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章厌氧性细菌.pptx

    • 资源ID:88410717       资源大小:3.58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章厌氧性细菌.pptx

    第一节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厌氧芽胞梭菌属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是一类革兰阳性菌,能形成芽胞,大多为专性厌氧菌。因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故名梭状芽胞杆菌。主要包括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这属细菌侵袭力不强,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特定的症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的厌氧微环境。第1页/共42页一、破伤风梭菌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C.tetani)大量存在于动物肠道和土壤中。大量存在于动物肠道和土壤中。破伤风梭菌为外源性感染。为革兰阳性细长杆菌,芽胞呈破伤风梭菌为外源性感染。为革兰阳性细长杆菌,芽胞呈正圆形,大于菌体,位于菌体的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正圆形,大于菌体,位于菌体的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有周鞭毛。为专性厌氧菌,常用疱肉培养基培养。有周鞭毛。为专性厌氧菌,常用疱肉培养基培养。第2页/共42页第3页/共42页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第4页/共42页致病条件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第5页/共42页致病因子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小鼠LD50为0.015ng,对人致死量1g)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第6页/共42页破伤风痉挛毒素 结构菌体内时为一条分子量约150 000的多肽释出菌体时,即被裂解为一条分子量约50 000的轻链(A链)和一条100 000的重链(B链),但其间仍由二硫键连结在一起B链是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A链则具有毒性作用第7页/共42页第8页/共42页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的结合:重链识别运动神经元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成小泡内在化作用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胞体,通过跨突触运动(trans-synaptic movement),进入传入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的结合:重链识别运动神经元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成小泡内在化作用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胞体,通过跨突触运动(trans-synapticmovement),进入传入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第9页/共42页膜的转位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轻链发挥毒性作用,轻链为一种锌内肽酶(zine endopeptidase),裂解储存有抑制性神经介质小泡上膜蛋白特异性肽键,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膜的转位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轻链发挥毒性作用,轻链为一种锌内肽酶(zineendopeptidase),裂解储存有抑制性神经介质小泡上膜蛋白特异性肽键,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膜的转位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轻链发挥毒性作用,轻链为一种锌内肽酶(zineendopeptidase),裂解储存有抑制性神经介质小泡上膜蛋白特异性肽键,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第10页/共42页第11页/共42页第12页/共42页第13页/共42页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能中和第14页/共42页所致疾病潜伏期可从几天至几周典型的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它第15页/共42页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四肢抽搐,这是典型的破伤风面容。面肌痉挛致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而出现苦笑面容Patientwithfacialtetany.Notethecontractionofthemasseter咬肌andneckmuscles第16页/共42页Fig.1.Contractionoffacialmusclesproducingrisussardonicus(苦笑面容;痉笑)第17页/共42页Tetanusina46-year-oldman,Manila.Muscularspasms,abdomenandlimbs,fromtetanusduetoshellfragmentswoundonhand第18页/共42页Fig.2.ThedeepwoundintheleftgreattoethatbecamecontaminatedwithClostridium tetani.第19页/共42页Severecaseofadulttetanus.Themusclesinthebackandlegsareverytight.Musclespasmscanbreakbones痉挛第20页/共42页Thisbabyhasneonataltetanus.Itiscompletelyrigid.第21页/共42页This baby has tetanus.He cannot breast feed or open his mouth because the muscles in his face have become so tight第22页/共42页第23页/共42页第24页/共42页第25页/共42页第26页/共42页2.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清创扩创,防止厌氧微环境形成。)清创扩创,防止厌氧微环境形成。(2)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toxoid)或白百破三联)或白百破三联疫苗(疫苗(trivalent vaccine)。)。(3)人工被动免疫:感染早期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感染早期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注射免疫球蛋白。(4)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抗毒素:早期、大量应用,中和游离外毒素。抗毒素:早期、大量应用,中和游离外毒素。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第27页/共42页二、产气荚膜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无鞭毛,有荚膜。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无鞭毛,有荚膜。第28页/共42页 产气荚膜梭菌繁殖快,代时为产气荚膜梭菌繁殖快,代时为8 min。在血琼脂平板培。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多数菌株产生双层溶血环;在蛋黄琼脂平板培养养基上,多数菌株产生双层溶血环;在蛋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出现基上出现Nagler反应;在牛乳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反应;在牛乳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在疱肉培养基生长在疱肉培养基生长双层溶血环双层溶血环第29页/共42页汹涌发酵汹涌发酵汹涌发酵汹涌发酵NaglerNagler 反应反应反应反应第30页/共42页1.致病性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有些外毒素即为胞外酶,有荚膜,侵袭力强。外毒素有有些外毒素即为胞外酶,有荚膜,侵袭力强。外毒素有、和和12种。种。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气性坏疽、食物中毒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和坏死性肠炎。第31页/共42页2.2.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1 1)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2 2)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3.3.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 1)伤口及时处理,改变厌氧环境。)伤口及时处理,改变厌氧环境。(2 2)对于)对于“气性坏疽气性坏疽”,要清除感染部位的坏死组织,要清除感染部位的坏死组织,必要时须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必要时须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3 3)早期可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同时用大剂量青霉素)早期可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同时用大剂量青霉素以杀死病原菌及其他细菌。以杀死病原菌及其他细菌。第32页/共42页三、肉毒梭菌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C.botulinum)为为G+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菌体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形,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菌体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有周鞭毛,无荚膜。严格厌氧。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有周鞭毛,无荚膜。严格厌氧。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 min即可被破坏。肉毒毒素对酸的抵抗力强,经胃液作用即可被破坏。肉毒毒素对酸的抵抗力强,经胃液作用24 h也也不被破坏,故易进入小肠,被吸收进入血循环。不被破坏,故易进入小肠,被吸收进入血循环。第33页/共42页1.致病性致病性 主要是肉毒毒素的作用,是已知最剧烈的毒主要是肉毒毒素的作用,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肉毒毒素的主要特点是:物。肉毒毒素的主要特点是: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迟缓性麻痹;导致迟缓性麻痹;毒素经内化作用进入细胞内由细胞毒素经内化作用进入细胞内由细胞膜形成的小泡中,并保留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膜形成的小泡中,并保留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毒素由毒素由细菌死亡自溶后释放。细菌死亡自溶后释放。第34页/共42页1 1、食物中毒:为毒素性食物中毒,而非细菌感染。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主要为运动神经末梢麻痹。2 2、婴儿肉毒病:1 1岁以下,尤其是6 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其肠道的特殊环境及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当食入肉毒梭菌芽胞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发芽、繁殖,产生毒素被吸收而致婴儿肉毒病。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可导致婴儿猝死。3 3、创伤感染中毒第35页/共42页2.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肉毒中毒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食品的卫生肉毒中毒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食品的卫生管理和监督。对患者应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管理和监督。对患者应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多价抗毒素。射多价抗毒素。第36页/共42页第二节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一、主要种类一、主要种类 革兰阴性革兰阴性 革兰阳性革兰阳性杆菌杆菌球菌球菌杆菌杆菌球菌球菌类杆菌属类杆菌属 Bacteriodes 韦荣菌属韦荣菌属 Veillonella 丙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消化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普雷沃菌属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紫单胞菌属紫单胞菌属 Porphyromonas 真杆菌属真杆菌属 Eubacterium梭杆菌属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放线菌属放线菌属 Actinomyces第37页/共42页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致病条件致病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由于机械或病理的损伤如手术、拔)寄居部位的改变:由于机械或病理的损伤如手术、拔牙、肠穿孔,长期或多次静脉或其他部位插管等,以及皮肤、牙、肠穿孔,长期或多次静脉或其他部位插管等,以及皮肤、黏膜屏障的破坏,使细菌进入非正常寄居的部位而引起感染。黏膜屏障的破坏,使细菌进入非正常寄居的部位而引起感染。第38页/共42页(2)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如患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用激素)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如患慢性消耗性疾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婴儿、老年人等。或免疫抑制剂、婴儿、老年人等。(3)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如组织坏死、缺血、有异物存)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如组织坏死、缺血、有异物存在;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共生,使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下降,在;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共生,使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下降,有利于厌氧菌生长。有利于厌氧菌生长。(4)菌群失调:如长期使用抗生素。)菌群失调: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第39页/共42页2.感染特征感染特征(1)内源性感染: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多呈慢性过程。)内源性感染: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多呈慢性过程。(2)无特定病型:大多数为化脓性感染,形成局部脓肿或组)无特定病型:大多数为化脓性感染,形成局部脓肿或组织坏死,也可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织坏死,也可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3)分泌物或脓液黏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分泌物或脓液黏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有恶臭,有时有气体。(4)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5)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第40页/共42页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部位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部位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女性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感染腹腔内感染肺部和胸膜感染肺部和胸膜感染上呼吸道及脑内感染上呼吸道及脑内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败血症等第41页/共4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2页/共42页

    注意事项

    本文(章厌氧性细菌.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