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隆中对)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试题.doc
-
资源ID:88529887
资源大小:57.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试题.doc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隆中对二. 重点、难点分析1. 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2. 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内容。3. 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三. 新课讲解1. 作家及相关历史知识介绍:(1)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3)相关历史: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纷纷举行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东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武装镇压农民起义军,因此各地豪强武装扩大了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当时袁绍占有现在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北部一带,势力最大。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以几万兵力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之后,到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成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包括现在的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省北部,以及安徽省的宣城、江西省的吉安等地。刘表据有现在的湖北省荆州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省。张鲁占据了现在四川省北面的汉中一带。刘备在公元186年靠镇压黄巾军起家,只有几千人马,没有地盘,先后曾依附曹操、袁绍等人。曹操袁绍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到汝南活动,扰乱曹操的后方。公元201年被曹操赶到荆州投奔刘表,屯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次亲自到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城西20里的隆中访问诸葛亮,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2. 正音陇亩(lng) 好(hào),喜欢。 颍(yng),不要写成“颖”。 诣(yì) 屏(bng) 倾颓(tuí) 猖獗(chng jué) 度(duó) 存恤(xù) 夷越(yí) 胄(zhòu)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胜(shng)尽。 数(sh)计算。挟(xié)挟持,控制。 沔(min)水名。 会(kuài)指会稽郡。 殆(dài)大概,另一义为危险。殷(yn)富裕。3. 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表时间的界限。4. 词类活用(1)先主器之(器:名词活用作动词,器重、重视。)(2)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内:名词活用作状语,对外,对内。)(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天地。)5. 古今异义(1)遂用猖蹶(遂:因此。今:顺,如意;成功。猖蹶:失败。今:放肆,凶猛)(2)抑亦人谋也(抑:而且。今:压抑,抑制)(3)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可,可以;以,把。今:表示可能、许可)(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用来。今:表结论的连词)6. 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时人莫之许也(“莫之许”正常的语序是“莫许之”)(2)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3)省略句: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谓”前省略了主语“徐庶”);君与俱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4)状语后置句:欲信大义于天下(状语“于天下”后置了);信义著于四海(状语“于四海”后置了)(5)被动句:贤能为之用7. 图表解构:8. 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蜂起。帝室之胄刘备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于是,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隆中应对,既纵论天下错综复杂形势,又分论各派势力的未来发展,既着眼于刘备的实际,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又制定出了建国立业的策略,从而表现了诸葛亮治国安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基础知识:1. 填空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朝史学家。所著记载了三国的历史。曹操比于袁绍,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2.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A. 好梁父吟hào因屏人 bng猖蹶juéB. 屯新野tún先主遂诣亮yì倾颓tuíC. 亮躬耕陇亩lóng不可胜数shèng乐毅yuèD. 欲信大义shn北据汉沔min帝室之胄zhòu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谓为信然( )此人可就见( )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 自董卓已来B. 欲信大义于天下C. 故患有所不辟也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5. 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 )A.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 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6.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 惟博陵崔川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二)综合能力训练:1. 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_)借东风巧用天时 (2)(_)借荆州有借无还(3)(_)进曹营一言不发 (4)(_)上梁山官逼民反(5)(_)打宋江过后赔礼 (6)(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 根据语境和句式仿写。 也许,在绚丽的天空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苍白,你会懊恼; 也许,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会自卑; 也许,_ _,_ _,_ _ ;然而,你却不知道,你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有浪花的轻快, 。(三)阅读:文段一: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国险而民附( )(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 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 翻译下列句子挟天子而令诸侯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4. 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5.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诸戎、夷越:文段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1. 解释加点的词语:谓为信然 (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内修政理 (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 简答题:诸葛亮为了达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政治蓝图,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文段三:曹操诓父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三国志 武帝记注释:太祖:曹操。 嵩:曹嵩,曹操的父亲。 阳:同“佯”,假装。败面喎口:脸和嘴巴歪斜。 卒:同“猝”,突然。差:痊愈。罔:诬陷。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数言之于嵩( ) 太祖口貌如故( ) 嵩乃疑焉( ) 于是益得肆意 ( )2. 与“数言之于嵩”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逢叔父于路 B. 自比于管仲、乐毅 C. 仓鹰击于殿上 D. 痛恨于桓、灵也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4.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具有 的性格特点。再举出一个能表现他这种性格特点的事例: 。【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1.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 承祚 晋 三国志魏、蜀、吴则名微而众寡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2. C 3. 常常器重、重视大概亲自确实这样接近、趋向 4. D 5. A 6. D (二)综合能力训练:1. 诸葛亮 刘备 徐庶 林冲 李逵 猪八戒2. 略(三)阅读:文段一:1. 尽 地势 归附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2. A3. 略4.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5. 不可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取而代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文段二:1. 确实这样拜访通“伸”,伸张爱抚,爱惜政治亲自2. 这个人值得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意图吗?不只是天时,也是人的谋划好啊。百姓谁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呢?3. 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根据:分析占据荆州的必要性、可能性,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可能性。文段三:1. 屡次 原来 他,指曹操叔父 更加2. D3. 只是在叔父那儿失去宠爱,所以被他诬陷罢了。4. 狡猾 事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