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总论学习.pptx
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内容、学科任务 内容: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作用规律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影响两方面因素第1页/共47页学科任务:指导临床用药 新药研究、开发 阐明生命现象第2页/共47页学习方法 第3页/共47页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作用与效应(action,effect)兴奋 excitation 抑制 inhibition 选择性 selectivity:分布、组织结构、生 化机能(碘、内酰胺)特异性 specificity:第4页/共47页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治疗作用(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etiological,symptomatic,supplement treatment 第5页/共47页二、不良反应 Adverse effect side effect:治疗剂量 toxic reaction:大量、长期 residual effect:阈浓度以下 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 allergic reaction:与剂量、原有作用无关 idiosyncracy:与固有作用基本一致第6页/共47页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药理效应强弱与剂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质反应量效关系量反应量效关系第7页/共47页药理效应频数分布曲线药 理 效 应累加曲线反应数(%)第8页/共47页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Median lethal dose,LD50LD50/ED50:therapeutic index第9页/共47页效应(A)(B)(D)(C)最大效应第10页/共47页最小有效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半最大效应浓度 EC50效价强度potency第11页/共47页药物作用机理受体(hormone,transmitters etc)酶:H+-K+离子通道核酸:chemotherapeutic agents载体:Na+-K+-Cl-cotransporter免疫系统:vaccine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pH,supplement第12页/共47页受 体 Receptor一、特性灵敏性sensitivity特异性specificity饱和性saturability可逆性reversibility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第13页/共47页二、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rory速率学说:rate theory二态模型学说:two model theory R,R*第14页/共47页受体与药物反应动力学D+R =DR.EKD=DR/DR 解离常数KD意义: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药物剂量,与药物受体亲和力成反比。pD2=-logKD第15页/共47页激动药与拮抗药激动药 agonist:亲和力+内在活性 full,partial agonist拮抗药antagonist: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ompetitive(pA2),noncompetitive(pA2)第16页/共47页受体类型及信号转导一、根据跨膜传递机制对受体分类 G蛋白偶联受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酪氨酸激酶受体 细胞内受体 其他酶类受体第17页/共47页二、细胞内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 第二信使:cAMP/cGMP/IP3/Ca2+第三信使:核内外信息传递物质如生长因子三、受体调节:脱敏/增敏第18页/共47页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第19页/共47页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转运方式 1、滤过filtration第20页/共47页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ation 特点:不需载体(除易化扩散)、不耗能、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抑制、膜两侧平衡时保持动态稳定 第21页/共47页2、简单扩散:转运情况与解离度(pKa)酸碱度密切相关pKa意义:药物解离50%时溶液酸碱度HA=H+A-BH=H+B Ka=H+A-/HA Ka=H+B/BApKa=pH-logA-/HA pKa=pH-logB/BHA=HA,pKa=pH B=BH,pKa=pH第22页/共47页3、载体转运(1)一般为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除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除易化扩 散)、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药物转运完停止 (2)易化扩散:VB12第23页/共47页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Fick氏定律:D=(C1-C2)x(面积x通透系数)/厚度第24页/共47页吸收腹腔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 首过消除现象 first pass elimination 体内过程第25页/共47页分布:吸收后由血液循环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再分布 选择性 稳态血药浓度间接反应靶器官药浓-药效第26页/共47页影响分布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血流量、组织细胞结合、体液pH、药物解离度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组织三种隔膜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屏障血眼屏障:血与视网膜、血与房水、血与玻璃体屏障第27页/共47页代谢(生物转化)肝脏: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I相:氧化、还原、水解 II相:结合灭活、活化第28页/共47页肝药酶特点:选择性低 变异性大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诱导:巴比妥 抑制:氯霉素第29页/共47页排泄 主经肾脏 大多被动转运、排泄器官(治疗+不良反应)、功能不良时影响排泄速率 肾:酸化尿液、碱化尿液 胆汁:肝肠循环 肠道、其他:第30页/共47页药动学房室模型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第31页/共47页中央室外周室消除二室模型分布吸收药物时间(小时)血药浓度对数值 1.0 0.5 10 5.0 30 20分布曲线消 除 曲线第32页/共47页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第33页/共47页速率类型 一级速率: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dC/dt=-KeC 零级速率: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恒量消除 dC/dt=-KeC0第34页/共47页时间(分)204060血药浓度0.020.10.080.060.04血药浓度对数值0.010.10.080.060.040.02时间(分)204060斜率=-k/2.303第35页/共47页血药浓度0.020.10.080.060.04时间(分)10 20 30 40 50血药浓度对数值0.010.10.080.060.040.02时间(分)10 20 30 40 50第36页/共47页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一、一次给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Cmax,Tmax第37页/共47页时间血药浓度 代谢排泄过程高峰浓度 起效 失效中毒浓度有效浓度 吸收分布过程第38页/共47页多次给药稳态浓度Css,plateau Css max,Css min第39页/共47页血药浓度 mol1510 5 00 24 48 72时间(小时)静脉滴注 200 mol/日静脉注射 100 mol,2次/静脉注射 200 mol,次/日第40页/共47页血药浓度 mol1510 5 00 24 48 72时间(小时)小剂量大剂量第41页/共47页血药浓度 mol1510 5 00 24 48 72时间(小时)首剂加倍第42页/共47页药动学参数半衰期 half life t1/2dC/dt=-KeCCt=C0e-KetlogCt=logC0-Ke/2.303t=log(C0/Ct)x2.303/KeCt=C0/2,t1/2=0.693/Ke第43页/共47页按一级动力学药物消除量及累积量与t1/2关系 7个半衰期99.2%排出体外第44页/共47页清除率CL=A/AUC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A/C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 F=A/Dx100%F=AUC(ev)/AUC(iv)x100%F=AUC(test)/AUC(cont)x100%第45页/共47页Thank you!第46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7页/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