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pptx
1二二.工程分析的方法工程分析的方法1、类比法、类比法(掌握掌握)条件条件:n n(1)工程一般特性的相似性工程一般特性的相似性(规模规模,产品产品,工艺工艺)n n(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n n(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气象、地貌、生态、气象、地貌、生态、环境功能、区域污染)环境功能、区域污染)第1页/共104页2经验排污系数法经验排污系数法n n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产品排放定额总产量n n产品单位:台、件、吨、米、立方米2.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掌握掌握)依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律 投入=产品+流失排放量=投入-回收-处理-转化-产品3.3.资料复用法资料复用法(掌握掌握):):利用已有资料和可研报告利用已有资料和可研报告4.4.实际监测法实际监测法:总量=浓度体积第2页/共104页3三、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三、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掌握掌握)n n1.工程概况:项目组成、一般特征、物料能源消耗定额n n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n n3.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掌握掌握)n n(1)污染物分布及源强核算n n新建项目:”两本账两本账”n n改扩建项目:”三本账三本账”n n(2)物料平衡和水平衡(掌握)n n平衡图第3页/共104页4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 用水量 取水量物料带入水量耗水量排水量漏水量 重复用水量污水回用量第4页/共104页5二本账和三本账二本账和三本账 新建项目二本账新建项目二本账新建项目二本账新建项目二本账:1.1.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产生量2.2.污染物治理消减量污染物治理消减量 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排放量=1-2=1-2 改扩建项目三本账改扩建项目三本账改扩建项目三本账改扩建项目三本账1.1.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2.2.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改扩建项目排放量3.3.以新带老消减量以新带老消减量 总排放量总排放量总排放量总排放量=1+2-3=1+2-3第5页/共104页6(3)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4)(4)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排气筒高度低于排气筒高度低于1515米米物料衡算、类比法、反推法物料衡算、类比法、反推法(5 5)非正常排污的源强统计与分析)非正常排污的源强统计与分析4.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分析方法分析方法,评价程序,编写要求评价程序,编写要求5.5.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熟悉熟悉熟悉熟悉)(1)(1)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2)(2)污染处理工艺达标排放可靠性污染处理工艺达标排放可靠性(3)(3)环保投资构成及在总投资的比例环保投资构成及在总投资的比例(4)(4)依托设施的可行性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原有工程、公用环保设施原有工程、公用环保设施第6页/共104页76.总图布置方案总图布置方案(熟悉熟悉)与外环境关系分析与外环境关系分析n n(1)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n n(2)工厂、车间布置的合理性(3)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如搬迁、防护等第7页/共104页8第二节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第二节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n n一、基本内容n n1.工程概况:工程特性表、施工布置图n n分析项目组成及施工布置分析项目组成及施工布置(掌握掌握)n n2.施工规划n n3.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活动(影响源影响因素)强度、范围、方式,占地,植被破坏,移民,水土流失,量化4.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水气声渣5.替代方案第8页/共104页9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要点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要点(掌握掌握)n n1.1.工程组成完全工程组成完全工程组成完全工程组成完全: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n n主要辅助工程:主要辅助工程:n n对外交通对外交通n n施工道路施工道路n n料场料场n n工业场地工业场地n n施工营地施工营地n n弃土场、弃渣场弃土场、弃渣场第9页/共104页10n n2.重点工程明确重点工程明确:(规模大,环境影响大的)n n隧道n n大桥n n高填方路段n n深挖方路段n n互通立交桥n n服务区n n取土场n n弃土场确定方法:现场踏勘;类比调查;投资分项;环境敏感分析;第10页/共104页11n n3.全过程分析全过程分析n n选址选线期(预可研期):已过n n设计方案期(初步设计):与环评同时互动n n建设期(施工期):施工方案n n运营期:运营方式,高峰期n n运营后期(结束期,闭矿、设备退役和渣场封闭):矿山、油田、核工业、渣场第11页/共104页124.污染源分析污染源分析n n锅炉n n车辆扬尘n n生活污水:用水量的80%n n工业场地废水排放n n固体废物n n生活垃圾n n土石方平衡n n矿井废水5.其他分析第12页/共104页13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n n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一、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熟悉熟悉熟悉熟悉)n n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n n2.2.地质地质n n3.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n n4.4.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n n5.5.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n n6.6.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n n7.7.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与水土流失n n8.8.动植物与生态动植物与生态第13页/共104页14二、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二、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n n1.社会经济(了解)n n(1)人口n n(2)工业与能源n n(3)农业与土地利用n n(4)交通运输n n2.文物与景观n n3.人群健康状况(地方病)第14页/共104页15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二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n n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掌握)与评价n n1、大气污染源的分类n n点源、线源、面源、体源n n固定源、流动源n n高架、中架、低架源n n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n n2、污染因子筛选n n Pi大的,特征无染物第15页/共104页163、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掌握掌握)n n(1)现场实测法n n Qi=Qn Ci10-6n n(2)物料衡算法n n(3)经验估算(排污系数)n n4、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n n一级项目(详细)第16页/共104页17二、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二、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n n1、常规气象资料调查(熟悉)n n一级评价:3年,二、三级:1年n n2、常规与现场资料的相关性n n3、常规资料统计分析n n地面(掌握)、高空(熟悉)n n4、气象资料调查分析方法n n(1)风场:风速、风向、风频、主导风向n n风向玫瑰图第17页/共104页18n n(2)温度n n(3)大气稳定度n n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n n强不稳定A 不稳定 B 弱不稳定Cn n中性 D 较稳定 E 稳定Fn n(4)联合频率n n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n n(5)扩散参数n n y y 横向扩散指数横向扩散指数n n z z 铅直扩散指数铅直扩散指数第18页/共104页19n n5.常见的不利气象条件(了解)n n熏烟状态:n n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污染的条件第19页/共104页20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n n1 1、监测布点、监测布点n n(1 1)监测点位数)监测点位数n n一级:不少于一级:不少于1010个,二级:不少于个,二级:不少于6 6个个n n三级:可不监测三级:可不监测n n(2 2)监测点位布点方法(根据目的)监测点位布点方法(根据目的)n n(3 3)监测点的设置一致化标准化)监测点的设置一致化标准化n n2 2、监测时间和频次要求、监测时间和频次要求n n一级:夏季、冬季;二级:一期不利季节一级:夏季、冬季;二级:一期不利季节n n7 7天有效数据天有效数据第20页/共104页21n n3.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掌握)n n(1)平均值的统计计算n n(2)超标倍数的统计计算n n(3)超标率的统计计算n n(4)单因子指数法(了解)n n Ii=Ci/C0 0i第21页/共104页22 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三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1.自然界的水循环、径流形成与水体污染2、河道的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 河流水体的混合: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剪切离散混合:各类分散过程联合产生的过程3、湖泊、水库的环境水文特征(熟悉)第22页/共104页234、河口与近海的基本环境水文及水动力特征(了解)二、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熟悉)1、调查范围2、调查时间:(1)丰水、平水、枯水(2)根据评价等级确定要求:表3-13(3)面源污染严重时(4)冰封期第23页/共104页24n n3.水文调查和测量n n(1)河流调查n n(2)感潮河口调查n n(3)湖泊水库调查4.污染塬调查(掌握)(1)点源调查调查原则:评价等级,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调查内容:污染源排放特点、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废水、污水处理情况等第24页/共104页25n n(2)非点源调查n n原则:搜集资料、一般不实测n n调查内容:工业类非点源、其他非点源(农业)n n5、选择水质调查因子n n(1)常规水质因子n n(2)特殊水质因子n n(3)其他因子n n6、河流水质采样第25页/共104页26n n7、河口水质采样 n n8、湖泊水库水质采样n n三、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n n1、评价方法n n单项水质指数法(熟悉)n n(1)一般水质因子(浓度增加水质变差)n n Sij=Cij/Csin n(2)特殊因子第26页/共104页27n nDO溶解氧当DOjDos当DO72.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极值法,均值法,内梅罗法第27页/共104页28第四节环境噪声现状调查评价第四节环境噪声现状调查评价n n一、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掌握)1、A声级LA A和最大A声级LA Amax 2、等效连续A声级LA Aeq q 3、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二、环境噪声现状测量要求(掌握)1、测量量2、测量时段:正常工况,昼间、夜间3、测量记录内容第28页/共104页29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掌握)1、在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2、就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功能区的划分来评价3、用表格和图来表达清楚四、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熟悉)1、工矿企业、生活区(网格法)2、公路、铁路(线路型)第29页/共104页30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掌握)生态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自然环境调查2、生态系统调查:系统类型、评价因子3、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4、区域敏感目标5、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主要生态问题第30页/共104页31二、陆生植被、生物量调查和评价方法(熟悉)1、样方调查:样地大小草本样地:1m2以上,灌木林:10m2以上,乔木林100m2以上物种的重要值:(1)密度(2)优势度(3)频度(4)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第31页/共104页32三、水生生态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1、水生生态环境调查:一般应包括水质、水温、水文、的水生生物群落,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重要水生生物及渔业资源等。水生生态调查一般包括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鱼类资源,有时还有水生植物等第32页/共104页33四、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导则非污染生态3.4.9五、掌握生态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生态环境敏感目标:P103敏感目标的识别:P104六、了解3S技术在生态调查中的应用P81,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第33页/共104页34七、熟悉植被类型八、熟悉土地利用类型九、了解生态评价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评价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7.3.2十、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第34页/共104页35第六章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n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1、物理过程n紊动扩散n移流n离散n2、化学过程n3、生物过程第35页/共104页36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第二节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一、预测方法概述一、预测方法概述1、预测方法简介、预测方法简介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专业判断法第36页/共104页37n2.水质预测因子的筛选n n3、预测条件的确定n n二、河流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方法第37页/共104页38n1、河流稀释混合模式n C p Q p+Ch Qhn C=Q p+Qhn式中:Ch、Cp 河水、污水的浓度,mg/LnQh、Qp河水、污水的流量,m3/S,n2、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第38页/共104页39 n3、1、Streeter-Phelps模型(BOD-DO模型)n假定条件:一维、稳态、完全混合n v dL/dx=-k1L(1)n V=-k1L+k2(Cs-C)(2)dXdC第39页/共104页40n式中:V河段平均流速,L 距起端X处的BOD浓度nC距起端X处的做浓度,K1、K2BOD的耗氧和大气复氧系数CS河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n当取边界条件L=L0,C=Co时,可得解析解n 令 dC=0,可求出该河段中最低溶解氧浓度值及其位置n(临界浓度Cc、临界距离Xc)第40页/共104页41积分得 C=Co exp(-K1X/86400V)式中:Co=CpQp+ChQWh/Qp+Qhn n4、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式n n要求的基础资料和参数n n三、湖泊(水库)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n n1、湖泊水库水质箱模式n n2、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预测模型(了解)n n要求的基础资料和参数n n四、河口海湾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了解)第41页/共104页42第三节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的应用第三节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的应用n n河流水质模型的选择n n大多数:一维稳态模型,大中型河流废水排放:二维模型n n常用河流水质模式的选择:表6-1第42页/共104页43第四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第四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n n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要求n n一、环境影响的概念n n拟建项目 (影响)环境n n拟建项目=活动1,活动2,.活动mn n环境=要素1,要素2要素nn n(影响)ij=活动i对(要素)j的影响n n对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防止,减轻,消除,补偿)第43页/共104页44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1.环境影响的分类n n有利不利n n直接间接n n短期长期n n可拟不可拟2.环境要素的分类自然环境要素社会要素第44页/共104页453.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影响的程度五级:极端不利,非常不利,中度不利,轻度不利,微弱不利三级:重大,轻度,很小4.活动:四个阶段建设前期,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三、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三、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1.1.项目特性项目特性项目特性项目特性 ;2.;2.当地环境特性和环保要求当地环境特性和环保要求当地环境特性和环保要求当地环境特性和环保要求3.3.环境敏感区和保护目标环境敏感区和保护目标环境敏感区和保护目标环境敏感区和保护目标4.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5.;5.重要环境要素的识别重要环境要素的识别重要环境要素的识别重要环境要素的识别第45页/共104页46四、环境影响的初步识别(熟悉)四、环境影响的初步识别(熟悉)1.划入划入”重大影响重大影响”的项目的项目2.划入轻度影响的项目3.划入影响很小的项目4.环境敏感区(1)特殊保护地区(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3)社会关注区第46页/共104页47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熟悉)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熟悉)n n一、清单法(核查法)一、清单法(核查法)可能受影响的环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境因子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有利影响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森林森林陆生野生动物陆生野生动物地表水地表水土壤土壤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第47页/共104页48二、矩阵法二、矩阵法 活动活动要素要素施工施工废水废水排放排放废气废气排放排放噪声噪声固废固废移民移民绿化绿化运输运输地表水地表水-1-1-2-2+1+1地下水地下水-1-1-1-1+2+2空气空气-2-2-2-2+2+2-1-1水生生水生生态态-2-2+1+1陆生生陆生生态态-2-2-2-2-1-1+2+2农业农业-1-1-1-1-1-1-1-1-1-1+2+2-1-1经济经济-1-1-1-1-1-1+2+2+2+2健康健康-1-1-2-2-2-2-1-1+2+2-1-1第48页/共104页49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掌握)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掌握)n n要素=因子1+因子2.+因子nn n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n n等标排放量Pi(m3/h)n n Pi=Qi/C0i109n n Qii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n n C0ii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n n二、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n n1.常规水质参数:GB3838-2002第49页/共104页502.特殊水质参数特殊水质参数(行业行业)n n3.其他方面的参数n n水生生物n n底质n n河流水体n nISE=Cpi Qpi/(Csi-Chi)Qhi第50页/共104页51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n n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n n一、确定预测因子n n二、预测范围及计算点ZYX0,0第51页/共104页52三、污染源计算清单三、污染源计算清单n n点源源强计算清单点源源强计算清单序号序号X XY YH0H0H HR R出口出口速度速度K KC1C1C2C2C3C31 12 2n n第52页/共104页53四、气象条件计算清单四、气象条件计算清单序号序号年年月月日日时时风向风向/度度风速风速总云量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量第53页/共104页54五、地形数据清单五、地形数据清单n n六、设定预测情景六、设定预测情景序号序号预测内容预测内容污染源类别污染源类别预测因子预测因子计算点计算点气象条件气象条件1 12 2n n第54页/共104页55七、选择预测模式七、选择预测模式n n八、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n n九、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第55页/共104页56第二节大气预测模式与条件第二节大气预测模式与条件n n一、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n n1.下风向地面任意一点的(X,Y)浓度n n2.污染源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公式n nC(X,0,0X,0,0)=Q QU yzexp(-He22z2)第56页/共104页57Q-Q-源强源强,mg/s,mg/sU-U-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m/sHe-He-排气筒有效高度排气筒有效高度 He=H+HHe=H+Hy-横向扩散参数z-铅直扩散参数第57页/共104页58第58页/共104页59第七章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n n第一节概述n n第二节评价基础知识n n一、噪声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n n声源-介质-接收器n n二、噪声级n n分贝 (dB)N=10lgA1 1/A0 0n n噪声级的相加第59页/共104页60n n1、公式法n n L1+2 1+2=10lg(10LI/10LI/10+10L2/10L2/10)n n L总总=Lp+10lgNn n(例1)L1=80dB L2=80dB L1+21+2=80+10lg2=83(dB)2.查表法(例2)L1=100dB L2=98dB L1+21+2=100+2.1=102(dB)第60页/共104页61第三节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第三节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n n一、点声源n n r r1 1r2L=20lg(r1/r2)L=10lg(1/4r2)第61页/共104页62二、线声源衰减二、线声源衰减n n衰减公式:L=10lg(1/2r l)L=10lg(r1/r2)r1r2第62页/共104页63第四节声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第四节声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n n一、声环境预测一、声环境预测n n1 1、预测方法、预测方法n n2 2、基本步骤、基本步骤n n3 3、绘等声级图、绘等声级图n n二、声环境评价二、声环境评价n n1 1、基本要求和方法、基本要求和方法n n2 2、工矿企业、工矿企业n n3 3、公路铁路(敏感目标、合理选线布局)、公路铁路(敏感目标、合理选线布局)n n4 4、飞机场、飞机场第63页/共104页64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n n1、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技术要求与基本方法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技术要求与基本方法n n预测方法: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景观生态学方法(定性),数学模型(定量)n n注意(1)生态整体性,切忌割裂作点或片段。(2)开放性系统n n(3)地域差异性,特殊性n n(4)动态变化第64页/共104页65n n(5)深入细致的工程分析:全部过程,工程活动的全过程n n(6)敏感性目标n n(7)依法评价与科学评价n n(8)一般评价与特殊性问题:重视间接影响、潜在影响、区域性影响、综合性影响n n2、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与方法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与方法第65页/共104页66n n评价指标:n n(1)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n n(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n n(3)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n n(4)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n n(5)以经济价值损益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n n(6)社会文化评估基准第66页/共104页67n n评价方法:n n(1)类比法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工程方面,生态环境方面选择可重点类比的调查内容(不一定全面)类比调查方法:资料调查、实地监测或调查、景观生态调查、3S技术、公众参与调查类比调查分析:统计性分析、单因子类比综合性类比、替代方案类比分析第67页/共104页683、熟悉生物量变化的、熟悉生物量变化的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n n(1)生物量的概念: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一年)生存着的活有机体的数量(干物质)。n n(2)生物量实测n n样地调查收割法:样地面积:森林1000m2,疏林及灌木林500m2,草本群落100m2第68页/共104页694、了解土壤侵蚀评价方法、了解土壤侵蚀评价方法n n(1)侵蚀模数预测方法n n已有资料调查法n n现场调查法n n水文手册查算法n n水土流失方程 A=RKLSCP(2)水土流失评价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第69页/共104页70n n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强度分级n n风蚀强度分级n n5、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n n流域污染源调查n n营养物质负荷法预测富营养化n n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 总磷与叶绿素a和透明度之间关系第70页/共104页716、了解景观美学指标与方法、了解景观美学指标与方法n n(1)景观敏感度指标:视角或相对坡度n n相对距离、视见频率、醒目程度n n(2)景观美学评价:客观、主观n n(3)景观影响评价n n(4)景观保护措施第71页/共104页72第九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n n一、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n n按照来源分:n n1、城市固体废物n n2、工业固体废物n n3、农业固体废物n n按照特性分: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第72页/共104页73二、二、了解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了解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n n(一)进入环境方式n n1、进入大气环境:自身分解产生有害废气、焚烧产生废气n n2、进入水环境:直接倾倒、间接:n n自身分解和淋溶,渗滤液,n n3、进入土壤环境:有害组分污染土壤,毒害微生物,占用土地第73页/共104页74(二)污染物迁移转化(二)污染物迁移转化n n1、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的土壤,危害人体健康n n2、填埋场渗滤液中污染物:n n(1)渗滤液实际渗流速度n n(2)污染物迁移速度第74页/共104页75三、掌握焚烧、填埋处置固体废物产生的主三、掌握焚烧、填埋处置固体废物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环境影响n n(一)垃圾填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一)垃圾填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一)垃圾填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一)垃圾填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n n1 1、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n n(1 1)渗滤液)渗滤液)渗滤液)渗滤液n n年轻和年老的填埋场的特点年轻和年老的填埋场的特点年轻和年老的填埋场的特点年轻和年老的填埋场的特点n n(2 2)释放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和)释放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和)释放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和)释放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和CO2CO2n n2 2、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n n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气体排放对大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气体排放对大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气体排放对大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爆炸对安全的威胁,景观气的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爆炸对安全的威胁,景观气的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爆炸对安全的威胁,景观气的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爆炸对安全的威胁,景观影响、地质环境影响、传播疾病、地表径流污染影响、地质环境影响、传播疾病、地表径流污染影响、地质环境影响、传播疾病、地表径流污染影响、地质环境影响、传播疾病、地表径流污染第75页/共104页76(二)固体废物焚烧的环境影响(二)固体废物焚烧的环境影响n n1 1、焚烧处置技术的特点、焚烧处置技术的特点、焚烧处置技术的特点、焚烧处置技术的特点n n2 2、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n n(1 1)粒状污染物:不可燃物、无机盐、碳粒与煤)粒状污染物:不可燃物、无机盐、碳粒与煤)粒状污染物:不可燃物、无机盐、碳粒与煤)粒状污染物:不可燃物、无机盐、碳粒与煤烟烟烟烟n n(2 2)酸性气体:)酸性气体:)酸性气体:)酸性气体:SOSO2 2、HClHCl、HFHFn n(3 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氮氧化物n n(4 4)重金属)重金属)重金属)重金属n n(5 5)有机氯化物:二恶英类)有机氯化物:二恶英类)有机氯化物:二恶英类)有机氯化物:二恶英类n n3 3、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n n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第76页/共104页77第十一章清洁生产第十一章清洁生产 n n一、基本要求n n清洁生产促进法定义n n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生 产 过 程 原材料能源废弃物产品排放技术工艺 设备 过程控制 管理 员工回用第77页/共104页78第二节清洁生产评述第二节清洁生产评述n n清洁生产指标分为三级n n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n n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n n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第78页/共104页79第三节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体系第三节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体系n n一、指标体系选取原则n n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设计原材料生产销售 报废第79页/共104页802.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n n3.3.容易量化容易量化n n4.4.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二、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二、清洁生产分析指标1.1.清洁生产与装备要求清洁生产与装备要求2.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用水用水,能耗能耗,物耗物耗,原辅材料原辅材料3.3.产品指标产品指标4.4.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5.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6.环境管理要求环境管理要求第80页/共104页81第四节第四节 清洁生产分析方法和程序清洁生产分析方法和程序n n一、清洁生产分析方法n n(1)指标对比法n n(2)分值评定法n n二、清洁生产分析程序n n收集行业标准,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n n预测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n n对比n n结论n n提出改进方案建议第81页/共104页82三、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编写要求三、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编写要求1.原则n n大型工业项目:专章n n中小型:专节n n指标选取,指标数值的确定n n真实客观,结论建议2.内容n n指标介绍n n指标描述n n评价结论n n清洁生产方案建议第82页/共104页83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n n第一节第一节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述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述n n一、工业废水处理方法n n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n n二、废水处理系统n n一级、二级、三级n n三、废水预处理n n1.均和调节:均量池、均质池、均化池、事故池第83页/共104页84n n2 2、格栅、格栅n n3 3、沉沙池、沉沙池n n4 4、隔油、隔油四、废水的一级处理四、废水的一级处理1 1、沉淀、沉淀 2 2、中和、中和 3 3、化学沉淀、化学沉淀 4 4、浮选法、浮选法n n五、废水的二级处理五、废水的二级处理n n1 1、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n n2 2、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生物膜法:生物转盘n n3 3、厌氧生物处理:普通厌氧消化,厌氧接触法、厌氧生物处理:普通厌氧消化,厌氧接触法、n n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UASB)4 4、出水消毒、出水消毒第84页/共104页85n n六、废水的三级处理六、废水的三级处理n n1、悬浮物的去除、悬浮物的去除n n2、除磷、除磷n n3、脱氮、脱氮n n七、污泥的处理与处置七、污泥的处理与处置n n1、污泥的特性、污泥的特性n n2、处理的基本过程:浓缩、稳定、调节、处理的基本过程:浓缩、稳定、调节、脱水、压缩脱水、压缩n n3、污泥的处置和利用、污泥的处置和利用n n填埋、焚烧;非农业土壤中施肥填埋、焚烧;非农业土壤中施肥第85页/共104页86第二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n n一、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一、二氧化硫控制技术n n1、燃烧前燃料脱硫:型煤固硫、燃烧前燃料脱硫:型煤固硫n n2、燃烧脱硫:流化床燃烧、燃烧脱硫:流化床燃烧n n3、燃烧烟气脱硫:吸收剂、燃烧烟气脱硫:吸收剂n n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n n烟气脱氮(硝)烟气脱氮(硝)n n催化还原法(催化还原法(SCR)以氨作还原剂将)以氨作还原剂将NOx还原成还原成N2 2和水和水第86页/共104页87n n三、烟(粉)尘控制技术三、烟(粉)尘控制技术n n1、改进燃烧技术、改进燃烧技术n n2、除尘技术:重力除尘、惯性力、离心力、除尘技术:重力除尘、惯性力、离心力、洗涤、过滤、电除尘、声波除尘洗涤、过滤、电除尘、声波除尘n n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99%以上以上n n电除尘器:高于电除尘器:高于99%第87页/共104页88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n n一、一般原则一、一般原则n n二、基本方法:规划、声源、传播途径二、基本方法:规划、声源、传播途径n n三、技术措施三、技术措施n n减振、隔声;安装消声器;屏蔽减振、隔声;安装消声器;屏蔽-声屏障声屏障n n四、典型的工程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四、典型的工程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n n 1、工业噪声n n 2、交通噪声n n 3、机场噪声第88页/共104页89第四节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n n一、主要原则n n二、处置常用方法n n1、预处理n n2、堆肥处理n n3、卫生填埋n n4、一般物化处理n n5、安全填埋n n6、焚烧处理 7、热解法第89页/共104页90n n三、固体废物常用处理与处置技术n n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n n n第五节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n n一、基本要求n n二、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n n遵守的原则第90页/共104页91n n三、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n n1、合理选址选线n n2、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n n3、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n n4、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n n四、生态环境监理第91页/共104页92n n五、生态监测n n六、绿化方案n n七、生态补偿与建设n n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n n生态建设n n第六节第六节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n n一、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n n二、水土流失预防;25度n n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治理第92页/共104页93第七节环境风险分析与防范第七节环境风险分析与防范n n一、环境风险的概念;突发性事故对环境一、环境风险的概念;突发性事故对环境(健康)的危害程度(健康)的危害程度n n二、风险识别;分析风险的部位和类型二、风险识别;分析风险的部位和类型n n类型:火灾、爆炸和泄漏类型:火灾、爆炸和泄漏n n识别的内容;生产设施,物质危险性,过识别的内容;生产设施,物质危险性,过程潜在危险性程潜在危险性n n三、源项分析: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三、源项分析: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危险性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危险性物质泄漏量物质泄漏量n n四、环境风险的防范与减缓四、环境风险的防范与减缓n n五、事故应急预案五、事故应急预案n n 第93页/共104页94第八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n n大气:SO2、烟尘、工业粉尘n n水:COD、NH3-Nn n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n n特征污染物n n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满足:n n符合达标排放要求n n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要求n n技术上可行第94页/共104页95试题类型试题类型一、单项选择n n例1: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A.处1-5万元罚款 B.处2-10万元罚款C.处5-20万元罚款 died处10-50万元罚款第95页/共104页96n n例2n n自然植被现场样方调查中,草本样地、灌木林样地、乔木林样地的大小至少应分别为A.1平方米、5平方米、10平方米B.1平方米、10平方米、50平方米C.1平方米、10平方米、100平方米D.5平方米、50平方米、100平方米第96页/共104页97n n例3.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到2010年,应淘汰的火力发电机组的功率为A.30MW以下B.50MW以下C.100MW以下D.150MW以下第97页/共104页98n n例4.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电炉流程低于A.0.2t标煤B.0.4t标煤C.0.7 t标煤D 1.0t标煤第98页/共104页99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n n例5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属于敏感保护目标的有A.风景名胜区B.耕地C.坡荒地D.海岸防护林第99页/共104页100例6.以下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的有A.医院临床废物B.生活垃圾C.废矿物油D.废日光灯管第100页/共104页101例7.以下能源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有A.风能B.太阳能C.石油D.天然气第101页/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