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pptx
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1.1.1 概述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广泛地应用在机械制造业、起重设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及军事行业中。特别是在机床行业中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实现机床往复、机床回转、机床进给、机床仿行及各种辅助运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以流体液压油液(或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下一页返回第1页/共57页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1.1.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是指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借助于液体的压力能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控制回路.再由基本控制回路根据系统要求组成具有一定控制机能的液压传动系统。液压千斤顶是机械行业常用的工具.常用这个小型工具顶起较重的物体。下面以它为例简述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图1-1所示为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千斤顶有两个液压缸1和6.内部分别装有活塞.活塞和缸体之间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不仅活塞能在缸内滑动.而且配合面之间又能实现可靠的密封。当向上抬起杠杆时.液压缸1的活塞向上运动.液压缸1的下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单向阀2关闭.油箱4的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经吸油管顶开单向阀3进入液压缸1下腔.完成一次吸油动作当向下压杠杆时.液压缸1活塞下移.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页/共57页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缸1下腔容积减小.油液受挤压.压力升高.关闭单向阀3,液压缸1腔的压力油顶开单向阀2.油液经排油管进入液压缸6的下腔.推动大活塞上移顶起重物。如此不断上下扳动杠杆就可以使重物不断升起.达到起降的目的。1.1.3 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变为空气的压力能.然后在控制元件的控制和辅助元件的配合下.通过执行元件把空气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从而完成直线或回转运动并对外做功。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3页/共57页1.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图1-2所示为钻床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将工件从手中放到夹具中.接着按下启动按钮.使夹具气缸冲出.当气缸将工件夹紧后.钻床对工件钻眼.钻完后钻臂返回,与此同时.喷嘴将碎屑吹掉.然后夹具气缸松开。上一页返回第4页/共57页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组成1.2.1 液压传动的组成图1-3所示为一简化的组合机床液压传动系统.其工作原理如下。定量液压泵3由电动机驱动旋转.从油箱1经过滤油器2吸油。当换向阀5的阀芯处于图示位置时.压力油经流量控制阀4、换向阀5和管道9进入液压缸7的左腔.推动活塞向右运动。液压缸右腔的油液经管道6、换向阀5和管道10流回油箱。改变换向阀5的阀芯的位置.使之处于左端时.液压缸活塞将反向运动。改变流量控制阀4的开口.可以改变进入液压缸的流量.从而控制液压缸活塞的运动速度。液压泵排出的多余油液经溢流阀11和管道12流回油箱。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决定于负载。下一页返回第5页/共57页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组成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由溢流阀11调定.其调定值为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及系统中油液经阀和管道的压力损失的总和。因此.系统的工作压力不会超过溢流阀的调定值.溢流阀对系统还起着过载保护作用。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大小.由流量控制阀4调节。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以下4部分组成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装置辅助装置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6页/共57页1.2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组成1.2.2 气压传动的组成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如图1-4所示。气压传动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如下。气压发生装置:获得压缩空气的能源装置.其主体部分是空气压缩机。执行机构: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气缸、气马达。控制元件:控制压缩空气的流量、压力、方向以及执行元件工作程序的元件.如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逻辑元件等。辅助元件:使压缩空气净化、润滑、消声以及元件间连接等所需的装置.如过滤器、油雾器等上一页返回第7页/共57页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1.3.1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1.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运动比较平稳.能在低速下稳定运动.易于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换向。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容易实现自动化.操纵方便。易于实现过载保护且液压件能自行润滑.因此使用寿命较长。由于液压元件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所以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都比较方便。下一页返回第8页/共57页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2.缺点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它的工作稳定性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宜在温度变化很大的环境中工作。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其造价较高.且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液压传动出现故障的原因较复杂.而且查找困难。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9页/共57页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1.3.2 气压传动的优、缺点1.优点采用空气作为传动介质.来源方便.取之不尽.用后直接排入大气而不污染环境.且不需回气管路。气动系统结构较简单.安装自由度大.使用、维护方便.使用成本低。空气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特别是在高温、易燃、易爆、高尘埃、强磁、辐射及振动等恶劣环境中.比液压、电气及电子控制都优越。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10页/共57页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空气的黏度很小.在管路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小.管道不易堵塞.空气也没有变质问题.所以节能、高效。它适用于集中供气和远距离输送。与液压传动相比.气压传动反应快.动作迅速一般只需0.020.03 s就可建立起需要的压力和速度因此.它特另al适用于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调节控制方便.既可组成全气动控制回路.也可一与电气、液压结合实现混合控制。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11页/共57页1.3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2.缺点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大.所以气动系统的稳定性差.负载变化时对工作速度的影响较大.速度调节较难。由于工作压力低.且结构尺寸不易过大.所以气动系统不易获得较大的输出力和力矩。因此.气压传动不适用于重载系统。空气无润滑性能.故在系统中需要润滑处应设润滑给油装置。总体来说.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点是主要的.其缺点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得到克服。例如.将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力传动、机械传动合理地联合使用.构成气液、电液(气)、机液(气)等联合传动.以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点.相互补充.弥补某些不足之处。上一页返回第12页/共57页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液压与气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工程机械、冶金、军工、农机、汽车、轻纺、船舶、石油、航空和机床行业中.液压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液压技术向更广阔的领域渗透.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和检测在内的一门完整的自动化技术现今.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发达国家生产的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以上的自动生产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下一页返回第13页/共57页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随着液压机械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液压元件应用数量急剧增加.元件小型化、系统集成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十年来.液压技术与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密切结合.出现了许多诸如电液比例控制阀、数字阀、电液伺服液压缸等机(液)电一体化元器件.使液压技术在高压、高速、大功率、节能高效、低噪声、使用寿命长、高度集成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无疑.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和计算机实时控制也是当前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14页/共57页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近年来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已从汽车、采矿、钢铁、机械工业等重工业迅速扩展到化工、轻工、食品、军事工业等各行各业。和液压技术一样.当今气动技术亦发展成包含传动、控制与检测在内的自动化技术.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在包装设备、自动生产线和机器人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由于工业自动化以及FMS的发展.要求气动技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总成本与电子工业相适应为目标.进行系统控制技术和机电液气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显然.气动元件的微型化、节能化、无油化是当前的发展特点.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产生的自适应元件.如各类比例阀和电气伺服阀.使气动系统从开关控制进入到反馈控制。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为气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上一页返回第15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1.5.1 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1.液压油的用途传递运动与动力:将泵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并传至各处.由于油本身具有黏度.在传递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动力损失。润滑:液压元件内各移动部位.都可受到液压油充分润滑.从而减低元件磨耗。密封:油本身的钻性对细小的间隙有密封的作用。冷却:系统损失的能量会变成热.被油带出。下一页返回第16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液压油的主要性质密度: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称为液体的密度。体积为V.质量为m的液体.密度为可压缩性: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减小的性质称为可压缩性。若液压油中混入空气时.其可压缩性将显著增加,并将严重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第17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黏性: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的内聚力阻碍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的这种特性.叫做液体的钻性。液体只有在流动时才呈现出黏性.静止液体是不呈现黏性的。黏性使流动液体内部各处的速度不相等。如图1-5所示.若两平行平板间充满液体.下平板不动.而上平板速度u0向右平动。实验测定指出:液体流动时相邻液层间的内摩擦力Ft与液层接触面积A、液层间的速度梯度du/dy成正比.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第18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式中 为比例常数称为钻性因数或黏度。如以表示切应力.即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力.则由式(1.2)可知.在静止液体中.速度梯度为零.内摩擦力为零.故液体在静止状态下是不呈现黏性的。黏度是衡量液体钻性的指标。常用的黏度有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相对黏度.下面仅介绍前两者。动力黏度。动力黏度可由式(1.3)导出,即动力黏度的单位为帕秒(PaS)或Ns/m2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3)(1.4)第19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运动黏度。动力黏度与液体密度之比叫做运动黏度.即相对黏度(又称条件黏度)。常用的有恩氏黏度:200 mL直径2.8 mm.同一温度下与蒸馏水的时间比较.其他性质。液压油还有其他一些性质.如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剪切稳定性等)、抗泡沫性、抗乳化性、防锈性、润滑性及相容性(对所接触的金属、密封材料、涂料等作用程度)等.都对它的选择和使用有重要影响。这些性质需要在精炼的矿物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来获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5)第20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液压油的选用(1)液压传动对工作介质的性能要求不同的工作机械和不同的使用情况对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很好地传递运动和动力.液压传动工作介质应具备如下性能:合适的黏度.较好的钻温特性;润滑性能好;质地纯净.杂质少;对金属和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1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氧化、水解和剪切都有良好的稳定性。温度低于57时.油液的氧化速度缓慢.之后.温度每增加10,氧化的程度增加一倍.所以.控制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温度特别重要;抗泡沫性好.抗乳化性好.腐蚀性小.防锈性好;体积膨胀系数小.比热容大;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和燃点高;对人体无害.成本低。对轧钢机、压铸机、挤压机和飞机等液压系统则须突出高温、热稳定、不腐蚀、无毒、不挥发、防火等项要求。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2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液压油的选用液压系统通常采用石油型液压油在特殊场合还可用乳化型液压油、合成型液压油。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较高的系统宜选用黏度较高的液压油.以减少泄漏;反之便选用黏度较低的油。运动速度:执行机构运动速度较高时.宜选用黏度较低的液压油。环境温度:工作环境温度高时选用黏度较高的液压油.以减少泄漏和容积损失。液压泵的类型:在液压系统中.对液压泵的润滑要求苛刻.不同类型的泵对油的黏度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可参见有关资料。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3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1.5.2 液体静力学1.液体静力学(1)压力及其性质液体的压力是指液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法向作用力。这个定义在物理学中称为压强.但在液压传动中称为压力.用户表示。其表达式为液体的压力有如下重要性质:静止液体内任意点处的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相等。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6)第24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帕斯卡原理在密封容器中.当静止液体内任何一点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如增加p).该压力变化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任意一点.即其他任意点的压力也将增加p.这就是帕斯卡原理(或称静压传递原理)。帕斯卡原理是液压传动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液压传动是根据帕斯卡原理来工作的。(3)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液体压力有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两种(图1-7)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0压)为基准来进行度量;相对压力是以大气压力为基准来进行度量。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5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相对压力的关系是: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大气压力 真空度=大气压力一绝对压力(4)液体静压力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力静止液体和固体壁面相接触时.固体壁面上各点在某一方向上所受静压作用力的总和.便是液体在该方向上作用于固体壁面上的力。固体壁面为一平面时如不计重力作用(即忽略gh项)平面上各点处的静压力大小相等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力等于静压力与承压面积的乘积即F=pA其作用方向垂直于壁面。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6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1.5.3 流体动力学1.基本概念(1)理想液体和稳定流动所谓“理想液体”.是一种无钻性、不可压缩的液体。当液体在流动时.其内部任意点处的压力、速度和密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这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理想液体和稳定流动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出来的概念。(2)通流截面、流量和平均流速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其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截面称为通流截面对于等径直管.通流截面就是管道的横截面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27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单位时间内流过通流截面的液体体积称为流量。用q表示。对于微小流束.通过该通流截面的流量为dq=vdA.流过整个通流截面A的流量为在实际流动中.通流截面上各点的流速是不同的距通流截面中心越近.点的流速越大.平均流速是通流截面上各点流速的平均值.用v表示.可用下式计算:v=q/A式中q通过通流截面的液体流量.常用单位为m3/S、L/min;A通流截面的面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9)(1.10)第28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3)层流、紊流和雷诺数英国学者雷诺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流体有两种流动状态:层流和紊流。当流体流速发生变化时.其流动状态也将发生变化。在流速较低时.各质点互不干扰.液流做规则的、层次分明的稳定流动.此即为层流状态 ;在流速较高时.液体各质点互相碰撞.液流做不规则的、杂乱无章的紊乱流动.此时即为紊流状态 。实验表明.液体在圆管中的流动状态不仅与管内平均流速有关.还与管径和流体的钻度有关,但真正决定液体流动状态的是用这3个数所组成的一个称为雷诺数Re的无量纲数,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1)第29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 2.连续性方程从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液体在密闭管路中做稳定流动时.单位时间流过任一通流截面的液体质量相等。设液体在图1-8所示的管路中做稳定流动。若任取的1,2两个通流截面的面积分别为A1、A2并且在该两个截面处的液体密度和平均流速分别为1、v1和2、v2根据质量守恒的原则.在单位时间内流过两个截面的液体质量相等.即若忽略液体的可压缩性.则1=2,可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2)第30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3.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表现形式。(1)理想液体的伯努利方程设理想液体在如图1-9所示的管道内做稳定流动。任取一段液流。作为研究对象.设a1、a2两截面中心到基准面O-O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两通流截面的面积分别为A1、A2.压力分别为p1和p2;由于它是理想液体,截面上的流速可以认为是均匀分布的故设a1、a2截面的流速分别为v1和v2。假设经过很短时间t以后,a1段液体移动到a2位置。液体在两截面处具有压力能、动能和位能.能量之和不变.由理论推导可得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4)(1.13)第31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上述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在密封管道内做稳定流动的理想液体具有3种形式的能量,即压力能、动能和位能。在流动过程中.3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在任一通流截面上.3种能量之和不变。(2)实际液体伯努利方程实际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液体存在钻性.会产生内摩擦力.消耗能量;同时.管道局部形状和尺寸的骤然变化.使液流产生扰动.也消耗能量因此.实际液体流动有能量损失。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32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设单位重力液体在两截面间流动的能量损失为hW.再考虑到实际液体在管道通流截面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在用平均流速代替实际流速计算动能时.会产生误差.引入动能修正因数.则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为式中 对于动能修正因数1,2的值.当紊流时.取=1;当层流时.取=2。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5)第33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1.5.4 液体在实际管路系统中的流动1.压力损失由于液体具有钻性.在管路中流动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摩擦力.所以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必然要损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损耗主要表现为压力损失。压力损失有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两种。沿程损失是当液体在直径不变的直管中流过一段距离摩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在图1-10所示圆管中沿程损失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16)第34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式中 沿程阻力系数;l液流管道长度;v液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d管道直径;液体密度式(1.16)适用于层流和紊流状态的沿程压力损失计算.只是取值不同。紊流是一种很复杂的流动.值需按具体情况来确定。根据Re的取值范围.值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35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局部损失是由于管子截面形状突然变化、液流方向改变或其他形式的液流阻力而引起的压力损失;液体流经各种阀的局部压力损失由阀的产品技术规格中查得。式中 局部阻尼系数(由实验确定.具体数据查阅有关手册);v液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液体密度。总的压力损失等于沿程损失 和局部损失 之和.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0)(1.21)第36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液体在小孔中的流动(1)液体在小孔中的流动小孔分为3种:小孔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不大于0.5的孔为薄壁小孔;小孔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大于4孔为细长小孔;小孔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介于0.54之间的孔为短孔。薄壁小孔的流量公式为式中Cq流量系数.Cq=CcCv AT收缩断面的面积;p小孔前后压力差。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2)第37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短孔和细长孔的流量压力特性式中A细长孔截面积,;C系数;l管道长度。细长孔受压差和钻度变化影响较大.且易堵塞.短孔受压差影响介于细长孔和薄壁小孔之间。(3)液体流经小孔的流量公式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3)第38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3.缝隙液流特性(1)平行平板的间隙流动平行平板的间隙流动包括压差流动和剪切流动.如图1-12、图1-13所示。在压差作用下.液体流经相对运动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为压差流动和剪切流动两种流量的叠加,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4)第39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液体流经环形缝隙的流量如图1-14所示,环形缝隙的流量公式为式中 D大圆直径.D=2R;无偏心时环形缝隙值。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1.25)第40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3)流量损失在液(气)压系统中.各液(气)压元件都有相对运动的表面.如液压缸内表面和活塞外表面.因为要有相对运动.所以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如果间隙的一边为高压油.另一边为低压油.则高压油就会经间隙流向低压区.从而造成泄漏。同时由于液(气)压元件密封不完善一部分流体也会向外部泄漏。这种泄漏造成实际流量有所减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流量损失.如液压泵、液压缸、油箱、控制阀及管道、接头连接处元件之间的泄漏。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41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4.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1)液压冲击;在液压系统中.当油路突然关闭或换向时.会产生急剧的压力升高.这种现象叫液压冲击。造成液压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液压速度的急剧变化、高速运动工作部件的惯性力和某些液压元件反应动作不够灵敏。避免液压冲击的主要办法是避免液流速度的急剧变化。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42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2)气穴现象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总是含有一定量的空气。空气可溶解在液压油中.也可以气泡的形式混合在液压油中。在液压系统中.泵的吸油日及吸油管路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产生气穴现象。液体中的气泡随着液流运动到压力较高的区域时.气泡在较高压力作用下将迅速破裂.从而引起局部液压冲击;.造成噪声和振动.另一方面.由于气泡破坏了液流的连续性.降低了油管的通油能力.造成流量和压力的波动.使液压元件承受冲击、载荷.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气泡中的氧也会腐蚀金属元件的表面.人们把这种因发生空穴现象而造成的腐蚀叫气蚀。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43页/共57页1.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木理论在液压传动装置中.气蚀现象可能发生在油泵、管路以及其他具有节流装置的地方.特别是油泵装置.这种现象最为常见。为了防止气穴现象的产生.对于元件和系统管路.应尽量避免油道狭窄处或急剧转弯.以防止产生低压区。另外.应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的材料.增加零件的机械强度.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等.以提高抗腐蚀能力。上一页返回第44页/共57页图1-1 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返回第45页/共57页图1-2 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返回第46页/共57页图1-3 简化了的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图返回第47页/共57页图1-4 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返回第48页/共57页图1-5 液体黏性示意图返回第49页/共57页图1-7 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真空度之间的关系图返回第50页/共57页图1-8 液体连续性示意图返回第51页/共57页图1-10 圆管层流速度分布示意图返回第52页/共57页图1-12 固定平板缝隙中的液流(压差流动)返回第53页/共57页图1-13 相对运动的两平行板间的液流(剪切流动)返回第54页/共57页图1-14 偏心环形缝隙中的液流返回第55页/共57页图1-9 伯努利方程示意图返回第56页/共5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7页/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