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共8页).doc
-
资源ID:8841664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祁晓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如我在教学“比一比”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面的人和物,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有的学生会说“我看见1个老师,很多同学”这时我马上提出问题:同学比老师怎样?老师比同学怎样?然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回答,同学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有的说:“门比窗少” 、有的说:“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等等。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寻找到得数学问题,自然而然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有。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动机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使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也就要充分调动个方面的心理素质。比较而言,在动机因素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成就心理和期待心理。(一)、教师的成就心理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研究表明,个体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弱,是以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对自己工作能力挑战度为转移的。 教师的成就心理是由强烈的心理需要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上作出一番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成就心理使教师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动机,这使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力以赴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成就心理还使教师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即使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千方百计的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即使课堂教学遇到某些困难和曲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排除困难和干扰,使课堂教学沿着正轨前进。所以说,教师的成就心理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师的期待心理 期待意指自己对未来结果的预先性认知。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教师的期待心理是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在向教学目标的接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等,教师则以期望和等待的心理处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1.对教师来讲,这种期待心理实际上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相信形成的。2.教师的期待心理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处理中,给学生以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3.教师的期待心理使学生感到一种信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待心理,优秀教师都很注重期待心理的运用。 教师的职业动机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才能发挥教师的巨大潜力。奥苏伯尔指出:“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乃是他们对学生智慧发展个人承担的义务达到何种程度。大家一致同意,这是教师专业动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教师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还是不过做出了教学上一般的、形式的姿态而已。”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我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请3个男同学上讲台,再请1个女同学上讲台,并请这4个同学为大家唱一首歌。然后问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表演,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同学们马上议论纷纷,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唱歌的一共有几人?”,“唱歌的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等。然后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目的地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求一共有几个人要用加法来计算,并揭示课题,使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感受、体验数学的美。教师的情感与教学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1、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对学生的爱。他把自己对事业的爱迁移到学生身上,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给予温情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平等的,教师的这种良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凡是得到教师爱护、帮助的学生,必然尊敬和喜爱老师,在心理上同教师有了亲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训斥、惩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不满情绪,往往使学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注意自己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使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教师的情感决定着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作用。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反之,则感到压抑、痛苦。对课堂气氛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情感。有的教师无视自己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常常是平淡无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则漫不经心地听课,这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势必出现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作法,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感到压抑,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以赢得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师的情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的教学必须热情饱满,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使智力得到发展。因为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愉快地、积极地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才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学的教育性。教师不是教学机器,不可能纯客观地进行道德说教,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老师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去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心感心地去达到教育目的。 4、 教师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必须注重情感的修养。教师品质与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影响教学效果的往往是教师的个性品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而学生的个性品质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 第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愉快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就好。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意识到教师工作的崇高,就会产生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就会克服困难,自我奉献。教师必须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我心理鉴定。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自我体验,体验自己工作的愉快和光荣,勇于和学生交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在工作中就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困难,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 班级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的自我管理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主要是管理学生。其实,搞好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学生的水平,一个教师课堂上不能清醒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那就不可能管理好学生,其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管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只有把学生组织好、管理好,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与教育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科学理论,组织好对学生的管理,那种课堂上只管教不管学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一定很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维持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毕竟是学生,还不成熟,他们能否遵守纪律常以外部条件为转移。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有密切联系。因此,当班级出现纪律问题时,不应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教师还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 (三)、信息管理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无论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都要求可靠性和高效率性。知识、信息离开一定的载体就无法贮存和传送,因此,除了主要管理知识信息外,还必须考虑信息载体,如教材、直观教具等的管理使用。信息管理中必须同时考虑信息内容与信息传送形式两个方面。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科学地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处理好师生关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生动活跃的教学心理气氛,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五、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基本相同的教师,可以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同而教学效果迥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教师就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赖,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既要充满爱,又要严格要求。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形成的师生关系,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决定的。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有的烙印甚至是终生的痕迹。受尊敬的教师,学生总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乐于接受,并容易转化为内心的需要和愿望。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也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日益增长的要求,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这不仅使教师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实,而且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更加热爱学生。如此良性循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操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常对学生这样说:老师只有一种解法,你们还有别的解法吗?有的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老师的提示,真的很快就有了另一种答案,然后我就顺水推舟,表扬他们:你们真棒,比老师还厉害!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多地表现在为学生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情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角色的转变绝不是说教师的作用降低了,教师不重要了,全部放给学生去做。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准备等都是教师应当周密计划的,应当说教师的责任更重。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广博的知识、更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每一位教师结合本校本班的情况,每学期自己设计两三次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探索,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理解。教师成为组织者,不只是在课堂上组织好纪律,管理学生的学习,更多是在课前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一位特级教师在“面积”教学中,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的单位后,让学生在桌子上量一量桌面有多少平方厘米,课本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老师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量一量教室有多大。多数学生开始动手量教室,可有一两名学生开始就没动,他们在看在想,然后对老师说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太小了,用来量教室的面积太麻烦。老师说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应该用更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那我们来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用平方米来测量教室的面积可能更好一些。这样一个情境,先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需要,然后再做,就是水到渠成。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去点拨,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认识数学的活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和思考,不只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是指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问题。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对学生说,你可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你希望我讲什么,你需要知道什么东西,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还需努力学习,积极探讨,闯出新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