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为政以德》ppt课件(24页).ppt

    • 资源ID:88467281       资源大小:176.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为政以德》ppt课件(24页).ppt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掌握本章孔子以德治国的主要思想,并掌握本章孔子以德治国的主要思想,并学会以儒家思想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学会以儒家思想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把握孔子德治的主要思想,将本章所有把握孔子德治的主要思想,将本章所有 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的脉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的脉络。络。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第一课第一课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一、本课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孔子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德治”或或“礼治礼治”。二、本课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思想内容:2 21 1,以德为政,以德为政 2 23 3,教民(法治、礼治),教民(法治、礼治)13 139 9,富民、教民,富民、教民 12 127 7,富民、正己,富民、正己 1 15 5,16 161 1,正己,正己 11 111717,举贤(去恶),举贤(去恶)12 129 9,富民,富民 13 136 6,正己,正己 12 121919,正己,教民,正己,教民 2 22020,正己,教民,举贤,正己,教民,举贤 14145 5,正己(德治),正己(德治)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一、为政以德一、为政以德 原则原则: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反对苛刑反对苛刑富民富民教民教民办办法法前提前提正正已已敬事爱民敬事爱民不横征暴敛不横征暴敛使民以时使民以时富民富民修德修德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2 21 1 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所而众星共之。”【评析】【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的基本原则是德治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而非严刑峻法。课中课中成语成语 众星拱北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三、章节梳理三、章节梳理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2 23 3 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问提问: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评析】【评析】本章内容教民。本章内容教民。孔子举出两种截然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刑罚只能使人避免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道德教化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但却忽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3139 9 子子适卫,冉有仆。子曰: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富之。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教之。之。”【评析评析】在在本章里,孔子提出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富民”和和“教民教民”的思想,而且是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2127 7 子子贡问政。子曰: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问问: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说说你对题?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立民无信则不立”的理解。的理解。答案答案: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是富民、正己是富民、正己。孔子在本文段中。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今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有“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个民族真正可悲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若说成老百姓的问答案只要合理即可。若说成老百姓的问题题也可。也可。)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 15 5 子曰:子曰:“道道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敬敬事而言,节用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爱人,使民以时。”提问提问:治理国家要注意哪些问题?治理国家要注意哪些问题?(要做到哪(要做到哪些)些)【评析】【评析】本章内容是正己。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本章内容是正己。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等。这是治国安邦治国安邦的基本点。的基本点。文中文中成语成语 节用爱人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节约财用,爱护百姓。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6161 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评析评析】这这一章的内容是一章的内容是正己正己,也又反映出孔子的,也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孔子还提出了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是应该指出的。提问提问 课文练习课文练习P5P5第二题。第二题。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成语成语 陈力就列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持危扶颠持危扶颠:扶助将要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扶助将要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开柙出虎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后比喻放纵坏人。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 :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来、安”都是使动用法。都是使动用法。“之之”指代上文的指代上文的“远人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之”虚化,起补充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音节作用。分崩离析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大动干戈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祸起萧墙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1 1117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非吾徒徒也。小子鸣也。小子鸣鼓而鼓而攻攻之可也。之可也。”【评析】【评析】本章内容是举贤(去恶)。孔子对冉本章内容是举贤(去恶)。孔子对冉求的批评。求的批评。文中文中成语成语 鸣鼓而攻之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以声讨。攻,声讨。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2 129 9 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彻乎?盍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之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足,君孰与足?”【评析】【评析】这一章反映了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是“富民富民”思想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彻税”即什一税率,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3 136 6 子曰:子曰:“其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本章内容是本章内容是正己正己。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21219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提问提问:治理国政采用什么样方法?治理国政采用什么样方法?【评析】【评析】本章内容是正己、教民。(德政)本章内容是正己、教民。(德政)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德者的所为。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百姓的反对。成语成语 风行草偃风行草偃 :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化若偃草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2 22020 季康子问: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如之何?”子曰:子曰:“临之以庄,则敬;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评析】【评析】本章内容是正己、教民、举贤。本章本章内容是正己、教民、举贤。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礼治”、“德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14 145 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评析】【评析】本章内容是正己。本章内容是正己。(德治)(德治)孔子是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和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而不得其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2 23 3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3 139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既庶矣,又何加焉?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1 15 5子曰: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时。”11 1117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2 129 9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有若对曰:对曰:“盍彻乎?盍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对曰: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百姓观”。答案答案:1 1、以德、礼导民。、以德、礼导民。2 2、富而后教、富而后教 。3 3、节、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用爱人,使民以时。4 4、反对横征暴敛。、反对横征暴敛。5 5、“足民足民”藏富于民。藏富于民。例例1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例例2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2 21 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6161 1:孔子曰: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3136 6 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21219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 22020季康子问: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子曰:“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问:问: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述材料作一番分析。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答案答案:孔子认为,孔子认为,“政者,正也政者,正也”。作为国。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首先自身要正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国家做事,心修养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为国家做事,也才能够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意、正也才能够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自身,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确提出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确提出“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必要。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杀无道,杀无道,以就有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这样,孔子孔子自然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自然反对武力征服,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德以来之 ”,统治者,统治者自身的榜样自身的榜样是对老百姓最是对老百姓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善而教不能,则劝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例例3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13139 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富之。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教之。之。”12127 7 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答题要点:答题要点:(对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避免静止看问(对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避免静止看问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孔子从孔子“均无贫均无贫”、有若、有若“百姓足,君孰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不足”等言论看,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去食一说食一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当然,从总体来说,孔子对礼教强调更多然,从总体来说,孔子对礼教强调更多。问题:问题:孔子一方面孔子一方面主张先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一方面,一方面又宁可去又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二者有没有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这句话?句话?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例例4 4:孔子说孔子说“均无贫均无贫”,这个,这个“均均”和历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的的“均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论语集注把它解释把它解释为为“各得其分各得其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答题答题要点要点:“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两者含义不同。两者含义不同。“均均贫富贫富”是站在是站在穷人穷人,即,即“贫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站在则是站在统治者统治者即即“富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主张。“均贫富均贫富”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烈主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因此,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一、为政以德一、为政以德 原则原则: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反对苛刑反对苛刑富民富民教民教民办办法法前提前提正正已已敬事爱民敬事爱民不横征暴敛不横征暴敛使民以时使民以时富民富民修德修德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2 21 1 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星共之。”2 23 3 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6 161 1 孔子曰: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在萧墙之内也。”13 136 6 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五、背诵句子五、背诵句子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友情提供

    注意事项

    本文(《为政以德》ppt课件(24页).ppt)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