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教材-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件.pptx
系统化厂房布置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的主要内容l第一部分 前言l第二部分 系统化厂房布置与物流分析方法l第三部分 系统化厂房布置与物流分析具体实施l第四部分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l第五部分 设备的评估、执行与维修l第六部分 仓储系统设计1系统化厂房布置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教学内容前言教学内容l教学内容l1.1企业常见问题l1.2物流工程的概念l1.3大物流、小物流的概念l1.4物流工程的产生l1.5物流工程形成l1.6物流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l1.7物流工程的发展2系统化厂房布置l教学内容l1.8物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l1.9物流工程研究的内容l1.10设施及设施规划的概念l1.11设施规划与设计l1.12物流的概念l1.13物流系统的概念l1.14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内容l1.15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意义l1.16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发展3系统化厂房布置1.1 1.1 企业常见问题企业常见问题l 1、一线员工抱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搬东西上了,生产管理人员抱怨从事专业搬运的人太少,而人力资源部和财务却 认为那些只带来成本,不产生利润的搬运、储存应尽量消除。l 2、不知为何,再怎么采用先进设备,并加强管理控制,企业生产效率却无法得到提高,成本仍是居高不下?l 3、企业资金周转不力,该怎么办?4系统化厂房布置l 4、明明零件加工的质量合格率已达到98%,怎么一到装配线上合格的就只有60%了?l 5、你看我的生产线多忙碌,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l 6、我想改进生产线,可怎么改呀,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儿!5系统化厂房布置1.2 1.2 物流工程的概念物流工程的概念l 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流溶为一体看做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过程。6系统化厂房布置1.3 1.3 大物流、小物流的概念大物流、小物流的概念l大物流:大物流:l社会物资的包装、运、调配等区域活动称为“大物流”l小物流的概念:小物流的概念:l工厂布置和物料搬运等企业内活动发展的物流l 7系统化厂房布置1.4 1.4 物流工程的产生物流工程的产生l1776年年 苏格兰经济学家提出“专业分工”l18世纪末世纪末,USA发明家惠特雷提出“零件互换性”20世纪初,吉尔布雷斯提出了动作分析和流程分析,分工理论引发“工厂设计”和企业物流l“物流”当初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PD)”后变成“Logistics”l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Logistics”在日本经济建设和管理中得到迅速发展8系统化厂房布置1.5 1.5 物流工程形成物流工程形成l 物流信息流军事后勤学工厂布置和物料搬运系统工程物流工程大物流小物流9系统化厂房布置1.6 1.6 物流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物流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l大幅度的减少工作量l缩短生产周期l加速资金周转l降低搬运/运输费用l提高产品质量l提高企业整体素质l保证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l提高物流管理水平10系统化厂房布置1.7 1.7 物流工程的发展物流工程的发展l1776年 苏格兰经济学家提出“专业分工”l18世纪末,USA发明家惠特雷提出“零件互换性”20世纪初分工理论引发“工厂设计”操作法研究、工厂布置和物料搬运l20世纪40年代“设施规划”取代“工厂设计”广泛采用运筹学、统计学和概率论11系统化厂房布置 物流工程的发展物流工程的发展l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辅助工厂布置、成组技术CRAFT(位置配置法)、CORELAP(相互关系法)、PLANET(分析评价法)l20世纪80年代系统布置设计、计算机仿真研究柔性问题、专家系统、多目标优化l20世纪90年代结合先进制造技术CIMS、JITl现在设施布置与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12系统化厂房布置1.8 1.8 物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物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l20世纪50年代,工厂设计l20世纪80年代,“物流”概念进入我国l1982年,USA专家理查德.缪瑟来华讲系统布置和物料搬l运设计、系统化工业设计规划l90年代,工业工程在中国出现l目前,物流工程的重要性已逐步为人所知13系统化厂房布置1.9 1.9 物流工程研究的内容物流工程研究的内容l设施设计l物料搬运系统设计14系统化厂房布置1.10 1.10 设施及设施规划的概念设施及设施规划的概念l什么是设施:l 是指使工作便利的工具、环境或设备。l什么是设施规划:l 是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15系统化厂房布置1.11 1.11 设施规划与设计设施规划与设计l设施规划与设计:l 是物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对系统的各类设施、人员、投资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经济、安全地实现系统目标。16系统化厂房布置1.12 1.12 物流的概念物流的概念l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是由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引起的物料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l广义的物流:l 物资实体的场所或位置在空间上的转移和时间上的占用,即物资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有形和无形)l 物资实体在空间上的转移和时间上的占用过程,并要实现其效益。l狭义的物流:l原材料输入生产系统,经过 、搬运、装卸、加工、装配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转换直至输出生产系统的全部运动过程。17系统化厂房布置1.13 1.13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的概念l什么是物流系统:什么是物流系统:由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搬运设备、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等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服务于企业目标的有机整体。18系统化厂房布置1.14 1.14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内容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内容l设施规划的内容l 场址选择对设施进行地区、地点的选择l 布置设计对建筑物、设备、运输通道、场地进行合理配置l搬运设计对物料搬运路线、方法、器具及储存场地做合理安排l建筑设计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以满足功能、空间、经济等需要l公用工程设计对电力、照明、排水、通风等进行协调设计 信息通信设计对信息通信的传输系统进行全面设计l物流分析的内容:l 社会物流物资流通设施的布点网络研究l 企业物流物流路线合理化研究l 物流管理经济批量、储存合理化、搬运计划研究l 设备管理仓储设施、设备和搬运设备、器具研究19系统化厂房布置1.15 1.15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意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意义l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一种典型的长期决策要内容,是企业的一种典型的长期决策 是保障和改善生产系统整体功能的结构基础 是提高生产系统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源泉 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开端和主要内容20系统化厂房布置1.16 1.16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发展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发展l20世纪初分工理论引发“工厂设计”操作法研究、工厂布置和物料搬运l20世纪40年代“设施规划”取代“工厂设计”广泛采用运筹学、统计学和概率论l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辅助工厂布置、成组技术CRAFT(位置配置法)、CORELAP(相互关系法)、PLANET(分析评价法)l20世纪80年代系统布置设计、计算机仿真研究柔性问题、专家系统、多目标优化l20世纪90年代结合先进制造技术CIMS、JITl现在设施布置与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21系统化厂房布置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2.1 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概述2.2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步骤2.3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程序2.4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要素2.5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影响因素2.6物料分类及产品产量分析2.7物流分析2.8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2.9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2.10作业单位面积的确定2.11布置设计2.12布置修正2.13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2.14布置方案的设计2.15小结22系统化厂房布置2.1 2.1 系统化厂房布置系统化厂房布置 工厂布置的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工业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研究出了许多手工设计、数字分析和图解技术,60年代以来,又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工厂布置,在众多的布置方法中,以R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System Layout Planning)最为著名,应用十分普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厂和生产系统设计,还可以用于医院、学校,百货商店、办公楼等设施设计。23系统化厂房布置2.2 2.2 系统化厂房设计的步骤系统化厂房设计的步骤 系统布置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布置设计四阶段”。确定位置:工厂的总体位置总体区分: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详细布置: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阶段时间24系统化厂房布置2.3 2.3 系统化厂房设计的程序系统化厂房设计的程序选择分析寻优输入数据(P、Q、PQ、R、S、T)1、物流2、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3、物流作业单 位相互关系图4、必要面积5、可用面积6、面积相互关系图9、拟定几种布置方案10、评价7、修正条件8、实际制约系统布置设计程序模式25系统化厂房布置2.4 2.4 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的要素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的要素l影响布置设计的因素众多,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5项: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助服务部门、T时间(或时间安排)。五个要素分别回答以下问题:P生产什么?Q生产多少?R怎么生产?T何时生产?S用什么支持生产?26系统化厂房布置2.5 2.5 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影响因素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影响因素1、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Production)指规划设计的对象所生产的产品、原材料、加工的零部件或提供服务的项目。包括原材料、进厂物料、工序间储备、产品、辅助材料、废品、废料、切屑、包装材料等。产品这一要素影响着设施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设备的类型、物料搬运的方式等。2、Q数量或产量(Quantity)指所生产、供应或使用的材料或产品的数量或服务的工作量。这一要素影响着设施规模、设备数量、运输量、建筑物面积等。27系统化厂房布置3、R生产路线或工艺过程(Route)指根据所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等设计出的工艺流程、物流路线、工序顺序等,可以用设备表、工艺路线卡、工艺过程图等表示。它影响着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物料搬运路线、仓库及堆放地的位置等。4、S辅助服务部门(Supporting Service)指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辅助服务性活动、设施以及服务的人员。包括道路、生活设施、消防设施、照明、采暖通风、办公室、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废物处理等;它是生产的支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T时间或时间安排(Time)指在什么时候、用多长的时间生产出产品,包括作业、工序、流动、周转等标准时间。这些因素决定着设备的数量、需要的面积和人员、工序的平衡安排等。28系统化厂房布置2.6 2.6 物料分类及产品物料分类及产品产量分析产量分析l现象:物料种类繁多,可运性不相同。l问题:如何统计量一物流系统中性质、特征各不相同的物料数量?如何区分各物料的重要等级程度?如何确定设施布置的型式?1、物流量的计算(1)定义: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或一个月)通过两设施间的物料数量。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来表示。29系统化厂房布置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方法一:当量物流量用物料的某一特征(重量、几何形状、装载和包装形式等)来估算物流量。可用下式表示:f=q.n 其中:f当量物流量 q每个标准搬运单元的当量吨数 n单位时间内两设施间流动的标准单元数 例:载重为两吨的标准载重箱,载一箱锻件为2当量吨,载一箱壳体也为2当量吨。方法二:玛格(magnitude)用可运性衡量当量物流 标准的1玛格:一块干燥的木块,体积为5*5*5 立方厘米,可以方便地用手拿住。30系统化厂房布置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一包香烟=0.5mag 一个电话亭=50mag一个低堆垛的托盘(1200 cm*1200cm)=38mag玛格的计算:M=A+A(B+C+D+E+F)/4其中:A基本值,通过计算物料体积后查玛格曲线得出。B密度修整系数 C形状修整系数 D损伤危险程度修整系数 E状态(物理、化学)修整系数 F价值因素(若不考虑,则F=0)31系统化厂房布置2、物料的分类:可采用两种分类方法:方法一:按物料的基本形态进行分类 固体成箱 液体成桶 气体成瓶方法二:按影响物料可运性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类,包括:外形尺寸、重量、形状、损坏可能性、状态(热、湿、粘、脏)、数量、时限性(季节性、突 发性)关键:抓住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征关键:抓住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征 物料分类程序列表标明所有物料名称记录其物理特征、其他特征编制物料特征表每类物料写出分类说明确定各类的主导特征把相似主导特征的归为一类32系统化厂房布置物料物理性能分类示意33系统化厂房布置 物料特征分类表示意34系统化厂房布置3、产品产量(PQ)分析 产品产量分析是为了确定设施基本布置形式而采用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物料重要等级分类的方法。下图是一种典型的“82原则”下的PQ分析结果。QAGBCDEFPPQ分析图由该图可知:AD四种产品占总产量的80%,可考虑用产品原则布置,其余品种可考虑按工艺原则布置35系统化厂房布置练习:下列三图应分别采用何种布置型式QQPPPQ36系统化厂房布置2.7 2.7 物流分析物流分析 物流分析是设施布置设计的另一个基本分析,即工艺流程和物流路线的分析。分析的基本手段有工艺过程图(作业程序图)、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从至表和物料流程图等。1、工艺过程图(Operation Process Chart)37系统化厂房布置 工艺过程图可以用来详细描述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描述全厂各部门之间的工艺流程。其重要作用是在分析工艺过程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加工阶段及加工路线的分析,可以计算出每个工艺过程的各工序(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从而为作业单位位置的确定找到基础数据。工艺过程分析:毛坯重0.49,经热处理的毛坯重0.19,机加工中需返回热处理的为0.1由此可知,14之间的物流强度为0.31450.190.10.310.19废料0.49(0.29)原材料机加工热处理30.01标准件38系统化厂房布置39系统化厂房布置2 2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是将所有零件或产品的工序都汇总在一张图表上、通过分析、调整图表上的工序,使彼此之间有最大物流量的工序尽量靠近,直至获得最佳工艺安排顺序。当零件数量很多时,可以利用成组原理对零件分组,形成一张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对于同组的零件,可以再分类用工艺过程图或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分析主要通过作业单位的排序,求得物流顺流程度W的最大值。其中:W的计算式为 Wjk为产品Pj的工序Rjk与Rjk+1之间的物流强度Djk为权值:工序相邻,且物料移动为直接正向时,取权值为2工序不相邻,且物料倒流时,取权值为-240系统化厂房布置示例:初始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41系统化厂房布置示例2:最佳顺序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42系统化厂房布置3 3、从至表、从至表(From-To Chart)From-To Chart)作用:作用:从至表通常用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量、物料搬运总量等。画法画法:表上横行和竖行的标题内,按同样顺序列出全部作业单位(建筑物、机器;部门)。将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移动,分别用字母表示产品或零件,数字代表搬运总量,填入两个作业单位横行和竖行相交的方格内,注意,从图表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划一条对角线,零件前进记在右上方,退回记在左下方。如下图:43系统化厂房布置44系统化厂房布置45系统化厂房布置2.8 2.8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如业务往来中的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置。各部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两种关系。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系无法定量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46系统化厂房布置2、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的构造:基本思路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 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工作流程 (2)作业性质(3)使用场地情况 (4)监督和管理(5)联系频繁程度 (6)躁声、振动(7)公用设施相同 (8)文件信息往来情况(9)使用设备情况 (10)安全、卫生 47系统化厂房布置(1)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示例)48系统化厂房布置(3)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示例)49系统化厂房布置3、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往往并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作业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1)确定物流(m)与非物流(n)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取值)。一般地m:n不应超过1:3或3:1,当比值大于3:1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工厂布置时只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响。(2)综合相互关系计算根据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与非物流关系等级的高低进行量化,并加权求和,求出综合相互关系。(3)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综合计算得出的是量值,须经过等级划分,才能建立与物流相互关系表相似的综合相互关系表。50系统化厂房布置示例:某零件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计算分数在18之间,由此得综合相互等级划分表如下:51系统化厂房布置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示例)52系统化厂房布置2.9 2.9 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 在SLP中,设施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和几何形状,而是从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等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等级低的距离远。问题:作业单位间必然会出现密切等级相同的作业单位对,这会给位置分析造成困难。怎么办?引入综合接近程度的概念某一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作业单位间量化后的关系密切等级之和。综合接近程度值的高低反映了该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中是应该处于中心位置还是处于边缘位置。53系统化厂房布置2 2、如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第一步:处理关系密级为A的作业单位对。按各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的高低排序,找出综合接 近程度最高的布置在中心位置;依次处理作业单位对。第二步:处理关系密级为E的作业对。第三步:重点调整X级作业单位对的相互位置最后:绘出各作业单位对的相互位置54系统化厂房布置各作业单位对的相互位置图各作业单位对的相互位置图41278655系统化厂房布置 1、如何计算综合接近程度:将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变换成类似于从至表一样的 三角矩阵,然后量化关系等级。示例:液压转向器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56系统化厂房布置示例:某单位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57系统化厂房布置2.10 2.10 作业单位面积的确定作业单位面积的确定作业单位面积确定方法:1、计算法:按照设备和作业所需的面积,加上辅助设施、材料存储、维修、通道以及人员等所需面积得到该单位的总面积。2、标准面积法:采用某种工业标准求得所需的面积。3、概略布置法 应用模板或设备模型进行布置并确定面积。4、比率趋向预测法:将过去各个时期每台设备、每个工时或每个单位的面积作为基础,按未来产量和人员的发展预测要求,按比例扩大来设定面积。一般需要的面积常常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与可用面积相适应。调整的方式,可以是压缩某些不很重要的面积、也可以进行新的组合。此外,做面积相关图时需考虑流动模式的选择。58系统化厂房布置2.11 2.11 布置修正布置修正 所谓修正条件,是指诸如运输方式、贮存设备、场地环境、人的要求、厂房特性、辅助设施和管理控制等具体因素。它们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但都以独特的方式影响布置设计方案。在进行布置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用适当的方法根据现有厂房的实际条件使部门面积结合,同时结合修正条件对各部门的位置、形状等进行调整,可以形成几个理想的、理论的块状布置(Block layout)方案。例:精密车间应远离锻造车间 铸造车间应处在背风之处59系统化厂房布置2.12 2.12 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布置方案的评价常常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索两个方面进行,经济评价可以采用费用对比法等,非经济因素评价可以采用优缺点比较法和加权因素法等。1、非经济因素评价 每个布置方案都有一些不能用费用精确地衡量的非经济因素,常见的有:(1)是否易于将来发展 (2)工艺过程的适应性(3)灵活性 (4)物流的效率(5)物流搬运的效率 (6)储存的效率(7)空间利用率 (8)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9)工作条件 (10)安全性(11)是否易于管理 (12)产品质量 (13)维修 (14)设备利用率(15)是否满足需求能力 (16)是否适应公司的组织机构(17)人流 (18)外观(19)自然条件的利用 (20)环境保护60系统化厂房布置2.13 布置方案的评分61系统化厂房布置2 经济因素评价:对于各种布置方案,可以通过工程经济分析,评价其节省费用、投资额及投资回报期等,作为比较选择的基准。至于比较哪些指标最好,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布置方案的投资回收期计算示例如下布置方案的投资回收期计算示例如下:62系统化厂房布置2.14 2.14 布置方案的设计布置方案的设计63系统化厂房布置2.15 2.15 小结小结 设施布置就是对生产车间、管理部门、仓储部门、生产与生活服务部门的建筑物、道路和场地等,按照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做出合理的布局。采用SLP法进行工厂布置,就是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包括物流的和非物流的相互关系,经过综合,得出各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然后,根据综合相互关系表指示的各作业单位的相互位置,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将作业单位实际面积与位置图相结合,得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通过修正,得出可行的布置方案 最后通过评价选优,确定方案。64系统化厂房布置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在某工厂的具体应用系统化厂房布置设计在某工厂的具体应用 65系统化厂房布置 一、设计目标:某液压转向器厂的设施布置 二、原始条件:一叉车厂,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米,厂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该厂有员工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已知:作业单位的基本区划和零部件加工工艺 过程,并通过工艺过程图统计出了各作 业单位的物流强度,结果添入从至表。第一章 某液压转向器厂目标、有关参数及工艺过程公路北比例:1:200066系统化厂房布置1 1 液压转向器液压转向器 的结构及有关参数的结构及有关参数 液压转向器由22个零件构成,每个零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1-1中。2、作业单位的划分l根据液压转向器的结构及工艺特点,设立如表1-2所示11个单位,分别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各项生产任务。67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 1-1 零件明细表零件明细表 68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 1-1 零件明细表(零件明细表(1 1)69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 1-1 零件明细表(零件明细表(2 2)70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2 1-2 作业单位建筑物面积汇总表作业单位建筑物面积汇总表 工艺过程图就是把工艺路线卡和装配程序图汇总到起而形成的一种流程图。绘制过程先在图的右上部从第个装配作业的主要组件开始,在垂直线上按工艺路线卡的作业顺序用圆圈表示加工和装配,用正方形表示检验其它零部件,如果自制,分别用垂直线画出其作业顺序,如果外购,则分别用水平线进入装配作业。示例一:液压转向器厂的作业单位建筑物汇总表71系统化厂房布置3、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工艺过程(1)零件、组件制作与外购:异性件外购,其余自作,其工艺过程如表1-3至表1-15所示(2)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3)零件、组件、部件装配成液压转向器成品4、液压转向器的结构如图1-2所示72系统化厂房布置液压转向器的结构73系统化厂房布置74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3 1-3 液压转向器连接件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连接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75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4 1-4 液压转向器前盖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前盖加工工艺过程表 76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5 1-5 液压转向器挡环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挡环加工工艺过程表 77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6 1-6 液压转向器滑环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滑环加工工艺过程表 78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7 1-7 液压转向器联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联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表 79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8 1-8 液压转向器阀体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阀体加工工艺过程表 80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9 1-9 液压转向器阀芯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阀芯加工工艺过程表 81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0 1-10 液压转向器阀套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阀套加工工艺过程表 82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1 1-11 液压转向器隔盘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隔盘加工工艺过程表 83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2 1-12 液压转向器限位器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限位器加工工艺过程表 84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3 1-13 液压转向器定子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定子加工工艺过程表 85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4 1-14 液压转向器转子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转子加工工艺过程表 86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1-15 1-15 液压转向器后盖加工工艺过程表液压转向器后盖加工工艺过程表 87系统化厂房布置三、产品三、产品产量分析产量分析 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决定了工厂的生产类型,进而影响着工厂设备的布置形式。根据以上已知条件可知待布置设计的液压转向器厂的产品品种单一,产量较大,其年产量为60000台,属于大批大量生产,适合运用产品布置原则,采用流水线组织布置形式。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固定品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空间和时间的客观要求,生产效率非常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其生产适应性即柔性差,对于液压转向器厂来说非常适合。88系统化厂房布置第二章第二章 物流分析物流分析 一、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1、分析给定的工艺过程表 通过对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加工阶段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计算每个工艺过程的各工序中加工前工件单件重量及产生的废料重量,并折算成全年重量。由表1-3至1-15得各自制件加工前重量和年总产量m/年(填入表中):计算如下:连接块组件:废料:0.1640.09=0.074kg m年=0.0960000=5400kg 前 盖:0.09/(0.950.800.60)=1.974kg 废料:m铸废=1.97440%=0.789kg 废料:m机废=1.97460%20%=0.237kg 废料:m铸废=1.97480%0.05%=0.047kg m年=0.9060000=54000kg89系统化厂房布置挡 环:0.03/0.40=0.075kg 废料:0.075-0.03=0.045kg m年=0.0360000=1800kg滑 环:0.03/0.40=0.075kg 废料:0.075-0.03=0.045kg m年=0.0360000=1800kg 限位柱:0.01/(0.70.99)=0.0144kg 废料:m机废=0.01440.3=0.0043kg m精废=0.01440.70.01=0.0001kg m年=0.0160000=600kg定 子:1.2/(0.50.99)=2.424kg 废料:m机废=2.4240.5=1.212kg m精废=2.4240.50.01=0.021kg m年=1.2060000=72000kg转 子:0.60/(0.70.99)=0.866kg 废料:m机废=0.8660.3=0.260kg m精度=0.8660.70.01=0.006kg m年=0.6060000=36000kg后 盖:0.80/0.8=1.00kg 废料:1.00-0.80=0.20kg m年=0.8060000=48000kg 90系统化厂房布置2 2、绘制各个自制零件、组件工艺过程图、绘制各个自制零件、组件工艺过程图物料形态表示符号91系统化厂房布置图图 2-1 2-1 连接块连接块工艺过程图(物流单位:工艺过程图(物流单位:kgkg)92系统化厂房布置图2-2 前盖工艺过程图93系统化厂房布置图图2-3 2-3 当环工艺过程图当环工艺过程图94系统化厂房布置2-4 2-4 滑环工艺过程图滑环工艺过程图95系统化厂房布置2-5 2-5 联动器工艺过程图联动器工艺过程图96系统化厂房布置2-6 2-6 阀体工艺过程图阀体工艺过程图97系统化厂房布置2-7 2-7 阀套工艺过程图阀套工艺过程图98系统化厂房布置2-8 2-8 隔盘工艺过程图隔盘工艺过程图99系统化厂房布置2-9 2-9 阀芯工艺过程图阀芯工艺过程图100系统化厂房布置2-10 2-10 限位柱工艺过程图限位柱工艺过程图101系统化厂房布置2-11 2-11 定子工艺过程图定子工艺过程图102系统化厂房布置2-12 2-12 转子工艺过程图转子工艺过程图103系统化厂房布置2-13 2-13 后盖工艺过程图后盖工艺过程图104系统化厂房布置3 3、汇总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图、汇总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图l汇总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图如图2-14所示105系统化厂房布置图图2-14 2-14 液压转向器总工艺过程图液压转向器总工艺过程图106系统化厂房布置二、物流分析二、物流分析l1、产品工艺过程表的绘制l初始产品工艺过程表如表2-1所示l初始产品工艺过程表存在物流倒流现象初始产品工艺过程表,为使顺流强度最大,对某些工艺顺序进行交换,得到较佳顺序的产品工艺过程表2-2所示。l2、绘制从至表 如表2-3所示l3、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如表2-4所示l4、绘制物流强度分析表 如表2-5所示l5、绘制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如表2-6所示l6、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如表2-7所示107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1 2-1 初始产品工艺过程表初始产品工艺过程表 108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2 2-2 最佳产品工艺过程表最佳产品工艺过程表 109系统化厂房布置表2-3 液压转向器加工工艺从至表110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 24 4 物流强度汇总表物流强度汇总表111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5 2-5 物流强度分析表物流强度分析表112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6 2-6 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113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7 2-7 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114系统化厂房布置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影响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因素有:物流 服务频繁,紧急程度工作流程 工作联系频繁作业性质想似 监督和管理方便使用相同的设备 污染小使用同一场地使用相同文件档案使用相同的公用设施使用相同的人员把各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划分成五等,其含义如表2-8所示115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 28 8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116系统化厂房布置基准相互关系基准相互关系l针对液压转向器厂的特点,制定基准相互关系表2-9,l表2-10,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2-11。117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 29 9 基准相互关系基准相互关系118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 210 10 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理由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理由 119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 2-11 2-11 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120系统化厂房布置四、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四、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l由表2-7和表2-11可知,该厂各作业单位间物流和非物流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将两表合并。其过程为:l1、选取加权值 M:N=1:1l2、综合相互关系计算l 当作业单位数为11时,总的作业单位对数为:l P=11(11-1)/2=55对l表2-12中共有55个作业单位对,即55个综合相互关系表121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 21212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122系统化厂房布置123系统化厂房布置124系统化厂房布置125系统化厂房布置126系统化厂房布置3 3、划分关系的密级、划分关系的密级表表2 213 13 综合相互关系密级划分综合相互关系密级划分 127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2 214 14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 128系统化厂房布置4 4、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表(表2-152-15)(2)构造作业物流相关表(示例)129系统化厂房布置第三章第三章 工厂总平面布置工厂总平面布置3.1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3.1.1 液压转向器厂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3-1所示。3.1.2 关系密级表示方法,如表3-2所示。3.1.3 某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 图3-1所示。3.2 某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图3-2所示。将个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空间几何形状结合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得到了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选取绘图比例1:1000,绘制单位为mm。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图3-2所示:3.3 某液压转向器厂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调整3.4 某液压转向器厂工厂总平面布局图,如图3-3,3-4所示。130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3-1 3-1 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131系统化厂房布置表表3-2 3-2 关系密级表示方法关系密级表示方法132系统化厂房布置图3-2133系统化厂房布置134系统化厂房布置第四章第四章 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方案的评价与选择l4.1 评价方法:加权因素法 费用对比法 4.2 加权因素法的概念 把布置设计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因素,并对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评定一个优先级(加权值)。然后分别就每个因素评价各个方案的相对优等级,加权求和,求出各方案的得分,分值最高为最优 4.3 液压转向器厂加权因素评价表,如表4-1所示。思考:最优方案是哪个方案?为什么?135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4月-234月-23Monday,April 24,2023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9:12:0719:12:0719:124/24/2023 7:12:07 PM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4月-2319:12:0719:12Apr-2324-Apr-23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9:12:0719:12:0719:12Monday,April 24,202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4月-234月-2319:12:0719:12:07April 24,2023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4四月20237:12:07下午19:12:074月-23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四月237:12下午4月-2319:12April 24,2023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3/4/2419:12:0719:12:0724 April 2023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