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传染病学-伤--------寒1575.ppt
-
资源ID:88407389
资源大小:421.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医学专题—传染病学-伤--------寒1575.ppt
伤 寒 丽水市人民(rnmn)医院感染科王树民第一页,共三十三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出现(chxin)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第二页,共三十三页。病原体 l伤寒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普通培养基可培养,含胆汁的培养基更佳。l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但对一般消毒剂及热抵抗力不强。l伤寒杆菌有三种抗原临床意义较大(jiod),脂多糖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多糖毒力(Vi)抗原。l内毒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第三页,共三十三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li xn bn xu)l1.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分潜伏期、暂时、慢性带菌者(大于3月)。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容易成为慢性带菌者。l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染源排出带菌的粪、尿,污染水,食物及日常接触等等。l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l4.流行(lixng)特征:温带和热带多见,夏秋季节多见。儿童及青年多见。第四页,共三十三页。发病(f bng)(f bng)机制 l取决摄入细菌的数量、致病性及宿主的防御能力。l伤寒杆菌进入(jnr)消化道-小肠黏膜中被巨嗜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内繁殖-淋巴结(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入血(第一次菌血症)-肝、脾、胆囊、肾、骨髓大量繁殖-入血(第二次菌血症)出现临床症状-进入肠道和随尿液排除。第五页,共三十三页。l进入肠壁的伤寒杆菌可再次进入淋巴结使致敏的淋巴结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溃疡形成。l伤寒的病理特点为:全身单核-吞嗜系统的增生反应。以肠道淋巴结为主。第一周,肠道淋巴组织肿胀;第二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第三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第四周,溃疡愈合,但无疤痕。l肠道病变(bngbin)不与临床严重程度成正比。第六页,共三十三页。临床表现 l潜伏期长短与感染量以及机体的免疫(miny)状态有关7-14天l典型临床表现分四期初期第一周起病缓慢,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全身不适,食欲下降。发热,热度呈阶梯形上升。39-40度。腹部有压痛,部分患者肝脾肿大。第七页,共三十三页。临床表现极期第二至三周出现典型临床表现l发热:持续性,多为稽留高热(gor),少数可出现不规则发热。l神经系统表现:中毒性脑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重者可出现昏迷,谵妄等等。第八页,共三十三页。l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l玫瑰(mi gui)疹,病程第二周出现于全身的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10个以下,持续2-4天。l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右下腹可有轻压痛。便秘多见。l肝脾肿大。第九页,共三十三页。l3.缓解期l病程第四周,体温开始出现波动下降(xijing),食欲好转,腹胀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好转。存在并发肠出血、肠穿孔风险。l4.恢复期l第五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正常。第十页,共三十三页。临床(ln chun)(ln chun)类型l1.轻型体温38.0度左右,全身症状轻,病程短。l2.爆发型起病急剧,临床症状重,可并发肠麻痹,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机炎,中毒性肝炎,DIC等等。病死率高。l3.迁延型,病程大于一月,常合并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jbng)。l4.逍遥型病情轻,临床症状不明显,可并发肠出血或穿孔。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l1.小儿伤寒,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并发(bngf)支气管炎或肺炎。l2.老年伤寒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易出现虚脱,神经系统并发症,气管炎,心功能不全等。l3.复发与再燃区别为:l1.体温是否恢复正常;l2.临床症状轻重;l3.机理前者为病灶内未清除的细菌而后者为菌血症尚未完全控制。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并发症l1.肠出血病程2-3周诱因:随意起床活动、饮食纤维及固体较多、过量饮食、用力排便、治疗性灌肠。l2.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腹痛及休克症状,腹膜炎症状。l3.中毒性肝炎肝肿大,ALT升高,可出现黄疸。l4.中毒性心机炎。心率加快(jikui),心音减弱,血压偏低等,心电图:Q-T延长,T波改变。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并发症l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多发生第1周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及肾功能衰竭,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chnw)增加,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裂现象。与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有关,与伤寒病情轻重,红细胞G-6PD缺陷以及氯霉素应用无关。l6.其他如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脑膜炎等等。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实验(shyn)(shyn)检查l外周血象: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其消长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zhbio)。血小板稍下降或正常。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细菌(xjn)(xjn)培养l1.血培养第1-2周阳性率为80-90%,第三周末50%,第四周(szhu)常阴性,且受抗生素影响。l2.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不受药物影响。l3.大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75%。l4.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25%。l5.其他十二指肠引流液培养、玫瑰疹刮取液培养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免疫学检查(jinch)(jinch)肥达试验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五种,采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从第二周开始阳性率逐步增加,第四周可达80%。结果需动态观察,O抗体一般半年左右阴转,H抗体出现迟,消失迟。伤寒与副伤寒的区别为H抗原不同。临床可出现假阳性(yngxng)和假阴性。当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或O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的升高,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分子生物学检查(jinch)(jinch)l1、DNA探针用于菌种鉴定(jindng)及分离l2、PCR方法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诊断(zhndun)(zhndun)l1、流行病学特点:当地的伤寒疫情,疫苗接触史,伤寒病史,伤寒病人接触史,流行季节(jji)。l2、临床症状及体征l3、实验室依据血和骨髓培养有确诊意义。外周血象变化。肥达氏试验。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鉴别(jinbi)(jinbi)诊断l1.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程2周l2.细菌性痢疾l3.疟疾外周及骨髓涂片找到疟原虫l4.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原发感染灶l5.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结核中毒(zhngd)症状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一般(ybn)(ybn)治疗l1、消毒与隔离l2、休息退热1周后活动量逐步过渡l3、护理l4、饮食高热量、高营养(yngyng)、易消化食物。忌过早进食多渣、坚硬、容易产气食物。退热后2周恢复正常饮食。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对症(du zhng)(du zhng)治疗l1、降温措施物理降温为主l2、便秘禁用高压灌肠和泻剂l3、腹胀l4、腹泻(fxi)选择低糖低脂食物。l5、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毒血症状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病原(bngyun)(bngyun)治疗l1、氯霉素曾为首选药物l2、喹诺酮类药物第三代目前为首选药物作用(zuyng)于细菌DNA旋转酶。l3、头孢菌素第三代l4、其他抗生素氨苄西林、SMZ-TMP、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带菌者的治疗(zhlio)(zhlio)l氯霉素在胆汁浓度低,不适合l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l氨苄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l合并胆道疾病,需作胆囊(dnnng)切除。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复发(f f)(f f)的治疗l与伤寒(shnghn)初治相同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并发症的治疗(zhlio)(zhlio)l肠出血:l1、卧床休息,监测血压、大便出血量l2、暂时(znsh)禁食l3、镇静剂使用l4、补充血容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l5、止血药物应用l6、输血治疗l7、外科手术治疗l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肠穿孔l1、局限性穿孔:禁食,使用胃肠减压,加强(jiqing)抗感染l2、并发腹膜炎:加强抗感染,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中毒性(d xn)(d xn)心肌炎l1、卧床休息l2、保护心肌(xnj)药物l3、肾上腺皮质激素l4、合并心力衰竭,予洋地黄和利尿剂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溶血(rn xu)(rn xu)尿毒综合征l1、足量有效抗感染l2、肾上腺皮质激素l3、输血(shxu)、碱化尿液l4、抗凝治疗l5、透析治疗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预防(yfng)(yfng)l1、控制传染源l2、切断转播途径l3、保护易感人群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jnmio)预防接种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复习题l一、名词解释l伤寒l伤寒细胞(xbo)、伤寒小结l肥达试验l玫瑰疹l溶血尿毒综合征l复发l再燃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二、问答题肥达试验的临床意义伤寒的诊断依据(yj)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内容(nirng)总结伤 寒。伤寒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普通培养基可培养,含胆汁的培养基更佳。传染源排出带菌的粪、尿,污染水,食物及日常接触等等。取决摄入细菌的数量、致病性及宿主的防御能力。伤寒的病理特点为:全身(qun shn)单核-吞嗜系统的增生反应。3.机理前者为病灶内未清除的细菌而后者为菌血症尚未完全控制。腹痛及休克症状,腹膜炎症状。外周血象: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3.大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75%。伤寒细胞、伤寒小结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