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实务(第2版)》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电子课件电工技能与工艺2-33.4布线ppt.pptx
-
资源ID:88367318
资源大小:4.42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财务管理实务(第2版)》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电子课件电工技能与工艺2-33.4布线ppt.pptx
PPT模板下载:/moban/行业PPT模板:/hangye/节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PPT图表下载:/tubiao/优秀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资料下载:/ziliao/PPT课件下载:/kejian/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字体下载:/ziti/电子课件电工技能与工艺2-3 3.4 布线CONTENTS电 工 技 能 与 工 艺 项 目 教 程入厂培训1电工基本技能2电气绘图与识图3常用低压电器4电气基本控制环节5常用电气控制线路6项目二 电工基本技能模块二模块二 常用电工仪表常用电工仪表模块一模块一 常用电工工具常用电工工具模块三模块三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模块三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延迟符3.1 导线的选择导线的选择3.2 导线绝导线绝缘层的剥切缘层的剥切3.3 导线的连接导线的连接3.4 布线布线3.5 照明电路照明电路3.6 电气元件安装电气元件安装3.7 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桥架敷设3.8 防雷接地安装防雷接地安装3.4 布线布线(一)室内线路布线1槽板布线 图2-3-35 塑料槽板及槽线布线(一)室内线路布线1槽板布线(1)槽底固定点间距应根据槽板规格而定,槽板宽度为2040mm,固定点最大间距为0.8m;槽板宽度为60mm,固定点最大间距为1m;槽板宽度为80120mm,固定点最大间距为0.8m。(2)端部固定点距槽底端点不应小于50mm。(3)槽底和槽盖的接口应紧密接合,不留空隙并使槽底的连接处和槽盖的连接处错开至少30mm。槽底和槽盖接头应做成斜口。槽底分支接头应做成丁字三角叉接。转弯处应保持直角,做法如图2-3-36所示。槽板布线时的注意事项(一)室内线路布线1槽板布线(4)槽板一般不许埋入或穿过墙壁和楼板,必须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将槽板中断,穿墙导线由瓷套管保护;用铁管或硬塑料管保护槽板。(5)槽盖与各种附件对接时,接缝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无扭曲和翘角变形现象。提示槽板一端或中间不要直接安装电器。槽板布线时的注意事项(一)室内线路布线1槽板布线 图2-3-36 槽板布线做法(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图2-3-37 塑料护套线(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1)塑料护套线的布线步骤(1)采用钢钉塑料线卡布线)采用钢钉塑料线卡布线 画线定位:先确定线路方向,每隔150200mm画出固定线卡的位置。敷设导线:为使敷设平直,可在直线部分敷设时,先把塑料护套线一端固定,然后勒直并在另一端收紧塑料护套线后,也固定,固定其余点可直接将钢钉塑料线卡钉在灰浆中、砖墙或混凝土墙上卡住塑料护套线。(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1)塑料护套线的布线步骤(2)采用铝片线卡布线)采用铝片线卡布线 画线定位。凿眼并安装木榫。固定铝片线卡。(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1)塑料护套线的布线步骤 敷设。为使敷设平直,可在直线部分敷设时,先把塑料护套线一端固定,然后勒直并在另一端收紧后勒平,最后把塑料护套线依次夹入铝片线卡中。图2-3-38 勒直、勒平及夹入铝片线卡(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1)塑料护套线的布线步骤 铝片线卡的夹持图2-3-39 铝片线卡夹持的操作过程(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2)塑料护套线布线的注意事项(1)室内使用塑料护套线布线时,其截面积要求:铜芯不得小于0.5mm2,铝芯不得小于2.5mm2;室外使用塑料护套线布线时,其截面积规定:铜芯不得小于1.0mm2,铝芯不得小于2.5mm2。(2)塑料护套线不可在线路上直接连接,可通过瓷接头、接线盒或其他电器的接线桩连接。(3)塑料护套线转弯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塑料护套线宽度的3倍,在不同平面上转弯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塑料护套线厚度的3倍,转弯前后距转弯中心50100mm应各用一个线卡固定,如图2-3-40(a)所示。(4)塑料护套线进入木台前,距木台边缘50100mm处应安装一个线卡,如图2-3-40(b)所示。(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2)塑料护套线布线的注意事项(5)两根塑料护套线相互交叉时,交叉处要用4个铝片线卡固定,如图2-3-40(c)所示。图2-3-40 塑料护套线的转弯和交叉(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2)塑料护套线布线的注意事项(6)户内敷设塑料护套线时,塑料护套线离地高度不应低于0.15m,低于0.15m的应装保护管,如图2-3-41(a)所示。(7)户外敷设塑料护套线,水平敷设时,塑料护套线离地高度不应低于2.5m,垂直敷设时,离地高度不应低于1.3m,如图2-3-41(b)所示。提示塑料护套线的敷设应尽量避免交叉(一)室内线路布线2塑料护套线布线 2)塑料护套线布线的注意事项提示塑料护套线不允许直接埋入墙内和地坪内。图2-3-41 塑料护套线离地高度(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线管布线有明敷和暗敷两种,适用于电压为1kV以下的线路,管内采用的绝缘导线其绝缘电压不得低于500V。线管明敷线管明敷:线管敷设于墙壁、桁架以及其他明处,要求横平竖直、管路短、弯头少。线管暗敷线管暗敷:线管埋设在墙内、楼板内等看不见的地方,不要求横平竖直,只要求管路短、弯头少。(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1)不同电压及不同线路的导线一般不应穿于同一管内,但下列情况可以除外:l 一台电动机的所有线路(包括操作线路)。l 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线路。l 无防干扰要求的各种用电设备的信号线路、测量线路和控制线路。l 照明灯的供电线路。l 电压相同的同类照明线路,可共管敷设,但不宜超过10根。工作照明与事故照明线路不得共管敷设。l 电压为65V以下的线路。提示同一线路的各相导线及工作零线应穿于同一管内。(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图2-3-42 线管暗敷示意图(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2)互为备用的线路不得共管。控制线与动力线共管时,当线路较长或弯头较多时,控制线截面积应不小于动力线截面积的10%。(3)金属管布线和硬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应适当加装接线盒。两个接线点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无弯的管路,不超过30m。两个接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20m。两个接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15m。两个接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8m。(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l采用丝扣连接时,管端套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焊接地线。l套管连接宜用于线管暗敷,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坡口应焊接牢固、严密。l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5)硬塑料管的连接处应用黏合剂黏接,接口必须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l采用插入法连接时插入深度为管内径的1.21.5倍。l采用套接法连接时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内径的2.53倍。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6)线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l在干燥房间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再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l在室外或潮湿房间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弯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设备。l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00mm。(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1)线管布线的要求(7)线管转弯时,应采用弯曲线管的方法,不宜采用成品弯管互连,以免造成管口连接处过多。提示在混凝土内敷设的线管,必须使用壁厚为3mm的线管。(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2)线管的选择(1)根据敷设场所选择线管 潮湿和腐蚀性较弱的场所内明敷或埋地一般采用管壁较厚的焊接钢管(又称为水煤气钢管)。干燥场所内明敷或暗敷一般采用管壁较薄的电线管。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内明敷或暗敷一般采用硬塑料管。防爆场所内明敷或暗敷应根据防爆规程选材。(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2)线管的选择(2)线管选择注意事项 所选钢管不能有折扁、裂纹、砂眼等现象,管内应无毛刺、铁屑,不应有严重的锈蚀。选择硬塑料管宜用热塑料管,优点是在常温下坚硬,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受热软化后,又便于加工。对管壁厚度的要求:明敷时不得小于2mm;暗敷时不得小于3mm。提示一般穿管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线管内截面积的40%。(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3)下料与锯管(1)下料)下料:下料前应检查线管质量,有裂缝、塌陷等现象及管内有锋利杂物时均不能使用。应按两个接线盒之间为一个线段,根据线路弯曲转角情况决定用几根线管接成一个线段和确定弯曲部位,然后按需要长度锯管。一个线段内应尽可能减少连接接口。(2)锯管)锯管:线管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割刀或电动切割机,严禁使用气割。钢管:一般都用钢锯切割。硬塑料管:一般采用管子割刀切割(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1)弯管器的种类)弯管器的种类4)弯管 管弯管器。管弯管器体积小、质量轻,是弯管器中使用最简便的工具,其外形和使用方法如图2-3-43所示。管弯管器适用于直径50mm以下的线管。在使用管弯管器弯曲线管时,脚要用力踩着线管,然后逐渐移动弯管器棒,且一次弯曲的弧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会弯裂或弯瘪线管,直至把线管弯成所需的弧度和角度。手动液压弯管器。手动液压弯管器使用方便,可用于较大直径线管的弯曲,其外形如图2-3-44所示。手动液压弯管器不如管弯管器简便,搬运也不便。(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1)弯管器的种类)弯管器的种类图2-3-43 管弯管器弯管图2-3-44 手动液压弯管器4)弯管(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1)弯管器的种类)弯管器的种类4)弯管 滑轮弯管器。直径在50100mm的线管可用滑轮弯管器进行弯管,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3-45所示。电动弯管机。对于直径大于100mm的线管,可采用电动或液压的弯管机进行弯管。电动弯管机如图2-3-46所示。(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4)弯管(1)弯管器的种类)弯管器的种类图2-3-45 滑轮弯管器图2-3-46 电动弯管机(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4)弯管(2)弯管的方法)弯管的方法 图2-3-48 线管灌砂弯曲图2-3-47 线管的弯曲角度(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4)弯管(2)弯管的方法)弯管的方法 图2-3-50 硬塑料管的弯曲图2-3-49 有缝钢管的弯曲(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5)套丝选用板牙时必须注意管径是以内径还是外径标称的,否则可能无法使用。钢管套丝时,可用套丝纹板,套丝时,应把钢管夹在管钳或虎钳上,然后用套丝纹板套出螺纹。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并加润滑油,以使螺纹光滑,螺纹长度等于管箍长度的1/2时加12牙。第一次套完后,松开板牙,再调整其距离(比第一次小一点),再套一次,当第二次快要套完时,稍微松开板牙,边转边松,使其成为锥形丝扣,套丝完成后,应用管箍试套。提示选用板牙时必须注意管径是以内径还是外径标称的。(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6)线管的连接(1)钢管与钢管的连接图2-3-51 管箍连接(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6)线管的连接(2)钢管与接线盒的连接图2-3-52 钢管与接线盒的连接提示接线盒如要密封,则在两螺母之间各垫入密封垫圈。(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6)线管的连接(3)硬塑料管的连接-直接插入连接法图2-3-53 硬塑料管的直接插入连接法(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6)线管的连接(3)硬塑料管的连接-模具胀管连接法图2-3-54 硬塑料管的模具胀管连接法(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6)线管的连接(3)硬塑料管的连接-套管连接法图2-3-55 硬塑料管的套管连接法(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7)线管接地图2-3-56 线管连接处的跨接线在线管与线管、线管与配电箱及接线盒等连接处,用直径为610mm的圆钢制跨接线连接。(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7)线管接地提示(1)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2)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宜采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为了安全用电,线管布线的金属线管必须可靠接地。因螺纹连接会降低导电性能,不能保证可靠接地。因此,在线管与线管、线管与配电箱及接线盒等连接处,用直径为610mm的圆钢制跨接线连接,如图2-3-56所示。(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 线管明敷的顺序和工艺线管明敷的顺序和工艺一般顺序:按施工图确定电气设备安装位置标出管道走向的中心交叉位置埋设紧固件按线路敷设要求对线管进行下料、清洁、弯曲、套丝等加工在紧固件上固定并连接线管将线管、接线盒、灯具或其他设备连成一个整体管中系统妥善接地。基本工艺:线管明敷要求整齐美观、安全可靠。沿建筑物敷设要横平竖直,固定点直线距离应均匀(1)线管明敷(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1)线管明敷管卡距始端、终端、转角中心、接线盒或电气设备边缘150500mm,如图2-3-57所示。管卡均应安装在木结构、木榫或塑料胀管上。图2-3-57 管卡固定(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1)线管明敷 线管明敷的形式线管明敷的形式明管进接线盒或沿墙转弯时,应在转弯处弯曲成“鸭脖子”,形状如图2-3-58所示。图2-3-58 明管进接线盒及转弯处的弯曲(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1)线管明敷 线管明敷的形式线管明敷的形式明管沿建筑物凸面棱角拐弯时,可在拐弯处加装拐角盒,以便穿线和接线,明管拐角做法如图2-3-59所示。图2-3-59 明管拐角做法(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1)线管明敷 线管明敷的形式线管明敷的形式明管沿墙壁敷设时,可用管卡直接将线管固定在墙壁上或预埋的角钢支架上,如图2-3-60所示。图2-3-60 明管沿墙壁敷设方法(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1)线管明敷 线管明敷的形式线管明敷的形式图2-3-61 明管沿屋面梁敷设(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2)线管暗敷 一般顺序一般顺序按施工图确定接线盒、灯头盒及线管在墙体、楼板或天花板中的位置,测出线路和管道敷设长度。加工管道,确定好接线盒、灯头盒位置,然后在管口堵上木塞或废纸,在盒内填入废纸或木屑,以防水泥沙浆或杂物进入。将线管或连接好的接线盒等固定在混凝土模板上。在管与管、管与盒、管与箱的接头两端焊上跨接线,使该管路系统的金属壳体连成一个可靠的连接整体。(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8)线管敷设(2)线管暗敷 暗敷工艺暗敷工艺图2-3-62 线管固定在混凝土模板上(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9)扫管穿线(1)扫管穿线步骤 清扫线管。用压缩空气或在钢丝上绑以擦布,将管内杂质和水分清除。选用1.2mm的钢丝作为引线,当线管较短且弯头较少时,可把钢丝引线由线管一端送向另一端。如果线管较长或弯头较多,将钢丝从一端穿至另一端有困难时,可从线管的两端同时穿入钢丝引线,引线端弯成小钩,如图2-3-63所示。图2-3-63 线管两端穿入钢丝引线(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9)扫管穿线(1)扫管穿线步骤 导线穿入线管前,在线管口应先套上护圈,接着按线管长度与两端连接所需长度余量之和截取导线,削去两端导线绝缘层,同时在两端标出同一根导线的记号,然后将所有导线按图2-3-64所示方法与钢丝引线缠绕,一人将导线理成平行束并往线管内送,另一人在另一端慢慢抽拉钢丝引线,如图2-3-65所示。图2-3-64 导线与引线的缠绕图2-3-65 导线穿入线管的方法(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9)扫管穿线(2)穿线注意事项 穿管导线的绝缘强度应不低于500,导线最小截面积:铜线芯1mm2,铝线芯2.5mm2。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在同一根线管中,以消除涡流效应。线管内导线不允许有接头,也不允许穿入绝缘层破损后经过包缠恢复绝缘的导线。穿线时应尽可能将同一回路的导线穿入同一线管内,但管内导线一般不得超过10根,不同电压等级或不同电能表的导线一般不得穿在同一根线管内。除直流回路导线和接地线外,不得在钢管内穿单根导线。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绝缘层)不应超过线管内截面积的40%。(一)室内线路布线3线管布线 9)扫管穿线(2)穿线注意事项 穿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管口处或接线盒中将导线固定,以防下坠:导线截面积50mm2及以下为30m;导线截面积7090mm2为20m;导线截面积120240mm2为18m。导线穿入线管后,在导线的出口处,应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对于不进入箱、盒内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进行密封处理。提示穿管时,同一管内的导线必须同时穿入。(一)室内线路布线4钢索布线 图2-3-66 墙上安装钢索示意图(一)室内线路布线4钢索布线 图2-3-67 钢索吊管布线示意图(一)室内线路布线4钢索布线 图2-3-68 钢索吊塑料护套线布线(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1控制线路导线选择(1)柜内布线,除设计图纸另有要求外,一般均选用1.5mm2截面积单根(如系多股软线,可为1mm2截面积)铜芯塑料线;当导线的一端被连接到一个可动的部分时,应使用截面积为2.54mm2的多股软线。(2)导线截面积不大于6mm2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3倍。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挠性。(3)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截面积为1.5mm2。(4)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5mm2。(5)主电路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5mm2。(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6)开关跨接线路导线最小截面积为2.5mm2。(7)进入变压器初级绕组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5mm2。(8)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5mm2。(9)控制线路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mm2。(10)面板控制回路至底板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mm2。(11)电压表导线连接线截面积宜为1.5mm2。1控制线路导线选择(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12)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线截面积宜为1.5mm2。(13)柜内照明用线截面积宜为1mm2。(14)特殊情况:PLC、x41、y41等接插件导线截面积可为0.3mm2。(15)传感器信号线及模拟信号线用白色导线连接,且最小截面积为1mm2。提示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1控制线路导线选择(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1)电气控制柜一般采用能从正面修改布线的方法,如板前线槽布线或板前明线布线,较少采用柜后布线。(2)手工布线时(非模型、模具布线),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应绝缘良好、无损伤,应符合平直、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3)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4)导线长度应尽可能短,可水平架空跨越,如两个元件线圈之间、主触点之间的连线等,在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可不紧贴敷设面。(5)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尽量不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走线必须合理。(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6)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拐90弯。上下触点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应采用斜线连接。(7)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8)导线截面积不同时,将截面积大的放在下层,截面积小的放在上层。(9)主电路多根导线布线时,应做到整体在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以内。(10)柜内同一走向的导线都要排成线束,应统一下料,一次排成,切勿逐根增添,以保持走线整齐美观。布线的走向应力求简洁明显,又必须保持横平竖直,尽量减少交叉连接。下料前要将线束敷设路径设计好,并在柜后添设固定线束用的卡子等。(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11)控制盘上同一排电器的连接线都应汇集到同一水平线束上,然后转变成垂直线束,再与下一排电器连接线所汇集的水平线束相汇集,又成为一个较粗的垂直线束,以此类推,构成了柜内的集中布线。当总线束走至端子排区域时,又按上述相反顺序逐步分散至各排端子排上。(12)线槽外部的布线,对装在可拆卸门上的电器接线必须采用互连端子排或连接器,它们必须牢固固定在框架、控制柜或门上。从外部控制电路、信号电路进入控制柜内的导线如果超过10根,必须接端子排或连接元件过渡,但动力电路和测量电路的导线可以直接接到电器端子上。(13)布线前,可用一根旧导线或细铁丝,按照下线顺序及柜内的电器位置,量出每一根连接导线的实际长度,切割导线(稍留部分余量)。(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14)切割后,导线必须经过平直处理。可用浸石蜡的抹布拉直导线,也可用张紧的办法使导线拉直。(15)在平直的导线两端拴上写有导线标号的临时标志牌或正式标志头。然后按盘上电器的排列编成线束,线束可绑成圆形或长方形。(16)编制线束时,从线束末端电器或从端子排位置开始,根据接线端子的实际接线位置,按顺序逐个向另一排编排,边排边绑扎。排线时应保持线束横平竖直。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在穿插处,应使少数导线在多数导线上跨过,并且尽量使交叉集中在一两个较隐蔽的地方,或把较长、较整齐的线排在最外层,把交叉处遮盖起来,使之整齐美观。(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17)线束分支时,必须先卡固线束,从弯曲的里侧到外侧依次弯曲,逐根贴紧。操作时仍应保持横平竖直,弧度一致,导线相互紧靠,每一转角处都要经过绑扎卡固。导线的煨弯不允许使用尖嘴钳、钢丝钳等有锐边尖角的工具,应使用手指或弯线钳进行(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导线外径的3倍)。(18)常采用线槽布线的方法,将绑扎好的线束放入线槽,接至端子排的导线由线槽侧面的穿线孔眼中引出。有时,线束也可以敷设在螺旋状软塑料管内,施工较方便。(19)用于连接电控柜进线的开关或熔座的安装要考虑进线的转弯半径。(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20)当部分仪表和二次元件安装在电控柜门上时,会遇到二次布线从固定部分到活动部分的延伸。可在电控柜的固定和活动部分距门边5070mm处,分别设置垂直布置的端子排,将它与同侧的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延伸地点与端子排之间,则用截面积为2.54mm2的绝缘软线做成柔软的跨接式布线。(21)柜内PLC输入电路控制线尽量不与主电路及其他电压等级电路的控制线同线槽敷设。(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22)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安装高度应符合表2-3-9规定。表2-3-9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安装高度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紧急操作件0.81.6端子排0.35接地端子0.2(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23)引入电控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力。(24)电动机电缆应独立于其他电缆走线,其最小间距为500mm。同时应避免电动机电缆与其他电缆长距离平行走线。如果控制电缆和电源电缆交叉,应尽可能使它们按90交叉。同时必须用合适的夹子将电动机电缆和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固定到安装板上。(25)不能将装有显示器的操作面板安装在靠近电缆和带有线圈的设备旁边,如电源电缆、接触器、继电器、螺线管阀等,因为它们可以产生很强的磁场。(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26)信号线最好只从一侧进入电控柜,信号线的屏蔽层应双端接地。如非必要,避免使用长电缆。控制电缆最好使用屏蔽电缆。模拟信号的传输线应使用双屏蔽层的双绞线。低压数字信号线最好使用双屏蔽层的双绞线,也可以使用单屏蔽层的双绞线。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电缆应该分别屏蔽和走线。在屏蔽电缆进入电控柜的位置,其外部屏蔽部分与电控柜嵌板都要接到一个大的金属台面上。提示24V DC和115/230V AC信号线不可共用同一条电缆槽。(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27)功率部件(变压器、驱动部件、负载功率电源等)与控制部件(继电器控制部分、PLC等)必须分开安装。功率部件与控制部件设计为一体的产品,变频器和相关的滤波器的金属外壳,都应通过小阻值电阻与电控柜连接,以减少电流的冲击。理想的情况是将模块安装到一个导电良好的黑色金属板上,并将黑色金属板安装到一个大的金属台面上。(28)设计电控柜时要注意区域原则,即把不同的设备规划在不同的区域中。不同区域最好用金属壳或在柜体内用接地隔板隔离。(29)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30)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31)电控柜外部布线时,除有适当保护的电缆外,布线必须全部装在导线通道内,使导线有适当的机械保护,防止液体、铁屑和灰尘的侵入。(32)若导线端头不能制成针形或叉形时,也要做到线头与接线端子连接紧密,接线点不得松动。接线端子板的不带电金属外壳或底板应可靠接地。(33)通电校验前再检查一下熔体规格及整定值是否符合电路图要求。提示(1)导线通道应留有余量。导线通道必须固定可靠。(2)导线通道采用钢管时,壁厚应不小于1mm。(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3线槽安装(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韧性好。(2)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紧贴墙面固定。(3)线槽接口与出线口应平直、光滑、无毛刺,连接应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5)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6)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7)连接元件的铜接头过长时,应适当放宽元件与线槽间的距离。(8)线槽与各元件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接线端子30mm,控制端子20mm、动力端子30mm、中间继电器和其他控制元件20mm、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等元件的接线端子30mm、其他载流元件30mm。3线槽安装(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9)集中布置的元件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以方便检查和节省线槽排线空间。(10)元件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的间隔和爬电距离,并应考虑有关的维修条件。控制箱中的裸露、无电弧的带电零件与控制箱导体壁板的间隙要求:对于250V以下电压,间隙应不小于15mm;对于250500V电压,间隙应不小于25mm。3线槽安装(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4柜内导线连接(1)柜内各电器之间一般不经过接线端子而用导线直接连接,同时绝缘导线本身不应有接头。当需要随时接入试验仪器仪表时,则应经过试验型端子连接。(2)柜内各电器与柜外设备的连接必须通过端子排。端子排与柜内电器的连接线一般由端子排的里侧(端子排竖放时)或上侧(端子排横放时)引出;端子排与柜外设备、柜后附件、小母线等的连接线(或引出线)一般由端子排的外侧(端子排竖放时)或下侧(端子排横放时)引出。(3)每一个连接端子一般只连接两根导线,即上下侧(或里外侧)各一根。当端子的任一侧螺丝下必须压入两根导线时,两导线间必须加装一垫圈。端子任一侧螺丝下不准压入三根或更多导线(此时可增设连接型端子,将导线分散在两个或数个端子上)。(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4)当铝合金件与非铝合金件连接时,应使用绝缘衬垫隔开,防止电解腐蚀的影响。(5)铝制构件与钢制构件连接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止产生电解腐蚀。(6)当元件本身自带预制导线时,应采用转接端子与柜内导线连接,尽量不使用直接对接的方法。(7)有些端子不适合连接软导线时,可将导线头制成针形、叉形等冷压接线头。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各种成熟的工艺方式,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连接时应严格按照工序要求进行。(8)除按规定必须采用焊接方法的以外,所有导线的接头都应当采用冷压接线头。如果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期间承受很大振动,则不许采用焊接接头,而应直接采用冷压接线头。(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9)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当设备接线柱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直接用电线接头,而应将线端做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10)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积小于6mm2,当接线端子为压板式时,先将导线进行压接铜接头处理,以防止导线散乱;如导线截面积大于6mm2,应将露铜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压板。(11)导线截面积不大于10mm2的单股铜线芯和单股铝线芯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12)截面积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线芯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二)电气控制线路布线2布线原则(13)多股铝线芯和截面积大于2.5mm2的多股铜线芯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14)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15)当一根控制电缆的电缆芯需要接到电控柜的两侧端子排时,一般应在柜的一侧加设过渡端子排,然后再另敷短电缆引渡到另一侧的端子排上。(16)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17)橡胶绝缘的线芯应使用外套绝缘管保护。提示外露在线槽外的柜内照明线必须用缠绕管保护。感谢感谢观赏观赏THANKS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