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
第第7 7讲遗传的基本规律讲遗传的基本规律-2-一、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应用1.两大定律的实质与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3-2.厘清分离定律的三个关键点(1)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或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不同性状(或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中的多数呈现的性状一般为显性性状。-4-注:对植物而言,还可采用花粉鉴定法及单倍体育种法,若花粉类型或由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经秋水仙素诱导)表现型不同,则为杂合子,相同则为纯合子。-5-(3)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度,如下图所示(纯合子比例越来越接近于1)-6-3.厘清自由组合定律的两个关键点(1)用“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用A、a与B、b表示)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31)(31)亲代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31)(11)亲代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11)(11)亲代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2)辨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五种数量关系(n为等位基因对数,独立遗传、完全显性)配子组合数:4n,基因型种类:3n,表现型种类:2n,纯合子种类:2n,杂合子种类:3n-2n。-7-4.弄清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1)基因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8-(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异常分离比“和”为16的由基因互作导致的特殊分离比9331是独立遗传的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当后代的比例为9331或其变式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子,这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9-10-11-“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分离比a.表现b.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2-“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分离比a.显性纯合致死-13-b.隐性纯合致死双隐性致死时,F1自交后代:A_B_A_bbaaB_=933。单隐性致死(aa或bb)-14-二、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1.伴性遗传问题整合(1)人的性染色体上不同区段图析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区段),该部分有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1、-2区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15-(2)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的对应关系、-1、-2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在男性、女性中的发病率都不相同。若将上图改为果蝇的性染色体,应注意大而长的为Y染色体,短而小的为X染色体,且在描述时注意“雌雄”与人的“男女”区别,“杂交”与人的“婚配”区别。若将上图改为“ZW型性染色体”,注意Z与X的对应关系,W与Y的对应关系。-16-2.掌握遗传系谱图分析的“三个”关键(1)排除两类特殊情况:伴Y遗传患者全为男性,且父病子全病;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母病子全病,父病子正常。(2)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3)确定遗传方式:寻找突破口,反向判断,即若为显性遗传病,以男患者为突破口,出现“儿病母正”则不能为伴性遗传,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为隐性遗传病,以女患者为突破口,出现“女病父正”则不能为伴性遗传,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7-考点一考点二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1.(2019安徽六安统考)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于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去雄和套袋应该在花蕾期进行,如果雄蕊成熟了,就已经发生了自交,会干扰实验结果。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不否定融合遗传也不支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否定了融合遗传并且支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答案解析关闭C-18-考点一考点二2.(2019福建上杭县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分离比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实验中F1全为高茎,F2中高茎矮茎为31,验证了他的假说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分离比,A项正确。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项错误。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项错误。实验中F1全为高茎,F2中高茎矮茎为31,孟德尔发现了问题,并作出了假说,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19-考点一考点二3.已知鸡的短腿、正常腿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2/3短腿、1/3正常腿。由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B.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是基因突变所致C.若群体中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3/4D.若后代中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1/2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题干信息“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2/3短腿、1/3正常腿”可以推知,鸡的短腿为显性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且显性基因纯合致死,A项错误。亲本短腿鸡为杂合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是等位基因分离所致,B项错误。控制短腿的基因纯合时,个体死亡,群体中短腿鸡全为杂合子,正常腿鸡为隐性纯合子,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1/2,C项错误。假设鸡的短腿、正常腿由A、a控制,后代中有2/3短腿、1/3正常腿,则A基因的频率为1/3,a基因的频率为2/3,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9AA(致死)、4/9Aa、4/9aa,所以子代中短腿鸡占1/2,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20-考点一考点二4.(2017全国理综)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题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其余基因型的个体为黄色个体。由F2中黄褐黑=5239可知,黑色个体(A_B_dd)占的比例为9/64=3/43/41/4,褐色个体(A_bbdd)占的比例为3/64=3/41/41/4,由此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Dd,只有D项亲本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Dd。答案解析关闭D-21-考点一考点二5.(2019陕西省西安市检测)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C.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D.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项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PQQRR,纯合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共7种,B项正确。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项错误。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种,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7种,其中只有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是黑色纯合子,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22-考点一考点二6.(2019全国理综)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23-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1)显性性状(2)思路及预期结果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24-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1)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通常是显性性状。(2)验证分离定律可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自交法:若某种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若玉米都为纯合子,则先需要让其杂交获得子代,再让子代自交,若获得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测交法: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玉米进行杂交,若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若玉米都为纯合子,则先需要让其杂交获得子代,再进行测交,若获得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25-考点一考点二通技法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分离问题的方法拆分法(1)拆分方法:先只把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分别相加,得到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再把另一对相对性状按同样方法相加,这样就可较容易地求出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及各种概率问题。(2)重新组合:根据上述方法求出各性状的基因型和相应概率后,将相关基因组合或利用概率的乘法、加法原理,就能非常方便地求出所要求解的基因型及其概率。-26-考点一考点二7.(2019福建建瓯检测)某昆虫的触角有长触角、中触角和无触角三种,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M、M1、M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其中无触角亲本是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中触角()无触角()F1中触角长触角A.M、M1、M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对M1为显性,M1对M2为显性C.该昆虫关于触角的基因型有6种D.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M2M1、M1M1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M、M1、M2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亲本是中触角和无触角(纯合子),子一代没有无触角,有中触角和长触角,由此判断,中触角对长触角为显性,长触角对无触角为显性,因此M1对M为显性,M对M2为显性。该昆虫关于触角的基因型有M1M1、MM、M2M2、M1M、M1M2、MM2,共6种。据选项B推断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可知,亲本中触角的基因型为M1M,无触角的基因型为M2M2。答案解析关闭C-27-考点一考点二8.已知羊的有角和无角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一致,母羊中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致。若多对纯合有角公羊与纯合无角母羊杂交,F1中公羊都有角,母羊都无角,F1中公羊、母羊自由交配,F2的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角为显性性状B.F2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NN、Nn,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为NNC.若F2中无角公羊和无角母羊自由交配,则F3中有角羊的概率为1/3D.若带有N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则F2中公羊的有角无角=11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F1中公羊都有角,F1中公羊、母羊自由交配,F2的公羊中有角无角=31,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对性状中有角为显性性状,A项正确。F1(Nn)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Nnnn=121,对于公羊而言,基因型为NN或Nn时表现为有角,因此F2有角公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NNNn=12,对于母羊而言,基因型为NN的个体表现为有角,B项正确。F2中无角公羊(nn)和无角母羊(Nnnn=21)自由交配,后代产生Nn的概率为2/31/2=1/3,Nn中公羊为有角,所以F3中有角羊的概率为1/31/2=1/6,C项错误。若带有N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F1产生的雄配子为N、n,雌配子为n,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nn=11,F2中公羊的有角无角=11,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28-考点一考点二9.研究发现,小麦颖果皮色的遗传中,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小麦杂交,F1全为红皮,用F1与纯合白皮品种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F1纯合白皮,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31;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可推知,与小麦颖果的皮色有关的基因Y、y和R、r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2)实验2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之比为。-29-考点一考点二(4)从实验2得到的红皮小麦中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颖果皮色及其数量,理论上可能有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色=11的概率为。答案答案:(1)2两(不同)(2)81/5(3)红皮白皮=79(4)34/15-30-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1)根据题意和两个实验的结果,可知小麦颖果的皮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yyrr的小麦颖果表现为白皮,基因型为Y_R_、Y_rr、yyR_的小麦颖果均表现为红皮。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F1的基因型为YyRr,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共有9种,yyrr表现为白皮;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共8种基因型表现为红皮,其中纯合子(1YYRR、1YYrr、1yyRR)占3/15,即1/5。(3)实验1:YyRryyrrF2:1YyRr1Yyrr1yyRr1yyrr。F2产生基因型为yr的配子的概率为9/16,故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F3中白皮占9/161=9/16,红皮占7/16,红皮白皮=79。-31-考点一考点二(4)实验2的F2中红皮颖果共有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1YYRRyyrr红皮,2YYRryyrr红皮,1YYrryyrr红皮,2YyRRyyrr红皮,4YyRryyrr红皮白皮=31,2Yyrryyrr红皮白皮=11,1yyRRyyrr红皮,2yyRryyrr红皮白皮=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4/15。-32-考点一考点二通规律1.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2.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但解此类题时依然要依照孟德尔遗传规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则用分离定律解题;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则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33-考点一考点二10.下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111C.乙、丁植株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是乙和丙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甲植物可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与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A项正确。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B项正确。乙、丁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不能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乙和丙属于纯合子,在自然条件下自花传粉,能稳定遗传,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34-考点一考点二11.(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F1与其测交,子代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所以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ABdabDabd=1111,所以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答案解析关闭A-35-考点一考点二通规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情况(1)基因完全连锁现象(2)基因不完全连锁现象如果减数分裂时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无论是图1还是图2,均产生“两多两少”的四种类型的配子。-36-考点一考点二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1.(2019全国理综)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于该植物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故雄株的基因型有XBY(宽叶)、XbY(窄叶)两种,雌株的基因型有XBXB、XBXb两种,均为宽叶,A项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有XBXB、XBXb两种,若基因型为XBXb的宽叶雌株与基因型为XBY的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会出现窄叶雄株,B项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XbY)杂交,窄叶雄株产生的Xb型的花粉不育,所以子代中只有雄株,C项错误。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只产生XB型的卵细胞,即亲本雌株为纯合子(XBXB),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37-考点一考点二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B.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全为黑色C.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D.1只黑雄鸟与1只灰雌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出现上述3种颜色,则理论上子代羽毛黑色灰色白色=934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鸟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黑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4种,A项正确。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ZBW)交配,子代中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Zb,羽色全为黑色,雌鸟基因型为AAZbW、AaZbW,羽色全为灰色,B项正确。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色只有黑色和白色,则亲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一定为Aa,又因为后代没有灰色,故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C项正确。1只黑雄鸟与1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亲本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一定为Aa,又因为后代有灰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子代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灰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4,所以黑色、灰色、白色理论上分离比为332,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38-考点一考点二3.果蝇体型小,饲养管理容易,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分析。因此,特别适于作遗传杂交实验材料。某课题小组在饲养的果蝇中发现有的果蝇是黑身,有的是灰身;有的是分叉毛,有的是直毛,用两只灰身直毛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39-考点一考点二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体色中显性性状是,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亲代雄、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黑身、灰身基因用B、b表示,分叉毛、直毛基因用F、f表示)。(3)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灰身直毛的基因型为。(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答案答案:(1)灰色X(2)BbXFY、BbXFXf(3)6BBXFY、BbXFY(4)15-40-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1)两只灰身直毛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身分叉毛,说明灰身和直毛为显性性状。子代雌果蝇都为直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故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是灰身黑身=31,故体色为常染色体遗传,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子代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FYXFXf,故亲本基因型为BbXFY、BbXFXf。(3)BbBb后代有3种基因型,XFYXFXf后代雄果蝇有2种基因型,故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有32=6种基因型。子代灰身直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Y、BbXFY。(4)子代灰身直毛雌果蝇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BBXFXF(所占比例为1/31/2=1/6),其他都是杂合子,故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6)(5/6)=15。-41-考点一考点二4.(2019湖北浠水测试)某种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只有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时才不患病,经遗传咨询可知5号和6号生育后代患病的概率为7/16。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3号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相同C.7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D.8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为3/7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和B、b,由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才不患病,5号和6号都不患病,生育后代患病的概率是7/16,说明5号和6号的基因型都是AaBb。因为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疾病,所以在人群中男女患者一样多,A项错误。3号和4号是患者,而其子代6号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3号和4号应分别是A_bb和aaB_(或aaB_和A_bb),B项错误。7号个体不患病,基因型是A_B_,有4种,C项错误。8号患病,因为控制患病的基因型有5种,但纯合子只有3种,各占1/7,所以8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3/7,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42-考点一考点二5.(2019天津南开检测)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表现型正常的居民中有66%的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下图为岛上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该家族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病为血友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6的基因型为AaXBXb,-13的基因型为aaXbXbC.若-11与-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2/3D.-11与该岛上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1%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题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血友病,A项正确。根据-1和-10可知,-6的基因型为AaXBXb,-13同时患两种病,因此其基因型为aaXbXb,B项正确。-1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13的基因型为aaXbXb,若-11与-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1/2+2/31/2=1/2,C项错误。关于甲病,-1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由于该岛表现型正常的居民中有66%的甲种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11与该岛上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66%=11%,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43-考点一考点二6.下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之一为红绿色盲。图1中没有成员患乙病,图2中没有成员患甲病。请据图回答问题。(甲病的相关基因为A和a、乙病的相关基因为B和b)-44-考点一考点二(1)图中的遗传病为红绿色盲,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2)图1中-8与-7为异卵双生,-8的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原因是。(3)若图2中的-3与-4再生一个女孩,其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4)若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图2中-4的基因型是;若图1中的-8与图2中的-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答案答案:(1)2常显(2)否-8父亲的基因型为Aa,可以产生含A基因的精子并传给-8(3)1/2(4)aaXBXb1/8-45-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1)图1中-1和-2患病,但-5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图2中的乙病为红绿色盲。(2)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7的基因型为aa,则-4的基因型为Aa,-3的基因型为aa,所以-8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1。(3)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5的基因型为XbXb,-3的基因型为XbY,则-4的基因型为XBXb,二者婚配再生一个女孩,其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2。(4)根据题意,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图2中-4的基因型是aaXBXb;图1中-8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比例为11,图2中-5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21/21/2=1/8。-46-考点一考点二7.(2017全国理综)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47-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1)(2)1/81/4(3)0.011.98%-48-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2)设控制血友病的相关基因为A、a,大女儿(XAX-)与一个正常男子(XAY)结婚并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XaY),则大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由大女儿的基因型可推出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Xa、XAY,则小女儿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小女儿与非血友病的男子(XAY)结婚,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假如两个女儿的基因型相同,则小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其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儿的概率为1/4。(3)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病,所以在男性群体中,血友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与血友病基因型频率相同。由题意可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即血友病基因型频率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0.01。由题意知,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则女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0.01,非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99,所以,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基因型频率为20.010.99100%=1.98%,即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1.98%。-49-考点一考点二8.(2019河北衡水检测)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1、2片段(如右图),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1为Y染色体上的特有区段,2为X染色体上的特有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50-考点一考点二(1)在兔的种群中2片段是否有等位基因:(填“是”或“否”),兔在繁殖过程中性染色体上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片段是。(2)首先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1,理由是。(3)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甲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乙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理由是。-51-考点一考点二(4)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置,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丙:F1雌亲代雄;丁:F1雄亲代雌,以确定基因位于片段还是位于。分析:假设基因位于片段(用B、b表示),则乙组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为,父本的基因型为。在两组回交实验中,能确定基因位置的是(填“丙”或“丁”),请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回交实验能确定基因位置的原因。-52-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1)是片段和2片段(2)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都一致,不随雄性遗传(3)后肢短对后肢长为显性2乙组实验F1没有出现交叉遗传现象-53-考点一考点二(4)常染色体XbXbXBYB丁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假设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位于片段F1雄亲代雌XbYBXbXbXbYBXbXb后肢短后肢长假设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F1雄亲代雌BbXYbbXXBbXYbbXYBbXXbbXX后肢短后肢长后肢短后肢长-54-考点一考点二即如果回交后代雄性都表现为后肢短,雌性都表现为后肢长,则基因位于片段;如果回交后代雌、雄中后肢都有长有短,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55-考点一考点二9.(2018全国理综)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56-考点一考点二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子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子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57-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8隐性-58-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假设控制灰体/黑檀体、长翅/残翅和有眼/无眼的基因分别用A/a、B/b和C/c表示。(1)关于有眼和无眼的性状,有眼和无眼在雌雄个体中均占一半,所以无法判断C和c的位置。如果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CXc,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CcY,才会出现表格中的数据,据此可判断无眼为显性性状。(2)如果C/c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可以利用表格中子代有眼或无眼的雌雄个体杂交,如果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则选择的杂交亲本的性状为隐性,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选择的杂交亲本的性状为显性。(3)如果C/c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与A/a和B/b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长翅和灰体为显性,则灰体长翅有眼纯合子与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子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AaBbCc,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的种类=23=8(种)。因为黑檀体为隐性,长翅为显性,所以只有无眼为隐性时才会出现题中的比例,即1/43/41/4=3/64。-59-考点一考点二10.(2017全国理综)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3对相对性状各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3个纯合品系:aaBBEE、AAbbEE和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A/a、B/b、E/e这3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3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60-考点一考点二答案答案:(1)选择、3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3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上。(2)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61-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解析:若A/a、B/b、E/e这3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每对基因各控制1种性状,则每对基因杂合子自交都会出现相应的31的性状分离比,若任意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2对基因均为杂合子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1)(31)=93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表现型不同的两纯合亲本正反交的结果不同。(1)让和杂交,和杂交,和杂交,得到的F1分别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果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