传输的不大于20s)n系统不得有漏报警,误报警率应符合工程合同书的要求。n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第43页/共132页3、检测项目l入侵报警系统n记录、显示功能(时间、地点、故障信息)、声/光报警n系统自检功能n周界的每一个独立防区长度不宜大于 200m200mn对入侵设防区域的所有路径采取防范措施,对入侵路径上可能存在的实体防护薄弱环节应有加强防范措施。所防护目标的5m范围内应无盲区。第44页/共132页l入侵报警系统 探测器和前端设备的抽检数量不应低于设备总数的20%20%,且不少于3 3台;当少于3 3台时,应全数检测;系统防范功能、联动功能和报警数据记录的保存等应全数检测。第45页/共132页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项目n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必须进行视频安防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视频传输、显示、记录与控制,并应具有图像复核功能。n系统控制功能n控制设备的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20M20Mn监视、显示、记录、回放功能(回放图像与监视图像比较应无明显劣化)第46页/共132页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项目n传输线路质量n报警联动功能n图像丢失报警功能n图像质量n图像画面应有日期、时间、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清晰、准确n检查系统前端设备的数量、型号、安装位置,应与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设备清单相符合。n电梯箱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侧/厢门上方的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面部特征第47页/共132页五级损伤制评分分级 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项目评分分级评分分级图像质量损伤程度的主观评价图像质量损伤程度的主观评价 5 分分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4 分分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不令人讨厌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不令人讨厌3 3分分分分图像上有明显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令人讨厌图像上有明显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令人讨厌 2 2分分分分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1 1分分分分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 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监视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度不应低于摄像机靶面最低照度的50倍第48页/共132页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监控中心机柜(架)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0.8m在检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时,监视区域内照度如不符合要求,要检测是否有辅助光源。监控中心内的温度宜为1630C,相对湿度宜为30%75%第49页/共132页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IF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在H.323协议簇中,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Sub-QCIF 12896 QCIF 176144 CIF 352288 4CIF 704576(即我们经常说的D1)HALF D1(704288)16CIF 14081152 第50页/共132页l出入口控制系统检测项目n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人员安全疏散口,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n出入目标识读装置功能n信息处理/控制设备功能n执行机构功能n报警功能:非授权进入/超时开启/识读装置被破坏n访客(可视)对讲电控防盗门系统功能第51页/共132页l出入口控制系统检测项目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前端设备(各类读卡器、识别器、控制 器、电锁等)抽检的数量不应低于各类设备总数的20%,且不少于3台;数量少于3台时,应全数检测。系统功能、软件功能和数据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被检设备的合格率应为100。第52页/共132页l电子巡查系统检测项目n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按照预先编制的保安人员巡更程序,通过信息识读器或其他方式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进行监督、记录,并能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n离线式、在线式n巡查设置功能n记录打印功能n管理功能 第53页/共132页l电子巡查系统检测项目n离线式巡更系统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巡更设备的完好率及其功能:观察巡更棒、下载器等巡更设备的外观应完好,以实际操作检查它们的功能应正常;2 巡更软件的功能:通过软件演示检查巡更软仵的功能,包括对逛更班次、巡更路线的设置等功能,软件启动口令保护功能、防止非法操作等;3 巡更记录:检查巡更记录,包括巡更数据下载、报表生成功能;巡更人员、巡更路线、巡更时间等记录的储存和打印输出功能;可按人名、时间、巡更班次、巡更路线等进行查询、统计功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第54页/共132页l电子巡查系统离线式巡更系统功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4 防止巡更数据和信息被恶意破坏或修改的功能:模拟对巡更数据和信息的修改,检查防恶意破坏或修改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5 管理制度和措施。第55页/共132页l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巡更系统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现场读卡器、巡更开关功能(包括灵敏度和防破坏);2 巡更路线和巡更时间的设定、修改和数据的传输功能;3 系统和读卡器间进行的信息传输功能;4 监控中心对现场读卡器的管理功能;5 巡更异常时的故障报警功能;6 依据设计要求的系统联动功能;7 系统管理软件的功能;8 对读卡器通信回路的自动检测功能;9 巡更数据记录检查。第56页/共132页l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巡更系统功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能设置保安人员巡查程序,应能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进行实时监督、记录;2 检查管理计算机和读卡器间进行的信息传输,包括巡更路线和巡更时间设置数据向现场读卡器的传输;现场巡更记录向监控中心的传输,应符合设计要求;3 在监控中心管理计算机上,检查系统的编程和修改功能,进行多条巡更路线和不同巡更时间间隔设置、修改,应符合设计要求;第57页/共132页l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巡更系统功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4用人为制造无效卡、不按规定路线、不按规定时间的巡更,检查巡更异常时(不按规定路线顺序、不按规定时间间隔等)的故障报警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5人为模拟读卡器通信线路的故障,检查系统对通信回路的自动检测功能,应向系统发出报警信号。6 当发生保安人员不到位时,应有报警功能。第58页/共132页l访客对讲系统检测项目GB50339:访客对讲系统除室内机按10%且不得少于10台抽检外,门口机、电锁和管理员机等应全数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被检设备的合格率应为100%。GB50348:对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检验,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抽样率不应低于20%且不应少于3 台;设备少于3 台时,应100%检验。门口机 室内机 管理机第59页/共132页l停车(场)管理系统检测项目n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停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行车信号指示、停车管理及车辆防盗报警等综合管理。n车辆识别功能、图像对比功能n挡车器控制功能n出票、验票功能n管理软件、显示功能、图像和数据记录功能n报警功能检验第60页/共132页l停车(场)管理系统检测项目n使用不同的通行卡(贵宾卡、长期卡、临时卡等),检查出、人口读卡机对有效卡和无效卡的识别能力,有无“误识”和“拒识”的情况n用通行卡检查出、人口非接触式感应卡读卡机的读卡距离和灵敏度,应符合设计要求n实际操作检查人口处发卡(票)器,其功能应顺畅、正常,应每车一卡,并无一次吐多张卡或吐不出卡等现蒙;检查卡上记录的车辆进场日期、时间、人口点等数据应准确无误第61页/共132页l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检测项目与子系统通信接口 综合管理功能,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对各子系统的控制功能等在安装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时,其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且安装应平整。第62页/共132页l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检测项目安防系统电源质量:1 稳态电压偏移不大于2%;2 稳态频率偏移不大于0.2Hz;3 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 5%;4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为 04ms;5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稳频稳压及不间断供电等措施。第63页/共132页l安全防范系统l检验过程应遵循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顺序检验l安全防范工程的检验中有不合格项时,允许改正后进行复测。复测时抽样数量应加倍,复测仍不合格则判该项不合格。l 对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必须进行三次以上读值。数据处理方法遵循GB8170数值的修约的规定 第64页/共132页4 4、系统检测所发现的问题v4.1报警系统4.1.1报警主机防拆功能未实现。4.1.2报警响应时间长。4.1.3红外探测器安装不规范,正对着出入口或存在盲区。4.1.4紧急报警按钮单路串接超过4个。4.1.5系统使用的报警装置没有3C认证。第65页/共132页v4.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4.2.1出入口图像存在逆光现象。4.2.2线路敷设不规范,视频图像存在干扰现象。4.2.3系统未认真调试,图像清晰度不满足要求。4.2.4传输线路过长,信号幅度、不平坦度不符合要求。4.2.5未实现与报警系统的联动。4.2.6未实现图像丢失报警功能。4.2.7图像保存时间不满足要求。4.2.8视频图像中未设置图像标识符。4.2.9没有采取补光措施,晚间回放图像不可用。4.2.10前端摄像机防雷接地不符合规范要求。第66页/共132页v4.3出入口控制系统4.3.1未实现超时开启、非授权进入报警功能。4.3.2识读装置和执行机构被破坏时,无法发出报警。4.3.3访客对讲系统存在干扰,声音不清晰。4.3.4访客对讲系统摄像机图像存在逆光问题,无法识别访客面部特征。v4.4停车场(库)管理系统4.5.1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无法报警。4.5.2车牌的自动识别率不符合要求。第67页/共132页v4.6监控中心4.6.1备用电源供电时间不满足管理要求或无法正常使用。4.6.2未设置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接地汇集排。4.6.3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要求。4.6.4中心仅有一种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4.6.5中心未设置紧急报警装置。4.6.6安全管理系统中,缺少电子地图;或不能实现视频与报警的有效联动;或在检验过程中,安全管理系统出现死机现象。4.6.7线缆敷设凌乱,无相应标识。4.6.8供电电源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第68页/共132页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性能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时钟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售验票系统消费系统第69页/共132页综合布线系统1 1、相关标准GB/T 50311-2007 GB/T 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7 GB/T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TIA/EIA-568-B TIA/EIA-568-B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ISO/IEC 11801ISO/IEC 11801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EN 50173 EN 50173 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第70页/共132页 2 2、常用检测设备数字电缆测试仪:FLUKE DSP-4000,4100,4300;DTX-1200,1800;Agilent WireScope 350,IDEAL LANTEK系列光时域反射计 OTDR电源质量分析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第71页/共132页3 3、检测项目3.1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测试项目3类和5类布线系统按照基本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5e类和6类布线系统按照永久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两种连接方式均可采用,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第72页/共132页3.1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WireMap接线图(开路/短路/错对/串绕)Length长度Attenuation插入损耗/衰减NEXT近端串扰ReturnLoss回波损耗ACR衰减串音比(ISO)PropagationDelay传输时延(Cat5E,Cat6,Cat6A)DelaySkew时延差(Cat5E,Cat6,Cat6A)PSNEXT近端串音功率和(Cat5E,Cat6,Cat6A)ELFEXT等效远端串扰(Cat5E,Cat6,Cat6A)PSELF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Cat5E,Cat6,Cat6A)屏蔽层导通第73页/共132页基本链路模型(90+2+2=94m90+2+2=94m)-承包商链路第74页/共132页通道模型 (100m100m)-用户链路 B+C=90m,A+D+E=10m,B+C=90m,A+D+E=10m,A+B+C+D+E=100mA+B+C+D+E=100m 第75页/共132页3 3、永久链路模型 (90m90m)第76页/共132页正确接线4545T568AT568B第77页/共132页开路短路第78页/共132页反接/交叉串绕线对 第79页/共132页跨接/错对第80页/共132页长度Length测量双绞线长度时,通常采用TDRTDR(时域反射分析)测试技术时域反射分析TDRTDR的工作原理是:测试仪从电缆一端发出一个脉冲波,在脉冲波行进时,如果碰到阻抗的变化,如开路、短路或不正常接线时,就会将部分或全部的脉冲能量反射回测试仪。依据来回脉冲波的延迟时间及已知的信号在电缆传播的NVPNVP(额定传播速率),测试仪就可以计算出脉冲波接收端到该脉冲返回点的长度第81页/共132页额定传输速率NVPNVP是指电信号在该电缆中传输的速率与光在真空中的传输速率的比值。NVP=2L/(Tc)式中L电缆长度,T信号在传送端与接收端的时间差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为3108m/s)第82页/共132页额定传输速率NVP该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通常,NVP范围为60%90%,测量准确性取决于NVP值,正式测量前用一个已知长度(必须在15m以上)的电缆来校正测试仪的NVP值,测试样线愈长,测试结果愈精确。测试时采用延时最短的线对作为参考标准来校正电缆测试仪。典型的非屏蔽双绞线的NVP值从62%72%之间,通常NVP的取值在69%左右。第83页/共132页链路长度的测量长度为绕线的长度(并非物理距离)绕对之间长度可能有细微差别(对绞绞距的差别)测试限允许的最大长度测量误差为10当测试仪以“*”显示长度时,则表示为临界值,表明在测试结果接近极限时长度测试结果不可信,要引起用户和施工者注意。长度的标准为100米(通道)和90米(永久链路)不要安装超过100米的站点特殊情况要有记录长度Length第84页/共132页衰减Att

    注意事项

    本文(智能建筑工程检测.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