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知觉心理学学习.pptx

    • 资源ID:88401417       资源大小:2.30M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知觉心理学学习.pptx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知觉(perception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只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第1页/共118页第2页/共118页第3页/共118页(一)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1 1、直接知觉以Gibson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但是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自下而上加工第4页/共118页2 2、间接知觉以GregoryGregory为代表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总地来说,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第5页/共118页3 3、直接知觉实验视崖实验 证明知觉直接性的实验中,最关键的实验设计要点,就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如果在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实验结果和未排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须已往经验的支持。这样,直接知觉论才能得到支持。以此思路为指导,有些研究者曾试图使用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者某些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缺陷无法习得某一方面经验的特殊人群作为被试,以期消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第6页/共118页吉布森与沃克被试:6 6个月到14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为了排除后天经验的作用)视涯仪自变量:视崖的深浅,它有两个水平,一为”视崖”,另一为”浅滩”;因变量:婴儿爬向视崖边缘的行为,也有两个水平,爬或者不爬(也记录每次“犹豫”的时间)。对于小动物来说,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明显的防御行为或是全身肌肉紧张等。结果2/32/3的婴儿感觉到了视涯的深度,说明深度知觉不受后天经验的影响第7页/共118页第8页/共118页评价:吉布森和沃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深度知觉的确具有先天性。但是,要完全证明知觉纯粹直接性、先天性的实验看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同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我们不可能从知觉中完全剥离经验的成分第9页/共118页4 4、间接知觉实验 间接知觉论并不完全否认直接知觉的存在,只是在肯定刺激信息基础上,更强调经验信息,即当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互相协调时,它们共同作用,形成知觉;当互相矛盾时,经验信息往往会压倒刺激信息,在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协调时,很难辨别两种信息是否真的在共同起作用,所以间接知觉论的基本验证方案往往是创造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矛盾的情境,来分离只有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只有经验信息参与时的两种不同知觉。为此,研究者设计了不可能图形、特殊的三维图形和错觉图。第10页/共118页(1 1)不可能图形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impossible impossible figurefigure)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它可以分离经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时的两种不同的知觉结果。第11页/共118页第12页/共118页第13页/共118页第14页/共118页(2 2)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是哈德森(HudsonHudson,19601960)设计的,它表明深度线索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测验中各个图片的感知。第15页/共118页从内容上来说,测验中这7幅图的每幅图画都可以包括7个组成部分中的若干个:一只羚羊、一只大象、一个人、一棵树、一条路、几座小山和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见图7-2。第16页/共118页第17页/共118页第18页/共118页(3 3)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perceptual constancy)知觉的恒常性指当距离、缩影比、照明改变的时候,虽然网膜影像已在一定程度发生改变,但人们对物体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知觉仍相对稳定。由于在纯刺激作用下,我们总是只对网膜影像反应,不可能产生知觉恒常,所以我们将其解释成经验的作用。第19页/共118页(二)意识和知觉盲视第20页/共118页第21页/共118页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一)图形背景知觉(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四)影响形状知觉的因素(五)知觉定势第22页/共118页(一)图形背景知觉 丹麦心理学家RubinRubin指出,图形(figurefigure)是指独立的、具有明确形状的部分;视野中的其余部分称为背景(groundground)。是由什么因素决定视野中的哪些部分被知觉为图形,哪些部分被知觉为背景呢?RubinRubin认为:如果有两个同质的、但颜色不同的部分,其中一个部分面积较大,并且包含着另外一个部分,那么较小的、被包围的部分被看作图形的概率极大。第23页/共118页Figure-ground discrimination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perception(1)Figure(right):Examplesforfigure-groundsegregationbasedondifferencesina)Luminance;b)Colour;c)Orientationoflineelements;d)Presentationtime(here,thepointswithintherectanglewerepresentedwithatimedelayrelativetothepointsofthesurround-thelinesoutliningtherectanglewerenotshown).第24页/共118页1 1、图形背景之间的知觉差异Rubin提出如下3点图形和背景之间的主要差异图形具有“事物”的特性,图形形状的边界形成轮廓;相反,背景具有“物质”的特性,相对来说没有形状。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距离较近,并且在背景的前面;而背景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图形的后面连续伸展。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印象更为深刻、更明显和更好记忆,而且,图形一般表现为有意义的形状,而背景的形状不一定有任何意义。第25页/共118页2 2、图形背景和知觉组织 Von Senden Von Senden通过研究一位先天性白内障成人患者手术后的知觉特点,提供了形成图形背景分离的基本组织倾向的例证。视力刚刚达到正常时,患者还不能区分和认识不同图形,但表现出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能力。这意味着对于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不需要学习的,不依赖过去经验。即使是只具有较少的视觉经验的低等动物以及某些种系的昆虫也能从背景中辨别出图形。因此,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过程中基本的和基础的环节。第26页/共118页(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他们感知为个别独立的部分,而总是把他们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组织性。格式塔学派对知觉的组织性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并不是对象个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原则。第27页/共118页Max Wertheimer Kurt Koffka Wolfgang Khler 第28页/共118页1 1、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1 1)接近性在空间上、时间上比较接近的成分容易组织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第29页/共118页(2 2)相似性 在物理特性方面相似的成分容易组织在一起形成整体 第30页/共118页(3 3)连续性 以相等方向,如沿着一条直线或简单的曲线排列的成分,一般被知觉为整体。第31页/共118页(4 4)共同性 根据共同性原则,以相同方向运动的成分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在相似性基础上的组织过程,是其在运动成分上的应用。第32页/共118页(5)对称性平衡的、对称的图形与非对称图形相比,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第33页/共118页(6 6)封闭性 封闭和完整的图形易于被知觉为整体。我们对自己十分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仍然会将它知觉为一个整体。第34页/共118页2 2、组织作用的测量第35页/共118页(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拓扑学(topologytopology)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这种不变性质和关系就称为拓扑性质。所谓拓扑性质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第36页/共118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 1)1818世纪在哥尼斯堡城(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普莱格尔河上有7 7座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岸连结,如图1 1所示。城中的居民经常沿河过桥散步,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7 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七桥问题,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第37页/共118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2 2)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人们始终没有能找到答案,最后问题提到了大数学家欧拉那里。欧拉以深邃的洞察力很快证明了这样的走法不存在。欧拉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既然陆地是桥梁的连接地点,不妨把图中被河隔开的陆地看成A A、B B、C C、D4D4个点,7 7座桥表示成7 7条连接这4 4个点的线。第38页/共118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3 3)于是“七桥问题”就等价于图中所画图形的一笔画问题了。欧拉注意到,每个点如果有进去的边就必须有出来的边,从而每个点连接的边数必须有偶数个才能完成一笔画。图3 3的每个点都连接着奇数条边,因此不可能一笔画出,这就说明不存在一次走遍7 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的走法。第39页/共118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4 4)前面讲的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这些就是拓扑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简单地说,拓扑就是研究有形的物体在连续变换下,怎样还能保持性质不变。第40页/共118页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5 5)在拓扑学里不讨论两个图形全等的概念,但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比如,尽管圆和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同,在拓扑变换下,它们都是等价图形。换句话讲,就是从拓扑学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在一个球面上任选一些点用不相交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球面就被这些线分成许多块。在拓扑变换下,点、线、块的数目仍和原来的数目一样,这就是拓扑等价。一般地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他的变换就是拓扑变幻,就存在拓扑等价。第41页/共118页第42页/共118页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2 2)陈霖教授是我国很早提出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的科学家,他认为人类视知觉过程是从大范围拓扑性质开始的。而在国际知觉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分析理论却认为,知觉过程是由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首先知觉的是“线段朝向”等图形简单部分及其局部几何特征。观点尖锐对立的双方均以蜜蜂作为研究对象。第43页/共118页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3 3)陈霖等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创造性地指出,如果拓扑性质的确是视知觉的基本单元,在生物进化链中,分辨拓扑性质的能力应当是各种生物视觉系统具有的共同功能;因此蜜蜂的简单视觉系统尽管不能分辨简单几何图形,却应当能够分辨大范围拓扑性质。这一推论对拓扑知觉理论提出了超越常识的挑战。结果,他们进行的系统实验强有力地证实了这个推论。更有意思的是,实验表明,蜜蜂几乎不需要训练就能够分辨拓扑性质,其分辨能力带有一定的先天性。第44页/共118页1 1、视觉系统对拓扑差异的敏感性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每幅图中心的黑点,每幅图呈现5ms5ms,然后呈现空白屏幕作为掩蔽刺激,干扰视觉系统对刺激图形的知觉。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刚才呈现的两幅图是否相同。第45页/共118页2 2、封闭性和图形结构的优势效应(1 1)第46页/共118页2 2、封闭性和图形结构的优势效应(2 2)第47页/共118页3 3、连通性和内容关系效应第48页/共118页4 4、拓扑不变性质和似动现象运动竞争技术abc第49页/共118页第50页/共118页(四)影响形状知觉的因素1 1、掩蔽(maskingmasking)只要刺激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那么刺激之间就会互相干扰或掩蔽对方的知觉。在视觉掩蔽中,对目标刺激物的知觉会受到同时或时间上接近的掩蔽刺激的影响而变得模糊。根据掩蔽刺激呈现的时间不同,可将之分为前项掩蔽和后项掩蔽。第51页/共118页第52页/共118页Fear perception:Ca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wareness measures be dissociated?(1)Figure.Backwardmaskingparadigm.Fearful,happy,orneutraltargetfaceswereshownfor17,25,33,or41msandwereimmediatelyfollowedbyaneutralfacemaskthatwasshownsuchthatthetargetplusthemasklasted100ms.Subjectswerefirstaskedwhetherfearappearedatanytimeinthedisplay.Theywerethenaskedtoratetheconfidenceoftheirinitialresponsebyusinga1-to-6scale(fromlowtohighconfidence).第53页/共118页Fear perception:Ca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wareness measures be dissociated?(2)Ourfindingsdemonstratedthatwhentheperceptionofminimallyvisiblestimuliisassessedbyemployingarelativelylargenumberoftrials,subjectsreliablyexhibitobjectivesensitivityforfearful-facetargetsshownasbrieflyas17ms.Reliablesubjectivesensitivityisalsoobtainedfor33-mstargetsand,forsomesubjects,evenfor17-mstargets.Ourparadigmrevealedapotentialdissociationoffearperceptionaccordingtoobjectiveandsubjectivecriteria.BycharacterizingperceptionviaROCanalyses,weshowedthatsuchd i s s o c i a t i o n c a n b e a s s e s s e d f o r e a c h individualparticipant.Thedeterminationofadissociationzoneoffersthepossibilityofinvestigatingthephysiologicalcorrelates(e.g.,fMRIresponses)ofsuchparameterrange,whichmayoffernewinsightsintotheneuralbasesofawareandunawareperception.第54页/共118页2 2、后效(aftereffectsaftereffects)(1 1)图形后效(figural aftereffectsfigural aftereffects)图形后效是指注视一个图形一段时间后,对随后感知别的图形的影响第55页/共118页当被试注视I I图X X点4040秒,再注视T T图的X X点,这时T T图左侧的两个图形似乎被I I图左侧那一个图形向上下两个方向推开;而T T图右侧的两个图形似乎被I I图右侧那两个图形向内挤压到一起。第56页/共118页(2 2)形状后效吉布森效应 又叫弯曲后效,是指由于图形的方向而导致的图形形状的变化。让被试戴上特殊的棱镜眼镜,这种眼睛可以进入的光线发生位移,从而把垂直线段看成弯曲的线段。在注视弯曲线段的过程中,线段的弯曲度逐渐消失,即由棱镜眼镜产生的“弯曲”逐渐变得越来越直。摘下眼镜后,会出现因戴上棱镜眼睛而产生的后效,即把直线看做向棱镜眼镜产生的弯曲相反的方向弯曲。第57页/共118页形状后效第58页/共118页(3 3)关联后效McCollough Effect 第59页/共118页(五)知觉定势第60页/共118页定势和自上而下加工第61页/共118页第62页/共118页第63页/共118页天使还是魔鬼?第64页/共118页第65页/共118页第66页/共118页第67页/共118页三张脸第68页/共118页三、运动知觉(一)诱导运动 假若视野中有两种刺激,一个运动,一个静止,但人们未必能肯定辨别哪个在运动,哪个是静止的。当浮云遮月时,即使我们知道移动的是浮云,静止的是月亮,但总觉得是月亮在浮云之后迅速移动。这种由某一物体的运动而引起另一静止物体的运动知觉叫诱动。第69页/共118页第70页/共118页(二)似动现象(P248)动景运动第71页/共118页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按照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例如,实验中,在不同位置上的A A、B B两条直线,如果以适当的时间间隔(0.060.06秒)依次先后呈现,便会看到A A向B B运动;当间隔时间过短(低于0.030.03毫秒)看到的是A A、B B两线同时出现;时间间隔过长(长于1 1秒)看到的是A A、B B两线先后出现。实际上并没有动的刺激物,在适当条件下却感知到它在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称为PHIPHI运动。第72页/共118页第73页/共118页(三)自主运动 在一间黑屋子里,你站在屋子的一头,在另一头安排一个亮点(如烟灰缸里一只点燃的香烟,或一只不透光的盒子里放一只电灯,再罩上一个盒子,在盒子壁上戳一个小孔),注视这个光点几分钟,这时光点会古怪地动荡起来。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仰望天空的某一亮点几分钟,这些亮点也会游动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自主运动。第74页/共118页(四)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当你坐在一列火车里盯着外面移动的景物看很长时间后,如果火车停止了,那么你会觉得此时外部静止的景物在向前运动,而列车却在慢慢向后运动,就是运动后效。第75页/共118页 瀑布效应也是运动后效的一个典型例子,即在注视向下流动的瀑布一定时间之后,如果再观察周围静止的景物,看起来周围的景物好像都在向上运动。第76页/共118页四、单眼和双眼视觉(一)立体知觉的单眼线索1 1、插入/遮挡第77页/共118页2 2、空气透视3 3、阴影4 4、线条透视 指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上的几何投影。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近处对视网膜形成的视角大,看起来就大些,远处物体的视角小,看起来就小,因此向远方伸展的两根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第78页/共118页第79页/共118页5 5、结构级差(纹理梯度)是指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的变化。在任何平面上,随着距离的增加,都会产生远处密集和近处稀疏的结构密度级差,这种结构密度级差是距离知觉的一个线索。第80页/共118页6 6、相对大小7 7、熟悉大小8 8、运动视差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物体相对运动时(包括观察者移动自己的头部,或观察者随着运动的物体而移动),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一般说,近处物体看起来移动的速度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速度较慢,方向相同,这就是运动视差第81页/共118页第82页/共118页9 9、调节指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眼睛的睫状肌(或毛状肌)可以对水晶体进行调节,以保证网膜视象的清晰。看远物时水晶体较扁平,看近物时较凸起。这样,眼睛肌肉紧张度的变化所传递给大脑的信号就成为估计物体间距离的线索之一。但是眼睛的调节对深度知觉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一般,这种线索所提供的信息只限于距眼球2 2米范围内才是有效的。第83页/共118页(二)双眼线索(binocular cuesbinocular cues)1 1、辐合(convergenceconvergence)辐合是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由于双眼视轴会聚程序受眼外肌的控制,因此,在观察近处和远处物体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够提供深度或距离知觉的线索。看近处物体时,双眼视轴趋于集中;看远处物体时,双眼视轴趋于分散;当物体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双眼视轴接近平行,因此辐合也只是在一定距离内起作用。第84页/共118页第85页/共118页第86页/共118页2 2、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binocular disparity)由于人的两眼相距6565毫米,所以我们用双眼看东西时,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视象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左边多些,右眼看到右边多些。两只眼睛视网膜象的差异就称为双眼视差。第87页/共118页(三)深度线索的交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of cues to space)第88页/共118页1、线索综合(cue summation)2、线索优势(cue dominance)3、线索分离(cue dissociation)4、线索互补(cue complementation)5、线索平均(cue averaging)6、线索再解释(cue reinterpretation)第89页/共118页第90页/共118页五、恒常性和错觉(一)知觉恒常性1 1、明度恒常性2 2、大小恒常性3 3、形状恒常性第91页/共118页4、知觉恒常性的计算(1)布伦斯维克比率 我们在知觉物体时存在着恒常性,即不完全依赖于视角规律来判断物体的大小,但是常常我们的知觉大小与物体的物理大小也不尽一致。例如,观察者在5m5m处观察一个身高1.8m1.8m的人,如果按视角计算,观察者看到的人只有1.8/51.8/5(m m),即0.36m0.36m,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不会这样来知觉的,我们很有可能把他知觉为1.76m1.76m,也可能把他知觉为1.84m1.84m。第92页/共118页 布伦斯维克提出了一个测量恒常性程度的公式,即布伦斯维克比率(Brunswik ratioBrunswik ratio,简称BRBR):第93页/共118页 当知觉到的大小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很接近时,布伦斯维克比率趋于1 1,这表示趋于完全恒常性;当知觉到的大小与按视角计算的大小很接近时,则表示基本上没有恒常性。第94页/共118页(2 2)邵勒斯比率 邵勒斯提出的计算恒常性系数的公式与布伦斯维克的公式基本相同,只是取了R R、S S、A A三个数的对数:第95页/共118页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研究大小、形状、颜色及亮度等知觉的恒常性,但是在大小、形状知觉中更常用布伦斯维克比率 在亮度知觉中则常用邵勒斯比率。这是因为物理亮度与知觉亮度成一定的对数关系。第96页/共118页(二)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的知觉 第97页/共118页1 1、月亮错觉 是指月亮在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亮在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即直径保持不变),此时月亮和地球的距离也是相等。第98页/共118页理论解释(1 1)注视角假设 BoringBoring和SuzukiSuzuki提出,观察到月亮大小受到此时眼睛和头形成的相对角度的影响。根据注视角假设,月亮错觉是由于伴随月亮升起角度的变化而导致的头和眼睛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的。第99页/共118页(2 2)显见距离假设(大小距离不变假设)如果网膜象的大小保持恒定,感知到的空间距离的增加相应地产生知觉大小的增加,即对物体大小的判断依赖于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第100页/共118页(3 3)相对大小的假设(RestleRestle提出)他认为我们感知到物体的大小,不仅依赖于物体在视网膜上视象的大小,而且依赖于当时所处的视觉环境。物体相对所处的环境范围越小,物体看起来就越大。因此,如果根据月亮所处的环境来看,地平线的月亮看起来比较大,因为此时月亮所处的空间相对较小。而当月亮再天顶时看起来较小,因为此时月亮处在较广阔和空旷的天空。第101页/共118页2 2、其他错觉(1 1)缪勒莱耶尔错觉第102页/共118页(2)垂直-水平错觉第103页/共118页(3 3)潘佐错觉(倒V V)第104页/共118页(4 4)对比错觉第105页/共118页(5 5)爱因斯坦错觉第106页/共118页(6)佐尔纳错觉第107页/共118页第108页/共118页这些水平线这些水平线都是都是平平行的行的吗吗?或是彼此之?或是彼此之间间是有角度的呢?是有角度的呢?第109页/共118页第110页/共118页第111页/共118页3 3、错觉理论(1 1)眼动理论 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沿着图形的轮廓或者线条作出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错误。根据这种理论,垂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长一些。第112页/共118页(2 2)神经抑制理论 2020世纪606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了神经抑制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理论认为,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刺激的细胞的活动,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第113页/共118页侧抑制第114页/共118页生理学解释视网膜由许多小的光敏神经细胞组成。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激活单独一个细胞是不可能的,某个细胞的激活总会影响邻近的细胞。他们发现,刺激某个细胞得到较大反应时,再刺激它邻近细胞,反应会减弱。也就是说,周围的细胞抑制了它的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侧抑制”,它发生在视网膜上一种叫做侧细胞丛的结构上。第115页/共118页(3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第116页/共118页 常性误用理论把错觉与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在大小知觉的场合,当距离改变时,网膜投影的大小也相应发生改变,而知觉到的大小却相对不变,这是大小恒常性。当环境提供了深度线索,使平面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也就是使它们的显现距离发生变化时,而网膜的投影大小不变,人们由于错误地利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特性,就会“远处”的物体看得大些,而把“近处”的物体看得小些,因而出现大小错觉。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第117页/共11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18页/共118页

    注意事项

    本文(知觉心理学学习.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